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了北京不要緊,36個工匠耗時3年,一本書「打開」故宮紫禁城

2020-12-18 SherpaMan

前段時間由於發生疫情,學霸君的北京旅遊計劃迫不得已無限延期。

即使冒險出門遊玩,到別的城市可能要進行隔離,不必要的出行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

只能宅在家裡,和家人一起觀看故宮官方直播雲逛故宮。

今年是故宮建成 600 周年,疫情期間故宮閉館 73 天。

這場直播吸引了 3492萬 人次網友觀看,還有近 6萬 條留言。只是隔著屏幕遊玩,除了視覺其他都感受不到,還是差點意思。

直播這麼受歡迎,可想而知故宮開放的時候,肯定會人滿為患。

除了人氣爆棚人擠人,學霸君遊玩故宮的預算不便宜。

飛北京的機票大概 500+ 元,住宿兩天的費用需要 500+ 元,還有門票 60 元,算起來玩一趟需要 1000+ 的預算。

學霸不想頂著烈日當空排隊進故宮,又熱又曬遊玩起來非常累,走馬觀花逛一圈什麼都記不住,只能記住前面的人頭。

單人預算要 1000+ 錢包還有點肉疼,畢竟學霸君的錢包都抖不出錢了。

故宮是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結構建築群,有超過 186萬 餘件(套)文物。

有一套書把 10 大結構建築群,78 個立體小建築,119 段歷史趣味故事都包含在內,共有 2 本,價格只要 299,可以在家玩 1 天。

這套書是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一本是《打開故宮》全景實體書,另一本是《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

《打開故宮》全景實體書是 12 開超大尺寸,整個鋪開有 3.2 米。

全景實體書包含 10 大結構建築群, 78 個立體小建築,還原故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在家裡展開可以俯瞰故宮的全貌,連曾經住在紫禁城裡的皇帝都沒有這種體驗。

如果單單是建築,恐怕學霸君看一眼就結束了。

這個實體書特別之處在於,收錄了 119 段歷史趣味故事,在建築旁邊就能翻開看,學霸君和家人可以在家看故事玩一天。

《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通過 5000 字的敘述,全面講述故宮真實的歷史,了解到 600 年中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和人物事件。

細節還原到牌匾文字

隱藏知識自己「翻」

這本書分量很足,翻開它就像故宮在自己手中。

把故宮微縮到樓盤的沙盤大小,巧妙的摺疊設計方便收納,不佔地方。

故宮除了宏偉壯觀的大殿,還有設計精巧的各種局部建築。

翻開書本,建築打開的瞬間可以感受到,古人在建築的設計上非常用心。

這本書甚至牌匾的字都一一還原,做工好到可以拿放大鏡看。

除了場景還原,書上的隱藏知識還「藏」在各種建築中,要細心發掘才能看到。

真正做到足不出戶逛故宮,既能近距離觀看建築,又能學習歷史知識。

手繪講解故宮如何建成

紙藝造型呈現立體故宮

故宮 600 年的歷史,短短幾十字的小貼士介紹不夠詳細,還是配合 5000 字的《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來遊玩,比較盡興。

這本繪本主要介紹「故宮是如何建成的」,學霸君看的時候,非常佩服古人的建築技術和設計智慧。

這本繪本的主創畫師宋銘,曾獲魯迅美術學院大獎。內容編輯是資深故宮學者月珍,處處都是心血。

立體書是國內第一本以故宮為唯一主題的超大規模立體書,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張之濤先生親筆推薦。

立體書由國內專業開發原創立體圖書的優秀團隊「躍然紙上」,和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紙本造型設計大師王偉先生,聯合推出。

王偉先生曾為 2020 年央視春晚設計舞臺立體書,讓普通觀眾了解到紙藝造型藝術。

強強聯手的 36 人團隊,經過 3 年的打磨,才呈現出現在每個細節都令人驚嘆的效果。

立體書裡宮殿的布局,屋脊的角度,臺階的數量等等,都是精確還原故宮。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走紅,讓大眾關注到一群默默無聞在故宮裡修文物的工作者,激發了大家對故宮的喜愛和嚮往。

現在故宮 600 周年推出的《打開故宮》全景實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這兩本書套裝已經上架了百度旗下的度小店平臺,售價是 299 元。

