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屋脊上的10個神獸叫什麼名字,分別有何寓意?

2020-12-11 左都御史

我們到故宮去遊覽,在很多建築細節上往往會發現一些讓人看不明白的東西。比如說古代的帝王都以「九」為尊,而偏偏在太和殿的屋脊上卻有十個「小獸」。與這些小獸相對應的是屋頂正脊兩端高高翹著尾巴的大傢伙,更看不出是哪路神仙。

其實,不僅是太和殿,等級次之的乾清宮、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的屋脊上都有小獸,無非就是數量不同而已。那麼這些小獸都有什麼來歷呢?

不管是哪個宮殿,小獸打頭的肯定是一位騎在鳳凰背上的老人,稱「區脊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後面跟隨的小獸數目不等,最多的就是太和殿為10個,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懈豸、鬥牛、行什。

這些動物一看就是古代中國神話中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寓意。龍為萬物之靈,有著無窮的威力,是祈禱雨避邪的神靈,更是天子的化身。鳳是百鳥之王,它是祥瑞的象徵,它的出現,預兆著天下太平,現實中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后。

獅子是獸中之王,其性忠威有力,代表勇猛威嚴;天馬、海馬作為祥獸,都是忠勇之獸;狻猊在古書中記載時獅子同類的猛獸;押魚,是一種代表吉祥的動物;懈豸是傳說中忠直之獸,《異物志》中記載:「東北荒有獸,名懈豸。一角,性忠,見人鬥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據說法院統一著裝時,曾有人建議以此獸作為標誌,置於法官的帽徽或肩章上。

鬥牛是龍的一種,「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旁及金鰲棟坊之上。」行什的造像像是猴子,但背上有雙翼,且手持金剛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其形狀酷似傳說中的雷震子,因此又賦予了它防雷的作用。

紫禁城屋脊上的這些小獸都有消災滅禍,主持公道,剷除邪惡的用意。古代的建築師們把這些動物中美好的性格都在建築中體現了出來,將所有的美德融為一體,以希望達到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目的。

建築物正脊的兩端安置的龍形構件被稱為「大吻」。清代《工部工程做法》稱這種龍形大吻為「正吻」,也稱「鴟吻」。表面是龍形造型,四爪騰空,張口吞脊,尾部上卷,背插寶劍,威嚴異常。這種建築構件歷史悠久,很早就在中國的古代建築上出現了。

漢代時,正脊就出現了鳳尾樣式的脊飾。至南北朝以後,被鴟尾所取代,形狀似魚尾。到中唐時期,鴟尾前端與正脊相交處,變為張口吞住正脊,所以叫鴟吻。宋元時期的鴟尾變成了魚化龍的過程,變為龍吻。明代以後的龍吻,改叫大吻,清代沿襲明代的樣式,並逐漸程式化。

正脊上的大吻採用鴟尾的形式,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古書云鴟尾有鎮卻火災的作用,中國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害怕火災,在屋飾以鴟吻,希望能夠起到鎮火的作用。

大吻與小獸在紫禁城建築上是有一定的建築功能作用的。大吻的龍口正好吞往的部位是正脊末端,這個位置正處於屋頂背後兩坡及山面一坡的交匯點,它實際的功用是用來強化交接部的構造,並以其重量鎮壓梁架關鍵接點,以增強其整體性。

吻的大小和走獸數量的多少是根據宮殿等級而定的。清代對宮殿建築的做法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得越制。《清代營造則例》規定了屋角蹲獸的數量,最多可達9隻,隨著建築等級的降低,依次遞減。小獸的減少是從最後的」行什「往前減。

太和殿是國家的象徵、皇權的象徵。所以在建築上也採用最高等級的工程做法。太和殿「大吻」高3.4米,寬2.68米,厚0.32米,重約4.3噸,由13塊琉璃構件組成,是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最大的一對大吻。因其建築超出九五之尊的規格,屋脊上的小獸也隨之增加,加了一個「行什」,成為中國古代建築中唯一的10個小獸的例子。

