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2020-12-17 文物出版社

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舉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於12月5日在頤和園隆重舉行。

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頤和園園長楊華、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鐵巍、頤和園副園長秦雷、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鄒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高潔等領導合影

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和頤和園園長楊華蒞會並致詞,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鐵巍、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鄒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高潔等出席活動,趙曉燕、馮冬梅、李猛等主創團隊人員和數十名自願者也參加了發布會。會議由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主持。

頤和園園長楊華致辭

楊華園長指出,文物出版社是國內重要的文博圖書出版機構,2018年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圖書出版、文創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的出版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頤和園文創研發工作的一個亮點。希望以頤和園日曆的出版為契機,雙方繼續加深合作,不斷推出蘊含頤和園文化元素的好產品。

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致辭

張自成社長指出,頤和園是享譽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有著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和人文價值。此次出版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是一種新的高效而正確的打開這座文化、藝術寶庫的方式。隨後,他介紹了日曆的主要創作團隊,並希望將《頤和園日曆》打造成著名品牌,將雙方合作推向深入,為頤和園這座文化藝術瑰寶添磚加彩,為頤和園更好地走進公眾作出貢獻。

會後雙方與會人員前往位於仁壽北殿的文創店參觀在那裡陳列的《頤和園日曆》銷售現場。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銷售現場

新品簡介

頤和園,一座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秀美壯闊的湖光山色中的古典皇家園林,因其獨特精巧的造園藝術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蜚聲海內外。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是清乾隆皇帝仿照江南古典園林風格修建的一處皇家御苑,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歷時15年建成,正值歷史鼎盛時期,可謂規模宏大,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其殿堂、樓閣、長廊、亭臺、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完美呈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意境。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是一本針對大眾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融知識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皇家園林古建築讀本。

該書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細緻的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堂、亭、臺、樓、閣、橋、寺等園林古建築。同時,結合頤和園中一年四季時間的變遷,全面展現頤和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景觀變化,用大量攝影作品展現頤和園的園林美景。

我們希望這本書可以幫助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頤和園文化,感知皇家建築恢弘的氣勢和絢麗的藝術魅力。

