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防火:舊時與今日

2020-12-20 和訊科技

  本報記者 韓天琪

  1月3日,距今600年歷史的雲南大理巍山古城拱辰樓失火,樓上部木結構部分被燒毀。拱辰樓始建於明朝,如此高大雄偉的明代古城樓完整地保存至今,在雲南乃至全國實屬罕見。

  近年來著名古城、古鎮、古村落發生火災的情況經常出現。頻繁發生的古建築火災事件對木建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了警示。

  我國古代的建築多為木結構,那麼,古人在木建築防火方面有哪些獨特的設計與經驗?其中有哪些科學思想值得今人借鑑?

  古代的建築防火設計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教授王貴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概念防火」是古代建築形制中一種頗具特色的象徵性防火設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築裝飾有鴟吻和藻井。

  鴟吻是古代建築房脊兩端高高聳起的飾物,形狀似龍形,卷頭縮尾,張開大口銜著正脊,背插寶劍。其形象有狎魚、海馬、鰲龜等,這些都是興雲作雨的海中神獸,古人期望著藉助它們的神力來避火。藻井是古代建築的一種室內裝飾元素,一般用於殿堂明間頂部中央,繪龍紋或菱、藕一類花卉。藻井有生水之意,從我國五行說中「水克火」的認識衍生而來。

  「取名帶水」和「門不帶鉤」也具有極強的象徵意味。例如存放《四庫全書》的七個閣中有六個閣都帶有水字偏旁。它們是「淵、源、津、溯、涸、匯」。而牌匾上的「門」字最後一筆直寫下來也是為了避「火鉤」之嫌。

  「當然這些都僅僅只是在象徵意義上祈禱火災不要發生,並不具有防火的真正功效。」王貴祥說。

  要真正從技術上保護木構建築不被火災侵害,還要從防火和滅火兩個角度著手。

  鑑於木構建築的建材特性,古建防火的第一步即是對可燃構件做阻燃處理。用塗抹灰泥的辦法來提高可燃構件的防火性能,在我國古建築中是採用最久且最廣泛的一種技術措施。

  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火所未至,撤小屋,塗大屋」的火災預防辦法。及至元朝,著名的農學家王禎在他的《農書》中對於建築防火和防火材料更有詳盡的論述,他提出了「火得木而生,得水而熄,至土而盡」的理論,由此研製了「用磚屑為末,白善泥、桐油、枯莩碳、石灰」等五種材料,然後用「糯米膠」調和出一種比較原始的防火材料。

  山牆、風火簷、室內防火牆、室外防火牆等防火分隔物也有防火和阻止火勢蔓延的作用。我國古建築的山牆中,硬山牆和馬頭牆的防火效果較好。風火簷的設計要求不能開設門窗洞口,而且還要把牆上的屋簷用磚或琉璃等非燃燒材料封嚴,不允許可燃構件外露,以此達到阻止火勢從外部向內部或從內部向外部蔓延的目的。現存最完整的室內防火牆是建於明朝的鑾儀衛倉庫,每隔7間房屋空出一間,並將這間房屋砌成無門無窗的磚牆,具有很好的防火功能。護城河與城牆則是最好的室外防火隔離帶。

  「當火災真正發生時,要做的是第一時間滅火,這時就體現了消防設施的重要性。」王貴祥介紹,消防最重要的即是水,建築周圍設置的大量水缸實際上就是古代的消防設施,類似於現在的「滅火器」。

  根據《大清會典》記載,紫禁城內共有太平缸308口,每口缸可容水2000升,達到現在一輛水罐消防車的儲水容量。而且每口大缸有16名太監編制專門管水。冬天為防凍,缸下面設置炭爐,為缸裡的水加溫。

