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2020-12-14 解憂文史

2007年,《百家講壇》推出武則天系列歷史知識講座,主講人是32歲的蒙曼,她以清新獨特的授課方式,深入淺出,聲情並茂,用聲音向觀眾展示了武則天的一生。蒙曼從此一炮而紅,各種電視節目邀請接踵而至,她成為了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張文化面孔。

唐玄宗、楊貴妃、太平公主,系列講座,持續火爆;成語大會、詩詞大會、謎語大會,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蒙曼的事業青雲直上,頭銜也不斷增加:歷史學博士,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

然而,言多必失,就在蒙曼老師在各大節目來回串臺時,不少觀眾卻發現了她的舛訛。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舞臺上,蒙曼對劉禹錫經典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解釋令人大跌眼鏡。

蒙曼是這樣理解詩意的:王、謝家族衰敗之後,燕子便不願意再回去了,因為「燕子不落愁人家」,它們選擇飛入尋常百姓,是因為如今尋常百姓家才是「和美之家」,體現出了「富貴之氣」。

當小解初次聽到這種解釋,腦袋上空頓時冒出三個問號,仿佛我就是那個有很多問號的小朋友,不知所措。《烏衣巷》的經典程度就不說了,最起碼它曾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是全國小朋友都耳熟能詳的作品,但恐怕沒有一個小朋友能夠認同蒙曼的說法。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禹錫於公元826年寫下這首詩的契機。由於期滿調任,劉禹錫由南往北途徑金陵,來到秦淮河畔,目睹曾經繁華一時的朱雀橋和烏衣巷如今已經殘敗不堪,頓時感慨萬千,於是懷古憑弔,有感而發催下此詩。

這很明顯是詩人對人生多變、滄海桑田的感慨之作,抒發的是悲涼寂寥的人生況味,怎麼會是蒙曼口中所說的一派和美大好的景象呢?好吧,我們假設蒙曼並不了解創作背景,那麼就通過字面意思理解,也不至如此吧?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野草花,是無人清理,說明朱雀橋早已荒蕪多年;夕陽斜,一抹斜暉,黃昏之色,將烏衣巷籠罩在了垂敗慘澹的氛圍之中。

下兩句的主角是燕子,而不是王謝或者尋常百姓,劉禹錫想要表達的是燕子挪窩這件事本身,而不是糾結燕子為什麼挪到百姓家,它也可以挪到另一座王侯之庭,只不過相比尋常百姓,這種人世無常的意味便淡了許多。

小解認為,蒙曼的解釋不僅是對這首唐詩的誤解,而且是亂解、謬解,完全脫離了詩作本身,而帶著一絲現代主義的氣息,似乎在偷偷歌頌如今百姓富足安康的世界。拍馬屁是可以的,但不能以破壞古詩之美為代價。

也有為蒙曼辯解的聲音:人有失策,馬有失蹄,僅憑藉一個錯誤就妄下蒙曼無水準的結論,是否太過武斷?是的,很武斷,然而蒙曼老師在詩詞大會犯下的低級錯誤遠遠不止這一個。

她把「鋤禾日當午」說成是農民在頂著酷暑種莊稼;她竟然從《春夜喜雨》之「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中嗅出了濃濃的火鍋味兒;就連在她的成名作《武則天》之中,以研究隋唐史和古代婦女為專業的蒙曼的講解,也存在著許多曲解之處。

當然,蒙曼本身過硬的文學功底也是不可否認的,在節目中她經常妙語解頤、出口成章,引經據典的本事也很強,這種能力若是沒有強大的知識儲備那也是支撐不起來的。不過,蒙曼是時候走下神壇了,她雖然厲害,但不是「聖賢」,並沒有網上吹捧得那麼仙,理性解讀,理性對待,才是賞讀文化的真理。