不用飛到北京參觀故宮花費 1000+ 元,也不用隔著屏幕看直播望梅止渴,更不用參觀只看到人頭濟濟,根本看不到建築。

立體書和繪本全方位展示故宮,由於工藝複雜,出貨量有限,只能按照預售順序發貨。#頭條好物大賞#

相關焦點

  • 首發預售|故宮被「復刻」成一本書!耗時三年,全長3米2!
    「我搶到故宮了!」「厲害了!到時能去你家參觀嗎?」「沒問題,跟你說,把它往客廳一擺,家立馬就變紫禁城。」包括:10個故宮宮殿建築群;78個精妙立體小機關;93段歷史知識;26個趣味歷史故事;……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一經面世就震撼全網、一書難求。
  • 故宮3本新書亮相,解讀600年紫禁城文化
    600歲的紫禁城是一座寶庫,也是一個謎宮。最近,《紫禁城建築之道》《紫禁城古建築營建思想研究》《紫禁城365》3本新書亮相,分別從紫禁城的建築語言、思想境界、營建文化、圖像解構等方面,解讀這座「城」。故宮出版社介紹,這3本書對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故宮文化,提升公眾對紫禁城文化遺產的熱愛,推進紫禁城古建築的保護修繕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三本書雖說都說的是「城」裡事兒,但是側重點各有不同。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書——紫禁城100
    在第四次遊覽故宮之後,我把這本320頁的「紫禁城100」背回了家。一座座巍峨的宮殿,相似的黃頂紅牆,迷宮似的布局,好像哪面牆都一樣,可是又都不一樣,面對著這座已經屹立了600年的建築瑰寶,總是有一種「欲探無門」的無力感。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史學家,文物學家,建築學家,可以從各個角度發表出各種專業的見解,身為普通人的我,只能「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完全趨於表面,滿腔熱情最後化為不甚清晰的照片,腦海中的回憶也停留在人山人海的圍欄前。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是一套耗時600天製作,一眼看盡600年歷史,有趣的故宮大語文書。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故宮,這座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寶庫: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更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家。然而,對於孩子們而言,如果不做準備和引導,去故宮絕對是個難捱的疲累旅程。
  • 耗時3年,全長3.2米!他們用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全長3.2米、內含數百個精巧零件、全景還原故宮中軸線樣貌……近日,一本名叫《打開故宮》的立體書在網絡上走紅。這本書由主創團隊花費3年時間精心打磨而成,網上眾籌時超額114倍完成任務,有網友感嘆「這簡直是一本寶藏書。」
  • 3年打磨3.2米長卷 致敬600年紫禁城: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全長3.2米、內含數百個精巧零件、全景還原故宮中軸線樣貌……近日,一本名叫《打開故宮》的立體書在網絡上走紅。這本書由主創團隊花費3年時間精心打磨而成。   3.2米長卷俯瞰立體故宮   蒼翠的景山、雅致的御花園、莊嚴的午門……《打開故宮》可以讓人沿著中軸線欣賞巍峨的皇家宮殿,中軸線以外的重要建築則通過小結構、抽拉等互動效果呈現。《打開故宮》全長3.2米,共包括78個精妙的小機關、10個宮殿建築群及93段歷史知識講解。除印刷外,全部採用手工粘貼製作,一本書的生產周期在45天以上。
  • 耗時3年,全長3.2米 他們用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2020年3月23日,《打開故宮》在眾籌平臺上線的第一天,主創團隊的負責人王偉惴惴不安地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打開故宮》首秀亮相,忐忑!大有被拉出來遛遛的感覺。」這一「遛」,讓王偉吃驚不已:原定20天籌得3萬元的項目,竟然在第一天就籌得近5萬元,衝破100萬元僅僅用了10天。
  • 紫禁城是誰建成的?記錄香山工匠的驚人智慧
    說起紫禁城,就不能不提起南京明皇宮,後世查證,明皇宮是紫禁城的藍本,由蒯家的蒯思明領導興建。出於對國家形式和邊境安全的考慮,朱棣下旨遷都北京。遷都首先要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住"——宮殿的建造,當初興建南京明皇宮的工匠就成了不二之選。只不過蒯思明年逾花甲,便由兒子蒯福和蒯祥代為前往。從永樂二年到永樂十一年,年富力強的蒯福運用出類拔萃的精湛技藝大興土木,得到皇家的褒獎。永樂十五年蒯祥取代父親,帶領工匠繼續建造工程。一座座雄偉壯麗的宮殿拔地而起,紫禁城莊嚴肅穆,氣勢恢宏,震驚世人。
  • 獻禮紫禁城600年,「故宮大語文」立體書來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國內少有雙層立體設計的圖書,《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出版:學一次有聲有色的故宮大語文,一眼看盡歷經滄桑的紫禁城600年。這本書到底有何特別?故宮,這座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寶庫:是迄今為止全世界範圍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集大成者;更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家。然而,對於孩子們而言,如果不做準備和引導,去故宮絕對是個難挨的疲累旅程。
