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

2020-12-20 歷史塵埃說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故宮檢修,太和殿廣場板磚下的發現,揭曉潛藏在紫禁城的百年秘密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建築,結合了中國古人幾代人的聰明才智,其中當仁不讓的就是故宮了。看過古裝劇的大多都看過故宮的雄偉,不僅佔地面積大,建築物眾多,構造更是巧妙絕倫。

而後人對故宮的研究已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因為故宮這個明清24個皇帝所居住過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秘密,它的一磚一瓦都值得研究。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守衛森嚴,除此以外,故宮本身的結構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僅院牆就足有十米高,讓外面的人可望不可及,裡面的人也出不去,深宮之中,不知困死了多少人。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唐山在瞬息內就被夷為平地,而據他150多公裡的故宮,卻安然無恙,不知道這是結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達到如此地步。

故宮每天瀏覽的人流量都特別多,免不了有損壞的地方,再一次檢修故宮地磚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太和殿廣場的一塊兒地磚之下,竟然還有一塊兒。搬開很多之後依舊下邊兒還有,上上下下,足有15層之厚,這是為何呢?

原來古代在故宮經常舉辦祭祀就是和各種慶典活動,不僅皇帝在場,還有大量的其他臣子,為了保證安全以防有人從地下偷襲,所以在故宮表面地磚的下面還有15層地磚,可以說防範措施十分到位了。掀開這一塊兒磚,卻無意發現了潛藏在紫禁城地下600多年的秘密,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地磚裂開,工人修繕時發現一秘密,專家:朱棣太狡猾
    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後所建,始建於永樂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歷時14年完成,紫禁城內的建築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是東方三大殿。
  • 專家維修故宮特大發現:重現太和殿驚天秘密,專家:朱棣太殘忍
    提起我國的故宮,作為古代權利最高的所在地,故宮內發生了很多的傳奇事件。眾所周知,朱棣成功篡位後,他最終定都北京,並且將紫禁城進行進一步擴建。據相關資料記載,為了修建故宮,朱棣曾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隨後經過明清兩代的發展,如今富麗堂皇的故宮才會展現在世人面前,國家對於故宮的修復十分盡力,儘管故宮十分龐大,光是房間就達到了驚人的一萬間,國家對於故宮的每一片磚瓦都細心呵護,尤其是故宮中最重要的地方——太和殿。
  • 故宮太和殿廣場之下,鋪了15層地磚,就為了掩蓋皇帝的這個秘密
    故宮是我們中國的標誌性建築,至今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幾百年間,故宮的很多地方都已經損毀了,所以這些年故宮一直在做修復,尤其是地磚的修復十分重要。
  • 專家維修故宮,無意發現太和殿的秘密,為何要鋪十五層地磚?
    故宮是北京一座標誌性建築,這裡也被稱為紫禁城,是明清兩朝古都的都城,北京城地理位置優越,而且故宮又建在北京的正中間,所以非常的重要。其實在明清兩代,雖然北京城內人口眾多,但是真正了解故宮的人佔少數,而且少之又少,除了整天居住在宮殿的人和建築故宮的人對其有詳細的了解,其他就算是每天上朝的大臣也無法了解到它的全部。在古代的時候,這裡戒備森嚴,任何不得隨意的進出皇宮,即便是宮中的人也要有手諭,在進出的時候都會嚴格的檢查,那些平民更是靠近紫禁城都難。
  • 策展人帶你看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這是紫禁城六百歲生日之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 這個展覽不以明星文物為亮點,故宮所藏186萬件文物退居次席,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走上前臺,成為主角。展覽基於歷史研究,選取從1406年到2002年中的18個歷史片段,連起六百年的變遷。 缺少明星的展覽,更需要細看。
  • 《太和殿》|紫禁城美學精華,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太和殿》一座宮殿展現紫禁城美學精華,500幅彩圖拆解太和殿建築細節細微之處展現古人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日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故宮古建專家周乾先生所著《太和殿》出版。
  • 在紫禁城裡,太和殿是一座什麼樣的宮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故宮宮殿建築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
  • 故宮那麼大,會不會有密道和地宮?也許你該從故宮的地磚開始了解
    因此,關於紫禁城有很多傳說,比如藏在紫禁城裡的非常神秘的地下宮殿,通往宮外的逃跑路線等等。那麼這種傳說是真是假?先從紫禁城的地磚說起。紫禁城的瓷磚下面是什麼?從午門進宮後,我們通常說的是太和殿後的廣場。不知道你是否覺得奇怪,太和殿這麼大的一個廣場竟然沒有生命。為什麼?神秘之處在於紫禁城的地磚。
  • 百年前的故宮是什麼樣子?和現在的故宮完全不一樣,一片荒涼
    百年前的故宮是什麼樣子?和現在的故宮完全不一樣,一片荒涼說到我國那些出名的名勝古蹟,故宮想必該當首屈一指吧!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有「世界五大宮之首」。
