故宮帶孩子領略紫禁城二十四節氣

2020-12-15 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報訊(記者 紀秀君)騎鳳仙人、鳳嬌嬌、龍爺爺……故宮的屋脊小獸化身卡通動物形象,帶孩子走進紫禁城二十四個節氣的成長情境。日前,為了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的智慧,故宮博物院推出給孩子的故宮系列繪本《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這套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而成,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新嘗試。繪本針對3—6歲孩子開發,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發布會現場,故宮博物院秉持公益教育的理念,向北京市所屬幼兒園捐贈了200套繪本。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27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故宮的二十四節氣》這套圖書,不僅為孩子們介紹了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氣候和物候變化、民俗傳統,更是把故宮博物院作為故事背景,為他們展現了紫禁城在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孩子們可以看到御花園從繁花盛開到銀裝素裹,看到金水河從潺潺流淌到冰封凍結,更有個性鮮明的小神獸帶孩子們走進故宮二十四處宮殿,認識它們的功能與特點。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發布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發布 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潛心研討、打磨而成,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1月21日在故宮博物院發布。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這套圖書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新的嘗試。
  • 童書裡的故宮:830幅手繪原景講述二十四節氣故事
    大寒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二十四節氣的結束,也是一年「運」「氣」循環變化的開始,正所謂「過了大寒,又是一年(農曆)」。今年的大寒開始於1月20日16時59分27秒,踩著大寒當天的尾巴,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
  • 風靡網絡的爆款立體書,足不出戶帶孩子感受故宮四季
    故宮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特色的建築聞名於世,在今年故宮迎來600歲生日之際,小編為各位家長推薦一套可以親子共讀的繪本——《故宮裡的二十四節氣立體繪本》。這套書將二十四節氣與故宮結合在一起,家長和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故宮的文化、四季變換,輕鬆了解宮廷人物生活以及古代人民在各節氣時的傳統習俗。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2010年,故宮出版社文化旅遊編輯室責任編輯王冠良在編輯《故宮日曆》時,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七十二候」,之後王冠良和同是編輯的熊娟就以此為基礎編輯了《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故宮出版社)一書,該書以四季為幹、二十四節氣為枝、七十二候為葉,圖文並茂地為大家講述「年華」這棵樹的故事。
  • 《上新了·故宮》將收官 解鎖紫禁城「供暖神器」
    中新網1月10日電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將於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收官。而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張魯一將與「新品助力開發員」楊穎踏入美如畫的雪中故宮,尋找一年一遇的「冬至暖陽」,解鎖古代紫禁城裡的「抗凍秘籍」。節目海報。節目方供圖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2020年,正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之際。這座歷經六百年風風雨雨的紫禁城,默默見證了朝代更迭、榮辱興亡、西風東漸、振興中華的歷程。>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如何變成今天的故宮博物院?
  • 給孩子做一本紫禁城護照逛故宮
    今年故宮600歲了,原計劃是年初就帶孩子參觀紫禁城,豈料疫情爆發,計劃一直擱淺。直到8月初,和姐姐一拍即合,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去參觀故宮。如何帶幼兒參觀故宮?準備:1、故宮相關知識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功課,對故宮有一個宏觀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是走馬觀花的溜達一圈,除了累,可能不會有其他收穫了。除了相關的紀錄片和直播以外,在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微故宮公眾號和玩轉故宮小程序,也都可以了解到故宮的最新動態。2、參觀時的禮儀和安全須知帶孩子參觀故宮之前,要普及參觀禮儀,不要破壞環境,不損壞文物,只用眼看,不要上手觸摸,不大聲喧譁等。
  • 親悅讀|打卡600年故宮,沒有一套合適的書怎麼行?
    作為中國古代文化集大成者的故宮博物院,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高深莫測,裡面的每一片瓦,每一塊磚,都有講究有故事。也因此,帶孩子去北京,逛故宮自然成了「必修課」。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帶著孩子逛故宮,可不能只求「打卡」景點。可是,能夠「看明白,講清楚」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故宮首次在夜間開放 紫禁城古建築群被較大規模點亮
    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2019己亥年元宵節期間,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故宮博物院共同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於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在故宮博物院舉行。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第一次在晚間免費對公眾開放,也是紫禁城古建築群第一次在晚間被較大規模點亮。
  • 故宮,二十四節氣色卡美圖欣賞
    紫禁城光是這個沉澱了時光的名字就已美過所有故宮的四季原來是一部可以天天追的連續劇每一個平常的季節滲透在瑣碎的光陰裡春回碧水繞紅牆繁花如雪飛夏至芳草傾城綠樹下鳥幽棲秋分滿城灑秋色盡帶黃金甲【立春】天地靈氣二十四節氣之立春節氣是大自然的呼吸立春二十四節氣的開篇大自然用嶄新的春天問候世界
  • 「紫禁城上元之夜」刷屏 臺灣很心涼!為何說臺北故宮成犧牲品?
    一場文化活動背後的期待其實,「紫禁城上元之夜」的舉辦並非偶然,其意義也不僅僅只是一場簡單的活動。據了解,它作為故宮博物院「紫禁城裡過大年」系列展覽活動的延續,目的是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更好地闡釋「傳統節慶」這一充滿團圓幸福感的話題。
  • 二十四節氣從天象到詩意
    善觀天象的古人通過「看天」,發現了許多至關重要的自然規律,比如——二十四節氣。清代 董誥繪《萬屯春牧》(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大部分中國人,都能熟練背出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 龔琳娜唱響「二十四節氣」
    天津日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日前,歌唱家龔琳娜亮相天津大劇院,帶來了一場「二十四節氣古詩詞音樂會」,以歌聲帶領觀眾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龔琳娜是觀眾熟悉的歌唱家,她的嗓音融合了中國戲曲與民歌的唱法,富於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 故宮博物院迎來2020年首次直播!
    當斑駁的宮殿,遇上明媚的春光,美在眼前,醉在心間……春景益盛,我們卻即將錯過和紫禁城春天的約會。直播的最後還會進行抽獎環節,每個平臺各抽取一人隨機送出由故宮宣傳教育部編寫,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故宮文化兒童讀物《我要去故宮》或《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 帶你走進故宮,領略不一樣的建築風格以及韻味
    帶你走進故宮,領略不一樣的建築風格以及韻味哈嘍,大家好啊!我是小編,一個特別愛旅行的小編,在人的一生當中肯定是少不了去旅行的吧,不知道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一些令你難忘的地點呢?偷偷告訴你,小編有哦,這不小編就來到了一個令小編難忘的地方——北京故宮中國首都北京,這個大家都能耳熟能詳吧?故宮這一地點名字大家也沒少聽過吧?故宮,舊稱紫禁城,是中國舊時奴隸制社會的王朝。正是皇帝辦公的地方。紫禁城,佔地面積大約有72萬平方千米,15萬平方千米的建築面積。
  • 法國女孩翻譯二十四節氣童話
    核心提示: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童話主人公小王子,從「立春」一直到「大寒」,遇見了很多奇特的風景、朋友。
  • 親近自然,返璞歸真,讓孩子閱讀《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吧
    從《百家講壇》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央電視臺先後推出《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國學盛宴,這些文化清流以涓涓之勢匯成浩蕩洪流,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打內心喜歡上祖國的傳統文化並從古人的智慧中吸取到豐富的精神營養,喚起心中返璞歸真的感受,讓孩子們真正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與風物之美!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