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劉禹錫政治上主張革新,一生仕途坎坷,幾度遭貶,卻生性樂觀,寫下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等積極樂觀的名句。
詩意簡析
詩的前兩句是烏衣巷黃昏時分的全景。「朱雀橋」和「烏衣巷」都是歷史遺蹟。前者是金陵城中秦淮河上的浮橋,為東晉時所建。後者位於秦淮河南,東吳時設兵營於此,軍士皆著黑衣,故名。東晉時,朱雀橋和烏衣巷都是王導、謝安等貴族的居住之地。
王導是東晉時期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謝安也是東晉著名的大政治家,曾指揮東晉軍隊,以八萬大勝前秦苻堅八十萬大軍,贏得淝水之戰的勝利。王、謝兩個家族底蘊深厚,在東晉朝堂多年不衰,是著名的世家貴族。
是以當劉禹錫來到朱雀橋和烏衣巷,僅僅這兩個地名,已足以喚起他無數對昔日繁華的回憶。可是,當年車水馬龍、冠蓋雲集之地,等到黃昏降臨,卻呈現出一派別有意味的景色:「野草花」意味著荒涼,「夕陽斜」代表著沒落。剛剛被喚起的昔日繁華的記憶,轉眼成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兩句詩是黃昏時分燕子歸巢景象的特寫。舊時的王謝豪宅,今日的尋常人家,其實處於同一個地方。作者看到的是當下的民宅,想到的卻是古代的豪門,從一個尋常的燕子歸巢的場景,聯想到老屋易主。而無數朝代更替和人事變換,就蘊含在其中,一種無盡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這種滄桑感慨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個是關於人的方面,比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如皇權弱而世家強導致皇朝覆亡等等;另一個是自然規律,比如任何新的事物都將變成舊的,一切存在都會走向消亡等等。當劉禹錫面對烏衣巷時,他一方面會反思東晉滅亡的社會原因,而產生借古鑑今之意;另一方面,他也會對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感到無可奈何。
古句今意
今天,人們更多的是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表示換了人間的意思。比如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汽車、電腦、手機等產品一降再降,漸漸走入普通老百姓家庭,就可以用這兩句詩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