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臨死之前留下四句遺訓,自此之後,曾國藩家族代代都出人才

2020-12-11 無風卻起念

「富不過三代」似乎已成為一種傳統認知,第一代人任勞任怨開創新基業,第二代人兢兢業業固守成就,第三代人卻花天酒將前人的積蓄揮霍。這好似已經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這麼說未免太過偏激,能夠將財富代代相傳的家族不在少數,這裡的財富不止是物質上的財富,精神上的財富才是讓家族永葆活力的核心。就如曾國藩一族,他的子孫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家延續百年的秘密,得益於曾國藩留下的四句人生精華。

曾國藩可謂「修身治國平天下」的踐行者了,他自身詩書禮樂無一不通,是全天下都交口稱讚的才子。但他又不僅僅是一個讀死書的呆子,他的軍事眼光和戰略意識更是遠超常人,他率領湘軍和天平軍多次對抗,在危機關頭總能力挽狂瀾。全心全意為國效力的曾國藩,無愧於他「文正」的諡號。

已過六十的曾國藩早已無力叱吒沙場,年高的他在兒子的陪伴下安度晚年。在臨終前,他細細的叮囑他的孩子,囑咐他千萬不要讓曾家後人再上戰場。除此之外,他還為子孫們留下了幾句珍貴的遺囑。

慎獨則內心平靜。慎獨之道在於內省,君子常常思考自己的言行舉止,反省自己的得失,此為養性修身之學。當他從自我反省中懺悔感悟後,當他無愧於心之時,方得內心平靜。

主敬則身體強健。無論面對何人都要保持虔誠尊敬,對待天子、對待百姓、對待自然都要一視同仁。以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恭敬相待。

追求仁愛則人高興。世間萬物都是來自同源,對待他人又何必分三六九等。如果對待百姓仁厚,對自然懂得愛護。那他們自然也會以禮相待,雙方都其樂融融。

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現在的人所享有的,都是需要付出勞動才能得到。通過自己勞動獲得糧食棉衣,穿在身上能使自己獲得滿足感,這樣的人是鬼神都敬重的人。

