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獸之太和殿的屋脊獸

2020-12-20 城南說歷史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

那麼今天我們說的是關於太和殿屋角蹲著的那幾個神獸,他們都是什麼?太和殿的神獸又有哪些區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重脊的排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其後是一排小獸,最後面有一個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獸統稱「走獸」。走獸的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數量的多少是依宮殿的大小、建築的等級而定的。走獸最多可達九隻,隨著建築等級的降低而遞減。小獸的減少是從最後一隻依次往前減的。

第一位,仙人騎獸

騎著鳳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據說這位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所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危急之中一隻鳳凰飛到眼前,齊閔王騎上鳳凰渡過大河,逢兇化吉。在屋簷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絕處逢生,逢兇化吉的含義。

鴟吻

鴟吻,又名螭吻、鴟尾,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為鱗蟲之長瑞獸龍之第九子。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

鴟吻是中國古代建築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徵闢除火災。後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又稱「龍吻」。在房脊上安兩個相對的鴟吻,能避火災。

,比喻有聖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這裡放鳳,說明了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

獅子,代表勇猛、威嚴。

天馬,我國古代神話中吉祥的化身。

海馬,也是吉祥的化身。

狻猊,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法說其為龍的九子之一。

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獬豸,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嫡(蟲旁)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行什,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人像。由於除太和殿以外的所有中國建築,最多的也只有九個小獸,所以一種說法說這行什完全是為了突出太和殿的地位創造出來的神獸——排第十位,所以叫行什。

中國的古建築物是由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統稱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種人造的獸,合稱「五脊六獸。

據中國古書記載:正脊兩端的獸叫「龍吻」,垂脊上的五條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押魚。

