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2020-12-17 文物出版社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頤和園

一座坐落在北京西北郊

湖光山色中的古典皇家園林

因其獨特的造園藝術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蜚聲海內外

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古代皇家園林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以頤和園古建築為主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是《頤和園日曆》系列的首發

它將實用性與文物的觀賞性集於一體

北京頤和園管理處與文物出版社傾情奉獻

讓更多人欣賞到中國園林建築的藝術之美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千百年來,園林作為中國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藏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現代社會審美缺失,不妨從這本冊精緻典雅的日曆中,去探究一二。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源自

中國古典皇家園林

頤和園是清乾隆皇帝仿照江南古典園林風格修建的一處皇家御苑,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歷時15年建成。

乾隆時期正值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頤和園建築可謂規模宏大,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其殿堂、樓閣、長廊、亭臺、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頤和園由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完美呈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

日曆內頁 | 文物出版社

頤和園不僅兼具湖光山色、殿堂巍峨、亭臺樓榭、碧池清流、花樹掩映的自然之美和形式之美,更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儒家、釋家和道家的宗教文化色彩,並寄託封建帝王"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的願望。

而今,江山還是那個江山,只不過主人不再是殿堂之上的那一人,天下已然太平。頤和園的建築之美與營造寓意,在歷史長河中,驚豔古今。

首發

頤和園古建築主題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首發主題為「頤和園古建築」,每日一題,圖文並茂。甄選精美圖片,配以專業解說的文字,趣味十足,深入淺出。

一處古建,呈現別致美景,人文風貌;一段文字,解讀背後玄機,歷史故事。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細緻的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堂、亭、臺、樓、閣、橋、寺等園林古建築。

同時,結合頤和園中一年四季時間的變遷,全面展現頤和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景觀變化,並用大量攝影作品展現頤和園的園林美景。

日曆內頁 | 文物出版社

捧一冊日曆在手,猶如將頤和園輕攬入懷,感受其春的歡快、夏的潤澤、秋的飽滿、冬的靜寂,四季物象躍然紙上。

《頤和園日曆》系列,以日曆為載體,以展現頤和園秀美的湖光山色、人文景觀、文物收藏及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旨趣。內容涉及頤和園古建築、園林景觀、楹聯匾額、長廊彩畫、石刻墨跡、文物珍藏等專題。

一冊日曆涵蓋一個專題,從不同角度呈現頤和園的美與魅。

現已推出以頤和園古建築主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更多主題,敬請期待。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頂級

專家團隊陣容強大

《頤和園日曆》的創作匯聚了業內各方頂級專家團隊的力量,其設計由業內知名設計師李猛擔綱。

李猛,知名設計師,文博領域工作者。2009年他設計了《故宮日曆》,帶動了日曆出版的潮流,不過那時人們似乎沒有注意到他的名字。直到近幾年,李猛出色地完成了《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中國古代金銀首飾》《我們的中國》《圖說敦煌二五四窟》《蒙古國紀行》等一系列學術書。其榮獲2018坡州圖書獎出版美術獎,「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是由中、日、韓三國的出版家們發起並主辦的,包括著作獎、策劃獎、美術獎等。出版美術獎由出版人進行評判,看待裝幀設計的視角與常見的書籍設計獎有所不同,體現了出版界對李猛設計作品的肯定和嘉獎。

日曆內幅幅精美圖片選自攝影師張曉蓮珍藏。

張曉蓮,知名攝影師。她以獨特的視覺,創新的構思,勤奮的精神,拍攝頤和園總照片量達50萬張。她幾乎每天都用腳步丈量著頤和園的一寸寸土地,用心靈發現、用鏡頭表現著大自然投放在這座古典園林裡的生命之美。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市級影展並獲獎。2016年北京電視臺對她進行專題採訪;2017年榮獲「京津冀攝影達人」稱號,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兩次邀請她做直播節目;2018年大眾攝影對她做專題報導;2019年「亞洲世界遺產影像展」展出她的作品。