相關焦點

  • 河北承德的才女蒙曼,竟然理解錯「舊時王謝堂前燕」,錯誤太低級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就是詩人劉禹錫大名鼎鼎的《烏衣巷》,如今已經連續多年被入選到小學語文課本當中了,這首詩是絕大多數學生都耳熟能詳的經典古詩。詩人劉禹錫曾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是對人生多舛,滄海桑田的一片感慨。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百家講壇邀請的講師,都是在歷史文化領域,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他們引經據典,由點到面,一步步將一個恢弘的時代展現給我們。蒙曼作為其中的少見的女性講師,能力不容小覷。她於2007初次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武則天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代女皇的故事。她的敘事手段伏筆很多,懸念留的也恰到好處,給她積累了不小的人氣。
  • 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小於丹」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蒙曼在上《百家講壇》的時候,於丹的名氣已經是如日中天了。由於蒙曼是繼於丹之後,第二個走紅的女主講人,就被冠上了「小於丹」的名號。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⑵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⑶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⑷尋常:平常。
  •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兩家到底有何能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所做的《烏衣巷》。這首詩,是詩人感嘆曾經風光無限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烏衣巷初識這首詩的時候,對於王謝二字的理解是很淺薄的,僅從書上的注釋得知,這是東晉時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大家族。
  • 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了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矛頭直指蒙曼。孫先生指責的基本邏輯是:1. 蒙曼老師缺乏讀解古詩詞的專業背景,她「是歷史專業的」;2. 蒙曼在這檔節目中至少有兩處明顯的錯誤:首先,錯解了劉禹錫的《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熟背,記得語文老師是這樣講得——烏衣巷是王、謝大族舊居,如今殘破,住進了尋常百姓,燕子不知盛衰,依然來此做巢,詩中談的是人事變遷的滄桑。蒙曼在節目中解讀,說詩中寫出了「富貴氣象」,百姓所居住的是「革命的家」「和平幸福的家」。不管孫先生怎麼想,至少這一刻我這個語文老師是崩潰的,由蒙曼這種「國學大師」這樣講完之後,我在課堂上該怎麼給學生解釋?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呢?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前言題主的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金陵五題 其二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指東晉的王氏家族與謝氏家族,除了這首詩以外,劉禹錫還有《題報恩寺》也寫到了王謝: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遊。雖然都用到了王謝,不過這一首寫的不是金陵而是蘇州。王謝不僅僅指王謝兩家的子弟,更是代指六朝時期的公頃貴族,不過其中最風光的當然是王謝兩家。
  • 詩詞大會新節目蒙曼精彩點評被贊,備受質疑的她還是那個睿智才女
    比如,有人說她把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當成勵志詩毫無道理。又有人說她理解錯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種種質疑,讓觀眾懷疑後面的詩詞大會她是否還會參加。
  • 國學大師蒙曼,為何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譬如說,國學大師蒙曼就在最近的《中國詩詞大會》上犯了一些網友們認為是「低級錯誤」的錯誤,從而遭到質疑。 那麼,蒙曼為什麼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呢? 實際上,對於她會犯一些低級錯誤這一點,從她的專業來看其實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於丹開始在自以為傳授國學的方式下,做著娛樂圈應該做的事情,包裝、人設、名聲與噱頭,一點都不少。她為了名利不斷奔走,先後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南加州大學等名校進行巡迴演講。通過這件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於丹,發現她的言論並沒有達到可以去解讀國學的標準,一直以來,人們都像小丑一樣被她戲弄在股掌中,她的言論不過是在解讀的基礎上添加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讓人們誤以為她是有文採、有文化的罷了。同樣被爆出醜聞的還有紅極一時的蒙曼。
  • 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指的是誰
    因為,王謝堂前燕,尋常百姓家,這代表了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通過燕子這個靈巧的媒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也讓人感嘆歷史發展的滾滾車輪和王朝興衰交替的悲歡離合。那麼詩歌裡面出現的王謝到底是誰呢?當然了,上面這四個人都是宰相級的人物,還有很多非宰相級的著名人物也在東晉時代紅極一時。到了北宋時期,門閥政治徹底消失,普通的市民階層和貧寒出身的有能力、有才學的人,才最終有機會登上帝國最高的權力舞臺。
  • 「鋤禾日當午」的「鋤禾」,應該怎麼解釋?學者蒙曼都理解錯了
    首句「鋤禾日當午」就是個爭議點:「鋤禾」該怎麼解釋,難道是鋤掉禾苗?這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現場上,當時出題方給出一副《耕織圖》(下圖),然後給出三個詩歌選項,要求選出其中最貼合畫作內容的一個。
  • 舊時王謝堂前燕,歷史上王家和謝家有多麼顯赫?又是如何衰落的?
    然而,由於選拔者私心的存在,並不是所有選拔制度都是完美的,「九品中正制」發展到隋朝,同樣失去了應有的優勢,最終被「科舉制度」所代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講的「王謝」,正是指琅琊王家和陳郡謝家。劉禹錫寫這首詩時,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數百年、顯赫一時的門閥士族,已經走向沒落,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榮光。烏衣巷是江南建康(今南京)城內的一條主要街道,位於秦淮河南岸,跟朱雀橋相鄰。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枚綠松石「講述」家族顯赫故事
    攝影/牛泰「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由「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讓秦昭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要換的璧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璧,扁圓形,中心有一圓孔,為中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就像打麻將,我只有500塊錢,我不會打50塊一局的,萬一輸光了,我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我只打5元一局的,就算輸了這圈,下圈還有機會贏回來。」王秋水是理性的,我的家族成員讓他賺到了錢,他三年前窮的連摩託車都買不起,現在開著奔馳,還有兩套房。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王秋水。他的一些同行,有的在還貸款,有的早就跑路了。
  • 朱雀橋邊,烏衣巷口,王謝人家,劉禹錫為什麼寫金陵用這三個地方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劉禹錫《烏衣巷》詩文漫讀:朱雀橋邊,搖曳著野草閒花,烏衣巷口,夕陽慵懶下墜。而作為曾是要都的金陵,金陵王氣黯然收,成為了百姓安居樂業的樂土,卻留下了前朝處處的古蹟。「朱雀橋邊野草花」,曾經是金陵重要樞紐之一朱雀浮橋,不再有前朝,車馬絡繹,萬方輻輳的景象,人煙茂盛之時,城市裡哪有野草閒花的地方。但現在很顯然,搖曳的花草,掩蓋了前人的足跡。
  • 詠絮才女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卻飄散了她數十載的年華
    《世說新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謝道韞長大後,嫁給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在晉代,王謝兩家世襲罔替,倍受朝廷倚重,權傾一時,他們兩人的婚姻也是門當戶對、旗鼓相當。唐代劉禹錫《烏衣巷》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便是寫王謝兩家在整個東晉權傾朝野,功業卓著,只是後來世事滄桑。
  • 詩詞大會蒙曼解釋令人大悟
    有些古詩句,字咱們都認識,看起來也挺好理解的,但用著用著就用錯了。隨便舉個例子,「一日三秋」是什麼意思?很多朋友會認為很簡單,不過就是一句肉麻情話:一日不見,就像隔了三個秋天那麼長。但事實上,這句話卻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