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2020-12-27 不見長安舊少年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文學。從身邊的大大小小廣告語,到遠方的詩句,文字、文學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從小開始學漢字,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接觸的都是最表層的東西。要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有深層次的學習領悟,才能碰觸到其中的深意。

思想文化的獨特性

中國古代文學燦爛輝煌,詩詞歌賦流傳至今,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真正潛心研究過、深挖過的卻寥寥無幾。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和國外的並不相同,它沒有清晰的脈絡,反而繁雜多變。

在思想開花的年代裡,他們深邃的思想,大多蘊含在他們的詩詞歌賦之中。然而時代的複雜性,又決定了他們想表達的東西,也許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一千個人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學的分析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都是不同的,這決定了人們對文學的解析,具有獨特性。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歲月變遷的同時,我們卻並沒有放下對傳統文化的探究和復興。隨著《漢語聽寫大會》《詩詞大會》等節目的播出,我們能用更直觀更清晰的角度,去看待曾經歷史上的人和事,讓人受益良多。

在這些節目裡,通常會設置導師席位,他們大多作為講解人的角色,在選手答對或答錯時,他們會主動分析這道題。他們總能用最詼諧生動的語言,給我們普及這句詩詞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在笑鬧中恍然,原來是這樣。

能力出眾的蒙曼女士

而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中,我們也記住了這樣一張面孔。她吐字清晰,說話總帶著三分笑意,她就是任教於中央民族大學的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蒙曼女士。

提到蒙曼女士,我們對她的初印象應該來自於《百家講壇》。百家講壇邀請的講師,都是在歷史文化領域,德高望重的專家教授。他們引經據典,由點到面,一步步將一個恢弘的時代展現給我們。

蒙曼作為其中的少見的女性講師,能力不容小覷。她於2007初次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武則天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代女皇的故事。她的敘事手段伏筆很多,懸念留的也恰到好處,給她積累了不小的人氣。

舞臺表現出色的她,後期又參與了《長恨歌》、《大隋風雲》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等幾期《百家講壇》的錄製,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就是這樣博學多識的一個歷史學教授,如今卻卷進了一場詩歌分析的漩渦。原來有教授指出,蒙曼女士在"舊時王謝堂前燕"理解錯了。在對於教授來講,是一個常識性錯誤。蒙曼女士的水平,因此也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真的高估了蒙曼女士的知識文化嗎?

蒙曼出生在1975年的河北承德。她從小便對我國的歷史文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加上父母有意的引導,蒙曼小小年紀就會背很多古詩詞。

蒙曼並不滿足於對詩歌的背誦,她關注更多的是詩歌背後的故事。父母被小蒙曼纏的沒辦法,便給她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蒙曼如獲至寶,一頭扎進了中國詩詞文化的海洋。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在愛好的支使下,蒙曼不出意外考取了北京大學的歷史專業。在很多人覺得歷史專業枯燥無味的時候,蒙曼總能在其中找到興趣點,並一點點深挖,樂趣無窮。

蒙曼女士於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隋唐史專業,成功拿到歷史學博士學位。成績優異的她,被推薦到中央民族大學任教。她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包括中國古代女性這部分的歷史。她基礎紮實,授課時思路清晰,在學校廣受好評。

蒙曼的出色與博學,吸引了《百家講壇》節目組的眼光。他們認為蒙曼女士,無論是學識還是談吐,都非常契合他們的主講人標準,於是他們在2007年邀請蒙曼女士參加了《武則天》的錄製。

這期節目非常成功,蒙曼因此走進了諸多節目組導演的視線。同時也得到了更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節目邀請。在諸多節目中,蒙曼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

合理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

也正是這檔節目,讓蒙曼女士的知識水平遭受了質疑。在解釋"舊時王謝堂前燕"時,蒙曼女士表示,這句詩寫的時,曾經盤旋在王謝權貴家燕子,在目睹權貴生活和百姓生活後,留戀於百姓生活的溫暖與幸福,不再返回權貴之家。

