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禁城裡,太和殿是一座什麼樣的宮殿

2020-12-20 老時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

太和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派將出徵、公布進士皇榜等重大的儀式都在這裡舉行。另外,每年的陰曆春節(正月初一)、冬至節和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帝和文武百官都要在這裡舉行慶典活動,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華北戰區正式的受降儀式就是在太和殿廣場舉行的。

正門

太和殿在明代初建時,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所用木材均為金絲楠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時,改為面闊十一間,進深仍為五間,面積2377平方米,通高35.5米。太和殿是中國古代建築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宮殿。

大殿內景

太和殿的屋簷是兩層的,叫重簷廡殿頂,廡殿頂在古代建築中屬最高等級。屋頂大脊的兩端有一對動物叫鴟吻,據說龍生九子,鴟吻是其中之一,它是水神,放在這裡是用它來鎮火的。太和殿的兩層簷的簷角,各有11個小雕像,最前面是一個仙人騎一隻鳳凰,有「仙人指路」的意思。後面的10個動物,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這些小動物大多是人們根據神話傳說虛構雕塑出來的。

三臺的臺階上,陳設著十八尊大銅鼎。銅鼎在舉行盛大儀式時用於點燃柏枝與檀香枝,以其繚繞的煙霧來增加儀式的莊嚴和神秘感。丹陛上設有日晷、嘉量、銅龜、銅鶴。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象徵性的標準量器,由斛、鬥、升、合、龠五部分組成。它與日晷東西相對,是皇權的代表。龜鶴是長壽吉祥的動物,象徵皇帝萬壽無疆,江山永固。

