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枚綠松石「講述」家族顯赫故事

2020-12-19 上遊新聞

竹山綠松石博物館內的綠松石原礦之王,長2.5米,寬1.3米,重八噸。攝影/牛泰

「完璧歸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由「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讓秦昭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要換的璧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璧,扁圓形,中心有一圓孔,為中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

「完璧歸趙」2700多年後,我也在原來的楚山不遠處,就是今天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的湖北竹山縣洞子溝被開採了出來。

竹山縣位於湖北、陝西、重慶的交界處。地球上70%的綠松石在中國,中國70%的綠松石在竹山。

雖然我的形狀與和氏璧一樣,但我是高貴的「溢水藍」品種,身材只要一塊錢硬幣大小。

我的家族顯赫,曾被女媧用來補天、曾登上過廟堂;我的家族富貴,曾讓一些人一夜暴富,也曾讓一些人傾家蕩產。

今天,價格泡沫過後,我依舊靜靜地躺在躺在十堰市武當國際綠松石珠寶城內,看著那些賣玉和買玉的人群,等待和我結緣的人。

國慶期間的人潮退後,來了一個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的記者,他仔細端詳著我,我也看著他,於是,我把綠松石家族的悠久顯赫的故事告訴了他。

竹山綠松石博物館鎮館之寶「一柱擎天」。攝影/牛泰

顯赫家族:女媧補過天,皇帝佩戴過

在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記的地殼運動中,大陸在海洋中分裂和漂移,山脈和盆地在造山運動中形成。

我的出生地在秦巴山區腹地竹山縣。除了竹山,我的家族還分布在中國的陝西、安徽等地,甚至在美國、埃及等國外也有分布。

人類勘探發現,地球上70%的綠松石在中國,中國70%的綠松石在我的出生地竹山。

關於我的家族形成,這是一個科學問題:帶著化學物質的雨水滲入地下時會變為弱酸性,進入石頭縫隙時可溶解巖石中的銅、鋁、磷,這種特殊的溶液滲進巖石的縫隙中,便形成了我們綠松石家族。說句大白話,我就是一種含水的銅鋁磷酸鹽類礦物,可我們家族的儲量比黃金要稀少的多。

關於我看到的故事有很多。

我的出生地附近的寶豐鎮有座900米的山,山上有個女媧祭壇,祭壇中間,16米高的女媧頂著一塊綠色石頭。之所以在這個地方修建女媧像,緣於《康熙字典》中的一句話:女媧鍊石補天,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鍊石補天處。

上古神話中說,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有一次,火神和水神打了起來,打著,打著,把天捅了一個窟窿,於是女媧熔五彩石補天。五種顏色的石頭中就有我們綠松石。

還有一個就是和氏璧的故事。

唐代杜光庭寫了一本《錄異記》,裡面說:「藏星之精,墜入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

地質學家章鴻釗根據這兩本書對和氏璧顏色的描述,認為「和氏璧」就是綠松石。

竹山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陳衛也這樣認為,「卞和的老家在湖北南漳,他在老家的荊山中挖到了和氏璧,他老家300公裡範圍內沒有別的玉石,只有綠松石。他三次獻玉,最後一次工匠把石頭剖開,才看到了玉。這很符合綠松石的特徵,綠松石往往裹在看起來普通的石頭裡。」

我是權貴的象徵。

清代《清會典圖考》中記載:「皇帝朝珠雜飾,惟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蜜蠟,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松石。」

順治皇帝御用的東珠朝珠上有垂於胸前的三串綠松石,這在宮廷裡叫「紀念」。

皇帝如此,那些貝勒們、格格們、朝中大員們都視我的家族為珍寶。

2016年竹山官方查封的一個盜採綠松石的礦洞。翻拍/牛泰

瘋狂時代:從漫山遍野到有序開發

前段時間鬧逃稅風波的範冰冰,就很喜歡我的家族成員。其實,女人喜歡綠松石由來已久。

1900年,考古學家在埃及皇后的木乃尹手臂上,發現了四隻鑲嵌著我家族成員的金手鐲。這些保存了5000多年的手鐲依然光彩奪目,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珍貴藝術品。

這次發現也佐證了:公元前5500年,古埃及就在西奈半島上開採我的家族成員,第一王朝時,埃及國王曾派出組織精良並有軍隊護衛的兩三千人勞動大軍,尋找開採我的家族成員。

《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記載:竹山開採我家族成員的歷史有4000多年了,在清朝大量開採時,礦點已達到了80多個。