  • 故宮地磚有多金貴,專家修繕時一身冷汗,建紫禁城的朱棣真是狠人
    永樂十四年的時候,朱棣看著自己的江山,非常開心,就準備遷都北京,建造了盛大的北京紫禁城。現在我們去故宮玩的時候,見到的大都是清朝時期的建築,但是明故宮是把所有的底子都打好了,尤其是整體設計和布局,依照南京皇宮為藍本,朱棣建成了巍峨的紫禁城。
  • 萬萬沒想到,這次被3米長的故宮「紙上博物館」圈粉了
    三年前,一群愛書之人匯聚在一起,開始秘密打造一件獻給600年故宮的神秘禮物。據說,單是拿出來簡單展示,就引來圍觀無數。驚喜之餘,更多的是感動。為這群做書人對故宮的熱愛而動容,為他們的真摯、匠心動容。它是一本書,也是一座城。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3年打磨3.2米長卷 他們用一本立體書「打開」故宮
    全長3.2米、內含數百個精巧零件、全景還原故宮中軸線樣貌……近日,一本名叫《打開故宮》的立體書在網絡上走紅。這本書由主創團隊花費3年時間精心打磨而成。3.2米長卷俯瞰立體故宮蒼翠的景山、雅致的御花園、莊嚴的午門……《打開故宮》可以讓人沿著中軸線欣賞巍峨的皇家宮殿,中軸線以外的重要建築則通過小結構、抽拉等互動效果呈現。《打開故宮》全長3.2米,共包括78個精妙的小機關、10個宮殿建築群及93段歷史知識講解。除印刷外,全部採用手工粘貼製作,一本書的生產周期在45天以上。
  • 《太和殿》|紫禁城美學精華,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太和殿》一座宮殿展現紫禁城美學精華,500幅彩圖拆解太和殿建築細節細微之處展現古人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日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故宮古建專家周乾先生所著《太和殿》出版。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故宮看看」「有時間,我一定要再去細緻看看故宮」……故宮,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是每個中國人都想去打卡的地方。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專家指導修繕技藝部修復承乾宮天花。(《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 故宮宮殿地磚損壞,修復時發現一「秘密」,工匠感慨:朱棣心真狠
    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宮,其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紫禁城得名來自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是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得名紫禁城。史書記載,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前後歷時14年。如果大家去過故宮,一定會被故宮的宏偉所震撼,可它背後凝結著無數工匠們的心血。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六百年前的傳言果然是真的
    熟悉我國朝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的著名景點北京故宮其實就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紫禁城。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將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自己登基當上了皇帝。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封地和班底都在北方,也許是因為元朝餘孽還在北方虎視眈眈,朱棣放棄了朱元璋建好的都城應天府(南京),反而花了近20年的時間將明朝都城轉移到了順天府(北京),而順天府的紫禁城就是以應天府的宮殿為藍本仿建的。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京城時放火焚燒了紫禁城,昔日偌大的紫禁城便只剩下了武英殿、英華殿等四殿外加四周的炮臺角樓和皇極門。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紀念故宮600年,跟大家隆重推薦這一套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包括《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可以「把整座故宮搬回家」!!
  • 立體書《打開故宮》長3.2米 還原網紅貓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1日電(記者 上官雲)全長3.2米、包含數百個大小零部件……這幾天,一本有關故宮的立體書在網上走紅,相關眾籌項目籌得342萬餘元,完成度達11417.98%。   在《打開故宮》裡,第一個令讀者感嘆的亮點就是書的規模。   「書打開後,全場是3.2米,有大小零部件數百個,故宮沿中軸線的大型建築幾乎都收納進去了。」立體圖書設計專家王偉解釋,有的地方還是「折中折」,暗藏一些小知識。   他也是《打開故宮》製作團隊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