太和殿是紫禁城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對於整個紫禁城來說,太和殿就是核心,它的地位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有一座宮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普通的一根柱子都是無價之寶
    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更是整座故宮等級最高的宮殿。但是,如果說有一座宮殿比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還要大,甚至比它的等級還要高,有多少小夥伴相信呢?說實話,起先連我自己也不相信,直到親眼看到了這座宮殿我才相信。
  • 紫禁城太和殿的鎮物
    宮殿建築也不例外,太和殿(圖一)為紫禁城最重要之宮殿,自然考慮得最為周到,所置「鎮物」也最為齊全並且不同凡響。/黃希明  文、圖      大吻(圖二)原稱「鴟尾」,宋《營造法式》轉引《漢記》:「柏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屋,以厭火祥。」元代人所著《說郛》中解釋:「鴟乃海獸,水之精也。水能克火,故用鴟尾。」因而,鴟尾成為以水克火的象徵。
  • 《太和殿》|紫禁城美學精華,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太和殿》一座宮殿展現紫禁城美學精華,500幅彩圖拆解太和殿建築細節細微之處展現古人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日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故宮古建專家周乾先生所著《太和殿》出版。
  • 故宮太和殿是紫禁城裡最彰顯皇帝至高無上皇權的「金鑾殿」
    故宮裡大小房間號稱9999間半,據考證8000間左右,能叫宮殿的有70多間,其中最大最高最重要的一間,就是太和殿。位於前朝三殿之首,建於明永樂18年(1420年),先後被稱為「奉天殿"、"皇極殿」,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上遊薦書|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到底什麼樣?這部《太和殿...
    《太和殿》如果要問剛剛度過了自己600歲「生日」故宮裡是誰一直站在「C位」,相信很多粉絲都會脫口而出「太和殿」。但如果真要問起這座「巨無霸」的前世今生,「身高」「三圍」,能回答清楚了就屈指可數了。別急,北京世紀文景新出的這部《太和殿》,這就把它「拆開」來給你看個究竟。
  • 故宮六百年︱李文儒:幾度興廢太和殿
    太和殿的設計建造、基礎、結構、造型、裝飾、空間、角度色彩……無論從哪方面看,尤其是與藍天白雲的關係,其視覺效果,確實完美地實現了造一座人間天上的「天子的宮殿」的目標,確實也足以如此這般地激勵和撫慰它的使用者,誘導和威懾它的跪拜者。
  • 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裡萬重門 太和殿大乾清靜,神武樓高養性深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苑裡有歲寒不凋的蒼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瓏假山,樓、閣、亭、榭掩映其間,幽美而恬靜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 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文章來源:可視化星球今年是故宮建成600周年謹以此文獻給「過去600年為這座皇家宮殿付出貢獻的人們」故宮系列專題 第二期在故宮中有一座佔地僅有故宮總面積3/1000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從空中俯瞰它隱匿於宮廷的重重屋簷之間
  • 策展人帶你看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六百年之中,紫禁城並不是一成不變。目前東西六宮大體保留了明朝的建築,而很多其他宮殿都是清朝營建,甚至反覆重修。 西燕翅樓展廳策展人何蓓潔提醒觀眾注意一幅畫:《徐顯卿宦跡圖冊》。這幅畫記錄了徐顯卿作為明代翰林官員的成長曆程和仕宦生涯,此次展覽特意從中選出兩頁,是為了讓觀眾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 狄雅靜提醒,圖冊中太和殿兩側構造與今天看到的不同。圖中太和殿兩側由斜廊連接,但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以後,將斜廊改為防火牆,這是因為斜廊與主體建築連接,非常不利於防火。
  • 太和殿不是一天建成的
    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的紫禁城今年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早已籌備了一系列重磅展覽為其慶生,部分宮殿也將完成升級改造,開門迎客。在紫禁城裡,修修補補是常態,文物如此,建築亦是。因為現在我們眼中的太和殿——這座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並不是它最開始的模樣,臺基還是原來的那個臺基,只是大殿的尺寸和位置發生了變化。如果按照明代長陵稜恩殿的規模推斷,明朝初建的奉天殿,應該比現在的太和殿結構還要雄大。太和殿前身為奉天殿。
  • 延禧攻略裡帝后妃嬪生活的紫禁城
    延禧攻略雖然講的是乾隆朝的故事,但是紫禁城卻是明朝就有的,從朱元璋第四子永樂皇帝朱棣遷都北京就建成了。紫禁城分為外朝和內廷,從大清門進去,端門,午門,然後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當然還有隆宗門,養心殿在乾清宮西邊,等等。延禧攻略的故事,多取景在內廷,也就是乾清門裡面,有乾清宮,養心殿,交泰殿,還有坤寧宮,東西六宮,御花園等等。
  • 走進紫禁城的早晨
    原文來源:微故宮,原文作者:李懷玉,原文發布於2018年09月30日原文標題:走進紫禁城的早晨朱紅的宮牆,厚重的宮門,聳立的宮殿,一座大城浮現在眼前,矗立在地平線上六百年間,寒來暑往,暮鼓晨鐘,太和殿丹陛上的日晷告訴歷史,這裡的早晨不曾久違。曙光破曉,這座大城迎來了新的一天,它的早晨,厚重而又鮮活,莊嚴而又靈動,無論你怎麼喜歡,都不為過。紫禁城的早晨,宛如仙宇它是一場秋雨過後宛若仙境的地上天宮。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裡那些鮮為人知的景點
    [12]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每當我回想起今年暑假我們去北京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去故宮的那天。那天早.上媽媽告訴我今天要去舉世聞名的故宮。我腦海裡立刻浮現了電視裡古代皇帝們生活的情景和成千上萬件珍貴文物的模樣。
  • 太和殿進不去,有個宮殿就不要錯過了,和太和殿一樣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每次去故宮都只能被圍欄擋在外面觀望太和殿,太和殿裡華麗的裝飾,以及神秘的「金磚」,我們只能站在殿外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 知道電視劇裡經常說的「金鑾殿」,是故宮裡的哪一個大殿嗎?
    不知不覺間,「金鑾殿」不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是凝聚了帝靈王氣的象徵,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足以令人膽戰心驚的威懾力,逼迫著人們畏懼和退縮。但是,哪座宮殿呢是金鑾殿呢?紫禁城中清故宮的太和殿經常被視為「金鑾殿」 ,然而,金鑾殿的出處卻在是唐朝長安的大明宮。當時唐長安城有一太液池,而太液池旁邊有一個小山坡,名「金鑾坡」,而這個坡上就有一個宮殿叫做「金鑾殿」,因坡得名嘛。
  • 走進《故宮博物院》,了解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個東方最大的宮殿-故宮。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也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第5自然段:介紹太和殿的外觀。第6自然段:介紹太和殿的內景,包括朱漆方臺,蟠龍金柱和梁坊間彩畫。第7自然段:介紹三大殿的建築位置。第8自然段:介紹太和殿的用途以及舉行大典之時的宏大場面。
  • 為什麼說紫禁城中都有體現?
    那麼,明清時期的帝王,是如何在紫禁城裡體現九五之尊的呢?紫禁城是一個宮殿群,有幾十個大小宮院組成。以乾清門為界,可以分為「前朝」和「後寢」兩個區域。「前朝」有太和、中和以及保和三座大殿,是盛大典禮的地方。
  • 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之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紫禁城這一名稱被賦予了神聖的歷史意義,那麼除了歷史意義之外的紫禁城,還有些什麼其他有趣的符號呢?本期推文我們將要一起來看看紫禁城中都有哪些瑞獸,而他們又代表了哪些有趣的傳統文化。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一、充滿雄心壯志的朱元璋1366年,當時還是吳王的朱元璋,就感覺需要一座氣派的宮殿,來烘託自己的威儀了。於是他和大助理劉伯溫商量後,決定在南京開建自己的「住房」。這時候,朱元璋還沒有稱帝,所以在建造成本上,並沒敢太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