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狻猊
一開始其實就是獅子。張騫通西域後獅子被帶入中原地區,音譯為狻猊。
後來到了明代,成為神話中龍生九子其中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一般放置在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因其好坐,也被稱作佛座獅子。
故宮太和殿屋簷上的神獸,垂脊頂端是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的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
2、海馬
最早出現於漢朝的明器上,故宮的太和殿鬥牛之後增加了一個行什,表示規格高。地方建築隨後也很多效仿。
3、押魚
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4、鬥牛
樣貌為牛頭,身上有龍鱗。是興雲作雨、鎮火防災的吉祥物。
5、獬豸
外觀似羊或鹿,頭頂正中有長獨角,短尾,尾巴像蝸牛,羊蹄。性情忠貞,若見二人打架,它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吵架則會去咬理虧者。
6、天馬,《山海經·北山經》記載
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7、行什
類似猴子,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一般是屋頂上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