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薦書|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到底什麼樣?這部《太和殿...

2021-01-13 上遊新聞

《太和殿》

如果要問剛剛度過了自己600歲「生日」故宮裡是誰一直站在「C位」,相信很多粉絲都會脫口而出「太和殿」。但如果真要問起這座「巨無霸」的前世今生,「身高」「三圍」,能回答清楚了就屈指可數了。別急,北京世紀文景新出的這部《太和殿》,這就把它「拆開」來給你看個究竟。

進深(寬度方向)5間、面寬(長度方向)11間,太和殿作為故宮中體量、等級都無出其右的建築,除了宏偉的造型、華美的裝飾賦予它極高的審美價值之外,從整體的柱架、屋頂,再到局部的榫卯、鬥拱,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著中國古建築的高超技巧與智慧。這也意味著,對絕大多數遊客而言,去一趟故宮很難窺見它的真正全貌,遑論個中細節。

太和殿的隔扇花紋都有很多種

所以把它「拆開」來看,對讀者來說就很有必要了。《太和殿》的作者周乾,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故宮古建專家,他曾參加太和殿的大修工作。在書中,他可以說是由內到外、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地詳細講解了太和殿設計和建造的巧妙之處,以及這座巨無霸宮殿的設計、布局、構造、色彩之美。書中還搭配了500幅彩圖和歷史背景介紹,從視覺和文化層面將太和殿更為豐滿的呈現在讀者眼前。

太和殿歷史上曾遭遇5次火災

資深故宮粉絲肯定清楚太和殿最早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奉天殿。先後經歷了五次火災後,大家目前看到的太和殿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所建。受制於歷史原因,其營建主要材料為木材。《太和殿》裡就介紹了建設太和殿所用木材的詳情:明初建時所用木材是楠木。儘管楠木的強度與其他木材相近,但是它有獨特香味、不怕蟲蝕、不怕糟朽、不易變形,是營造宮殿建築的絕佳材料。太和殿所用楠木尺寸碩大,最大直徑可達2米。

據周乾在書中披露,營建紫禁城所用楠木主要來自四川、雲南、湖南、湖北、貴州、浙江、山西等地的深山老林中。「由於派採楠木數量多、直徑大,多半位於深山老林之中,因此砍伐之後,首先要解決牽拉出山的問題。然而由於地形條件複雜多變,天時陰晴、水枯水榮不易把握,加上產木之所有些在瘴癘毒霧之鄉,都增加了採運的難度。百姓冒險進山採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說法,形容採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

而木材運到北京後,主要放在北京城內東西兩個大木儲存場「神木廠」和「大木倉」存放。「神木廠」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也有來頭。周乾在書中提到,據《明史·成祖本紀》記載,永樂四年(1406),被派往四川尋找木材的禮部尚書宋禮向永樂帝朱棣稟報,說某天晚上看到了很多大木料自峽谷漂到了長江。朱棣認為這是神的旨意,因此把開採這些大木的山稱為神木山,並派遣官員進山祭祀。這些大木運到北京後,存放它們的地方被稱為「神木廠」。

太和殿上的各種瑞獸

作為參與過太和殿大修的專家,周乾自然也在書中詳細介紹了2006年—2008年太和殿大修的詳情。據介紹,那次太和殿大修的主要內容包括:屋頂揭取瓦面,更換糟朽的椽子和望板,再重新鋪瓦;支頂局部下沉的梁架,並緊固鬆動的鐵箍;檢修鬥拱,填配補齊局部缺失的鬥拱構件;修補鬆動的牆體,並對局部脫落的牆皮重新抹灰;對與牆體相交的柱子進行檢查,採用傳統方法替換柱根糟朽的位置;對鬆動、挪位的臺基石進行修補、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外簷重新作油飾彩畫等。今天大家看到的太和殿,就是2008年大修後的樣子。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相關焦點