  古建火災頻發的原因

  相對於西方古建築的磚石結構體系來說,中國的古代建築以木結構為其主要特點。單體古代建築主要由磚石臺基、木結構的屋身和瓦屋頂組成。木結構古建築的柱、梁、枋、檁、椽、鬥拱等承重構件,以及門、窗、隔斷等非承重構件都由木質材料構成。

  「木材本來就是乾燥且易燃的材料,因此木結構建築一直存在如何防火滅火的問題。」王貴祥表示,現在木結構古建火災頻發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最根本的還在於其建築材料的特性。

  古建築中的各種木材構件,具有良好的燃燒和傳播火焰的條件,耐火等級低。而古建築的平均木材量為每平方米使用1立方米木材,現代建築則要求每平方米不超過20千克木材的火災負荷量。由此換算,木構古建的平均火災負荷量是現代建築的33倍。

  「單體建築中如此大的木材用量,要是放在現代建築設計中,甚至是無法達到消防規範要求的。」王貴祥說。

  根據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研究員王世仁的研究,古建築用木材做成的柱子和梁架等主體結構在發生火災時的燃燒速度為每分鐘2釐米。由此推算,木構建築在起火以後,如果在15~20分鐘內得不到有效滅火,即會出現大面積燃燒,溫度高達800~1000攝氏度。

  房屋結構方面,由於其屋頂結構嚴實緊密,屋頂內部的煙熱不易散發,溫度極容易積聚。建築布局時,古人往往注意其藝術效果,而很少考慮防火間距和防火分隔。

  「古代建築的這些特點使得一旦出現火情,燃燒速度會非常之快,而且容易出現連片燃燒。」王貴祥解釋道,這就是古建保護領域常說的「轟燃」現象。

  經營性開發應適可而止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專業的防火和消防技術也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木材阻燃、火災探測、注氮控氧等技術在現代古建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王貴祥認為,從理論上講,現在可以從技術上完善古建築的防火和消防設施。在針對古建築的特殊性制定的消防方案中應包括消防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給水、消防設備等內容。

  「古建築沒有現代建築的消防規範和應用,在這些方面是需要作一些補救措施的。」王貴祥說,「但之所以說它是理論上的,因為這種消防改造需要很大的投資,在具體實踐當中往往容易被忽視。」

  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建築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郭超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古建築的現代保護,缺的不是技術,是意識。」

  近年來,古城、古鎮、古村落的旅遊開發如火如荼,急功近利的古城改擴建和電路改造,極易讓原本就嚴重老化的電線負荷劇增,造成線路短路,引發火災。近年頻繁發生的古建火災事件中,很大一部分都發生於經過商業開發的古建築。過度的商業開發使古城古建原有的防災功能基本瓦解,現代化的消防安全工作又跟不上,這是近年來古城古建火災頻發的主要原因。

  基於此,郭超呼籲:「古建築的經營性開發一定要適可而止!」

  《中國科學報》 (2015-01-23 第6版 歷史)

