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2020-12-22 騰訊網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書評01

百年家族的秘密:六朝何事?

社會上推崇曾國藩的風氣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好像比我年紀還要大。比較奇怪的是,不僅曾國藩很熱,曾家的某某後代今天如何如何也成了社會上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就導致了在絕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治國、平天下的今天,熱點順其自然地轉移到「修身、齊家」的問題上去了,市面上說曾國藩組建湘軍、辦洋務這些事情的書,遠不如《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訓》或類似主題熱銷,一如作者所著的《百年家族的秘密》,這種熱潮讓芸芸眾生做起了「成為一家之曾國藩」的美夢,仿佛認真研讀一番再把這些教條用在下一代身上就又開啟了一個長盛家族。

——北大社書評人 曹昂

書評02

曾國藩家族能長盛不衰,靠的不止是運氣

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隨著「讀書無用論」的盛行,越來越多人認為讀書無用,還不如賺錢。但曾國藩卻認為:「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不難發現,信中曾國藩作為一個父親,他不希望兒子成為萬貫家財、封侯拜相之人,而是做知書達理的君子。

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想法呢?究其原因,自古以來的歷史中有太多類似於官宦世家、名門望族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家破人亡的事例,為了使曾氏家族世世代代都立於不敗之地,曾國藩研習古書,遵循古人的教訓,發現以品德培養治家、以勤儉持家方可使家庭興旺,家道長存。他時常教育子孫不要過分地追逐功名利祿,而要以做聖人聖賢、明理之君子為人生目標,因此,他極力鼓勵子孫要把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作為做讀書的重點。

因為高官厚祿靠自己是不能完全決定的,還需要很多其他外部因素的作用,而美好的道德是自己可以通過不斷努力能修煉得到的。所以,他提倡讀書改變人的氣質,認為人的氣質從書中來。

——北大社書評人 曲曉

書評03

成功的一個側面

這部《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就從家訓的角度闡述曾國藩治家的成功經驗和對世人的有益啟示。客觀地說,曾國藩家並沒有系統完整的家訓,他和著名的《顏氏家訓》沒法比,甚至和一般的《朱伯廬治家格言》,也有差距。這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

客觀上,曾家傳家年代並不太久遠,歷史上也沒有出類拔萃之人,都是農耕出身,可以說文化貧瘠缺失。到了曾國藩這裡發跡,年輕時曾國藩要參考別的家訓寫作整理自己的家訓,又感到沒有具體抓手,泛泛組織羅列,更讓人無法實踐,成為擺設。這是和曾國藩一切要實踐的思想不符合的。沒有好的歷史傳承,沒有可以付諸實行的基礎,所以曾氏家訓便沒有問世。

現在,我們看到的曾氏家訓,實際上是從家書中總結歸納出來的。這包括曾國藩祖父的「八寶」,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六惱」,地理、醫生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這些家訓可以說因地制宜,非常具有實踐性。到了曾國藩手裡,他又有所變動,變成「八本」「三致祥」,這就有了明顯變化。曾國藩祖父家訓那是以農業為本,到了曾國藩是以讀書、做官為主了。因為環境條件都變了,所以目標、要求也會跟著變。

——北大社書評人 孫濤

書評04

飛入尋常百姓家

百年家族的興衰在風起雲湧的歷史未必都能濃墨重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時代潮流面前,有不可抗因素,更多的還是看如何應對。曾國藩對比了四種家族的興衰,吸取前人教訓,寫就家訓。也不僅是他,他們妻子歐陽夫人等都重視家規的落實。家訓不僅關於學習進取,還涉及婚姻交友甚至養生,是一輩子的準則,也是曾國藩這一"晚清第一名臣"一輩子實踐出來的真知。

其實,曾氏家族何嘗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呢?位於長沙的曾國藩墓,十五年由湖南大學柳肅教授著手設計修復工作,至今仍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實施。曾氏家族的神話,會不會就隨著這日漸殘破的曾國藩墓被人遺忘呢?

