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到底何意?詩詞大會蒙曼賞析它受質疑

2021-01-21 騰訊網

王維,唐代詩壇裡的一個翩翩才子!狀元出身,官職不低,卻能在官場和山林生活裡來回切換角色。他用400多首詩作,向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 一般詩人寫的是字句,而高手寫的是意境。

王維從來不屑用任何看似高明的字眼,甚至也不屑用什麼典故,他追求的就是一個意境之美。年輕時,筆者其實不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到底美在哪裡?直到在山裡經歷過一場秋雨,才明白它的妙處。而「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看起來也是再普通不過的字眼,卻越品越有味道,孤、直、落、圓,再加上大漠和長河作為背景,普通的字句經過大師級的排列組合,就成了千古名句。這就是王維的魅力!

然而,因為是寫意,所以他的詩看似簡單,卻並不好理解,比如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這句詩出自王維的名作《終南別業》,我看來品一品: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寫於王維中晚年時期,當時的王維看透了朝堂上的紛爭,在山間過著半隱退的生活,這首詩就是他的生活寫照。

一:詩詞大會蒙曼的解釋受質疑

看過詩詞大會的朋友,對蒙曼應該是比較了解的。她是近些年來文化圈當紅的才女之一,上過《百家講壇》,也出過不少詩詞鑑賞集。她在詩詞大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她講起古詩詞來,往往能根據歷史背景,還原詩人寫詩時的情感,是筆者十分喜歡的一位導師。

不過她對王維這個千古名句的理解,卻受到了不小的質疑。她認為,王維這10個字體現的是他的樂觀和堅強,這是一個勵志名句。按照她的理解,那麼「行到水窮處」中的「水窮」就應該指的是人生遇到了困境,「坐看雲起時」中的「雲起」是走出困境。

說實話筆者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也是頗為驚訝的,沒想到蒙曼老師會這樣理解,不少觀眾也對此提出了質疑,甚至有人懷疑她的水平。大家認為,本來挺有禪意的一句詩,這樣解釋顯得俗氣了不少。

二:蒙曼真的錯了嗎?這句詩到底何意?

王維這首詩自問世以來,就受到了後世文人的推崇,多數文人都認為它寫的是一種閒適的人生狀態,正如清代文人沈潛德對它的點評:「行所無事,一片化機」。

也就是說,大家都認為這句話應該理解為:「我閒來無事,漫步至水的盡頭,於是索性坐下來,看白雲在山間飄動」。王維又稱詩佛,他的詩作中一直都有一股禪意,這句詩也不例外。佛法裡有一個「空」的概念,而水盡雲起在此句裡象徵的就是無常心的空靈狀態。不執著、像雲一樣無心隨性,以得到一種寄情山水的自在。這是古往今來,無數山水田園詩人追求的人生格局。

當時王維已經過著隱居的中晚年生活了,而且首句詩人就說了「中歲頗好道」,後面還說自己「談笑無還期」,可見他是真的享受這種生活狀態,而不是一時仕途受挫的氣話。像蒙曼這樣把它當成勵志來解釋,和上下句的意境以及整首詩的格調確實有點兒接不上。事實上,別說中晚年,就是年少時期,王維的詩作裡也幾乎沒有勵志一類的作品。他寫的最有豪情的作品是幾首邊塞詩,基本上也是以寫景及歌頌沙場將士為主,並沒寫什麼自己發憤勵志。

三:客觀地看待各種解讀方式

筆者相信蒙曼老師並非沒有水平,她這樣理解是有自己的深意的。她在多期節目中強調過,一個詩句自誕生之日開始就有了自己的生命。每個人在理解時,不一定要遵從原來的意思,可以加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

比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開始是形容友情的,現在我們用來形容愛情也沒錯。至於王維這句詩到底是否適合在原本的意思裡,加上勵志的解釋,則是見仁見智的事。所以筆者始終認為,咱們應該客觀地看待各種解讀方式。