燕子自古就是吉鳥。燕子選擇百姓之家,表達的是一種對權貴世家的諷刺。縱使你王權富貴,也得不到百姓人家最樸實的快樂幸福。這樣理解其實也說的過去,畢竟誰也不知道劉禹錫當時真正的想法。

然而我們來看這首被寫進人教版課本的《烏衣巷》。我們都知道文人寫詩,通常都是有一定的寓意在的。迫於時代不能妄語,只能寫詩抒發自己的情感,吐槽時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後期我們在分析詩詞時,總會去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包括參考一些史料。

196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孫紹振教授,稱得上是蒙曼的學長,而他對蒙曼解析的《烏衣巷》,卻有不同的看法。在文中指出蒙曼,分析錯誤的孫紹振教授,便是參考了劉禹錫的生平和其他詩作。在劉禹錫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點,烏衣巷並不是兩個地方。原來,"王謝堂"與"百姓家"指的是不同時期的同一個地方。

得知了這個點,這句詩孰對孰錯,就不難得知。

劉禹錫更多的是想表達歲月變遷,世事無常。曾經的權貴之家,如今早已變成了普通百姓。說實話,孫紹振教授的分析有理有據,和我們大多數人理解的意思大致相同,更具有參考和分析的價值。

不過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加上這首詩的作者本人並沒有發表意見,沒人知道他寫詩時內心真正的想法。經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看個人理解水平罷了。

孫紹振教授在寫《詩詞狂歡的背後》時,闡明了自己並無質疑之意,只做文化交流之用。他在文中指出錯誤的,也不止蒙曼女士一個人。不過他在文中提及蒙曼女士的篇幅可能過長,所以被有心人指出在針對蒙曼女士。可事實,並非如此。

傳統文化何去何從

詩詞文化的交流正是如此,交流過後,總有不一樣的思路。文化交流可以促進人們的互通有無,讓傳統文化,可以更加平穩的進行發展。從古至今,無數的思想交流碰撞,方才形成了如今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

應試教育盛行的今天,我們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卻不會深入去思考了解。這種情況下,傳統文化的創新問題就很值得我們思考。不過好在如今我們也開始提倡教育創新、寓教於樂。未來的傳統文化傳承,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焦點