故宮中這些大吻和小獸構件,是古代建築師和工匠們將實用構件與藝術造型融為一體,既有功用效力,又有裝飾作用,是實用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也是封建時代等級制度的良好體現。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皇帝用來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其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稱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太和殿的屋頂樣式是重簷廡殿頂,這是明清代所有殿頂中最高等級的頂式。在中國古建築的屋脊簷角最前端都有屋脊獸,主要功能是防止最前端的瓦片被大風吹落。
  • 故宮太和殿屋脊神獸的起源和獨特意義
    頤和園宮殿細心的讀者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故宮之類的達官顯貴家的屋頂都要設計上神獸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古代宮殿屋頂構成上說起。寓意雖好難卻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太和殿有此神獸避火,卻在明清兩代發生了四次大火災,均被燒毀,我們現在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說來也奇怪,太和殿的四次大火,三次燒在明代,清代只有一次,莫非神獸更庇護清代?其實不然,康熙年間重建太和殿後,用鐵鏈將屋頂與大地相連,當時只是為了固定屋頂。這無意之舉,卻起到了避雷針的作用,讓太和殿免除了雷擊的火災。
  • 古代建築屋頂的神獸都叫什麼,有何寓意?
    每個古代建築屋頂上的神獸(屋脊獸)數目、種類不一定相同,屋頂上的神獸越多就代表著建築越高級。就拿故宮的太和殿來說吧,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神獸的建築,所以它的地位是超然的,它上面的神獸分別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其中騎鳳仙人不屬於神獸(屋脊獸)行列,它的作用是固定住垂脊下方的第一塊瓦片,防止瓦片脫落,騎鳳仙人也有著"逢兇化吉"的寓意。
  • 故宮太和殿上的神獸
    而在故宮裡面有著很多有特殊寓意的動物。今天來聊一聊故宮太和殿上的那些動物。太和殿的屋頂房脊兩端有兩個全國現存最大的螭吻(chi,wen)。太和殿垂脊十個神獸太和殿屋頂四條垂脊上裝飾著十個神獸。第一個是騎鳳仙人,在其後分別有一龍二鳳三獅子,天馬海馬和狻猊,狎魚獬豸和鬥牛,還有一個是行什。
  • 故宮太和殿上的屋脊六獸
    屋脊六獸典故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
  • 故宮太和殿的10隻脊獸都有什麼寓意?最後一個為何是太和殿獨有?
    我國的古代建築的簷角或者屋脊之上常常都有一些小神獸出現,它們被稱為屋脊走獸、簷角走獸、仙人走獸、垂脊吻、吻獸等,小獸的數量直接體現住宅的等級,一般總數為單數。(太和殿垂脊10個神獸)去過故宮的朋友肯定對太和殿上的10個小獸有很深的印象,在散發著耀眼光芒的琉璃瓦上蹲坐著這些小獸,它們是至高無上的象徵,也意味著只有至高無上的皇帝才能享受這樣的
  • 象徵皇權的數字是九,為什麼太和殿屋頂上有十隻神獸?原因竟是這
    大家好,我是淺談野史秘聞,昨天咱們聊了聊紫禁城的屋頂,那今天咱們聊聊紫禁城屋頂上的神獸。紫禁城屋脊的四個角上都有脊獸,帝王家最高規格的脊獸就是九個,然後依次往下是七個、五個,以此類推。太和殿屋脊上的脊獸有十個,有朋友說不對啊,明明是十一個呀,那您是把最外頭那個仙人騎鳳也算在神獸裡了。據說這個仙人騎鳳指的是齊閔王,說他有一次打敗仗了,被追殺到一條大河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正在這走投無路的時候,飛來一隻鳳凰馱著他逃命去了,於是這仙人騎鳳也就寓意著遇難成祥。不過有朋友肯定會問,你不是說最高級別應該是九隻嗎,怎麼還多出一隻啊?
  • 屋脊獸之太和殿的屋脊獸
    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那麼今天我們說的是關於太和殿屋角蹲著的那幾個神獸,他們都是什麼?太和殿的神獸又有哪些區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這次大展,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據正樓展廳策展人張杰介紹,「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無上等級的體現。太和殿初建時名為奉天殿,後多次燒毀。
  • 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之一,故宮氣勢恢宏,紅牆綠瓦上,飛簷雕壁間無不顯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極高水準。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
  • 你頭頂上有個神獸天團!
    2020年10月10日,是紫禁城第600個生日了。為了給紫禁城慶生,故宮博物院提前一個月就開啟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 特展上,故宮還幹了件新鮮事——把平時高高蹲在太和殿房頂上的脊獸搬到了展覽現場,供大家近距離觀賞。