曾家的後人遵從這四句遺訓,在各行各業都有不俗的表現。這曾國藩多年智慧的結晶,確實是後人享用不盡的寶藏。

無論是朝堂上的風雲政變,還是外交場上的觥籌交錯,更甚至戰場上的生離死別。曾國藩的一生經歷了數不清的風風雨雨,他聽過看過體悟過太多太多,他為後世留下的精華濃縮著他一生的心血,值得後人細細深深的品嘗。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無風起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我歷盡人生滄桑總結出這四句箴言!做到一生無憂!
    曾國藩,晚清的一枝獨秀。官封侯爵,「晚清第一名臣」;學問文章皆是一流,實現了實現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境界,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盛極必衰」是古代達官貴族頭頂的一把利劍,多少官宦人家,達到極盛之後馬上就是衰敗,子孫後代一代不如一代。然而,曾國藩打破了這個咒語。不僅他走上來巔峰,整個曾氏家族都延續了輝煌,百年不敗。這個中國近百年來著名的侯門望族,竟然沒有出現過「官二代」、「富二代」這樣的「敗家子」!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一個家族綿延興盛兩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輩的積累蔭護,可若想靠祖產興旺數代則是不可能的,曾國藩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事實,他曾經對家人說,「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因此,「絕不留銀錢與後人」。曾國藩沒有給子孫留下任何財產,但他卻給其後世子孫留下了能夠世代不朽的真正財富,這就是以家書為體的曾氏家訓。
  • 曾國藩家族一直人才輩出,他祖父去世時留下的8個字功不可沒
    在崇拜者眼中,曾國藩近乎完人,他取得的成就可謂家喻戶曉,更值得關注的是他的整個家族一直人才輩出,據有關人士統計,截止到曾國藩第八代子孫,曾家出了200多優秀人才,遍布海內外,讓人不得不嘆服。所以,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地翻閱他的《曾國藩家書》、《冰鑑》這兩本常年的暢銷書籍,都試圖從他的書中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如何讀書、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為官、如何發現人才等等。或許這些秘密真的就在這兩本書中呢。
  • 曾國藩3條家訓,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
    曾國藩家訓有多強?曾家10代人出了200多個精英,無一敗家子俗語常說「富不過三代」,但在我國,除了衍聖公孔家和天師府張家這兩個幾千年傳承世家,晚清名臣之首曾國藩的家族也算得上一個傳奇。自曾國藩開始,200多年來曾氏傳承10代,其後裔在學術、科技、文化領域有耀眼成就的多達200餘人,家族中更是無一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 解碼曾國藩的傳家秘籍:曾家子孫後代為何歷八代而不衰?
    曾國藩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人物,他對近現代中國社會的影響深而且巨,儘管史學界對這種影響的評價仍然褒貶不一,但曾國藩教子與治家的理念和實踐,早已被社會公眾所欣賞。他所留下的《家書》,不僅影響了曾氏家族的好幾代人,舊時代的讀書人也幾乎人手一冊。即使在當代,由各家出版社出版的多種《曾國藩家書》作品,仍很受讀者的歡迎。
  • 曾國藩做了一輩子明白人,臨終前留下4句遺言,更值得世人銘記
    我們甚至將曾國藩和孔子、王陽明放置一起,並列為歷史上「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楷模,讚譽推崇,無以復加。「富不過三代」似乎已成為一種傳統認知,第一代人任勞任怨開創新基業,第二代人兢兢業業固守成就,第三代人卻花天酒將前人的積蓄揮霍。這好似已經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 人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累世顯赫,是因為曾國藩喜歡寫家書
    古語道:「君子之澤,三代而斬。」自古至今,高門望族三代以下能夠保得住祖宗基業的並不多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曾家卻顛覆了這一定律。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
  • 曾國藩遺囑四句話:告誡子孫不要當兵或做官
    曾氏家族更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侯門望族,一百多年來沒有出現過「敗家子」,曾國藩繼承發揚儒家教育思想取得了巨大成功。  《清史稿·曾國藩傳》說:「國藩事功大於學問,善以禮運。」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孔子、孟子、朱熹之後再度復興儒學的「大師」,事業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 曾國藩後人,200多年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個個脫穎而出
    曾國藩是晚清政壇的風雲人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貝",教我們如何應對人生中的各種境遇。曾國藩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晚清重臣,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和努力。曾國藩功成名就後,曾國芳把自己的經歷全部記錄下來,寫成了一本書。
  • 曾國藩:如何知道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牢記這三點教你造就強盛家族
    曾國藩在執政期間做了很多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製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更有「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稱呼,而且曾國藩說的很多人生至理也都被後世的人們研究,而且他的曾國藩家書和曾國藩語錄也成了後世成功人士必讀的書刊之一,可以說集立言立功立德於一身,是古代文人的制高點。
  • 百年家族的秘密:林乾講曾國藩家訓
    究其原因,自古以來的歷史中有太多類似於官宦世家、名門望族在一夜之間分崩離析、家破人亡的事例,為了使曾氏家族世世代代都立於不敗之地,曾國藩研習古書,遵循古人的教訓,發現以品德培養治家、以勤儉持家方可使家庭興旺,家道長存。他時常教育子孫不要過分地追逐功名利祿,而要以做聖人聖賢、明理之君子為人生目標,因此,他極力鼓勵子孫要把個人自身的道德修養作為做讀書的重點。
  • 曾國藩:謙受益,滿招損,戒惰以正恆心,戒傲以求進步
    升任兩江總督後,曾國藩個人及家族愈發風光。然而,曾國藩並未因個人升遷、家族興旺而自傲。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些,與他始終牢記祖父的遺訓有關。01 祖父的訓示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日,曾國藩進京入翰林院庶常館。十月廿八日早,曾國藩到祖父星岡公屋前階下辭行,請求祖父訓示。
  • 曾國藩:家庭能否繁榮興旺,關鍵在於這3點,你家佔了幾點
    為人父母,如果只知道給孩子創造卓越的經濟條件,卻不知道教育後代,那麼留下萬貫家財給自己的後代,必然也是坐吃山空,一代不如一代!但曾國藩家族人才濟濟,打破了「富不過三代」魔咒。提起曾國藩的大名,了解歷史的都會知道他,左右清朝的命運。
  • 曾國藩240個子孫,無一敗家子,就憑這5句話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心修身為萬物之本, 齊家,家為社會的最小整體單位,如何管理好一個家族、成為宗族的楷模,同樣是一門大學問。 孝悌和家是曾國藩對於齊家的準則,在他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愛子敬親,不忘家庭,先後寫了近1500封家書,更是體現出他對自我修身和家庭的重視程度。
  • 窮養或富養,都不如曾國藩先生的家訓,願中國每個家庭都有好家風
    其實,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有偉大的家庭教育者。像曾國藩老先生,就是我國晚清時代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同時他立下的家訓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家儉則興:一個家庭和家族想要興旺發達,必須要節儉持家。而且曾國藩老先生以身作則,在節儉方面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 曾國藩家訓:家族興旺的根本,關鍵在於這3點,別等中年才頓悟
    人這一生,不管遇到了什麼事情,家庭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我們自然希望家庭興盛,曾國藩一生仕途步步高升,家族開枝散葉,長盛不衰,這和他留下的家訓,以及培養的家風有著很大的關係, 他曾經就說過:" 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
  •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
    所謂富不過三代是絕對的真理嗎?歷代王侯將相也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縱觀歷史,為官也好,經商也罷,「富不過三代,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通過總結最近幾代人的經歷,也會發現這樣的規律:第一代人可能都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通過辛勤的勞動積累財富,同時保持著節儉的習慣。第二代人上了大學,在城裡有住處,在鄉村有田宅,穿著時髦,打扮時尚,懂得奮鬥。
  • 曾國藩:一個家庭想要興旺發達,這三點很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叫「前三十年子看父,後三十年父看子」,中國的父母習慣於為孩子打算,一輩子都為孩子操心,孩子過得好,自己年老之後才能安享天倫。但現實往往是,孩子大了就嫌棄父母了,所以好的教育很必要。曾家後人人才不斷,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兒子輩曾紀澤從事外交;曾紀鴻是大數學家;孫子輩曾廣鈞靠自己實力考中進士,終老翰林;曾孫、玄孫輩中大都出國留學,曾氏後代子孫大多學業有成,在某一領域成為大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 我國近代最成功的3大家族,一個8代沒有敗家子,一個隱藏極深
    而且既然是望族,自然也就人丁興旺,家族內部的成員也不在少數。在我國近代,有三個家族,卻很少在世人面前顯露。曾氏家族,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大受朝廷依仗,可以說,他在一生之中,為朝廷做了很多事,可以說是功勳卓著。曾國藩族可謂是中國近二百年以來最成功的家族,沒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