和後人相比,這算不上大量開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竹山漫山遍野的人都在挖我的家族成員,最高峰時的礦洞達2000多個。

竹山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陳衛說,竹山是個貧困縣,為了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政府鼓勵人們上山挖我的家族成員。悲劇的是,家族成員被挖出來後,論斤賣到了國外。每公斤的價格低的可憐,在10元到200元之間。

售賣綠松石的商人王秋水說,那時候的場景是這樣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和父親沒事的時候,就帶上鎬頭上自家山地挖洞淘綠松石,運氣好的話每天可以賺300元。除了自己挖外,想去他家山上挖的人只要交50塊錢,就可以挖上一天。

這種漫山遍野肆無忌憚的挖礦,看得我心驚肉顫。我一直很焦慮,在想自己會不會被他們當做一般的綠松石給賣了——我很高貴的。

大概是在2000年的時候,我看到蜂擁挖礦的人突然變少了,各種穿著制服的人多了,有人說,竹山縣政府開始整頓、嚴厲打擊私挖濫採的行為。

我想想也對,這種無止境的濫採把我們採光後,這裡就什麼都沒了。

那天,上遊新聞記者和竹山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陳衛在我旁邊聊天時,他們說,現在竹山只有四家公司在有計劃地採綠松石。

上遊新聞記者說他看到了現在是如何挖礦的:記者走進在溢水鎮的湖北竹玉綠松石有限公司,從洞口往下走個80米,就來到了開採作業面。技術部長用手比劃了一塊區域,刨工就開始刨了;很快,地上就堆成堆,我的家族成員就夾雜在中間;接著就有揀工上來挑揀,撿完後,礦渣就被山輪車拉走……

技術部長是個很關鍵的人物,他的經驗決定了開採效率,其他礦工的工資是6000多元,技術部長的工資過萬。

揀工不可能把我的家族成員揀乾淨,礦渣中有漏網之魚。為了照顧貧困戶,政府給他們辦了撿渣證,每人每月能撿5次。

綠松石的礦帶分布在鄂陝交界處,全球70%的綠松石在中國,中國70%的綠松石在竹山。攝影/牛泰

賭石競賽: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傾家蕩產

我們家族成員在加工之前叫原石,你知道賭石吧,在我的經歷中,司空見慣了。

在我看來,竹玉公司的礦長柯戰益有些鬱悶。他們聊天說,公司有100多號人,每個月固定開資要150多萬元,今年8月復採以來,公司賣原石只賣了40多萬元,這兩個月就虧了240多萬。

先前那段時間,招投標拿礦權、基礎設施建設,柯戰益的浙江老闆就投了一大筆錢。

這個浙江老闆原來在溫州做服裝生意,跨行之前,他認準我的家族成員是稀缺資源,前景很好。

挖礦這行當有個道理:就算是半年挖不到一顆綠松石,沒準半年之後哪一天能挖到很多。

礦老闆終究是要賺的,中間商就不一定了。礦上拍賣原石時,一般是賣整塊。

售賣綠松石的商人王秋水跟上遊新聞記者說,「有些原石表面上泛著很多綠光,剖開來一看,裡面很多雜質;有些原石表面看起來很一般,剖開來一看,裡面很純;我們湊錢買,然後再按出資比例分,有可能分的多,品質卻不好;有可能分的少,品質卻很好。沒有哪個人敢說不會看走眼。這就像一場賭博。為了降低風險,只能量力而行。就像打麻將,我只有500塊錢,我不會打50塊一局的,萬一輸光了,我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我只打5元一局的,就算輸了這圈,下圈還有機會贏回來。」

王秋水是理性的,我的家族成員讓他賺到了錢,他三年前窮的連摩託車都買不起,現在開著奔馳,還有兩套房。

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王秋水。他的一些同行,有的在還貸款,有的早就跑路了。

十堰市綠松石商會會長張江紅對我們家族有個獨特的見解,尤其是市場行情。

2014年開始,珠寶行業整體不景氣,只有我的家族成員依然堅挺。很多珠寶老闆轉投我的家族成員。大量資金的湧入,我的家族成員價格最高時一克被炒到了1800元。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利潤的驅使下,很多人開始盜採。我的家族成員在十堰鄖西雲蓋寺分布雖少,但品質很好。2015年左右,成百上千的人湧山上私挖盜採,把山挖的千瘡百孔。