這五條獸合稱為「螭吻」。對螭吻,古書解釋說:「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

中國古代先民稱五脊上的六獸為神獸,並頂禮膜拜,說這六獸可以「護脊消災」,是鎮脊神獸。

相關焦點

  • 端坐屋頂的守護神:屋脊獸背後的深意您知道嗎?
    屋脊獸既美觀,具有修飾作用,又具有區分社會地位高低的社會性質,屋脊獸分布在房屋兩端的垂脊上,在皇帝居所故宮屋脊獸數量多達十個,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屋脊獸為何會存在呢?
  • 故宮太和殿上的屋脊六獸
    屋脊六獸典故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
  • 太和殿屋脊上的10個神獸叫什麼名字,分別有何寓意?
    比如說古代的帝王都以「九」為尊,而偏偏在太和殿的屋脊上卻有十個「小獸」。與這些小獸相對應的是屋頂正脊兩端高高翹著尾巴的大傢伙,更看不出是哪路神仙。其實,不僅是太和殿,等級次之的乾清宮、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的屋脊上都有小獸,無非就是數量不同而已。那麼這些小獸都有什麼來歷呢?
  • 故宮太和殿屋脊神獸的起源和獨特意義
    仙人騎鳳屋脊神獸作為古代文化的載體,兼備了美觀和寓意。就拿「仙人騎鳳」來說,皇室取其「逢兇化吉」之意。這個寓意取自戰國時齊湣王,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致使君臣不和、外敵環伺,終致五國聯軍引兵侵略。他寡不敵眾,慌忙奔逃卻被大河擋住去路,值此萬分危險之刻,一隻鳳凰飛到他面前。齊湣王飛身騎上鳳凰,飛躍此大河絕處逢生。然而,民間百姓把此位於屋簷頂端的神物稱呼為「走投無路」。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皇帝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稱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太和殿的屋頂樣式是重簷廡殿頂,這是明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的頂式。在中國古建築的屋脊簷角最前端都有屋脊獸,主要功能是防止最前端的瓦片被大風吹落。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神獸是顆「螺絲釘」故宮宮殿屋頂的神獸,最初的功能卻是一顆顆「螺絲釘」。因為宮殿的屋脊是屋面兩個坡的交線,這個位置用來粘瓦的泥巴一般非常厚且鬆軟,瓦放在泥巴上容易產生下滑。
  • 鎮水獸、防火獸、避雷獸,最豪華神獸陣容,在故宮太和殿屋脊上
    除此之外,人們為了祈禱不會發生火災,宮殿的屋脊上還會安排一些神獸坐鎮。這些神獸數量不一,有多有少,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的屋脊上,不算最前面的「騎雞仙人」,一共有10個小動物,它們各有作用。從騎雞仙人後面開始,第一位神獸是龍。龍在中國文化中的作用不需多說,尤其是唐宋以後,龍已經成了皇帝的代表,明清時期尤甚。
  • 屋脊獸:100多張屋頂上的中國名片
    中國屋頂脊飾,即在寺廟、寶塔、門拱、皇宮等建築上的人形或獸形屋頂脊飾,以及與之同屬一大類的中國寺廟陶瓷製品,在現今的文化和藝術研究中都屬於屢受冷遇的領域。迄今為止,該專題連一本獨立的出版物都沒有,無論是德語文獻還是在其他語言的專業文獻資料中,都是如此。在我所能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中,只有在區區幾條不起眼的注釋以及個別的文字表述中曾提及它們。
  • 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這次大展,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據正樓展廳策展人張杰介紹,「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無上等級的體現。太和殿初建時名為奉天殿,後多次燒毀。
  • 沉默屹立,威嚴守護——中國古建築屋脊上的吻獸
    吻獸是中國傳統建築屋脊上的一種特殊飾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神獸和仙人,被安放在屋頂的正脊,垂脊或岔脊上,其作用在於對建築屋頂正脊兩端的木質構建施加壓力使其緊密結合,通常還起到避震、防火、闢邪、守護家宅平安之用,並有豐衣足食、人丁興旺、福壽綿延的吉祥含義。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吻獸的形象也逐漸變得更為豐富,更增添了文化藝術價值,各類吻獸各司其職,根據其特點和功用,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 屋頂上吻獸的身上為何要配以寶劍?吻獸:我不要面子的嘛
    十吻獸吻獸圖片源自網絡其實螭吻除了這些美好的寓意之外,還有一個很實際的用途,那就是屋脊的兩端是三面屋頂交匯的一個點,最容易漏雨,使用了螭吻這樣的大型構件以後,可以防止漏雨。吻獸這些吻獸多以魚的形象展示出來,在江南一些地區叫做「鰲魚」,據明人陸容《菽園雜記》所載:「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據解,鰲是傳說中的大龜或者大鱉,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在南方海域偶見的鯨魚。
  • 故宮屋脊上的飛禽走獸,和尋常百姓家的就是不一樣
    去過故宮的人們就會發現,在宮殿屋脊的四角都有一排飛禽走獸做裝飾。如果留心的話,每座宮殿上怪獸的數量還是有區別的。故宮作為皇權的中心,是有要嚴格的等級制度。建築上顏色和數量的使用都非常有講究。而屋頂的怪獸也是很有講究,如太和殿屋頂的正脊的兩端各有一個玻璃吻獸,用來壓住大脊。製作的吻獸造型精美,不僅是建築構件,而且可看作是裝飾物。這些構件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如龍鳳、獅子、海馬等動物的形象,象徵著吉祥和威嚴。故宮裡屋脊的四角,都有各種樣式的怪獸。這一排怪獸依次排開。
  • 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脊獸
    一九五六年夏天,一個風雨之夜,北京鼓樓附近的居民突然聽到一陣震耳的雷聲,第二天發現在鼓樓牆根躺著兩根精鐵鑄造的巨大鐵條。經過查看,原來是屋頂上殿脊獸「龍鬚」被擊落下來。有人把其中一根「須」稱了一下,竟有十五斤重。大家十分驚奇,平時不為人注意的殿脊獸,它的「須」竟是這麼巨大。
  • 故宮屋脊上的小獸,看盡了百年的光陰
    故宮承載著中國古代數百年的歷史光陰,雄偉壯麗的建築氣勢磅礴,但在建築的頂上卻「生活」著一群反差較大的小獸,它們陪伴故宮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見證著興盛走向衰落,它們被統稱為「脊獸」,是故宮屋脊上的守護神。在中國古人的眼中,在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驅魑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