相關焦點

  • 【消防安全早知道】文物古建築、博物館防火攻略
    【消防安全早知道】文物古建築、博物館防火攻略 2020-12-13 14: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黎聖母院大火,我們中國古建築多木質,古人是如何防火的呢
    但反觀我國的古建築,基本都是木質,而且古代又沒有乾粉滅火器、消防栓、消防車等系列現代化消防措施,那麼古人是如何對古建築進行防火消防的呢?這把寶劍又是御書樓的避雷針,可以說是科學技術也古建築藝術結合的典範。(如下圖)
  • 古人防火有高招
    古代的中國人信奉神明,因此會在建築物上放置厭勝之物(「厭」字此處念yā,通「壓」,厭勝是指舊時漢族民間一種具有迷信色彩的避邪祈吉習俗),祈求神明保佑人們不受火災的侵害,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禁城。紫禁城每座大殿的屋脊兩端都有一組對稱的龍形裝飾,在建築學上稱為「正吻」或「大吻」。這實際上是一種叫「蚩尾」的神獸,「水之精,能闢火災」。
  • 對古建築生活和維修用火怎樣進行管理
    對古建築生活和維修用火怎樣進行管理:  (1)在古建築內嚴禁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安裝煤氣管道。  (2)炊煮用火的爐灶煙囪,必須符合防火安全要求。  (3)冬季必須取暖的地方,取暖用火的設置應經單位有關人員檢查後確定地點,指定專人負責。
  • 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古建築群如何防火?揭秘故宮特勤消防站
    防火,一直是故宮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975年5月,故宮特勤中隊正式成立,隊員擔負起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裡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至今,憑藉著每日的訓練、消防巡查和無數的演練,他們保障故宮多年來未出現過重大火情。消防員們的任務,是把故宮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 網際網路+消防一體化,讓智慧防火不再是未來
    愛德提供專業的服務及產品技術,包括火災報警控制系統設備、智慧消防系統設備、智慧用電系統設備、智慧防火系統設備、消防水監測系統設備、智慧消防物聯網系統設備、智慧消防物聯網軟體系統、數據監控與分析運用中心、消防大數據云平臺等。公司全面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
  • 世界媒體關注衝繩首裡城大火 文化遺產防火警鐘再次敲響
    對今年4月巴黎聖母院那把大火人們還記憶猶新,僅僅半年多時間,首裡城火災再次敲響了保護古建築和人類文化遺產的警鐘。首裡城大火也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的關注。英國《衛報》稱,近代以來,首裡城成為琉球人民戰勝戰爭創傷的象徵。1945年4月到6月,82天的戰爭導致超過20萬美國人和日本人死亡,其中1/4是琉球百姓。作為日本陸軍的一個指揮所,首裡城在美軍的炮火中被毀。
  • 山東省政府:做好秋冬季節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 高頻次開展防火...
    齊魯網10月24日訊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於做好秋冬季節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強調,當前正值秋冬季防火的關鍵時期,為確保全省火災形勢持續穩定,應努力做好秋冬季節森林防火和消防安全工作。
  • 中西方古建築風格之比較
    此外,中國古建築多用磚木材料,尤其是木架構的使用使得中式建築更為緊密,在結構、形式方面更具審美價值,符合中國人的居住需求。當然,以磚木為主體材料的古建築很難保存太久時間,這也使得中國的古建築經常遭遇歲月和戰火的侵襲,而無法保留至今。另外,鬥拱、飛簷為特徵的中國古建築源遠流長,代表了中國人的人文精神和氣度,對於今天中國建築的發展仍極具意義。
  • 國家文物局:有古建築提示牌上寫「允許吸菸」
    有的文物建築內違規燒大香高香,或者使用明火取暖炊事,燃煤、雜物等易燃可燃物隨處堆放,缺少防火措施;有的未按規範敷設電氣線路,私拉亂接嚴重,線路老化和無絕緣防護,超負荷使用大功率電器,電取暖器上覆蓋可燃物和景觀燈具附近堆放可燃物;有的周邊用電、用火的隱患點較多,火災風險大;有的古城鎮、古村寨文物建築集中成片,巷道狹窄,或者地處深山離城較遠,滅火救援難以有效組織;還有個別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現場木料堆積、木屑清理和使用大功率電器等
  • 福州:梁厝特色街區37棟古建築下月完成修繕
