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發行首版日曆 展現二十四節氣景觀

2020-12-17 中國財富網官方

頤和園於昨日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等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堂、亭、臺、樓、閣、橋、寺等園林古建築。同時,結合頤和園中一年四季時間的變遷,全面展現頤和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景觀變化,並用大量攝影作品展現頤和園的園林美景。

昨日是國際志願者日,頤和園在知春亭開展了志願講解活動,並向遊客贈送了頤和園首版日曆。

記者從頤和園了解到,目前頤和園年均主題志願服務活動130餘次,志願服務7000餘次,服務時長達2萬餘小時。

原文轉自:新京報

相關焦點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12月5日上午,頤和園講解員趙元萍站在知春亭前,開展義務講解服務,讓遊客感到濃濃的暖意。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細緻的介紹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舉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於12月5日在頤和園隆重舉行。會議由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主持。頤和園園長楊華致辭楊華園長指出,文物出版社是國內重要的文博圖書出版機構,2018年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圖書出版、文創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的出版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頤和園文創研發工作的一個亮點。
  • 頤和園推出「長廊彩畫」日曆紀念建園270周年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頤和園供圖)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據悉,這本日曆集納了精選的332幅頤和園長廊彩畫,便於人們深入了解頤和園的文化內涵,感受和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繪畫技藝和工匠精神。長廊是頤和園的著名景觀建築之一,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鄰水而建,並隨地勢綿延起伏,全長728米,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 長廊彩畫專版頤和園日曆今日上市
    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池夢蕊)為紀念頤和園建園二百七十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該日曆集長廊彩畫故事與日曆於一體,一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讀者翻看日曆便可感受畫作中的美妙意境。
  • 原創漫畫繪本《二十四節氣》出版發行
    由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農業博物館聯合編審的原創漫畫繪本《二十四節氣》正式出版發行。《二十四節氣》全套書共4冊,以春、夏、秋、冬各自獨立成冊。以輕鬆易懂的漫畫形式向讀者詳細介紹了二十四節氣,整本書以「天」、「地」、「人」為中心展開。「天」代表天體,太陽運行情況、氣候特點等。「地」代表物候特徵,包含動物活動與植物生長情況、農時農耕等。「人」代表中國各地不同地域節氣習俗民俗、以人為中心的飲食養生規律與文人體驗到節氣變化有感而發創作的相關詩詞等知識。
  • 從甲骨歷到二十四節氣,中國的曆法是如何演變的?
    清朝末年的曆書又加上了節氣表,百姓就可以從本曆書中查詢到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從而指導他們的農業生產,這也讓曆書成為了百姓家中必備的農業工具書。所謂通行本,就是供全國通用的曆書;而單行本則是所在地方自己發行的曆書,在單行本曆書中,各省市就可以增添各個地方的主觀文化內容。查閱民國時期保存下來的日曆可以看到,民國日曆已經具備現代日曆的版式和內容。比如,圖中所示日曆為1931年民國二年所發行的線裝曆書,上面不僅記載了年月日期,還能夠看到一些禮服圖樣。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可以提在在每年的日曆上寫明呢?不是不固定的嗎?
    二十四節氣為什麼可以提在在每年的日曆上寫明呢?不是不固定的嗎?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就是地球運行軌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不是通過日期來計算的。
  • 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的陰陽合曆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的陰陽合曆  將中國傳統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去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既非常合適,又別出心裁。如今申報成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新貢獻,實屬可喜可賀。估計想進一步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人也會漸漸多起來。
  • 立秋日曆:中華萬年曆日曆節氣提醒
    中華萬年曆日曆App提醒您,今天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中伏已經接近尾聲,三伏天已過大半,即將迎來秋高氣爽的天氣。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功用與當代價值
    至遲到西周時期,人們即已測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最初的四個節氣。此後,隨著人們測量技術的日益提高及對自然規律認識的進一步加強,到戰國時期,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基本形成,到秦漢時期更是臻於完善而形成為今天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系統。
  • 「二十四節氣」標識體現的是一種文化傳承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獨特創造,在我國使用已有兩千多年之久。「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並綜合了天象、氣象與物象,並通過對時間的掌握,來指導生產,安排生活。可以說,「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
  • 我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大家怎麼看待?
    二十四節氣二十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業文明的產物。這是一個特定的季節,可以表達自然節奏的變化,並在贛芝日曆中建立「十二月Jian」(每月順序)。 「是幹zhi日曆的基本內容。24個節氣的原始依據星移制定,北鬥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等七顆星星組成,因北鬥七星曲折如鬥,故而得名。
  • 天壇辛丑年《祈年曆》發行
    天壇辛丑年《祈年曆》發行 天壇辛丑年《祈年曆》於2020年12月3日正式對外發行。  與2020年的節氣歷相比,2021年《祈年曆》特別突出生態植物主題,精選天壇72種植物,與二十四節氣相對應,將生態天壇的概念貫穿於每個節氣和物候。  在天壇的眾多建築中,祈年殿是最早的,也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 《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帶給孩子詩和遠方
    書中內頁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著名兒童文學家保冬妮創作的圖畫書《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發行。這套《二十四節氣旅行繪本》共24冊,以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展現了24個中國城市和鄉村的農耕生活、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帶讀者在最合適的季節去最美的地方,感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書中融合了有關節氣的歷史故事、重要的農事活動、中國傳統節日、有趣的民俗項目,當地特色美食、名勝古蹟,給孩子以中國農耕文化的薰陶。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穀雨鶯飛草長,不如周末去姑蘇城轉轉
    二十四節氣|穀雨鶯飛草長,不如周末去姑蘇城轉轉 汪華 2018-04-21 10:58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