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屋脊上的飛禽走獸,和尋常百姓家的就是不一樣

2020-12-20 史觀古今

去過故宮的人們就會發現,在宮殿屋脊的四角都有一排飛禽走獸做裝飾。如果留心的話,每座宮殿上怪獸的數量還是有區別的。

故宮作為皇權的中心,是有要嚴格的等級制度。建築上顏色和數量的使用都非常有講究。屋頂上鋪滿了各色的琉璃瓦,主殿以黃色為主,皇子們的宮殿則用綠色,其他如藍、紫、黑、以及寶石藍等顏色的琉璃瓦則多用在花園或玻璃壁上。

而屋頂的怪獸也是很有講究,如太和殿屋頂的正脊的兩端各有一個玻璃吻獸,用來壓住大脊。製作的吻獸造型精美,不僅是建築構件,而且可看作是裝飾物。這些構件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如龍鳳、獅子、海馬等動物的形象,象徵著吉祥和威嚴。

故宮裡屋脊的四角,都有各種樣式的怪獸。這一排怪獸依次排開。排頭是一個騎鳳凰的小人,後面的是一排小獸,最後是一個較大的獸頭。這些走獸的排列順序很有講究。數量的多少是依照宮殿的大小和等級來確定的。數量最多可達九隻,然後隨著宮殿的等級依次降低。在故宮中有一個宮殿比較特殊,數量達到十個,那就是太和殿,皇上的每天上朝的地方。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等都是九個,坤寧宮七個,東西六宮各五個。其他的就只有一個或三個。

太和殿上的走獸都是神獸的造型。依次是龍、風、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這些神話中的動物形象作為裝飾物,不僅能夠突出大殿的莊嚴,而且還有著一定的寓意。它們象徵著消災避難、逢兇化吉、主持公道。

這些裝飾物見證了歷史的更替,飽經風霜,依舊是故宮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是人們對美好的一種嚮往。