  • 河北承德的才女蒙曼,竟然理解錯「舊時王謝堂前燕」,錯誤太低級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就是詩人劉禹錫大名鼎鼎的《烏衣巷》,如今已經連續多年被入選到小學語文課本當中了,這首詩是絕大多數學生都耳熟能詳的經典古詩。詩人劉禹錫曾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是對人生多舛,滄海桑田的一片感慨。
  • 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2007年,《百家講壇》推出武則天系列歷史知識講座,主講人是32歲的蒙曼,她以清新獨特的授課方式,深入淺出,聲情並茂,用聲音向觀眾展示了武則天的一生。蒙曼從此一炮而紅,各種電視節目邀請接踵而至,她成為了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張文化面孔。
  • 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小於丹」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蒙曼在上《百家講壇》的時候,於丹的名氣已經是如日中天了。由於蒙曼是繼於丹之後,第二個走紅的女主講人,就被冠上了「小於丹」的名號。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兩家到底有何能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所做的《烏衣巷》。這首詩,是詩人感嘆曾經風光無限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烏衣巷初識這首詩的時候,對於王謝二字的理解是很淺薄的,僅從書上的注釋得知,這是東晉時琅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兩大家族。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⑶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⑷尋常:平常。【作品鑑賞】《烏衣巷》憑弔昔日東晉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這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
  • 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了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這股勁繼續發酵,成就了春節前後的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異常火爆,卻也引出一段「公案」——孫紹振先生批評蒙曼女士「褻瀆詩聖」。事情的源頭是網上的一段視頻,孫紹振先生高度評價《中國詩詞大會》,認為這樣的節目引發全社會對詩詞的熱情空前高漲,讓更多國人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中國人的智慧與情感。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呢?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前言題主的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金陵五題 其二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指東晉的王氏家族與謝氏家族,除了這首詩以外,劉禹錫還有《題報恩寺》也寫到了王謝: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遊。雖然都用到了王謝,不過這一首寫的不是金陵而是蘇州。王謝不僅僅指王謝兩家的子弟,更是代指六朝時期的公頃貴族,不過其中最風光的當然是王謝兩家。
  • 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指的是誰
    因為,王謝堂前燕,尋常百姓家,這代表了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通過燕子這個靈巧的媒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也讓人感嘆歷史發展的滾滾車輪和王朝興衰交替的悲歡離合。那麼詩歌裡面出現的王謝到底是誰呢?其他的人還要著名山水派詩人謝眺和謝靈運,謝眺的五言詩寫的最棒,曾經讓詩仙李白說出「一生俯首謝公詩」這樣服軟的話。王導是東晉王朝草創之初擔任宰相,謝安是在東晉王朝後期擔任宰相。王導幫助晉元帝在江南站穩腳跟,而謝安則在淝水之戰中打敗了一代雄主前秦苻堅,為東晉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
  • 詩詞大會新節目蒙曼精彩點評被贊,備受質疑的她還是那個睿智才女
    又有人說她理解錯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種種質疑,讓觀眾懷疑後面的詩詞大會她是否還會參加。 10月4日晚,《中國詩詞大會.中秋詩會》如期播出,還是那麼歡樂,還是那些熟悉的人。主持人仍然是龍洋,嘉賓仍然是蒙曼和康震。這一次,蒙曼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這也讓她的真愛粉替她著急。
  • 舊時王謝堂前燕,歷史上王家和謝家有多麼顯赫?又是如何衰落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講的「王謝」,正是指琅琊王家和陳郡謝家。劉禹錫寫這首詩時,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數百年、顯赫一時的門閥士族,已經走向沒落,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榮光。烏衣巷是江南建康(今南京)城內的一條主要街道,位於秦淮河南岸,跟朱雀橋相鄰。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於丹是,蒙曼亦是。於丹,曾經在《百家講壇》中紅極一時,風光大顯。《百家講壇》,一個講述國學,解析國學的神聖場所。而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出現的優秀歷史歷代史學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結晶。
  • 朱雀橋邊,烏衣巷口,王謝人家,劉禹錫為什麼寫金陵用這三個地方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劉禹錫《烏衣巷》詩文漫讀:朱雀橋邊,搖曳著野草閒花,烏衣巷口,夕陽慵懶下墜。晉朝時,王謝豪門的景象早已不見。那曾經在高堂華宅安家的燕子,飛入了尋常百姓的人家。初衣解詩:這是一首著名的懷古詩,將景色和歷史非常巧妙,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沒有任何痕跡。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枚綠松石「講述」家族顯赫故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綠松石家族現在就像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烏衣巷》這首詩一樣。上遊新聞記者 牛泰
  • 莫言恩師孫紹振教授點評高考作文
    應廣大網友要求,福建省政協第八、九屆常委、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助力武術入奧高級顧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恩師孫紹振教授對今年高考作文進行了深度權威的點評。而把這個故事作為高考考題材料,孫紹振教授拍案叫絕,直言太棒了!
  • 女教授蒙曼,因解析「鋤禾日當午」被群嘲,難道要成為第二個於丹?
    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於丹與蒙曼都能在其間坐擁一席之位。然而,「物極必反,盛極則衰」,前有於丹被拉下神壇,今有蒙曼從雲端墜落。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大型文化節目點評嘉賓,她的點評瀟灑幽默、內容豐富,尤其那些詩詞中的歷史小八卦,被她講得十分有趣。
  • 蒙曼教授「敲黑板」!如此「女德班」,如此「夏令營」
    「女德班」為何屢禁不止?專家:建立黑名單制度共同監督如此奇葩的「夏令營」為何頻頻出現?監管是否存在漏洞?30日,《新聞1+1》連線教育學者熊丙奇。如此「夏令營」並非「國學」應引導孩子靠近優秀傳統文化如今,「傳統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青睞,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也讓人眼花繚亂,對於家長,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有幾個提醒。提醒一:認清什麼是「優秀傳統文化」蒙曼表示,家長在給孩子報班時,首先要對「傳統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有客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