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自然,返璞歸真,讓孩子閱讀《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吧

2020-12-20 無巍不至

近年來,我國愈發注重培養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從《百家講壇》到《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央電視臺先後推出《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國學盛宴,這些文化清流以涓涓之勢匯成浩蕩洪流,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打內心喜歡上祖國的傳統文化並從古人的智慧中吸取到豐富的精神營養,喚起心中返璞歸真的感受,讓孩子們真正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與風物之美!而時下的家長們,也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對於孩子們了解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複雜關係,包括身心健康和道德價值取向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啟蒙,何不從一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開始入手呢?

無論生在城裡或在農村,所有的孩子都是自然之子,我們古代的先輩們通過長期對大自然的細心觀察,並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以及北鬥七星的鬥轉星移,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一年四季劃分出二十四個節氣,隨著中國曆法的傳播,二十四節氣已為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採用。

立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一年之計在於春,「立」代表開始,自秦代以來,我國便一直以立春視作春季的開始。中國傳統將立春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雨水節氣開始。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農諺云: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陶淵明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地球的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古代帝王有春祭日秋祭月的禮制。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掃墓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秦始而至唐盛,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有利於大春作物栽培和水稻種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對每個節氣有對應的詩歌,涵蓋知識點較多,配圖也讓孩子們能更多地了解自然知識。同時也可以對照節氣日期,學會觀察記錄,與生活緊密相連。

說完春天,那麼立夏便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立夏在公元前239年的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了。立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這個時候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麥粒飽滿,蠶結新繭……歐陽修用「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的詩句來讚美小滿的美好。

隨之而來的芒種則預示著農民開始進入一段既涉及收穫,芒種,忙於耕種是也。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個事關播種的農忙時節。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民間的「夏九九」便是從夏至這天開始數九。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開始。「熱在三伏」,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多吃清涼消暑的食品。

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由於酷熱,在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人們以安居靜養飲伏茶為主。

告別夏季,立秋自然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它標誌著孟秋時節的開始。寒蟬悽切,落葉飄零,故爾才有秋蟬和落葉知秋的說法。

處暑,意為炎熱離開「出暑」。代表進入氣象意義的秋天,氣溫開始由炎熱向寒冷過渡。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於是人們暢遊郊野以賞秋景。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進入白露後,人們晚上會感到絲絲涼意。

平分秋色的秋分居於秋季九十天之中,因平分秋季故曰秋分,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由晝夜時間等長逐漸向晝短夜長過渡。

寒露時節,氣溫更低,露水冷得快要凝結成霜了。寒露有三候:鴻雁來賓、雀入大水為蛤、菊有黃華。

霜降作為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天氣愈發寒冷,北方的黃河流域開始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進入秋收農忙。

立冬被天文學作為冬季的開始,但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至少還要推遲20餘天才算入冬。不過此時的深秋已近尾聲,在全國大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一些高海拔地區也進入紅葉最佳觀賞期。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

小雪雖然叫「小雪」,但和氣象學說說的天下小雪沒有必然聯繫。也就是說寒潮和冷空氣雖然活動會比較頻繁,但不一定下雪。不過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乾燥,正是加工香腸臘肉的好時候哈。

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太陽在這天到達黃經255度,標誌著仲冬時節開始。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冬至一陽生,這是中國農曆中重要的節氣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它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便測定出來,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兼具人文自然內涵,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冬至祭天是古代歷朝帝王禳災祈福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也是幹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小寒標誌著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它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民間諺語稱「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其實三九的三分之二都在小寒節氣裡。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巖背人境。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過了大寒,又是一年。新年將至,大寒期間還有個臘八節,所以人們開始忙著除舊迎新,準備迎接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怎樣?圖文並茂地了解一番二十四節氣後,是不是覺得再沒有比大自然更美好的事物啦?中國的傳統文化濃縮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包含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生存和發展智慧,讓孩子從這些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中汲取營養,傳承經典,啟迪智慧,從囊括多種知識的文字圖畫中,去開啟現代各門學科的知識寶庫。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薰陶去感知並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激勵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學經典傳承活動中去,培育傳統美德、提高人文素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