圖片文字註解則由學術顧問和專業研究人員為斟酌把關。

最終在文物出版社和頤和園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項目順利推進,《頤和園日曆》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記錄了那逝去的歷史煙雲,鮮活了那塵封的歷史故事,讓我們籍此步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了解燦爛的文化遺產,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認識頤和園,了解頤和園,從擁有一冊《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開始吧。

亮點一:日曆封面採用鏤空窗欞設計,古樸簡約中不失典雅高貴。窗欞作為中國傳統木構建築的框架結構設計,使窗成為傳統建築中最重要的構成要素之一,成為建築的審美中心。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亮點二:日曆的頁面內容大概分為5個部分:頤和園建築圖片、場景&知識點介紹、書寫記事區、日曆區。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每一頁都有精美的風景配圖,並加以文字注釋,讓您在享受視覺感官的同時,獲取海量知識。同時,大面積的空白區域,方便記事,讓生活裡多一點回憶。

亮點三:根據節氣不同,每一節氣的顏色亦不同,設計者的小心機,你get到了嗎?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不止是一冊日曆,也是一件寓意深刻的禮物:

送自己:如一代大師梁思成,民國才女林徽因......喜歡建築的你,一定是一位有內涵有深度的人。

送同事:融匯了建築美、藝術美和自然美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不僅展現你的審美,也能令人生出對你的親近與賞識。

送孩子:《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是一本針對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融知識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皇家園林古建築讀本。

送親友:聽說,北京的深秋最適宜約上三五好友去頤和園遛彎兒,帶上《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完全不擔心會「迷途」!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首發上新,歡迎至文物出版社旗艦店,送別京城最後的秋意,迎接下一輪春秋。