相關焦點

  • 故宮太和殿屋脊神獸的起源和獨特意義
    頤和園宮殿細心的讀者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故宮之類的達官顯貴家的屋頂都要設計上神獸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古代宮殿屋頂構成上說起。我國古代殿堂多少是磚木結構,屋頂由上等木材作骨架,其上覆蓋瓦片。這要的結構導致屋簷處最前端的瓦片要承受其他瓦片的「推力」很可能會被大風吹落。聰明的古代先人,就用木釘來固定最前端的瓦片。而後,隨著人們對審美和身份象徵的需要,逐漸用更美觀的屋脊神獸來代替木釘。
  • 故宮開放!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神獸」世界!
    撰文 / 周乾(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29日,北京市宣布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宣布將從5月1日起有序開放。小夥伴們是不是很激動!作為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之一,故宮氣勢恢宏,紅牆綠瓦上,飛簷雕壁間無不顯示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極高水準。站在金水橋上,屋頂那一排排屋脊獸映入眼帘。這些故宮裡的小怪獸是不是也有著秘而不宣的往事?今天,讓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故宮屋脊上的這些「神獸」世界!
  • 故宮屋脊上的小獸,看盡了百年的光陰
    故宮承載著中國古代數百年的歷史光陰,雄偉壯麗的建築氣勢磅礴,但在建築的頂上卻「生活」著一群反差較大的小獸,它們陪伴故宮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見證著興盛走向衰落,它們被統稱為「脊獸」,是故宮屋脊上的守護神。在中國古人的眼中,在宮殿廟宇等屋脊上裝飾「龍吻獸」可避火災、驅魑魅。
  • 故宮太和殿上的屋脊六獸
    屋脊六獸典故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
  • 故宮屋脊上有「五脊六獸」,都是什麼神獸?領頭是神仙?
    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一樣。——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263字,閱讀約3分鐘不知道去過北京故宮的讀者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細節,那就是在每一座宮殿建築的屋簷上,通常都有幾個造型各異的小動物雕像。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五脊六獸」其實特指中國傳統建築的一種裝飾,我們在宮殿和廟宇的房脊上,常常看到一些形狀各異的小獸依次排列,使建築更加宏偉莊重。古書有云: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也。後來,神獸發展為裝飾功能,中國古人將屋脊上的小獸,奉為神獸,並頂禮膜拜,認為它們可以「護脊消災」。神獸越多,建築級別越高,均為奇數,常見為一、三、五等。
  • 鎮水獸、防火獸、避雷獸,最豪華神獸陣容,在故宮太和殿屋脊上
    近幾年來,有個熱門的學科專業叫「土木工程」,其實就是搞建築學的,比如設計建造大橋、博物館、高樓大廈、地下室、水電站、隧道等等。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些建築再不濟也得是混凝土結構,為何卻叫「土木工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種沿襲的稱呼。要知道古代可沒有水泥混凝土,再高大的建築也都是靠夯土和木材,因為主要材料就是「土」和「木」,故而稱之為「土木工程」。
  • 「初心」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行程萬裡,初心依舊;追夢遠方,使命不改。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遂川縣從各行各業中選派優秀基層黨代表,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百姓屋場會」「板凳家訪」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掀起主題教育學習熱潮。
  • 古代的動物園,歷朝歷代都花重金建造,尋常百姓卻進不去
    描寫周文王在靈囿、靈沼裡遊玩的情景,靈囿裡裡養的是珍禽異獸,比如麋鹿和白鳥,靈沼養的則是觀賞魚和水鳥。在這以後每個朝代都要興建皇家園林,園林裡也少不了飼養珍禽異獸。 上林苑規模宏大,橫跨長安區、鄠邑區、鹹陽、周至縣、藍田縣五區縣境,方圓數百裡,苑裡建有離宮70所,八條河流出入其中。上林苑中建有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的犬臺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的觀象觀、白鹿觀,豢養珍禽異獸無數。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動物園。
  • 人稱「黑珍珠」,是古代朝廷的「貢品」,能走進尋常百姓家嗎?
    #萬象大會#導讀:大家好,我是百家號作者三農小七,是百家號金芒計劃籤約作者,長期研究三農問題,對動植物,畜牧業、種植業、盆栽盆景等有所研究,本期話題:人稱「黑珍珠」,是古代朝廷的「貢品」,能走進尋常百姓家嗎
  • 故宮太和殿有10隻屋脊神獸,其中獨一無二的那隻叫什麼?
    太和殿民間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是故宮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太和殿在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始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太和殿。
  •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飛入尋常百姓家」——手文化與「手」部首辨析(之十六)
  • 讓民法典走入尋常百姓家
    學習都是有成本的,不要說普通人,就是法律職業從業者,學習民法典也應結合自身工作需要,有選擇、有重點、有針對、有規劃地學。二是要結合生活隨時學。民法典既是名副其實的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又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人生指南。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法律表達,沒有比民法典與日常生活結合更緊密的法律。工作之外,我們的日常生活更離不開民法典的精心呵護。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勳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裡。舊日橋上裝飾著兩隻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
  • 黨的理論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
    如何更好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必須深入思考和著力解決的問題。思響哥推薦閱讀人民論壇的最新文章。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作者 | 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張潤枝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應當向群眾講清理論的科學內涵和發展歷程,提高群眾的理論認識水平
  • 故宮太和殿上的神獸
    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二十四位皇帝在這裡生活居住治理國家。而在故宮裡面有著很多有特殊寓意的動物。今天來聊一聊故宮太和殿上的那些動物。太和殿螭吻螭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兒子,喜歡東張西望,好吞吃,一般被安排在建築物屋脊兩側。螭吻屬水性,能吞火,所以有鎮邪避火的意思。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產業化重點將向其拓展,2030年預計推廣百萬輛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本報記者 鄧崎凡  正當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駛入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家庭時,另外一種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汽車近期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討論。
  • 「雷射療法」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 劉坤    本報訊 11月28日上午,2010年中華醫學會雷射醫學分會全國學術會議暨雷射醫學高新產品發布會在鄭召開,國內雷射醫學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對雷射在醫學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發展現狀作了詳細報告。  會上,各類高科技「弱雷射」醫療器械讓人大開眼界。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探訪安徽滁州非遺小鎮:讓非遺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探訪安徽滁州非遺小鎮:讓非遺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2019-04-28責任編輯:丁寶秀     馬氏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孟召傑正為觀眾表演 趙強 攝   中新網合肥4月28日電 (記者 趙強)「我創建這個烏衣非遺小鎮的初衷就是為了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