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宮殿地磚損壞,修復時發現一「秘密」,工匠感慨:朱棣心真狠

2020-12-23 解讀有趣的歷史

有這樣一種說法,古代皇帝使用的物品等級都是最高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九五之尊,理應如此。大家都知道,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宮,其規模之大、等級之高,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紫禁城得名來自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是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所以得名紫禁城。

史書記載,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前後歷時14年。如果大家去過故宮,一定會被故宮的宏偉所震撼,可它背後凝結著無數工匠們的心血。為了讓紫禁城宮殿更為奢華,朱棣命人去四川湖廣等省份尋找珍稀楠木。由於珍稀楠木往往生長在崇山峻岭中,連道路都沒有,很多人因此丟了性命。

「入山一千,出山五百」,這是當時文人們形容採伐楠木艱辛程度的描述。進入故宮參觀,絕大多數人都把注意力放在宏偉的宮殿以及精美的文物上,而忽視了腳下。故宮宮殿地面都使用了金磚鋪面,可能有人會說金磚普遍這也太奢華了。

這是一個誤解,此金磚並非黃金製作的地磚,而是扣之有金屬聲的地磚。民國時期,隨著故宮博物院的成立,管理故宮的部門修復三大殿破損地面,結果他們再次被故宮所震撼,一些工匠看到地磚後連連搖頭,「朱棣也太狠了!」

修復工匠們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為這些地磚當年製作過程無比複雜,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精力。不僅如此,這些地磚必須要保證質量,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重則負責人頭落地。「金磚」原名「京磚」,一種專門為皇宮燒制的細料方磚,因為這種地磚運到京城之後放到「京倉」裡儲備,故得「京磚」。

這種磚的質量非常之高,質地密實,敲擊時發出金石之聲,斷之無孔,故得名「金磚」。可以肯定的是,儘管與黃金無關,可這種專供皇室的磚從選土到製作磚坯、燻燒、運輸、砍磨、鋪墁,需耗費巨大財力和物力,因此它的價格無比昂貴。

明清時期紫禁城所用的金磚99%來自蘇州的陸墓(今陸慕鎮),這裡因位於太湖之畔,土質細膩,同時含有大量的膠體物質,可塑性大,是燒制金磚的上乘土料。據《造磚圖說》裡的記載,每一批金磚的製作少則130天,多則720天。

金磚的成功率極低,如果一批磚中抽檢時有6塊達不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要求,這批金磚就直接告廢掉。每塊金磚上必須「物勒工名」,即每塊金磚上需要刻上製作時間、製作工匠的名字、監管這塊磚的官員職務及姓名,還包括知府、知事、保甲和燒制人的印鑑。

