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紫禁城這一名稱被賦予了神聖的歷史意義,那麼除了歷史意義之外的紫禁城,還有些什麼其他有趣的符號呢?本期推文我們將要一起來看看紫禁城中都有哪些瑞獸,而他們又代表了哪些有趣的傳統文化。
太和殿故宮博物院
太和殿老照片故宮博物院
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
太和殿面闊11間, 進深5間,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米、重約4300千克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脊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
太和殿立面圖故宮博物院
而這10個脊獸都是誰呢,依次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獬豸、狻猊、鬥牛和行什。一般來說,古代屋頂上脊獸最高品階為9隻,而太和殿的屋頂則多加了一隻行什,共10隻,成為整個中國古代建築中最獨特的形式。
太和殿簷脊獸故宮博物院
這10個脊獸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龍、鳳和獅子了,那麼其他的幾隻脊獸又有怎樣的來歷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海馬
中國古代傳說中海中的瑞獸。
太和殿琉璃海馬故宮博物院
天馬
中國古代傳說中日行千裡的駿馬。
太和殿琉璃天馬故宮博物院
押魚
古代傳說中魚獸混合的吉祥動物,能祈雨,滅火防災。
太和殿琉璃押魚故宮博物院
獬豸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外觀似羊(也有說似鹿),頭頂正中長著獨角,有短尾,羊蹄。獬豸喜歡居住在水邊,性情忠貞,若見二人相鬥,它就會以角撞不對的一方;見二人爭吵則會去咬理虧的那一方。
太和殿琉璃獬豸故宮博物院
狻猊
狻猊原為獅子漢語的古稱,後來在明代變成神話角色,龍生九子的其中之一:形如獅,喜煙而好坐,所以一般會在香爐上出現,隨之吞雲吐霧。
太和殿琉璃狻猊故宮博物院
鬥牛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屬虯螭類,牛頭,身上有龍鱗。《宸垣識略》中記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旁,及金鰲玉蝀坊之上。」明朝有鬥牛紋的賜服。
太和殿琉璃鬥牛故宮博物院
行什
行什是中國古代建築上的脊獸,僅在太和殿殿脊上可見。因為排行第十,所以被稱為「行什」。其手拿金剛寶杵,會降魔,有翅膀,是傳說中雷震子的化身。
太和殿琉璃行什故宮博物院
騎鳳仙人
騎鳳仙人並不屬於太和殿殿脊上的脊獸,但是他也是太和殿上的重要裝飾之一。騎鳳仙人典故出自東周齊湣王,相傳齊湣王被燕國名將樂毅所敗,四處躲逃,最後逃到大屋的屋脊上,正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有神鳳出現,齊湣王因此得以乘鳳而去。將其置於首位,有「簷角雖盡、前有天生」之意。
太和殿琉璃仙人故宮博物院
從太和殿的屋脊上,我們看到這其中隱藏了無盡的歷史與故宮文化:脊獸所處的位置,在垂脊、戧脊的下端,正是幾坡瓦隴上端的匯合點,為封護蓋住交會線的連磚的上口,必須在連磚上覆蓋脊瓦;因其斜下,若無措施不免有下滑之虞,故在交梁上需用多數鐵釘加固,為掩飾鐵釘的痕跡,於是在釘帽上加飾了一系列的小獸形象,起到美化建築的作用。
雖然脊獸最初的功能是對建築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在歷史的演變中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從而讓現代社會能夠更多的感受和傳承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下期預告
本期推文我們了解了太和殿上的瑞獸(脊獸),那麼除了太和殿殿脊上之外,故宮還有哪些隱藏的小瑞獸呢?在下一期的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中,我們就來一起找找在傳統文化中經常出現的鹿吧,看看紫禁城中都有哪些地方都有鹿的存在。
玳瑁邊嵌牙松鶴柏鹿圖掛屏故宮博物院
來自: 故宮文化《紫禁城中的小瑞獸之太和殿上的10個脊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