    據悉,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項目的37棟古建築已完成外立面修繕,轉入內部修復提升,下月可全面完成。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地處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片區內。走進街區,陽光下的一幅「夏耘圖」已然展現。錯落有致的古建築旁,有玉米、長豆角、西瓜合力營造的田間趣味;石板路上,多名施工人員正埋頭「耕耘」,將一簇簇草籽塞入石縫,靜待萌芽。
  • 南寧古蹟,南寧市規模最大的嶺南古建築,就藏在市中心無人知曉
    南寧新會書院南寧新會書院,這個殿面通寬14.2米,總進深55.2米,通高9米,面積800多平方米的古建築。南寧新會書院據了解邕劇是廣西四大地方劇種之一,屬於皮黃聲腔系統,聲腔導是源於湖南,舊時稱為廣戲、老戲、本班戲、本地班、五六腔等,因為活動中心是在古邕州一帶,且用邕州(南寧的古稱)官話演唱所以稱為邕劇。
  • 中國古建築實拍技巧,如何拍好古建築照片?
    光線對拍攝古建築影響攝影是光影的藝術,不同的光線可使建築物產生不同的造型效果。古建築是立體的藝術,所以拍攝時,應多面觀察建築物的特點,以及拍攝時光源的位置。拍攝古建築因為其體積的原因多採取日光,重視太陽光下的光影效果,才能不顯得平淡,而富有生氣。
  • 北京古建築房簷上的仙人走獸:故宮太和殿為何比其他地方多一個?
    在老北京的古建築的房簷上面,通常能看到一排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究竟是什麼呢?實際上,它們通常被稱為「仙人走獸」,第一個是仙人,後面是若干個「脊獸」。古建築房簷上面的一排小動物古建築房簷上面的一排小動物故宮太和殿上面的「一排小動物」則是下面的樣子。
  • 湖北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誕生 展出明清古建築
    如詩如畫的古建築博物館。記者蔣太旭 攝     長江日報消息(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董靜)佔地3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20餘棟明清古建築、上千件古玩文物。經過數年籌建,湖北省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武漢李莊古建築博物館日前經省文物部門批准註冊。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局獲悉:這是今年來武漢市繼青菱文農藝術博物館後第二家獲批的私人博物館。至此,武漢市登記註冊的私人博物館數量已達8家,約佔全市博物館總數的15%以上。     穿過明代石柱牌坊和一棟清代門樓,一處小橋流水的古宅群落躍入眼帘,仿如世外桃源。
  •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有哪些內容 建築設計防火規範概述
    ,對於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內容有哪些這個問題相信有許多朋友不大清楚。建築高度大於50m的乙、丙類廠房和丙類倉庫,室外消防用水量大於30L/s的廠房(倉庫);2一類高層民用建築;3座位數超過1500個的電影院、劇場,座位數超過3000個的體育館,任一層建築面積大於3000m2的商店和展覽建築,省(市)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電信和財貿金融建築,室外消防用水量大於25L/s的其他公共建築;4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磚木或木結構的古建築
  • 德州室內型防火塗料價格
    德州室內型防火塗料價格  今日行情:濮陽市2小時鋼結構防火塗料多少錢施工中加強,注重外觀質量觀察以及塗層厚度抽查等施工質量的檢驗,發現問題立即整改;竣工後必須通過嚴格的檢測把關。此外,鋼結構防火塗料的研究和技術開發也可望在改善防火性能和各種理化性能方面尋求突破,同時,研究鋼結構防火塗料配套性施工設備以及塗料耐久性,提高施工工藝水平,明確塗料更新維護的方法和周期。
  • 江西贛縣清溪村的老屋,瓦房舊時標語極具時代性,景象贛州人熟悉
    江西南塘清溪村的老屋,瓦房舊時標語極具時代性,景象贛州人熟悉。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
  • 舊時歲月舊時文
    他的研究和寫作,也就大多以此為基礎進行,在自己的收藏和研究中,抒寫一種舊時歲月的情懷。「山東畫報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謝其章的《玲瓏文抄》,保持著一如既往的風格。全書收文28篇,另有「序」和「後記」各一篇。內容,大體分為三部分。
  • 除了半夜敲木頭,古人這些防火「妙招」一定要見識一下!
    除了大半夜敲木頭,古人防火的花樣還有很多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火與中國文化古人們對火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我國古代建築大多是木質結構,天氣乾燥時極容易起火。在沒有自來水管、高壓水槍和消防車的古代,對火災的預防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