一些人貸款買原石,買到品質好的,一夜暴富;買到品質不好的,傾家蕩產。

2014年到2016年的3年間,綠松石的價格就像吹起來的泡沫,都是被中間商炒起來的。這個泡泡在2017年被吹破,價格恢復了理性。

張紅江逛了一圈和昌文化街,感慨地對記者說,「這個市場,30%的人在虧,60%的人在苦苦支撐,只有10%的人在賺。」

湖北十堰市武當國際綠松石城內的綠松石成品。攝影/牛泰

市場鏈條:七成綠松石在走網絡渠道

說說我吧。我是2017年6月,被從洞子溝開採出來的。其實我也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的原石只有半個拳頭大小,外面裹著一層灰顏色的殼。

買我的中間商有點看走眼了,他以20元一克的價格從礦區把我買,切開後,發現能用的部分只有三分之一。於是,他打算把我加工成小和氏璧。

我被送到了加工作坊,聽到的是河南話。

竹山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陳衛說,竹山有5萬多人從事我的家族成員開採、加工、銷售,加工我的家族成員的主力軍是河南人,大約有5000人。我的家族成員產業產值大約30億,河南人要掙走5個億。

加工師傅拿著我在拋光輪上磨啊磨,我一點點的由粗糙變光滑,再由光滑變成了現在的小和氏璧樣子。

我被以8000元賣到了十堰武當國際綠松石城,現在的標價是一萬二千元。

這一年多來,我三天兩頭都被店老闆拿出來拍照,不停地在朋友圈曬我。他簡直是個曬綠松石狂魔,朋友圈裡都是我的家族成員。

我是「溢水藍」品種,因為價格高,這一年多了,有人問津沒人買。

我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個很大的國際綠松石城,多數時候店員比顧客多。不過老闆總是說,電商為主,實體為輔,我的家族成員70%通過網絡賣掉。

王秋水對記者說的一個故事,我差點笑噴。去年8月,王秋水在廣州參加會展,遇上了一個搞直播的網紅,一天賣掉了60多萬元的貨。而綠松石城的人扯破嗓子在直播室裡喊,也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我雖然標價一萬多,在家族裡只能算得上中檔水平。我的一個300多斤重的大哥被和昌文化街上老闆收了,是鎮店之寶,標價400多萬元。

湖北十堰市武當國際綠松石城內低價處理的綠松石每克只要20元。攝影/牛泰

比我價格低的也有很多,兩三百塊錢的手串到處都是。

我的家族現在被定位是大眾旅遊消費品。

竹山綠松石資源管理局副局長陳衛說,我的出生地竹山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銷售我的家族成員時,不再熱衷高端市場,而是向中低端市場推廣。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綠松石家族現在就像唐代詩人劉禹錫作的《烏衣巷》這首詩一樣。

