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是紫禁城第600個生日了。為了給紫禁城慶生,故宮博物院提前一個月就開啟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特展。
特展上,故宮還幹了件新鮮事——把平時高高蹲在太和殿房頂上的脊獸搬到了展覽現場,供大家近距離觀賞。
當然了,這些脊獸並不是從太和殿房頂上拆下來的,而是康熙年間重修太和殿時保留下來的原件。
太和殿
不過,寶哥哥想跟大家說的是:太和殿上的脊獸,可遠遠不止眼前這幾隻。
接下來,寶哥哥就帶大家來好好認識下我們頭頂上的神獸天團!
脊獸,顧名思義就是屋脊上的獸,是中國古代安放在屋脊上的一種建築構件,多塑造成神話傳說中神獸的形象。
在正式介紹脊獸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們平時站崗的位置——屋脊。
屋頂前後兩個坡面的交匯線,稱為正脊;從正脊的兩端一直向下延伸到屋簷的屋脊叫做垂脊。比較正式的古代建築,至少都擁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
廡殿頂建築的正脊和垂脊
硬山頂建築的正脊和垂脊
此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屋脊,叫做戧脊,是歇山頂建築所獨有的。
根據駐守屋脊類型的不同,脊獸可以劃分為吻獸、望獸、仙人走獸、垂獸、戧獸等。
01吻獸
吻獸,也叫大吻或正吻,位於正脊的兩端,我們經常看到宮殿頂上翹起來的兩個角,就是它。
吻獸一般體型巨大,中國最大的吻獸——太和殿屋頂的正吻,由13塊琉璃構件拼裝而成,高3.46米,重量達到4300多公斤。
之所以把吻獸搞得這麼巨大而笨重,是因為它站崗的地方,銜接著正脊與垂脊,是木結構的重要部位,吻獸的重量能夠使榫卯結構更加牢固、穩定。
神武門吻獸
此外,三面屋頂在這裡交匯,最容易漏雨。而體型巨大的吻獸能夠嚴密封固住這個重要的交匯點,防止雨水從縫隙滲漏。
但,吻獸到底是一種什麼獸呢?
從歷史上來看,吻獸的本體發生過三次變化,並忠實的反映在了名字上。
鴟尾 漢——唐
吻獸最早出現在漢代,形象是海中一種大魚的尾巴。
據說這種大魚叫做虯,魚尾激起的浪花就是人間的雨水,於是人們把它的尾巴裝在房頂上,用來消滅火災。
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太平御覽》
又因為虯的尾巴長得很像鴟鳥,所以這一時期吻獸看起來就是翹起來的鳥尾巴,叫做鴟尾。
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殿的鴟尾
鴟吻 唐宋
中唐以後,受到佛教摩羯魚(一種龍首魚尾的神魚)的影響,吻獸的形象發生了改變。
尾巴逐漸從鳥尾演變成魚尾,底部還出現了張著血盆大口(吻)的獸頭,鴟尾變成了鴟吻。
《瑞鶴圖》中的鴟吻
螭吻 元明清
元代以後,吻獸的形象從龍頭魚尾的摩羯魚完全變成了龍,也就是「平生好吞」的龍九子之一,螭吻。
螭吻的背上一般都插著一個形如劍把的飾件,傳說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著名道士許遜的寶劍。
插在螭吻背上,一是為了闢邪,另外也能避免這位龍子逃走,讓它在屋頂上好好工作。
故宮祭神庫螭吻
螭吻的地位相當重要,清代時,安裝螭吻前還要舉行盛大的「迎吻」儀式,由四品以上的文官和三品以上的武官帶隊,把螭吻從琉璃廠迎進宮。
02望獸
望獸可以看成吻獸的變種,在屋頂上的位置同樣位於正脊的兩端。
不同的是,吻獸面朝裡,兩隻吻獸剛好相對。而望獸剛好相反,面朝外,眺望遠方。
此外,望獸的等級也沒有吻獸那麼高,一般安裝在城樓等軍事設施上,有瞭望觀察、守望平安的寓意。
望獸的本體,據傳是螭吻的同胞兄弟,平生好險又好望的龍三子,嘲風。
03仙人走獸
仙人走獸,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是太和殿房頂上排成隊的那一排,由打頭的騎鳳仙人和排在後面的走獸兩部分組成,一般駐守在垂脊或者戧脊的最前端。
太和殿的仙人走獸
由於垂脊、戧脊的走勢都是下垂的,最下端屋簷那裡的瓦片要承受整條屋脊瓦片向下的"推力」,很容易掉落。
於是,人們就用鐵質的瓦釘來固定住這些瓦片,為了防止鐵釘生鏽和雨水通過鐵釘的縫隙滲漏,又用釘帽來覆蓋住瓦釘。
隨著時間的推移,釘帽逐漸被美化,最終形成了仙人走獸的隊形。
仙人
騎鳳仙人的原型,為戰國時齊國國君齊閔王。
據傳,齊閔王戰敗逃亡途中遇到大河攔路,正在絕望之時,一隻鳳凰飛過來馱著他渡河而過。人們把他騎鳳渡河的形象放在屋脊的頂端,寓意化險為夷、絕處逢生。
不過也有人因為其位置的險要,戲稱其為「無路可走」。
走獸
按照清代規定,走獸的數量須為單數,最少1個,最多9個,數量越多建築等級越高。
9個
7個
5個
除了數量上有規定,神獸排列的次序也是固定的:從靠近騎鳳仙人的一端開始,往上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suān ní)、狎(xiá)魚、獬豸(xiè zhì)、鬥牛,每一種都是祥瑞的象徵。
當建築等級降低,神獸隊伍就會從隊尾的鬥牛開始,依次縮減。
按理說,這隻神獸隊伍最多也就9隻,只會減少不會擴編,但太和殿是個特例。
作為全中國等級最高的建築,太和殿垂脊上的蹲獸,在鬥牛之後又多出一個行什(就是排行第十的意思,名字起得很隨意了),湊成了10隻神獸,這在全國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
行什
04垂獸、戧獸
垂獸和戧獸,在外形和功能上都是相同的,只不過一個駐守在垂脊上,一個駐守在戧脊上,才有了兩個不同的名字。
其位置在仙人走獸之後,體型卻比仙人走獸大了兩圈不止,頭上長著兩個長長的犄角。
垂獸(戧獸)的作用跟仙人走獸類似,內部有鐵釘,起到固定瓦片、防止下滑的作用。
垂獸(戧獸)把屋脊分成了前後兩部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後面的部分要明顯高於前面。
這是因為,古建築的承重不是靠牆,而是依靠一根根巨大的柱子。
垂獸(戧獸)的位置剛好位於房屋四角的角柱之上,再往前的部分就懸空了,考慮到承重,屋脊也就處理得相對比較輕巧。
至於垂獸(戧獸)的本體沒有明確的說法,但看這造型,應該也離不開龍那一大家子就對了。
更多內容,請關注「baokuchina」
本文為「寶庫」原創,轉載請私信「baoku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