筆者注意到,目前北京故宮宮殿所使用的金磚絕大多數都是1990之後替換的,也就是用現在的工藝製作而成的。

參考資料:《揭秘紫禁城裡的金磚》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地磚破損,專家本想挖開修復,卻意外發現明朝人的秘密
    關於故宮的秘密,雖然現在挖出不少,但故宮甚大秘密無窮,至今我們所知道的,可能也還不是它的全部。作為明清兩代皇族的生活工作之地,故宮擁有著龐大的建築群,以及最頂尖的建築工藝。不論是在布局還是構建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 故宮太和殿廣場之下,鋪了15層地磚,就為了掩蓋皇帝的這個秘密
    故宮是我們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至今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幾百年間,故宮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損毀了,所以這些年故宮一直在做修復,尤其是地磚的修復十分重要。
  • 故宮地磚裂縫,發現一個塵封593年的秘密,專家:朱棣真狠
    不得不說古代人的智慧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甚至有很多我們現在不能理解的奇蹟,遠的不說,就說故宮,雖然不是天方夜譚,但也是人類建築歷史上非常耀眼的建築。這裡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宮殿了,而是一段歷史,每一個宮殿都在訴說著一個個故事。到了現在,我們對於故宮的情感就不僅僅是歷史宮殿了,它也算是我們國家建築的一個象徵,因此更加應該愛護、保護它。就是因為這樣,我們國家每年都會派專業人士進行檢查還有記錄。哪怕是一塊地磚,也會得到重視。有一次,專家們在太和殿前面發現了一塊已經開裂的磚,就打算對它進行維修處理,可是萬萬沒想到,就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
  • 專家維修故宮,無意發現太和殿的秘密,為何要鋪十五層地磚?
    而且故宮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皇宮,整個故宮主要是由木頭建造完成,即便是後來經過幾次翻修也依舊是保留著最原始的建築風格和材料,不管是從歷史地位還是建築的研究價值,故宮都是近代一個非常重要的宮殿遺址。其實在明清兩代,雖然北京城內人口眾多,但是真正了解故宮的人佔少數,而且少之又少,除了整天居住在宮殿的人和建築故宮的人對其有詳細的了解,其他就算是每天上朝的大臣也無法了解到它的全部。在古代的時候,這裡戒備森嚴,任何不得隨意的進出皇宮,即便是宮中的人也要有手諭,在進出的時候都會嚴格的檢查,那些平民更是靠近紫禁城都難。
  • 專家維修故宮特大發現:重現太和殿驚天秘密,專家:朱棣太殘忍
    提起我國的故宮,作為古代權利最高的所在地,故宮內發生了很多的傳奇事件。眾所周知,朱棣成功篡位後,他最終定都北京,並且將紫禁城進行進一步擴建。據相關資料記載,為了修建故宮,朱棣曾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隨後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如今富麗堂皇的故宮才會展現在世人面前,國家對於故宮的修復十分盡力,儘管故宮十分龐大,光是房間就達到了驚人的一萬間,國家對於故宮的每一片磚瓦都細心呵護,尤其是故宮中最重要的地方——太和殿。
  • 故宮地磚有多金貴,專家修繕時一身冷汗,建紫禁城的朱棣真是狠人
    現在我們去故宮玩的時候,見到的大都是清朝時期的建築,但是明故宮是把所有的底子都打好了,尤其是整體設計和布局,依照南京皇宮為藍本,朱棣建成了巍峨的紫禁城。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更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裡邊的一磚一瓦,都凝結著當時古代工匠的辛勞和智慧。
  • 故宮西路:被遺忘的宮殿
    一名姓韓的工人說,他們是河北興順建築公司的員工,進故宮半個多月。「路基鋪好後再鋪青石地磚,最後看起來要跟古時候一樣。」壽康宮東牆外堆了大片的城磚和地磚,記者看到城磚上都印著「公元2001年9月任丘市」的字樣,而細長條的地磚上則沒有印字。兩位工人正用小鬥車往其他地方運送磚石,他們說,城磚是用來修補紫禁城城牆內側的殘損。地磚則從蘇州運來,用來替換故宮裡20世紀50年代鋪設的水泥地磚。
  • 故宮一塊地磚最高價值達40萬元,製造需要經過29個工序,費時超過一年!
    為什麼故宮的地磚被稱為文物?為什麼它如此珍貴? 第1:故宮博物館傳統地磚數量有限 根據"故宮保護總計劃"(2013/202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的描述,故宮總面積為384300平方米。經過多年的更換還有變遷,石材、綠松石、青磚等傳統材料的路面面積僅存約為223200平方米,佔故宮博物館總面積的54.11%而已。
  • 故宮那麼大,會不會有密道和地宮?也許你該從故宮的地磚開始了解
    今天的紫禁城只開放了一小部分。這個不發達地區仍然充滿了神秘。畢竟,過去是無法挽回的。因此,關於紫禁城有很多傳說,比如藏在紫禁城裡的非常神秘的地下宮殿,通往宮外的逃跑路線等等。那麼這種傳說是真是假?先從紫禁城的地磚說起。紫禁城的瓷磚下面是什麼?從午門進宮後,我們通常說的是太和殿後的廣場。不知道你是否覺得奇怪,太和殿這麼大的一個廣場竟然沒有生命。
  • 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
    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建築,結合了中國古人幾代人的聰明才智,其中當仁不讓的就是故宮了。看過古裝劇的大多都看過故宮的雄偉,不僅佔地面積大,建築物眾多,構造更是巧妙絕倫。
  • 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
