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過三代」似乎已成為一種傳統認知,第一代人任勞任怨開創新基業,第二代人兢兢業業固守成就,第三代人卻花天酒將前人的積蓄揮霍。這好似已經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這麼說未免太過偏激,能夠將財富代代相傳的家族不在少數,這裡的財富不止是物質上的財富,精神上的財富才是讓家族永葆活力的核心。就如曾國藩一族,他的子孫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家延續百年的秘密,得益於曾國藩留下的四句人生精華。
曾國藩可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踐行者了,他自身詩書禮樂無一不通,是全天下都交口稱讚的才子。但他又不僅僅是一個讀死書的呆子,他的軍事眼光和戰略意識更是遠超常人,他率領湘軍和天平軍多次對抗,在危機關頭總能力挽狂瀾。全心全意為國效力的曾國藩,無愧於他「文正」的諡號。
已過六十的曾國藩早已無力叱吒沙場,年高的他在兒子的陪伴下安度晚年。在臨終前,他細細的叮囑他的孩子,囑咐他千萬不要讓曾家後人再上戰場。除此之外,他還為子孫們留下了幾句珍貴的遺囑。
慎獨則內心平靜。慎獨之道在於內省,君子常常思考自己的言行舉止,反省自己的得失,此為養性修身之學。當他從自我反省中懺悔感悟後,當他無愧於心之時,方得內心平靜。
主敬則身體強健。無論面對何人都要保持虔誠尊敬,對待天子、對待百姓、對待自然都要一視同仁。以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恭敬相待。
追求仁愛則人高興。世間萬物都是來自同源,對待他人又何必分三六九等。如果對待百姓仁厚,對自然懂得愛護。那他們自然也會以禮相待,雙方都其樂融融。
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現在的人所享有的,都是需要付出勞動才能得到。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糧食棉衣,穿在身上能使自己獲得滿足感,這樣的人是鬼神都敬重的人。
曾家的後人遵從這四句遺訓,在各行各業都有不俗的表現。這曾國藩多年智慧的結晶,確實是後人享用不盡的寶藏。
無論是朝堂上的風雲政變,還是外交場上的觥籌交錯,更甚至戰場上的生離死別。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他聽過看過體悟過太多太多,他為後世留下的精華濃縮著他一生的心血,值得後人細細深深的品嘗。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無風起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