上遊新聞記者 牛泰

相關焦點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詮釋的是什麼意思?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句詩出自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在這首詩裡,作者通過對黃昏時分的烏衣巷景色的描寫,撫今追昔,抒發了滄桑的感慨。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等。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再來飛進平常百姓人家。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⑵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⑶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⑷尋常:平常。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呢?
    前天回答了一個問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具體指誰?前言題主的這兩句詩出自劉禹錫《金陵五題 其二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是指東晉的王氏家族與謝氏家族,除了這首詩以外,劉禹錫還有《題報恩寺》也寫到了王謝:雲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泉眼潛通海,松門預帶秋。遲回好風景,王謝昔曾遊。雖然都用到了王謝,不過這一首寫的不是金陵而是蘇州。王謝不僅僅指王謝兩家的子弟,更是代指六朝時期的公頃貴族,不過其中最風光的當然是王謝兩家。
  • 河北承德的才女蒙曼,竟然理解錯「舊時王謝堂前燕」,錯誤太低級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就是詩人劉禹錫大名鼎鼎的《烏衣巷》,如今已經連續多年被入選到小學語文課本當中了,這首詩是絕大多數學生都耳熟能詳的經典古詩。詩人劉禹錫曾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是對人生多舛,滄海桑田的一片感慨。
  •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兩家到底有何能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所做的《烏衣巷》。這首詩,是詩人感嘆曾經風光無限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不過一直到東晉之前,王謝兩家也僅僅只是當時北方的二流氏族,但他們早早便開始布局了。王謝兩家所任的官職儘管都不高,但卻掌握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職的地點又是國家的膏腴之地,故為其家族的日後興起奠定了基礎。
  • 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在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舞臺上,蒙曼對劉禹錫經典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解釋令人大跌眼鏡。蒙曼是這樣理解詩意的:王、謝家族衰敗之後,燕子便不願意再回去了,因為「燕子不落愁人家」,它們選擇飛入尋常百姓,是因為如今尋常百姓家才是「和美之家」,體現出了「富貴之氣」。
  • 舊時王謝堂前燕,歷史上王家和謝家有多麼顯赫?又是如何衰落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中所講的「王謝」,正是指琅琊王家和陳郡謝家。劉禹錫寫這首詩時,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數百年、顯赫一時的門閥士族,已經走向沒落,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榮光。烏衣巷是江南建康(今南京)城內的一條主要街道,位於秦淮河南岸,跟朱雀橋相鄰。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她於2007初次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武則天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代女皇的故事。她的敘事手段伏筆很多,懸念留的也恰到好處,給她積累了不小的人氣。舞臺表現出色的她,後期又參與了《長恨歌》、《大隋風雲》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等幾期《百家講壇》的錄製,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記國家一級書法師羅善福
    有一次,他為一村莊大祠堂寫春聯,站幾個小時不停歇,整整寫了六十多副,族長堅持要付1000元作為酬勞,他卻婉言謝絕……百姓心中有桿秤,隨著影響越來越大,請他寫字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一幅幅龍飛鳳舞的書法和對聯,像一隻只翩飛的燕子,飛入鄉村農家的門簷、廳堂,讓千家萬戶的農民,不用去買印刷的千篇一律的對聯,而貼上他書寫的新鮮生動、接地氣的對聯,正是「雅俗共賞是春聯,飛入尋常百姓家!」羅善福,字仁樵,1965年9月出生於江西吉安泰和贛江邊一個小村莊。
  • 「飛入尋常百姓家」
    「飛入尋常百姓家」——手文化與「手」部首辨析(之十六)
  • 2000年屹立不倒,孔氏家族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家族有哪些?這個家族繁榮2000年!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過尋常百姓家,唐朝詩人劉禹錫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句《烏衣巷》,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句子非常妙,但卻不解其中之意。原來《烏衣巷》所講述的是一個東晉時期的故事,涉及到了兩個動輒伏屍百萬的大家族。
  • 朱雀橋邊,烏衣巷口,王謝人家,劉禹錫為什麼寫金陵用這三個地方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劉禹錫《烏衣巷》詩文漫讀:朱雀橋邊,搖曳著野草閒花,烏衣巷口,夕陽慵懶下墜。晉朝時,王謝豪門的景象早已不見。那曾經在高堂華宅安家的燕子,飛入了尋常百姓的人家。初衣解詩:這是一首著名的懷古詩,將景色和歷史非常巧妙,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沒有任何痕跡。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百年家族的秘密:六朝何事?究其原因,自古以來的歷史中有太多類似於官宦世家、名門望族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家破人亡的事例,為了使曾氏家族世世代代都立於不敗之地,曾國藩研習古書,遵循古人的教訓,發現以品德培養治家、以勤儉持家方可使家庭興旺,家道長存。他時常教育子孫不要過分地追逐功名利祿,而要以做聖人聖賢、明理之君子為人生目標,因此,他極力鼓勵子孫要把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作為做讀書的重點。
  • 劉禹錫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王指的是誰
    因為,王謝堂前燕,尋常百姓家,這代表了兩個迥然不同的社會階層,通過燕子這個靈巧的媒介,巧妙連接在了一起,也讓人感嘆歷史發展的滾滾車輪和王朝興衰交替的悲歡離合。那麼詩歌裡面出現的王謝到底是誰呢?他們就是東晉時代赫赫有名、權傾一時的宰相王家和謝家,王家的輝煌佔據了東晉歷史的前半段,謝家的顯赫佔據了東晉王朝的中後期,王家的代表人物就是王敦和王導,謝家的代表人物就是謝安和謝玄。當然了,上面這四個人都是宰相級的人物,還有很多非宰相級的著名人物也在東晉時代紅極一時。
  • 「初心」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遂川縣從各行各業中選派優秀基層黨代表,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活動中心、「百姓屋場會」「板凳家訪」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宣講,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掀起主題教育學習熱潮。
  • 「堂前燕」飛入海島!臺山這所學校好熱鬧
    為了推動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的蓬勃發展,讓新思想飛入海島尋常百姓家,臺山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川島鎮、市教育局,昨天在臺山下川中學開展僑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