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遭質疑?國學大師蒙曼,為何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2020-12-11 騰訊網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是南宋詩人戴復古在《寄興》一詩當中的一句。此句以金無足赤,白壁有瑕來表達人無完人的道理。

眾所周知,在人生旅途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犯一些錯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犯錯誤一事可能無關乎個人立場,亦無關乎他人影響,甚至無關乎自身的聰明或是愚蠢。就如同常言所說的那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因此,但凡是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犯錯。無論這個人有多厲害,做成了如何非凡的成就,他同樣有犯錯的時候。甚至有時候還會犯一些在常人看起來特別低級的錯誤。譬如說,國學大師蒙曼就在最近的《中國詩詞大會》上犯了一些網友們認為是「低級錯誤」的錯誤,從而遭到質疑。

那麼,蒙曼為什麼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呢?

實際上,對於她會犯一些低級錯誤這一點,從她的專業來看其實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

一、低級錯誤

近日,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二場中,蒙曼大師在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一句詩解讀的時候,說這句詩描述了農民種莊稼,播種時候的辛苦場景。

對此,眾多網友就表示蒙曼大師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因為很明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述的是夏季烈日農民勞作的辛苦,而並非蒙曼大師所說的是播種時候的勞作場景。就這樣,網友抓住這一點「錯誤」,說蒙曼大師犯了「低級錯誤」,被拉下「神壇」等等。

然而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蒙曼大師並非專門點評這句詩,也沒有對這句詩進行深入的講解。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以古代耕作和紡織場景圖為題,給出了三個答案,其中一個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有個選手選擇了這個選項。

對此,蒙曼大師表示對方選擇了錯誤的選項,然後點評「鋤禾日當午」是農民種莊稼的場景描寫。於是,很多網友就認為蒙曼大師在這裡解讀錯了。事實上,在某種程度來說,確實可以這麼說。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或許蒙曼大師只是為了將「農民播種」和「耕作紡織」給區分開來,稍顯隨意的給那個選錯答案的選手描述了一下而已。換句話說,這可能就是蒙曼大師在「不經意」間犯的一個錯誤。

另外,要說明一點的是,如果大家去了解一下蒙曼大師的話,就會發現她並不是古文研究和詩詞研究出身的。她的專業是古代歷史研究,她是歷史學博士。因此,她對於詩詞的解讀在比較簡單直白的同時,可能會稍微有點「不專業」。

因此,蒙曼大師雖然在解讀詩詞的時候犯了一些低級錯誤,但我們沒必要抓著這個不放。

當然,對此很多人也質疑蒙曼大師,質疑她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

其實這一點,大家去看一看蒙曼大師的履歷以及眾多網友對蒙曼大師的評價就可以知道她的實力了。

二、蒙曼大師的實力

一說起蒙曼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她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侃侃而談的樣子。實際上,她早在多年前就是《百家講壇》中講述武則天的歷史學者。她通過風趣幽默,簡單瀟灑的方式將歷史介紹給觀眾,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蒙曼大師家學淵源,她父親是語文老師,母親是英語老師,哥哥則是政治老師。或許正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蒙曼大師自小便對文學極有興趣。隨後,慢慢的,她對所讀的文學作品背後的故事產生了興趣。

後來,她在本科、碩士以及博士學習途中,選擇了歷史專業作為自己的學習方向。畢業之後,她同家人一樣,選擇成為一名歷史老師。在2007年第一次登上《百家講壇》時,蒙曼大師不過剛剛32歲,這也是《百家講壇》中最年輕的講師。對於她的實力,從這裡就可以窺視一二。

而她能夠吸引一大批粉絲的原因,自然是因為她能夠將枯燥的史實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出來,將兩者完美融合在一起,使得她在眾人眼裡就是一個優秀的歷史老師。

隨後,在《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以及《中國詩詞大會》中,她以點評嘉賓的身份出現。而她那知識淵博、氣質儒雅的形象,也在觀眾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因此,即便蒙曼大師曾經犯過一些「低級錯誤」,但她的真材實料是不容置疑的。另外,這裡特別說明一點,蒙曼大師現在還是中央民族大學的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同時還是碩士生導師。仔細想一想便知,若是沒有真材實料的話,她豈能出任如此重要的職位呢?

所以說,關於蒙曼大師犯下「低級錯誤」的言論大可不必過多。畢竟,人無完人,她也非是「聖賢」,既如此,我們也不必將她捧上「神壇」,然後在費盡心思把她拉下來。因為我們不可能要求蒙曼大師不犯錯,只能是希望她能夠少犯錯而已。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好奇,歷史上有沒有「大師級」的人物犯錯一些錯誤呢?