供稿:藝術圖書中心

編輯:零露

相關焦點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系列的首發它將實用性與文物的觀賞性集於一體北京頤和園管理處與文物出版社傾情奉獻讓更多人欣賞到中國園林建築的藝術之美《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文物出版社千百年來,園林作為中國建築的主要表現形式
  • 頤和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日曆
    12月5日上午,頤和園講解員趙元萍站在知春亭前,開展義務講解服務,讓遊客感到濃濃的暖意。隨後,趙元萍拿出頤和園首版二十四節氣日曆,翻到2020年10月2日這一天,畫面中正是知春亭的宜人景象。照片下方有知春亭的介紹:「建於昆明湖東岸邊、玉瀾堂前的小島上。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頤和園發行首版日曆 展現二十四節氣景觀
    頤和園於昨日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以展示頤和園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等12條經典路線,分別進行詳盡介紹,基本涵蓋了頤和園內殿
  • 頤和園推出「長廊彩畫」日曆紀念建園270周年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頤和園供圖)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據悉,這本日曆集納了精選的332幅頤和園長廊彩畫,便於人們深入了解頤和園的文化內涵,感受和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繪畫技藝和工匠精神。長廊是頤和園的著名景觀建築之一,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鄰水而建,並隨地勢綿延起伏,全長728米,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 長廊彩畫專版頤和園日曆今日上市
    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池夢蕊)為紀念頤和園建園二百七十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該日曆集長廊彩畫故事與日曆於一體,一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讀者翻看日曆便可感受畫作中的美妙意境。
  •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亮相 甄選332幅最出色彩畫
    中新網北京新聞10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0月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日曆是從頤和園1.4萬幅長廊彩畫中甄選了332幅最為出色的彩畫,向讀者每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國寶大遷徙中的頤和園文物
    從1933年3月24日至5月15日,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經過三批挑選裝運,監運代表們認為頤和園已無珍貴文物,所剩物品已沒有再南運的必要,在請示北平市政府並得到批准後,頤和園南遷文物的整理準備工作結束。而隨故宮文物南運的兩千餘件頤和園文物菁華,也自此走上了顛沛流離之路。
  • 「竹葉青酒+頤和園」兩大文化IP, 《我在頤和園等你》驚豔來襲!
    2020年7月6日,由竹葉青酒獨家冠名的大型園林文化類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全媒體發布會,在頤和園聽鸝館內舉行,「竹葉青酒+頤和園」兩大文化IP珠聯璧合,為這個夏天帶來了新鮮的「頤」式感。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處處長繆祥流,北京頤和園管理處園長楊華,汾酒副總經理、竹葉青公司執行董事楊波,北京電視臺衛視節目中心主任馬宏,頤和園蘇州街特邀總幹事張國立,特邀幹事王鶴棣、阿雲嘎等出席本次發布會。人民日報關注「兩大IP合體」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開幕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在此次的文物特展中,也將頤和園與大運河之間的水系脈絡予以呈現。  本次展覽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共同承辦。展期為9月25日至12月27日,免費向公眾開放。觀眾只需通過中國園林博物館官方微信進行實名預約,憑有效證件入館參觀。此外,本次展覽同時開通「雲上」觀展與重點文物電子導覽,觀眾既可展廳參觀,也可線上觀展。
  • 《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繪本及系列產品發布會
    當地時間3月26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海豚出版社在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舉辦《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英文版繪本及系列產品發布會。  來自國內外的多家文化出版機構應邀出席活動,海豚出版社與阿爾巴尼亞知識出版社、美國天馬出版社現場籤署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阿爾巴尼亞文版、英文版版權協議,並與德國布拉克洛出版社、黎巴嫩數字未來出版社、日本g.GRAPE出版社、尼泊爾現時出版社等達成此書的海外版權合作意向。
  • 「京味國潮」再上新 北京衛視《我在頤和園等你》為夏天帶來「頤式...
    7月6日,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北京廣播電視臺、華傳文化共同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在頤和園聽鸝館舉行全媒體發布會。發布會眾嘉賓點亮儀式表達「頤」式生活主張:「皇家生活範式」也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作為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擁有270年的悠久歷史,因其獨特重要的文化地位與珍貴的館藏文物,成為除故宮外我國最著名的「皇家歷史IP」之一。
  • 標題:直播預告 雙十一,帶著日曆逛長廊,我們送大禮
    借著雙十一,北京青年報幫著您,咱們一起來一次長廊品玩之旅:10月10日和10月11日,北京青年報攜手頤和園管理處、北京文物出版社開啟網上「雲遊」新活動:帶著日曆逛長廊,洞悉彩畫裡的頤和園。屆時,我們會邀請頤和園副園長秦雷,園林古建專家楊寶生、研究室主任趙曉燕,全國科普大獎賽冠軍、講解員舒乃光,研究室工程師張鵬飛與胡春偉、遺產監測中心工程師閆曉雨、文物出版社編輯馮冬梅為大家做導賞,這些謎題會逐一解開。也許您要問:有了專家,為何還要帶著「日曆」逛呢?
  • 「帶著日曆逛長廊」 揭開彩畫的秘密
    11月10日、11日,北京青年報「後臺」文化直播開啟文旅雲遊活動「帶著日曆逛長廊」,與文物出版社、頤和園一道,揭開長廊彩畫的秘密。    頤和園副園長秦雷、研究室主任趙曉燕、曾獲全國科普大獎賽冠軍的講解員舒乃光、研究室工程師張鵬飛、設計室工程師胡春偉、遺產監測中心工程師閆曉雨、園林古建專家楊寶生和文物出版社編輯馮冬梅作為嘉賓參與了此次活動。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二號臨展廳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伴隨著頤和園文物特展的開幕,北京青年報「後臺」文化直播欄目也以「見所未見|頤和園270年,從頭閱」為主題進行了全網的「雲直播」,不僅展示了頤和園的文物,同時帶領觀眾在頤和園與特展之間「穿越」,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400餘件展品背後都有故事此次展覽以文物為載體,近1200平方米的布展重點展現了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讓文物「開口」為觀眾「講述」歷史。
  • 小牧優品強勢入駐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5月14日,由九牧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活動,在北京盛大揭幕,古建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見證民族品牌與皇家園林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付清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羅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楊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瑩、頤和園園長楊華
  • 頤和園景點旅遊指南
    ,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屬於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仁壽殿,是慈禧、光緒在頤和園居住期間朝會大臣的場所,殿內陳列著許多貴重文物。樂壽堂,是慈禧在園內居住的地方。室內的陳設,基本上保持當年的面貌。庭院裡栽種了幾株珍貴的玉蘭,並點綴著一塊名為青芝岫的巨大的山石。 十七孔橋,長150米,寬8米,是園內最大的一座橋梁。橋的造型優美。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化學工業出版社)在內容設置上按照時間順序,讓每個節氣包含氣候變化、農事活動、傳統習俗、飲食養生、詩詞諺語等內容,同時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加入了每個節氣各地的一些傳統習俗,使得內容更加生動活潑。
  • 「京味國潮」再上新《我在頤和園等你》為夏天帶來「頤式感」
    「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擁有270年的悠久歷史,因其獨特重要的文化地位與珍貴的館藏文物,成為除故宮外我國最著名的「皇家歷史IP」之一。  發布會主持人悅悅  現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服務處處長繆祥流表示,《我在頤和園等你》節目運用了全新的視角,講述頤和園的歷史價值和遺產文化,展示古典園林美學和歷史珍貴理念
  • 「慈禧式」遊頤和園
    「慈禧式」遊頤和園 2020-05-14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