  • 太和殿神獸出沒,藏在家宅中的守護神!
    世人皆知中國有很多神秘的傳說與傳統文化,其中古建築構造一直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剛好是故宮建成的第600年,故宮那邊也在9月10號開放了周年特展,而太和殿的建築屋頂、以及罕見的十方神獸,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 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之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
    太和殿故宮博物院太和殿老照片故宮博物院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米、重約4300千克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脊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太和殿立面圖故宮博物院而這10個脊獸都是誰呢,依次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獬豸、狻猊、鬥牛和行什。
  • 古代屋簷上的動物分別是叫什麼,這個名字讓你永不忘記
    古代屋簷上的動物分別是叫什麼,這個名字讓你永不忘記文|恰逢桃花叢這兩天朋友去外面旅遊,在朋友圈狂曬照片。有幾張引起了我的注意,就是他拍的古建築屋簷上的一些動物一樣的造型。不只是在他的照片裡發現,我自己出去遊玩也發現有一些景點的建築上有這些小動物的塑像。說是小動物,其實我也不確定能不能用小動物來形容,或許,用獸來形容更為合適。那他們到底是什麼的形象,又有什麼意義呢?在古建築上多見這種獸。而古代的建築因為它們自身的雄偉或是精緻或者是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而倍加的吸引人。
  • 鎮水獸、防火獸、避雷獸,最豪華神獸陣容,在故宮太和殿屋脊上
    近幾年來,有個熱門的學科專業叫「土木工程」,其實就是搞建築學的,比如設計建造大橋、博物館、高樓大廈、地下室、水電站、隧道等等。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建築再不濟也得是混凝土結構,為何卻叫「土木工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種沿襲的稱呼。要知道古代可沒有水泥混凝土,再高大的建築也都是靠夯土和木材,因為主要材料就是「土」和「木」,故而稱之為「土木工程」。
  • 故宮屋脊上的小獸,看盡了百年的光陰
    故宮承載著中國古代數百年的歷史光陰,雄偉壯麗的建築氣勢磅礴,但在建築的頂上卻「生活」著一群反差較大的小獸,它們陪伴故宮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見證著興盛走向衰落,它們被統稱為「脊獸」,是故宮屋脊上的守護神。在中國古人的眼中,在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驅魑魅。
  • 端坐屋頂的守護神:屋脊獸背後的深意您知道嗎?
    屋脊獸既美觀,具有修飾作用,又具有區分社會地位高低的社會性質,屋脊獸分布在房屋兩端的垂脊上,在皇帝居所故宮屋脊獸數量多達十個,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 、鬥牛、行什。屋脊獸為何會存在呢?
  • 沉默屹立,威嚴守護——中國古建築屋脊上的吻獸
    吻獸是中國傳統建築屋脊上的一種特殊飾件,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神獸和仙人,被安放在屋頂的正脊,垂脊或岔脊上,其作用在於對建築屋頂正脊兩端的木質構建施加壓力使其緊密結合,通常還起到避震、防火、闢邪、守護家宅平安之用,並有豐衣足食、人丁興旺、福壽綿延的吉祥含義。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吻獸的形象也逐漸變得更為豐富,更增添了文化藝術價值,各類吻獸各司其職,根據其特點和功用,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 什麼是吻獸?為什麼故宮的金鑾殿上有十隻吻獸,又有何寓意?
    北京故宮鳥瞰吻獸指的是中國傳統建築屋面上的一種特殊的飾件,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神獸仙人,一般被安放在屋頂的正脊,垂脊和岔脊上。在屋脊上第一個出現騎鳳仙人就是寓意著逢兇化吉。「騎鳳仙人」之後就是著名的十隻脊獸了,它們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對於這十樣形象各異的走獸,各自均有「來歷」:
  • 你注意過道觀屋簷上的「仙人」和「神獸」嗎?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道觀特有的風景,而是在中華傳統建築中普遍存在的屋脊裝飾,除了道觀外,其他古建築如皇宮、園林等的簷角屋脊上都常會排列著這些數目不等的「神獸」作為裝飾,民間稱之為吻獸、跑獸或屋脊獸。在使用上,屋脊獸是有嚴格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