其實,中國文學史上的文學大家蘇軾就曾經犯過「低級錯誤」。

三、蘇軾的「低級錯誤」

說起蘇軾所犯的「低級錯誤」,其實並非大家所想的那樣,這裡說的並不是他在文學方面犯的錯誤,而是在「為人處事」方面犯的一個低級錯誤。

據說,跟蘇軾同一個時期在文學、佛學方面都有極深造詣的佛印是好朋友。兩人也經常在一起說禪論道,交情非常深厚。有一次佛印在教蘇軾坐禪時,蘇軾跟佛印說:「我坐著像什麼?」佛印便不假思索,語氣平和的回了一句:「像一尊佛。」

隨後,不等蘇軾高興,佛印便用這句話反問蘇軾。而蘇軾看到佛印一身土黃色大袍,便脫口一句:「像一堆牛糞。」

待看到佛印依然面無表情,靜心打坐的模樣後,蘇軾以為佛印無言以對,便飄然起來。因蘇軾和佛印每次辯論都輸的緣故,遂在回家之後將此時跟妹妹說了,並稱自己終於贏了一回。

而蘇小妹聽了之後哭笑不得,對蘇軾說:「心無外物,萬法唯心,佛印師父心中想的是佛,所以看你是一尊佛。哥哥你說佛印師父像一堆牛糞,那豈不是……」聽完妹妹的話之後,蘇軾恍然大悟,心中覺得尷尬的同時,又覺得慚愧不已。

由此可見,就連蘇軾這樣的文學大家都會犯「低級錯誤」,那對於我們常人來說,更是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了。

因此,總的來說,不要以為「大師」就不會犯錯誤。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能夠記住它並且以後多加改正就可以了,實在是沒有必要抓著一點瑕疵不放。

結語:

2014年,在「中國經濟2014展望論壇」中,林毅夫做出一個預測,他光明正大的表述了自己的觀點,他的觀點認為中國未來二十年的經濟增速仍然能保持7.5%到8%的增長率。

這樣的「低級錯誤」大家是不是覺得很可笑?那林毅夫是何許人呢?他是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並且還是高級副行長。可見,一個人不論他是聰明還是愚蠢,不論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總歸是會犯錯的。

但是他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你能否定他的成就嗎?你能否定他配不上高級副行長的職位嗎?很顯然,並不能這麼粗暴的下這個結論。