    《過華清宮》李約:「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猶有樹長生。」故宮,一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古代宮殿,皇家建築。它經歷了兩個王朝的興衰覆滅,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交替。相信每個到北京旅遊的人,必去的一個景點就是故宮了吧。電視臺也做了多檔關於故宮的節目,向我們傳遞和講解我們所不知道的故宮。故宮養心殿為什麼總是潮溼陰冷?專家掀開地磚,佩服古人的智慧。故宮起源——南京故宮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只有北京的故宮。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六百年前的傳言果然是真的
    順治帝將清朝京城定在北京之後,便開始派遣工匠重新修繕紫禁城,這項修補工程耗時50餘年,在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在康熙之後紫禁城也一直在不斷地擴建整修,這才變成了現在恢弘大氣的故宮。但民間傳說其實在明朝朱棣開始修建紫禁城之前,北京城中就已經有了一座氣派的皇家宮殿,那便是忽必烈將元朝都城定在大都(北京)之後建立的元朝皇家宮殿。
  • 太和殿的廣場上,為何鋪設了15層的地磚?
    故宮地面驚現1條裂縫,拆開後發現1塵封600年秘密,專家:朱棣夠狠! 我國是一個多文化的民族大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老祖宗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珍貴歷史文物,而從這些文物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些偉大的先人的智慧以及勤勞。這是因為有他們,所以我們的中國有著引以為傲的文化底蘊和眾多奇蹟。
  • 故宮太和殿地磚裂開,工人修繕時發現一秘密,專家:朱棣太狡猾
    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後所建,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歷時14年完成,紫禁城內的建築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是東方三大殿。
  • 故宮太和殿的地磚並不是金子做的,為何叫金磚,你知道原因嗎?
    故宮近些年來的名氣越來越大,作為首都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故宮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大家都希望能夠在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宮殿裡尋找中國民族曾經的燦爛輝煌。故宮是明朝永樂年間建造的,建成距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自從故宮對外開放以來,很多遊客爭相進去參觀遊覽,其中故宮三大殿是最受關注的景點。尤其是故宮的太和殿,那是以前皇帝上朝辦公的地方,舊時又被稱為「金鑾殿」,皇帝每天都在這裡舉行朝會,大臣們有什麼奏議也都是在這裡提出,可以說太和殿成為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心。
  • 北京故宮為何被稱為鬼城,還吸引著無數客人來此聚居,真相很簡單
    世界遺產系列故宮,紫禁城,明清兩代皇家宮殿,曾有24位帝王居住於此,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歷經14年建成,始建1406年,建成1420年。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分為外朝和內廷,外朝中心為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延中心為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世界五大之首,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門票:60元旺季,淡季40元。
  • 故宮地下隱藏著一座宮殿?直擊故宮發掘現場,圖9是最重要的發現
    (這是一組反映故宮考古發掘現場,非常罕見)【隆宗門發掘現場】長久以來,人們只知道故宮是一處著名旅遊風景區,裡面還收藏了無數國寶。實際上故宮地表之下也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尤其明清兩朝的修繕,使得一些物品被埋到地下,最終成為了解讀故宮歷史的重要物證。【出土的明代磚塊】2014年考古人員對故宮隆宗門以西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其發掘成果一經公布便引起了轟動。
  • 太和殿的地磚下藏有什麼神秘玄機?這個地方竟然隱藏了600多年?
    而在故宮專家在考察其建築布局時意外發現,故宮太和殿廣場的地面居然整整鋪設了15層地磚,而且還是橫七層,豎八層交叉鋪設。專家們在經過詳細的考證和討論之後得出了結論。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剛修建完成時有房屋10000間,現存房屋8700多間。當我們徜徉在故宮的紅磚綠瓦當中,不由自主的會生出一種穿越回古代的感覺。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韓國一座宮殿,比北京故宮早建11年,世界知名度卻比故宮低
    韓國一座宮殿,比北京故宮早建11年,世界知名度卻比故宮低很多去韓國旅遊的驢友,首選打卡地一定是濟州島,要不就是江原道,但是韓國作為中華文明圈內的國家,在它的首都首爾,就存在這麼一個在韓國人心中非常重要的景點,它便是韓國的故宮景福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