當然不會。儘管嶽麓書社的唐浩明說:「曾國藩既不是『三立完人』,也不是什麼全國罪人。」可是"立功、立德、立言"確實是他一生的寫照。他是一個死得其所的儒家知識分子、一個盡心盡力的臣子、一個餘蔭深厚的大家長。百年家族普通人難以企及,曾氏家訓卻永遠值得我們研讀學習。曾樾記得,姑姑講過,儘管第五代往下沒什麼顯赫人物,但曾家也沒有一個壞人,「這就是曾家的驕傲」。

——北大社書評人 朱健

書評05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看家訓

我很喜歡書中提到的曾國藩認為曾家應該做一個耕讀之家。作為古代人只有會勞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即便被罷官了也不怕。再者就是讀書知事理。我覺得這也是現代人所缺乏的。很多現代人,他可能覺得自己有點錢了,欲望越來越膨脹越來越飄飄然了,這就像曾國藩的兄弟一開始的那樣,因為自家出了高官就無所顧忌,這顯然是不對的。我認為只有掌握了一項技能,不斷地革新自己的知識,可能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也不至於過得太差。我說得不太好,這本書裡解釋的更好。

——北大社書評人 周小娜

北大出版社優質書評人長期招募中……

點擊原文可查看書評人報名規則!

我們耐心等待這世界上的每一位愛書人!

