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開幕_文化快報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

2020-12-11 北京市人民政府


  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延續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2019年舉辦園說首展的文化脈絡,園說Ⅱ匯集了頤和園及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等8家文化單位提供的各類文物208件/套、資料品190件/套,展品時間跨度超過2千年,從戰國跨越至近現代,其中近六成的珍貴展品首次「走出大牆」面向公眾展出。

  展覽以文物為載體,近1200平方米的布展重點展現了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讓文物「開口」為觀眾「講述」歷史。展覽共劃分「山稱萬壽水清漪」、「無雙風月屬昆明」、「中間宮殿排雲起」、「觀魚勝過富春江」四個篇章,闡釋了頤和園從皇家禁苑走向人民公園、從禁閉守舊走向開放創新的發展歷程。

  據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張亞紅介紹: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的指示,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園林文化,去年我們在首都博物館成功舉辦「園說Ⅰ——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將11家歷史名園的文物保護成果集中呈現市民遊客。今年市公園管理中心重點打造頤和園這一古典園林「樣本」的文物特展,讓傳統文化瑰寶以現代博物館的語言和形式深入大眾、直抵人心,給人們以更加豐富的文化獲得感和滿足感,展現園林文物保護利用事業在新時代的蓬勃發展。

  張亞紅同時介紹,頤和園與大運河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昆明湖是大運河北京段中的重要端點,大船塢、繡漪橋等歷史古蹟和繡漪閘、二龍閘等大運河水利設施保存完好。在此次的文物特展中,也將頤和園與大運河之間的水系脈絡予以呈現。

  本次展覽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中國園林博物館共同承辦。展期為9月25日至12月27日,免費向公眾開放。觀眾只需通過中國園林博物館官方微信進行實名預約,憑有效證件入館參觀。此外,本次展覽同時開通「雲上」觀展與重點文物電子導覽,觀眾既可展廳參觀,也可線上觀展。

  在展覽開幕之際,市公園管理中心還與國家圖書館在文化資源挖掘利用、閱讀空間創新融合等多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旨在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深入挖掘市屬公園歷史文化內涵,結合國圖文獻和文化資源,積極推進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持續推動文物保護成果惠及百姓,努力打造首都文化的金名片。

  400件展品講出跌宕起伏的歷史

  展覽以一幕巨型電子幕牆為序幕,超大尺寸的《五園三山及外三營地圖》在給觀眾帶來視覺上衝擊的同時,將觀眾的思緒帶回到270年前。

  為展現「三山五園」的歷史風貌,策展部門從瀋陽故宮博物院借來清代畫家張若靄的紙本設色《香山靜宜園圖冊》與清代畫家方琮的《靜明園圖屏》兩套珍貴的文物。

  為詮釋「清漪園」當年的園林美景,展品包括了萬壽山昆明湖記碑拓片、吉慶萬壽如意、海屋添籌象腿瓷尊、篷島煙霞石額、福祿壽琉璃三星建築構件等頤和園園藏文物,策展部門從國家圖書館借來國家一級文物《清漪園地盤圖樣(樣式雷圖)》,旨在通過全面、豐富的文物展陳讓觀眾追憶清漪園建園之初的絕美景致。

  在講述1886年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展覽將19世紀70年代攝影師約翰·德貞拍攝大報恩延壽寺遺址照片製作成一扇微微打開的大門,與現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影像形成鮮明對比,藉此展現頤和園歷經劫難、重獲新生的歷史進程。走近該展區觀眾的心弦也隨著展覽的內容起伏波動。

  展覽中的「明星」文物,均為頤和園園藏文物精品

  元代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清乾隆雲龍紋有束腰三彎腿紫檀羅漢床、中國宮廷使用的第一輛汽車一齊現身展覽。

  本次展出了頤和園園藏文物珍品的代表——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這件梅瓶從陶瓷藝術的角度看,可謂是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中具代表性的上乘佳作。

  梅瓶小口,圓肩,收腹,圈足輕微外撇,器身接痕明顯,整體造型既突出了元代制瓷的粗獷風格,又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古樸雅致。這件瓷器在濃豔而沉穩的藍釉中留白裝飾戲珠龍紋,十分巧妙自然。在留白的龍紋之內,元代制瓷工匠以其嫻熟的技法,刀鋒犀利勾勒龍形,刻劃龍鱗及龍紋細部,再施以鈷藍點睛,表現出整件瓷器鮮明的龍紋特點。

  據介紹,目前傳世元代高溫鈷藍釉瓷器稀少,梅瓶造型僅有三件,本次展覽的梅瓶即為三件存世珍寶之一。

  展覽中的另外一件文物重器為清乾隆時期的雲龍紋有束腰三彎腿紫檀羅漢床,長278釐米、寬176釐米、高108釐米,床面高50釐米,是目前現存清代宮廷最大的一件羅漢床藏品。據介紹,紫檀是一種非常名貴的木材,且大塊紫檀木料極其罕見,珍貴价值可見一斑。