相關焦點

  •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繪本當兒童枕邊書
    討論雖熱鬧,總感覺其中深究冬至節氣風俗、起源的並不多。  節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甚至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和很多家長一樣,北京市民王女士選擇最近熱銷的《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繪本圖書,和6歲的女兒蒙蒙一起學習節氣文化,感知自然變化。  我仿佛能看到,孩子通過閱讀同我們的祖先有了血脈的通連。
  • 咔噠故事攜《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亮相博洛尼亞童書展
    在本次業內人士公認的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兒童書展和年度兒童圖書博覽會上,咔噠故事與海豚出版社聯合發布會了中國精品原創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數字閱讀系列產品,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的優勢降低了中國文化出海的門檻,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插上快速騰飛的翅膀。
  • 二十四節氣與自然更替的小常識
    通過觀察天體,掌握月亮的圓缺以及各行星(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出現的方位,就是「易」這門學問的基礎。也就是說,易是地球的運行,是自然的交替。將這些知識融合在一起的是「太極圖」(參考P208)。在遠古時期,把握自然就已經與生命息息相關。什麼時候該播種,什麼時候該收穫,只有收穫充足的食物,才不會為食物憂心,才能夠安心地生活。這些知識就是「易」。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圖文結合 別樣視覺「節氣歌」  節氣變化著、物候變化著,春之爛漫、夏之繁華、秋之收穫、冬之寧靜。二十四節氣對應的四時之景更有不同,每一幀都是自然之美,因此用圖畫和影像展現二十四節氣,就成為不少圖書的選擇。
  • 換種方式教孩子!讓孩子愛不釋手的二十四節氣,竟然藏在地圖裡!
    古代,沒有雲圖、衛星這些高科技,沒有天氣預報,沒有溫度計,人們都是靠著二十四節氣來知道該何時播種,何時收割,何時躲避雷雨風暴。 二十四節氣,不僅是古代農耕社會的指南針,也是古代人衣食住行的大智慧。據說當年三國時的諸葛亮呼風喚雨的各種「回天之術」,就是因為熟悉了二十四節氣,才可以如此運籌帷幄。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本報記者 溫小娟    日前,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世界文化遺產再添「中國符號」,這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名錄的項目。隨著申遺的成功,這項古老的中國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作為農耕文明經驗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有何實用價值?
  •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繪本及系列產品發布會
    當地時間3月26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在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舉辦《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繪本及系列產品發布會。  來自國內外的多家文化出版機構應邀出席活動,海豚出版社與阿爾巴尼亞知識出版社、美國天馬出版社現場籤署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阿爾巴尼亞文版、英文版版權協議,並與德國布拉克洛出版社、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日本g.GRAPE出版社、尼泊爾現時出版社等達成此書的海外版權合作意向。
  •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用童書手繪還原故宮實景
    1月21日下午,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鑑文化研討設計,中信出版社出版。此書針對3-6歲幼童開發,以親子閱讀為主,小學低年級學童也可自主閱讀。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故宮珍寶、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等,融入富有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採用了先進的AR技術並研發了同名APP。
  • 天鵝閱讀:立秋,讓孩子在節氣變化中認識世界
    這是兒童文學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鶴老師筆下的立秋,那小朋友眼中的立秋是怎麼樣的呢?留言告訴接力君你們的感受吧!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明的獨特貢獻。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濃縮了傳統文明的高度智慧,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是值得,也必須加以保護的。」曹幸穗說,「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經濟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必須是個性的,而且經濟越是全球化,越要注重保護文化的個性。」
  • 北京閱讀季 | 和郎園Park一起,來一場跨越24節氣的旅行
    這是一場介紹二十四節氣的科學課也是一場以美食旅行為背景的故事會更是一堂培養孩子觀察自然和發現美的探索課閱讀郎園Park邀你來一場跨越24節氣的旅行對孩子而言郎園Park北京閱讀季,我們邀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保冬妮為我們帶來:二十四節氣與自然教育。
  • 二十四節氣怎麼吃?讀完這套繪本的孩子,頂半個養生老師!
    這些自然的小秘密,或許作為大人的你也不知道,但是老祖宗早就將智慧全都藏在了「二十四節氣」裡。而國學大師楊力教授的這套《二十四節氣:給孩子的節令健康繪本》,圍繞二十四節氣,向孩子們講述了健康科學的飲食觀念、有趣好玩的民間習俗、千變萬化的自然規律。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作為中國古老而科學的「時間制度」,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觀天察地、認知自然的實踐中創造發明出的一套科學時間知識體系,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民俗文化的風向標,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文明成果的典型代表。應天時而動,就地利而興。
  • 蒹葭白露,自然教育——沈場實驗幼兒園24節氣探究活動
    9月8日我們將迎來白露節氣。雖然這已經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但到了白露,才明顯感受到夏天的離去,而涼爽的秋天真正到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洛陽這24場系列活動,讓孩子感觸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已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中國大眾所普遍接受,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河洛地區是「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發源地、傳承地,洛陽處於河洛地區核心區,擁有豐富的相關知識和實踐。
  • 小暑|大曲醬香酒與二十四節氣
    小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夏季第五個節氣,太陽達到黃經105度。俗話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暑,代表炎熱。小暑為小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開始,茅臺鎮不再有一絲涼風,每一寸空氣都帶著熱浪。七月初的小暑,是莊稼與土地最親密的節氣,也是陽光與作物最親近的時節。
  • 《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帶給孩子詩和遠方
    書中內頁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著名兒童文學家保冬妮創作的圖畫書《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發行。這套《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共24冊,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展現了24個中國城市和鄉村的農耕生活、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帶讀者在最合適的季節去最美的地方,感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書中融合了有關節氣的歷史故事、重要的農事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有趣的民俗項目,當地特色美食、名勝古蹟,給孩子以中國農耕文化的薰陶。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藏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現代社會審美缺失,不妨從這本冊精緻典雅的日曆中,去探究一二。現已推出以頤和園古建築主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更多主題,敬請期待。《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認識頤和園,了解頤和園,從擁有一冊《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開始吧。亮點一:日曆封面採用鏤空窗欞設計,古樸簡約中不失典雅高貴。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天的最後一站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作為秋天最美的「休止符」如約而至。「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 幼兒園的孩子們對於節氣霜降充滿了好奇,一起和孩子們探索霜降的秘密吧~ 一起動手布置我們的傳統文化學習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