說到底,咱們不是王維自己,所有的賞析都是自己的見解而已,因生活經歷不同、人生閱歷不同,自然會有差異。蒙曼老師在詩詞大會上的表現有多優秀咱們也看到了,不能因一句詩的理解不同,就去質疑她的水平。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該如何賞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 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翻譯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可以讓自己的精神萎縮,從而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追求總是會付出疼痛與血汗,付出與收穫也難以成正比,更何況有時還可能遭遇所有努力都成空的事實,而這時對一個人的打擊才是最可怕的,真的是「行到水窮處」!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嗎?
    問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前言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這首詩的名句,有人說,就是寫景的兩句詩而已,未必有什麼深意。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相信王維這兩句隱含了禪機。我們先從這兩句開始,然後欣賞一下整首詩,看看哪一種人說的有道理。
  •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兩句,是整首詩的點睛之作,把中年人的種種困惑解釋得一清二楚。
  • 王維禪詩10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賞析:人清閒下來,看空曠山林中的桂花樹,在寂靜的春山中飄落幾片花瓣。明月穿破雲層,月光灑滿山澗,驚醒枝頭棲息的小鳥。幾聲清脆的鳥鳴迴蕩在山澗之中。詩人遠離塵囂,心中萬事不縈於懷,心中澄澈如空潭,虛靜如空谷。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王維《終南別業》遐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最早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驀然回首,竟也好幾年過去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由於水平所限,關於譯文和賞析,不敢造次。 只記錄一點淺顯的理解:想來這老王也很厲害了,仕途走得也算不錯,只是風雲變幻,萌生退意,恰逢近期心情舒暢,經常去山裡溜達,閒庭信步,自得其樂。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朝大詩人王維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到了盡頭,正是看雲的開始。水窮雲起,是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高的境界。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這是說上帝從來不做沒有意義、沒有目的的事,都是預設的。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順利和挫折、光榮和恥辱、成功和失敗,都是你命運的一部分,對你人生都是有意義的。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敵人、對手、打擊和困難。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每次想到王維,便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詩。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是王維作品中的經典之語,更是他人生真實而深刻的寫照。在靜寂的山谷之中,循著一條河流行走,帶著好奇,帶著嚮往。水聲潺潺,鳥鳴嚶嚶,叢林幽幽,一切都清新、生動,充溢著活力。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首先是順應自然。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水總有窮處,這時人應當如何自處呢?求道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低谷時便潛龍勿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表面上水勢已經窮盡了,但實際只是換了一種形態,雲是水氣蒸騰的聚集,時機到了自然會變成雨落下來,水又會有的。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01 賞析:詩文開頭就說自己中年離開仕途之後,就開始喜歡參禪悟道,晚年的時候就定居在終南山旁邊。興致起來的時候喜歡自己一人到處遊覽,這美好的樂事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 如何看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人生有何啟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有一首代表作《終南別業》,詩中有一句燴炙人口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時。」是說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一直走到水的盡頭,坐在那兒等著看天空的行雲變幻,從而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禪意詩詞
    文 / 初釀人生不過是一場修行,在紅塵疾馳中漫漫醒悟,懂得去放下一些無用的情事,簡簡單單,放空心靈,才能品得世間清歡,悟到人生真諦,得以禪心佛緣。禪亦要有緣人,有人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悟到,有人窮其一生也難悟半分。詩畫雙絕的王維自是聰穎之人,半生沉浮,看遍了世間萬象,中年頓悟,始寄情於山水,參禪禮佛,品茶悟道。
  • 詩詞大會新節目蒙曼精彩點評被贊,備受質疑的她還是那個睿智才女
    人走紅後,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放大了來看,這句話用在蒙曼老師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參加了多季中國詩詞大會,她已經成為了文化名師,但同時她也受到了太多的質疑。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說明,你的所想所行已經有所分裂。說了這麼多,接下來要如何做?第一,先完成,再完美。不要停下來,要一往無前。第二,保持專注。讓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在當下寫的內容上。第三,堅持讀書,交流。每天讀點新的東西,讓自己保持輸入的狀態。第四,心行一致。做的東西和想的東西保持一致,獲得工作的心流體驗。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一坐,便有了俯瞰人生的高度
    非常喜歡王維的這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不經意的兩句詩,竟成就了一番人生的哲理,讓我們頓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經典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一生經歷無數磨難,尤其是安史之亂之後,其險丟性命!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面對官場險境,他早已看破紅塵,產生了逃脫塵世的心態,吃齋信佛,怡然遠遁,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 《媽祖回家》: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到了新世紀,網絡下載開始盛行,唱片行業的急速衰落,關德輝也鮮少推出新作。想不到無意看到一部電影《媽祖回家》,他居然在片上出演男二號,看過電影不免有些激動,尤其是這部電影,也正好講述了海邊的故事。電影《媽祖回家》講述福建沿海小船主吳天桂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陰差陽錯交換了命運的故事,裡面的臺籍老兵林奇偉正由關德輝飾演。
  • 讀詩|王維的20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詩意樸素自然,但又曲折有致,從此身此地和他鄉親人處迴環,情感卻是共通。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這句寫得自然質樸,但是切中每個遊子內心想說又說不出來的真切感受,千百年來仍然引發人們的強烈共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20歲的王維中了進士,做了一個官交太樂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