  在展廳柔美的燈光籠罩下,羅漢床顏色沉靜,散發著金屬和綢緞般的光澤。床體遍布精美的浮雕,雕刻精細,立體感強,紋樣仿佛拔地而起,栩栩如生。

  在展覽的第三篇章「中間宮殿排雲起」展區,展出了中國宮廷使用的第一輛汽車,這輛車是美國最早汽車廠商之一的「杜裡埃」品牌,也是中國保存最古老的一輛汽車。汽車的外形保留著18世紀歐洲馬車的痕跡,車身、車輪和輻條均為木質,內嵌三缸四馬力後置式汽油發動機,配有雙層輪盤形方向盤及一長一短兩根立杆式檔把,前後兩排共設有三個座位。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這輛汽車得到了較好的修復,並在頤和園中收藏展出。

  近現代展區勾起觀眾的回憶

  第四篇章「觀魚勝過富春江」,主要講述民國時期至近現代,頤和園的管理沿革及由皇室私產逐漸開放為人民公園的過程。重點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頤和園在文物保護、為民服務方面的巨大進步。

  展品包括了門照、《瞻仰頤和園簡章》、頤和園陳列館陳列物品登錄簿、各時期門票遊覽券、頤和園風景冊、宣傳畫、明信片、老照片、世界遺產證書、元代耶律鑄夫婦墓出土器物等展品。

  其中門票展區,展出從民國直至現今的各個時期的門票。民國初開的頤和園票價昂貴,建國後頤和園成為了人民的公園,各類團體優惠、多彩活動充分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遊園需求,200餘張各式票券記錄了頤和園各項管理的逐步完善,見證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的富強。

  展覽既是公眾文化盛宴也是年度學術盛事

  2020年正值頤和園建園270周年。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的8項主場活動之一,開幕現場共有國內十餘家文博單位、11家歷史名園代表共同見證了「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的開幕。

  據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介紹,本次展覽全面立體地展示了以頤和園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是首次針對頤和園歷史變遷、園林藝術、水利功能的大型專題文物展覽。

  自元代開始,前身為甕山泊的昆明湖已成為元大都最重要的供水水系,也是通惠河的上源。清乾隆時期,為了滿足漕運、京城用水、興修園林的需要,清政府疏浚玉泉山諸泉,開闢高水湖、養水湖,並向南連接長河、流入京城;同時拓展甕山泊,昆明湖進一步成為調節水庫,最終成為大運河北部的重要端點。展覽中,萬壽山昆明湖記碑拓片、銅閘、京城內外河道全圖重點介紹了頤和園在北京城市建設和歷史變遷中具有的水利功能,直至今日頤和園昆明湖仍是大運河北京段中的重要節點。

  配合展覽,學者名家還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為廣大園林文化愛好者帶來精彩的六次專題講座,包括:頤和園等皇家歷史、文化、文物等內容。26日首講將由園說展覽總策劃、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園林博物館館長張亞紅解讀本次文物特展背後的故事,以及頤和園不同時期的歷史風貌與園林文化。


