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對孩子到底有哪些好處呢?近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全面剖析經典詩詞,向廣大學生傳遞品讀經典詩詞的用途。
蒙曼表示,讀書是可以兼顧現實和理想的出路,不學詩,無以言。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讀詩,就會不知道如何說話。在《論語》中,孔夫子曾以「不學詩,無以言」教育孔鯉,希望他養成讀詩的習慣。
她以《山亭夏日》、《飲中八仙歌》、《詩經·衛風·碩人》為例,在課堂中向大家介紹古人會通過詩句來形容風景、一個人的音容笑貌等各個方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這就是形容夏天綠樹蔭濃,很茂盛的美。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是通過水晶來突出涼快,沒有冬天的風和雪,什麼東西都靜下來了,院子裡都是薔薇的香味。」蒙曼說,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用簡單的話來誇讚風景或是誇讚一個人,但實際上,在古詩中,可以學到很多表達方式。
讀詩的另一好處在於,可以帶來很多樂趣。無論讀詩還是讀其他書,會帶來滿眼發光之感,感覺很多很多東西都能到達自己的眼前。
「一個人要是不讀書,看花就是花,看鳥就是鳥。讀書多,就看花不是花,看水不是水,看鳥不是鳥,並且感覺風景和心是照應的。」蒙曼說,讀書會給人帶來生機勃勃的感覺。
和普通讀物不一樣的是,詩中常常含有一些典故。當所有典故一下子到你心裡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詩的背後有一個又一個詩人。在《四時讀書樂·春》這首詩中,翁森就引用了《論語》中的多個典故。同時也用了「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來表達讀書的樂趣——我的志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的夢想不是當老師,就是有一種樂淘淘的感覺,無論我幹完什麼事回到家,都能開開心心地看本書。
在清北網校的這場大師直播課中,蒙曼還提到,不學詩,無以成。大意為不讀詩,很難實現一些成就。唐詩成就情感,宋詩成就理性,能幫助豐富頭腦。
同樣是描繪廬山,在《望廬山瀑布》中,李白用抒情的方式表達「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以更大比一個相對的大,突出廬山的大氣磅礴,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擴大了。而在《題西林壁》中,蘇軾用抒理的方式表達「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認為是自己沒有跳出去,跳出去才能看廬山全貌,看全局。實際上他在通過這首詩傳達「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道理。只有跳出去看一個事情,才不會驚喜,不會執著。
那學生應該如何讀詩呢?清北直播的最後,蒙曼給出了讀詩建議。她表示,三歲小朋友不要讀木蘭辭,一年級學生背五言絕句,二年級學生背七言絕句,三年級學生讀五言律詩,四年級學生讀七言律詩都很好。在這些基礎上,再慢慢走到長篇,循序漸進,慢慢來,一邊背一邊想詩句中傳遞的審美、新氣象、做人道理及其它價值。
「一個人只有進得去,又出得來,才能說既有頭腦,又有情感。」蒙曼說,一個人只有做到循序漸進,好學深思這兩點,才是真正學通了一首詩。
近一個小時左右的課程,讓前來聽課的學生對讀詩的意義有了進一步了解,到直播結束,還沉浸其中。學生們在清北網校大師課的評論區和蒙曼老師互動道,「好喜歡蒙曼老師」、「古詩應該怎麼背」、「老師講的真好」、「時間太快了」。
自古以來,詩詞在文化發展上佔據著重要地位。據了解,為增強學生對詩詞的認識,清北網校特別邀請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陳更走進直播間開展免費公開課,幫助廣大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提升文學素養。
公開資料顯示,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錢文忠、青年作家蔣方舟等均曾坐客清北網校,免費開展閱讀及寫作課程。據介紹,6月17日蔣方舟與其母親尚愛蘭將共同做客清北大師課直播間,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寫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