參考資料《百家講壇》《詩詞大會》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小於丹」蒙曼為何風光不再?屢犯低級錯誤,國學素養遭人質疑 蒙曼在上《百家講壇》的時候,於丹的名氣已經是如日中天了。由於蒙曼是繼於丹之後,第二個走紅的女主講人,就被冠上了「小於丹」的名號。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句詩後來被總結成兩個成語:金無足赤,白璧微瑕。 它們指的都是——些微的缺陷並不應該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
  • 河北承德的才女蒙曼,竟然理解錯「舊時王謝堂前燕」,錯誤太低級
    很多在文學方面沒有極高造詣的人,在聽到蒙曼對這首詩進行的註解之後,腦海當中不由得會萌生出一個念頭「蒙曼果真是一代國學才女,如此解讀視角,真的是與眾不同啊!」但我們將蒙曼當時對「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解讀再次搬出來之後,便會顛覆很多人的認知,尤其是那些目前正在學習劉禹錫這首《烏衣巷》的小學生。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榮格曾經說過:「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我們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霓虹燈徹夜閃爍。在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被名利聲譽迷住眼,欲望對人的誘惑,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我們就如深陷沼澤般逃不出,走不掉,只能在欲望的囚籠中陷得越來越深。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02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中國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以及一系列對於中國文化宣揚的節目不斷出現;平時在課堂上顯得繁瑣且枯燥的漢字詞彙成語詩詞等等一些介紹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節目,也同樣深受觀眾的喜愛,通過這些節目,我們也熟知了像康震、酈波、易中天、蒙曼這樣知識淵博,充滿人格魅力的文學大家,而他們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喜愛。在這其中的蒙曼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家,她在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上的表現和發言也令人耳目一新,心生仰慕。
  • 蒙曼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了解釋錯了詩,孫紹振先生有沒有資格批評她「褻瀆詩聖」
    這股勁繼續發酵,成就了春節前後的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異常火爆,卻也引出一段「公案」——孫紹振先生批評蒙曼女士「褻瀆詩聖」。事情的源頭是網上的一段視頻,孫紹振先生高度評價《中國詩詞大會》,認為這樣的節目引發全社會對詩詞的熱情空前高漲,讓更多國人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中國人的智慧與情感。
  • 詩詞大會新節目蒙曼精彩點評被贊,備受質疑的她還是那個睿智才女
    人走紅後,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放大了來看,這句話用在蒙曼老師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參加了多季中國詩詞大會,她已經成為了文化名師,但同時她也受到了太多的質疑。
  • 蒙曼把「舊時王謝堂前燕」都解釋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2007年,《百家講壇》推出武則天系列歷史知識講座,主講人是32歲的蒙曼,她以清新獨特的授課方式,深入淺出,聲情並茂,用聲音向觀眾展示了武則天的一生。蒙曼從此一炮而紅,各種電視節目邀請接踵而至,她成為了我們最為熟悉的一張文化面孔。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坐客清北網校大師課 談經典詩詞品讀
    近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全面剖析經典詩詞,向廣大學生傳遞品讀經典詩詞的用途。蒙曼表示,讀書是可以兼顧現實和理想的出路,不學詩,無以言。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讀詩,就會不知道如何說話。在《論語》中,孔夫子曾以「不學詩,無以言」教育孔鯉,希望他養成讀詩的習慣。
  • 詩詞大會蒙曼賞析它受質疑
    一:詩詞大會蒙曼的解釋受質疑 看過詩詞大會的朋友,對蒙曼應該是比較了解的。她是近些年來文化圈當紅的才女之一,上過《百家講壇》,也出過不少詩詞鑑賞集。她在詩詞大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她講起古詩詞來,往往能根據歷史背景,還原詩人寫詩時的情感,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位導師。 不過她對王維這個千古名句的理解,卻受到了不小的質疑。她認為,王維這10個字體現的是他的樂觀和堅強,這是一個勵志名句。
  • 畢業於北大,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教授:腹有詩書氣自華
    中國詩詞大會截止目前,共5季,《中國詩詞大會第5季》的比賽有了新的變化,不僅從題型上有所創新,連主持人也由董卿換為了龍洋,但是我們也看見了許多的「老面孔」,蒙曼、王立群、康震、楊雨等老師依舊擔任第5季的評委。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書香中走出的才女,告訴你讀書到底多有用
    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自《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她的名字為大眾所認識,這位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女士,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淡淡的書卷氣,給人以優雅得體的美感。蒙曼用她的經歷實實在在的跟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哪怕是沒有顏值,也可以自信的站在人前。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隨著《漢語聽寫大會》《詩詞大會》等節目的播出,我們能用更直觀更清晰的角度,去看待曾經歷史上的人和事,讓人受益良多。在這些節目裡,通常會設置導師席位,他們大多作為講解人的角色,在選手答對或答錯時,他們會主動分析這道題。他們總能用最詼諧生動的語言,給我們普及這句詩詞背後的故事,讓我們在笑鬧中恍然,原來是這樣。
  • 中國詩詞大會上,李白這題讓蒙曼、康震吃驚,又讓董卿重重點頭
    中國詩詞大會辦了四季,每一季都有很多精彩的畫面。而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上,因為一道與李白詩詞有關的題目,而引起的插曲。在這個插曲中,蒙曼、康震吃驚,而後來董卿與他們又重重點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臺軍又犯低級錯誤!防化兵佩戴的高級防護裝備竟把濾棉裝反
    文/深藍臺軍犯低級錯誤早已成了家常便飯,以至於每當臺軍被曝出又犯低級錯誤時,人們也見怪不怪了。最近的臺軍又被爆出犯了一個「嚴重」的低級錯誤,就是竟把佩戴的高級防護裝備濾棉給裝反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據環球網援引臺「中時電子報」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加強新冠肺炎的防疫工作,臺軍派出第六軍團33化學兵群前往臺商團隔離住所執行環境消毒工作。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12月21日,時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攜手王蒙、蒙曼、酈波、錢文忠四位國學大師,推出了「唱詩班」第二季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來到莊嚴雄偉的紫禁城,通過新編兒歌傳唱經典詩詞。
  • 《中國詩詞大會》裡誰的點評更具學術性?康震,蒙曼,還是酈波?
    康震第一,蒙曼第二,酈波第三,王立群跟前面幾位比差一點,點評的時候有時記不住,還要低先看一下,不接受反拔,我老公也這麼認為,我只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麼叫「大會」,好比古代文會肯定要加以議論。我覺得比賽第二。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龍洋康震狂說五字,蒙曼老師大送春色
    「《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走到了第五季。我們說『五』這個數字,對中國文化而言,都非常重要。中國人非常喜歡用「五」,來形容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那麼在這兒,我也想接著南宋大詩人,陸遊的兩句詩,來點讚《中國詩詞大會》!那就是『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 詩詞大會蒙曼解釋令人大悟
    在第5季《詩詞大會》上,有這樣一個送分題,開始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划去錯誤項:A: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B:人及時當勉勵,歲月不饒人。 因為是選錯誤項,所以答案是B,雖然我們平時愛說「歲月不饒人」,但這只是俗語的說法,原詩是「待人」。本來這就是個送分題,場上的小選手也很快選出了正確答案,百人團錯的人也不多。
  • 中國詩詞大會為何這麼火? 新增環節「飛花令」圈粉無數
    綜藝和鮮肉霸屏的今天,一檔詩詞類文化節目為何如此火爆?為此,不少專家從各個角度點評了《中國詩詞大會》口碑與收視齊飛的原因。「中國人詩心不死」,在接受北京晨報記者採訪時,《中國詩詞大會》專家嘉賓、原百家講壇的主講人蒙曼認為,中國人血液中流淌的詩詞基因還在,一旦有一種形式把它展示出來,就會形成一種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