相關焦點

  • 頤和園270年,從頭閱_環球人物網 - 有溫度的人物網站
    二號臨展廳9月25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8項主場活動之一,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揭開大幕。伴隨著頤和園文物特展的開幕,北京青年報「後臺」文化直播欄目也以「見所未見|頤和園270年,從頭閱」為主題進行了全網的「雲直播」,不僅展示了頤和園的文物,同時帶領觀眾在頤和園與特展之間「穿越」,尋找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400餘件展品背後都有故事此次展覽以文物為載體,近1200平方米的布展重點展現了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讓文物「開口」為觀眾「講述」歷史。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國寶大遷徙中的頤和園文物
    關於解放前南遷文物北返一案的文件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有一組名為「關於解放前南遷文物北返一案的文件」的展品。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1949年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派鄭振鐸、趙萬裡等人組成的華東工作團文教組主持文物北返,並於1950年1月23日在南京裝車啟運,1月26日抵達北京。1950年1月24日,頤和園得知南遷古物已北返的信息後,分別呈文政務院及北京市人民政府,請將南運頤和園文物歸還頤和園。2月16日,文化部函復說明北返古物由中央統一調度。
  • 頤和園推出「長廊彩畫」日曆紀念建園270周年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頤和園供圖)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據悉,這本日曆集納了精選的332幅頤和園長廊彩畫,便於人們深入了解頤和園的文化內涵,感受和傳承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繪畫技藝和工匠精神。長廊是頤和園的著名景觀建築之一,位於頤和園萬壽山南麓、昆明湖北岸,鄰水而建,並隨地勢綿延起伏,全長728米,被譽為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遊廊。
  • 名家講壇|園說Ⅱ文物特展專題講座第五講回顧
    「園說II——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於9月25日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隆重亮相。展期內,學者名家還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為廣大園林文化愛好者帶來精彩的六次專題講座,包括頤和園等皇家歷史、文化、文物等內容。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之十八|頤和園中的建築匾額
    頤和園裡楹聯匾額幾乎處處可見,其形式之豐富,內容之廣博,數量之繁多,在中國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是這座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十塊形態各異的匾額,本期微覽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中的匾額。
  • 北京市屬公園預約限流比例上調至75% 5處新文化空間、40項遊園活動...
    國慶中秋雙節即將到來,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的遊園服務,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升級市屬公園節日綜合管理服務工作,並推出特色園林文化活動。雙節期間,北京植物園第28屆北京市花展迎來花期,在楊樹林及中軸路布置近2萬平方米花境景觀,溫室珍稀植物展、秋季盆景展同時開展;頤和園開啟「頤和秋韻」桂花文化節;天壇公園祈年殿院內、月季園10000餘株品種月季喜慶綻放;中山公園推出觀果盆栽、蘭花展、大麗花精品等節日花卉展,陸續拉開金秋賞花觀景的遊園帷幕。
  • 頤和園長廊彩畫日曆亮相 甄選332幅最出色彩畫
    中新網北京新聞10月1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為紀念頤和園建園270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10月13日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日曆是從頤和園1.4萬幅長廊彩畫中甄選了332幅最為出色的彩畫,向讀者每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
  • 湖北省博物館赴印度舉辦湖北文物特展
    印度新德裡當地時間11月13日下午,「禮樂·華章——中國湖北文物特展」在印度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中國省級博物館首次在印度舉辦專題文物展。坐落在印度首都新德裡市中心的印度國家博物館,經連日的緊張籌備和精心布置,迎來了此次文物特展。
  • 「竹葉青酒+頤和園」兩大文化IP, 《我在頤和園等你》驚豔來襲!
    「頤式感」擦亮傳統文化精神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的頤和園擁有270年的悠久歷史,因其獨特重要的文化地位與珍貴的館藏文物,成為我國最著名的「皇家歷史IP」之一。為了讓頤和園極富生態的文化價值在新時代繼續大放異彩,《我在頤和園等你》以整合設計、量身定製的方式,為頤和園打造萬眾矚目的「綜藝首秀」。
  • 三山五園罹劫160周年的追問:「園林紫禁城」成為典範還有多遠?
    對三山五園地區三年來出現的可喜變化,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娓娓道來——拆除了一些與文物不符合的非文物建築,恢復了山形水系,新建了大量綠道;通過建立三山五園研究院、數字體驗中心,以及巡展、數字圓明園展示等形式,深入闡釋三山五園的文化價值;香山革命紀念地的建設,把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這段歷史研究極大地往前推進;曹雪芹西山故裡的集中整理和挖掘,使曹雪芹這樣的文化符號跟人們的生活離得更近……
  • 用公園文物講好中國故事 讓中華歷史文化鮮活起來
    為全面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著力塑造首都歷史名園文化品牌形象,持續提升北京市公園接待服務水平,由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主辦、北京市政法衛生文化工會支持的2020年北京市公園導遊講解大賽決賽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圓滿舉辦。
  • 長廊彩畫專版頤和園日曆今日上市
    人民網北京10月13日電(池夢蕊)為紀念頤和園建園二百七十周年,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和文物出版社共同推出《頤和園日曆·2021(長廊彩畫)》。該日曆集長廊彩畫故事與日曆於一體,一天呈現一幅精美彩畫,一天講述一個文化故事,讀者翻看日曆便可感受畫作中的美妙意境。
  • 北京市:四大文化繁榮興盛首都文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5日訊 日前,中共北京市委發布了《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北京市文化建設將以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方面推動繁榮興盛首都文化建設。
  • 看1905年荷蘭畫家筆下的慈禧,首博「園說」展名園文物
    1905年清慈禧太后曾專門聘請荷蘭籍美國畫家華士·胡博來到中國繪製肖像,除了頤和園文昌院短暫展出外再未公開露面。澎湃新聞獲悉,昨天,這一難得的油畫終於在首都博物館對外展出。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園說——北京古典名園文物展」當天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190件/套來自頤和園、天壇、北海等市屬11家公園的園藏文物集體亮相首都博物館。這是近年來市屬公園園藏文物首次集中對公眾展示。其中,頤和園送展的《無量壽尊佛像》緙絲圖、頤和園的《華士·胡博繪慈禧油畫像》都是首次公開展覽。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舉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於12月5日在頤和園隆重舉行。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頤和園園長楊華、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鐵巍、頤和園副園長秦雷、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鄒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高潔等領導合影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和頤和園園長楊華蒞會並致詞,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鐵巍、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宣傳處處長鄒穎、北京市海澱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高潔等出席活動
  • 「絲路大V打卡最新北京」亮相園博館
    原標題:「絲路大V打卡最新北京」亮相園博館   昨天,2020「絲路大V打卡最新北京」活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