  • 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 在紫禁城裡,太和殿是一座什麼樣的宮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 旅遊:皇極殿,故宮內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奉天殿或皇極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這是前朝的中心區域,仿照了乾清宮,太和殿的規制。皇極殿感覺是整個故宮裡面,漆最新最亮的地方,很輝煌,超適合拍照的。皇極殿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 拆開太和殿,你會看到什麼?
    使大殿看起來金碧輝煌▽太和殿屋頂示意,註:中國古建築把瓦的等級劃分為1-10樣瓦,一樣瓦只相傳在明代使用過,但未發現確鑿記載和現存實例,太和殿用的為二樣琉璃瓦,因此太和殿的瓦為現存建築中最頂級的| 製圖@張靖/可視化星球面積達2380平米的太和殿是如何支撐如此巨大的屋頂的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支撐能力呢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如果問你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群是哪個?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
  • 太和殿進不去,有個宮殿就不要錯過了,和太和殿一樣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每次去故宮都只能被圍欄擋在外面觀望太和殿,太和殿裡華麗的裝飾,以及神秘的「金磚」,我們只能站在殿外感受它的藝術魅力。
  • 城薦|世界現存最大的木建築——故宮太和殿,當年有多難建?
    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世界上現存體量最大、建築等級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  在帝制時代,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冊立皇后、冊封太子、接受各國朝拜等等全在這裡,代表一國之門面。
  • 最高的重簷廡殿頂建築,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如今很多人認為太和殿平時是用於上朝的,其實不是。
  • 太和殿(歷史美文)
    太和殿 故宮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是皇權的象徵。太和殿是整個宮城的建築主體及核心空間,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三層漢白玉臺基,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達11件,開間十一間,均採用最高形制。殿前設有廣場,可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整個宮殿氣勢恢宏。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為乾隆皇帝御筆。
  •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乾隆十四年( 1749年),在內廷西六宮西側原明代隆德殿的基礎上,改建了一座藏式建築 雨花閣;二十三年( 1758年)改建、添建慈寧宮花園中的一些建築, 作為老太后供奉藏傳佛教內容的佛堂。從三十六年( 1771年)開始到四十一年( 1776年),對皇太后居住的寧壽宮的改建,則是乾隆年間最大的一項改建工程。
  • 有一座宮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普通的一根柱子都是無價之寶
    在大家的印象中,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更是整座故宮等級最高的宮殿。但是,如果說有一座宮殿比故宮最大的宮殿太和殿還要大,甚至比它的等級還要高,有多少小夥伴相信呢?說實話,起先連我自己也不相信,直到親眼看到了這座宮殿我才相信。
  • 中國現存最好規模最大的宮殿
    故宮博物院,當代中國現存最完好的的宮殿群,氣勢宏大,雄偉壯麗。又名紫禁城,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接下來我給大家簡單的說說故宮的大概路線,走進天安門,過了端門,到達我們故宮的正門~午門,進入午門也就進入了紫禁城,過午門是內金水河和內金水橋,然後依次是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大石雕,如果想拍照人少請去兩邊,過了前三殿也就到了紫禁城的後宮門,乾清門,然後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在然後右轉進入東六宮,鍾粹宮,承乾宮,景仁宮,延禧宮等遊玩完畢走最右側的陰陽路到九龍壁
  • 屋脊獸之太和殿的屋脊獸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 太和殿
    太和殿(the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俗稱「金鑾殿」,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御筆。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 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
  • 故宮建築頗多,最值得參觀的一個宮殿,那便是太和殿
    即便大家沒有來故宮旅遊過,那麼你們一定聽說過故宮,不止是我國最大的建築群,就連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名聲,大大小小的建築,高達上萬處。正因為如此,令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倘若你來這裡參觀過,會有一個最大的感慨,那就是太累了。宮殿頗多,而且風格接近類似,別說觀賞一天了,半天都會感覺到疲勞。
  •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
    歷史總是讓人著迷,古色古香的建築無一不讓人所嚮往,金碧輝煌的宮殿、紅牆綠瓦的建築,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至今許多的國家都還保留著古建築,這不僅僅是文物,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歷史,但你知道嗎?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而它就是「北京故宮」。
  • 太和殿中的金絲楠木都是如何運住北京?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三大殿中的第一殿。太和殿也是紫禁城體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宮殿,老百姓口中的「金鳳金鑾殿」,說的就是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木結構大殿之一。太和殿1420年建成,最初名為「奉天殿」,後改名為太和殿,大多數人們都以為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其實這裡是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實際用的時間很少。
  • 東方三大殿指我國的哪三大建築 這三大建築有何特點
    東方三大殿分別為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殿堂建築以木構架支撐,都柱底下有石柱礎,磚修牆體北、西、東三面維護,坐北朝南,上蓋金黃色琉璃瓦屋頂。東方三大殿:1、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宮奉天殿建成,稱奉天殿。
  • 中國現存最高、層數最多的木結構建築在重慶,有400多年歷史了
    2005年的石寶寨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即公元1572年,距今400多年,它是我國現存最高、層數最多的木結構建築,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堪稱我國南方民間建築的一枝奇葩。每層樓柱相銜處,看不到一處木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