供稿:文物出版社旗艦店

相關焦點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12月5日上午,頤和園講解員趙元萍站在知春亭前,開展義務講解服務,讓遊客感到濃濃的暖意。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舉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於12月5日在頤和園隆重舉行。會議由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主持。頤和園園長楊華致辭楊華園長指出,文物出版社是國內重要的文博圖書出版機構,2018年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圖書出版、文創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的出版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頤和園文創研發工作的一個亮點。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頤和園發行首版日曆 展現二十四節氣景觀
    頤和園於昨日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等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
  • 頤和園推出「長廊彩畫」日曆紀念建園270周年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頤和園供圖)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據悉,這本日曆集納了精選的332幅頤和園長廊彩畫,便於人們深入了解頤和園的文化內涵,感受和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繪畫技藝和工匠精神。長廊是頤和園的著名景觀建築之一,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鄰水而建,並隨地勢綿延起伏,全長728米,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 長廊彩畫專版頤和園日曆今日上市
    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池夢蕊)為紀念頤和園建園二百七十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該日曆集長廊彩畫故事與日曆於一體,一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讀者翻看日曆便可感受畫作中的美妙意境。
  •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亮相 甄選332幅最出色彩畫
    中新網北京新聞10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0月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日曆是從頤和園1.4萬幅長廊彩畫中甄選了332幅最為出色的彩畫,向讀者每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
  • 揭秘頤和園八大不可思議
    您看它現存的遺蹟中有一塊匾,叫仰觀俯察,這仰觀俯察在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裡面是這樣說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往上是看天,往下是看地,多有氣度啊,難道還能讓太監到這兒來仰觀俯察啊?絕對不可能了。
  • 參觀者在頤和園十七孔橋上賞日落景色
    參觀者在頤和園十七孔橋上賞日落景色4) "← →"翻頁 12月19日,北京天氣晴好,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上演
  • 北京「真是塊香餑餑」,一公園面積是頤和園2.5倍,景色不輸北海
    例如頤和園、圓明園、景山公園、北海公園等。 其中北海公園作為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備受關注。 受歡迎的城市公園,可以說環顧全國可以比較的小區很少,真的比較的話,北京通州的這條大運河森林公園是可以比較的。北京「真是塊香餑餑」,一公園面積是頤和園2.5倍,景色不輸北海!
  • 頤和園景點旅遊指南
    頤和園的大門稱為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央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為德和園、頤和園,古代各種建築形式應有盡有。
  • 頤和園古風護照照片長什麼樣子 頤和園古風護照玩轉攻略
    8月31日,頤和園「最美頤和」古風遊園護照在八方亭廣場首發亮相,邀請遊客「打卡」9大經典景點,深度遊覽頤和園。護照將創意彩畫和互動印章結合,重現了萬壽山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依次疊升,昆明湖上龍舟泛過、湖面漣漪等景色。
  • 眾多參觀者在頤和園十七孔橋邊觀賞日落景色-中新網
    眾多參觀者在頤和園十七孔橋邊觀賞日落景色4) "← →"翻頁 12月19日,北京天氣晴好,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上演
  • 北京頤和園的景點
    頤和園頤和園長廊是一條精美的風雨走廊,全長700餘米,共有400多間,夕陽斜照時長廊內會留下溫潤的光影,令人神往。昆明湖佔據了頤和園四分之三的面積,景色秀麗,是整座園林的靈魂所在。 根據水域的分割狀況,可分為大湖、西湖和後湖三個部分。
  • 冬天的頤和園景色如何?第一次去該怎麼遊覽?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杭州西湖為藍本,並圍繞萬壽山和昆明湖打造的頤和園,既有江南園林的婉約風情,又有清宮大殿的皇家氣派。不要問我頤和園哪個季節最美,因為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風景。春天百花綻放,夏天遊船賞荷,秋天桂花飄香,冬天雪景令人驚嘆。小米去的時候雖然沒有雪,但景色也是不俗。
  • 北塢公園 景色不輸頤和園 關鍵還免費
    在頤和園旁邊,玉泉山下,有一個北塢公園,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景色極佳。北塢,原為玉泉山腳下的一個小自然村,明代永樂年間發水患,朝廷在這裡修造船隻救災,並形成三個船隻停泊和修理的地方,即北塢、中塢、南塢,後三塢逐漸成村。北塢公園,在北塢村的基礎上,通過拆遷騰地美化京城環境修建起來,以鄉野村韻、籍田稻香為主題,與毗鄰的玉泉山和頤和園協調一致,相映成趣。
  • 盤點北京八大賞秋勝地 地壇頤和園秋景正當時[圖]
    原標題:盤點北京八大賞秋勝地 地壇頤和園秋景正當時[圖] 頤和園:皇家範兒 頤和園作為全國最大的園林,是古典園林造景之典範,四季皆美。盛夏裡滿眼的翠綠如今已披上紅色、黃色的秋衣。 隨著季節變化,各色的植被與古建院落相襯託,營造出中國園林獨特的意境美。
  • 「慈禧式」遊頤和園
    慈禧太后去頤和園賞花拍照偏愛水路~京城還專門形成了一道風景——慈禧水道 >去頤和園遊山玩水一番吧~ 再往西行,就到了萬壽寺↓萬壽寺有「京西小故宮」之稱 西提,是仿照杭州西湖蘇堤而建↑景色絕妙玉帶橋、鏡橋、練橋都在西堤上噢~
  • 二十四節氣與自然更替的小常識
    這些經過進一步的細分之後,演變成了二十四節氣(參考P208)。表示二十四節氣的原始太極圖這張圖將一年24等分,每份15天,顯示了在此期間日影的變化。曲線部分代表日影的長度。幾千年來,四季交替循環往復,從未變過。二十四節氣可以說是以15天為單位,對這種自然規律的記錄。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雨水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是新華社CNC推出的大型紀錄片,歷時兩年,英國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國二十四個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亞,尋找二十四節氣對當代中國的影響,為全球觀眾講述中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1500小時拍攝素材,24集精美中國傳統動畫,國際首席愛樂樂團原創音樂的紀錄片良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