- 版權資訊 -

編輯:李同

相關焦點

  • 林乾談曾國藩家訓:曾國荃也曾受不了曾國藩的嚴厲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就立志要做一部家訓,這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時候在日記中提過,而且還跟他的九弟曾國荃(1824年-1890年)詳細地講過。」在林乾的新作《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一書中,開篇便講述了曾國藩家訓的由來。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這個故事所講的就是清朝父子雙宰相的張英和張廷玉家。曾家是一個大家族,曾國潢沒有做官,在家主持家務。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
  • 八本:曾國藩最著名的一條家訓
    -----曾國藩八本家訓解讀:看古書要考究文字、語言的由來和含義,這樣才可能融會貫通,熟練掌握,應用時才能得心應手 ;作詩和寫文章要講究平仄聲調,讀起來才能朗朗上口;服侍父母不僅僅是衣食無憂,更重要是開心、高興;養生要少生氣、少憤怒、保持平和心態;說話要分場合地點,了解利害關係,說出的話要入情入理
  • 曾國藩家訓:家族興旺的根本,關鍵在於這3點,別等中年才頓悟
    人這一生,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家庭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我們自然希望家庭興盛,曾國藩一生仕途步步高升,家族開枝散葉,長盛不衰,這和他留下的家訓,以及培養的家風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曾經就說過:"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 曾國藩:如何知道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牢記這三點教你造就強盛家族
    如果曾國藩一個人優秀可以說是偶然事件,但一個家庭中除了兩個大員而且能力不凡,就一定不是巧合了,那麼曾國藩到底身處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造就這樣一個興旺的家族呢?其實曾國藩在他的曾國藩家訓中提到過這件事情,在他看來一個家庭是否興旺,有三點最為重要。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 曾國藩家訓:讓孩子吃這三種「苦」,是他們一生的福氣
    曾國藩一生手不試卷,從少年到去世,不曾有半分懈怠。 哪怕是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忘帶著書。 對家裡的弟弟、子侄,更是關懷備至,每月書信檢查功課,交流讀書筆記,督促他們讀書。 他說: 讀經有一耐字訣。
  • 曾國藩:勤勉守恆終能成就功業,謹記家訓方能光耀門楣
    曾國藩天資平平,一生功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恆所致。而他的勤勉守恆皆受教於祖父星岡公的影響。勤於事功,所以他得以建立奇功異勳;勤於學業,故得以遺存著述三卷;勤於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後人尊為楷模;勤於教子,故得以使晚輩桃李成蔭。
  • 窮養或富養,都不如曾國藩先生的家訓,願中國每個家庭都有好家風
    像曾國藩老先生,就是我國晚清時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同時他立下的家訓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家儉則興:一個家庭和家族想要興旺發達,必須要節儉持家。而且曾國藩老先生以身作則,在節儉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 中國人的人性第3大驅動力:家族和孝道!看家訓家風的能量!
    維持這種定居民族而不是遊牧民族最大的力量不是個人能力,而是血緣關係,所以他把西周的國家機制也建立在血緣關係上,從而建立了分封制,就是所謂的封建,他把姬姓的各個近親都分封到全國各地,成為諸侯,由他們掌管當地的一切事物,周天子只是制定大的方針政策,各諸侯有繳稅和出兵的義務,另外他還制定了由長子世襲的制度,誰是長子,就完全繼承王位,其他孩子就沒什麼關係了,這就是天命和天道,周公這一系列的家國文化和措施,為西周三百年和東周三百年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 曾國藩:積錢不如教子,閒坐不如看書
    但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長此下去家族就會沒落。」果不其然,一百年過後,原來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都已沒落,但蕭何家族卻依然興旺。曾國藩說過,假如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曾國藩在家訓中講:「窮」是「善身」之道。在給大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這樣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
  • 曾國藩:積錢不如教子,閒坐不如看書
    但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長此下去家族就會沒落。」 果不其然,一百年過後,原來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都已沒落,但蕭何家族卻依然興旺。 曾國藩說過,假如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
  • 曾國藩臨死之前留下四句遺訓,自此之後,曾國藩家族代代都出人才
    其實這麼說未免太過偏激,能夠將財富代代相傳的家族不在少數,這裡的財富不止是物質上的財富,精神上的財富才是讓家族永葆活力的核心。就如曾國藩一族,他的子孫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家延續百年的秘密,得益於曾國藩留下的四句人生精華。曾國藩可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踐行者了,他自身詩書禮樂無一不通,是全天下都交口稱讚的才子。
  • 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
    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全媒體記者 徐金華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要聞及《中國傳統的家規》欄目,推介了我市蓬溪縣張鵬翮家族的家規家訓。張鵬翮是四川蓬溪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在這百年中,張氏家規無疑起著重要作用,引導著張氏子孫的奮發前行。A 張鵬翮其人張鵬翮(1649-1725年),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黑柏溝)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任江南學政、河道總督、吏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等職。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曾氏家族始終秉持著這條準則,如今子孫之傑出者240餘人,沒出一個「敗家子」。*曾氏家族後代合影收回伊犁、出使英法俄的著名外交家曾紀澤、擔任清政府駐韓國和德國大使的曾廣銓、翻譯家曾約農、中國味道化學理論創始人曾廣植……正因有如此親近又不失真理的家訓,曾氏家族方能「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 《曾文正公家書家訓》 | 梁啓超、錢穆摯愛,中國人的職場、教育、處世寶典
    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若讀曾國藩家書,我必推薦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曾文正公家書家訓(往來版)》。曾紀鴻能成為著名數學家,離不開曾國藩的一番教導。◎ 曾氏家族興旺、人才輩出,也因為曾國藩「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的箴言。獨處時若能做到思想、言語、行為謹慎,便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平氣和;對人、事、物態度恭敬,身心自強健;心懷仁愛能使他人心悅誠服;堅持努力工作,就連神明都會為之欽佩。
  • 曾國藩:積錢不如教子
    但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長此下去家族就會沒落。」果不其然,一百年過後,原來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都已沒落,但蕭何家族卻依然興旺。曾國藩在家訓中講:「窮」是「善身」之道。在給大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這樣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以成大器。」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中華美德 ---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我有幸拜讀了《曾國藩家書》,書上反映了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他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這些思想對他所處的歷史時期和後世的中國社會,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本人才疏學淺,雖尚未領悟透徹,卻也受益匪淺。現談幾點粗淺認識:修身當「自強自立」。書中曾國藩在寫給沅、季二弟的信中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
  • 曾國藩家訓
    兒孫輩更是英雄輩出,其子紀澤,繼志礪學,出為使臣,折衝尊俎於國際間,為中國收復伊犁、奪回主權,從而英名留世…… 《曾國藩家訓》摘其家書中的精品,運用他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結合自身體會,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從而傳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家教傳統,並使之有益於現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