  • 故宮六百年︱李文儒:幾度興廢太和殿
    《日下舊聞考》記:「三殿災,火勢猛烈。奉天門東廡切近秘閣,學士楊榮麾武士三百人,將御書圖籍舁至東華門河次。」太和殿大修時,拆下來的「大吻」還沒有安裝到位朱棣從侄子手裡奪得皇位之後,最重大的一件事就是肇建北京紫禁城,遷都北京。朱棣無論如何想不到,也想不通,他的宮殿為什麼這麼快就化為灰燼?
  • 紫禁城太和殿的鎮物
    著名古建專家於倬雲先生觀察發現,行什的形象人身猴臉、背有雙翼、手持降魔杵,頗似傳說中的雷公或雷震子,具有防雷和消災免禍的能力。雷公不僅能掌控雷霆,還能懲惡揚善,選雷公作為行什再恰當不過了。  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體,最怕失火,又以遭雷擊起火最難預防。尤其像太和殿這樣重要的宮殿,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終於來了!此次展覽名稱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布展現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同樣還是在故宮裡,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所以屋脊獸用了9個;坤寧宮原是皇后的寢宮,地位低一些,降到7個;東西六宮是妃嬪居住的,繼續降,5個。輪到配殿就更少了:3個或者1個。由此可見,屋脊獸的多少也是按嚴格的等級制度來安排的。
  • 新書上架|故宮古建專家用500幅彩圖,為你「拆解」太和殿的前世今生
    這是世紀文景日前出版的新書《太和殿》中收錄的一則小故事。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最早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奉天殿。作為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徵,也是故宮中體量、等級最大的建築,除了宏偉的造型、華美的裝飾賦予它極高的審美價值之外,從整體的柱架、屋頂,再到局部的榫卯、鬥拱,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中國古建築的高超技巧與智慧,堪稱是六百年紫禁城裡建築群裡的「C位」選手。
  • 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之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
    太和殿故宮博物院太和殿老照片故宮博物院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太和殿立面圖故宮博物院而這10個脊獸都是誰呢,依次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獬豸、狻猊、鬥牛和行什。一般來說,古代屋頂上脊獸最高品階為9隻,而太和殿的屋頂則多加了一隻行什,共10隻,成為整個中國古代建築中最獨特的形式。
  • 紫禁城建成600年發紀念券,掃描「太和殿」可觀飛龍騰空
    今天一早,紫禁城收到一份科技含量頗高的600歲生日賀禮——「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通過專有的APP掃描紀念券上的「太和殿」,飛龍瞬間騰空而起。該紀念券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籤署戰略協議後合作發行的首款產品,採用了手工雕刻凹印技術。宮廷味兒是其最大特點。券正面圖案選用紫禁城代表性建築太和殿為主景,背景輔以紫禁城鳥瞰圖,同時展現其雄偉壯觀與歷史深邃;右上角為雕刻凹版團花,嵌入「六百年」字樣,更顯莊重。券背面圖案主景選用的是紫禁城九龍壁右側第一條龍,寓意龍騰盛世;右上角為故宮日晷。
  • 太和殿不是一天建成的
    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今年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早已籌備了一系列重磅展覽為其慶生,部分宮殿也將完成升級改造,開門迎客。在紫禁城裡,修修補補是常態,文物如此,建築亦是。就以故宮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例,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站在太和殿廣場看臺基上的太和殿,總覺得廣場太大,大殿的威嚴和高大被削弱了很多。朝鮮人樸趾源1780年隨使團參加乾隆皇帝70壽誕時就對太和殿產生過疑問, 「大抵太和殿乃天子出治之所,而不甚高大,問諸他人,則所見略同,初頗訝之」 。
  • 為什麼說紫禁城中都有體現?
    導讀:故宮,那絕對是北京城裡最火的景點之一了。不說以前,就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官方統計的遊客數量就突破了一千九百萬人。按說這麼熱鬧的地方,每天幾萬人在裡面走來走去,應該是藏不住任何秘密才對吧。可是實際上,故宮裡還珍藏著一個大秘密,什麼秘密呢?九五之尊。
  • 紫禁城六百年光陰,全都濃縮在了這場大展中
    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 9月10日至11月15日,重磅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午門開展。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為探尋紫禁城最初的模樣,攝製團隊沒有局限於故宮四方紅牆內,而是跟隨策展團隊奔赴千裡之外的安徽鳳陽尋找答案。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初想把皇城建在家鄉,卻在六年後意外叫停,鳳陽的中都皇城成了一座皇家「爛尾樓」,卻保留了紫禁城「土作」工藝的秘密,由此揭示了「丹宸」得以「永固」的根本原因。見微知著。在午門展廳,一片藍色瓷磚赫然出現在「丹宸永固」大展上,在453件展品中似乎毫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