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該如何賞析?

2021-02-19 梧桐樹邊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看了一些其他人的解答,包括這首名詩多年來的解讀,基本上說什麼的都有吧。把「水窮」解讀成人生至暗,而「雲起」解讀為柳暗花明;把「水窮」解釋為才思枯竭,把「雲起」解釋為另闢蹊徑。

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有,可偏偏沒有對原詩的解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王維一個人出去山裡瞎逛,跟著水流朔溪而上,走到了水源的盡頭。這地兒呢,也挺高了,人也走累了,就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山谷裏白雲渺渺,慢起慢落。

就是這個意思。至少王維就是這個意思。

其他的,都是後人引申,甚至附會。

當然了,並非沒有道理。王維在畫出這幅山水畫的時候,留白不僅僅是留白,本身就有了很多歷經滄桑始歸真的意境在裡面。他留出來的白裡面內容非常豐富,所有的引申、附會、闡述,都只是在他的留白裡面挑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來解讀。

詩詞有「有我」、「無我」兩境界,《終南別業》看似「有我」,實則「無我」。修佛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終南別業》裡面的「水窮」、「雲起」在王維心中就是水和雲罷了。

你以為有別的意思,那只是還只達到了第二層境界。

何必過多解讀?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就有了比較濃厚的向道之心,晚年更是把家安在終南山邊上。這裡的向「道」,是指修佛麼?可能,也不一定。雖然後人給他安了「詩佛」的名頭,但是大唐的國教是道教,佛教是武則天上臺後強推的,官員一般都是佛道雙修。

我們在王維的詩裡同樣可以讀到很多道教用語和意境。終南山邊就是王維買下來原來宋之問的莊園,即輞川別墅,所以他的集子又叫做《輞川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一來了,就一個人去爬山。碰到有開心的事情也就一個人偷偷開懷。這就是一退休老頭嘛,時間自由,心情自由,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上面解過了,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個人愉悅,並不見得摻雜了多少人生道理。但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和官場起落之後的閒靜為這名句附著了很多色彩。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其實要說王維本身這首詩的深意,這兩句比前面兩句更值得一解。有時候碰巧遇到個鄉親父老,聊得投機,就忘了回家了。

這首詩其實真正的詩眼,正在「偶然」二字。「興來每獨往」,興致一起就走了,這是偶然吧,但既然興起了,就享受:「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這也是偶然吧,但既然走到了頂峰,就享受:「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還是偶然,但既然遇到了,就享受:「談笑無歸期」。

「偶然」二字貫穿上下,其實是必然,源於詩人隨遇而安,隨心而喜的境界。處處偶然,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示出詩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你以為這是偶然,其實不過是作者天性飄逸淡泊,超然物外罷了。

因為即使沒遇到這些「偶然」,他依舊是開心的,閒適的。

他不過取了這些偶然,放入這首「無我之境」的詩中,打動讀者。

那些強行為王維的詩附著正能量的解讀,真是太淺薄了。


相關焦點

  • 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翻譯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詩詞鑑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可以讓自己的精神萎縮,從而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追求總是會付出疼痛與血汗,付出與收穫也難以成正比,更何況有時還可能遭遇所有努力都成空的事實,而這時對一個人的打擊才是最可怕的,真的是「行到水窮處」!
  • 王維禪詩10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賞析:人清閒下來,看空曠山林中的桂花樹,在寂靜的春山中飄落幾片花瓣。明月穿破雲層,月光灑滿山澗,驚醒枝頭棲息的小鳥。幾聲清脆的鳥鳴迴蕩在山澗之中。詩人遠離塵囂,心中萬事不縈於懷,心中澄澈如空潭,虛靜如空谷。
  • 如何看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人生有何啟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有一首代表作《終南別業》,詩中有一句燴炙人口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時。」是說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一直走到水的盡頭,坐在那兒等著看天空的行雲變幻,從而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王維《終南別業》遐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最早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驀然回首,竟也好幾年過去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由於水平所限,關於譯文和賞析,不敢造次。 只記錄一點淺顯的理解:想來這老王也很厲害了,仕途走得也算不錯,只是風雲變幻,萌生退意,恰逢近期心情舒暢,經常去山裡溜達,閒庭信步,自得其樂。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首先是順應自然。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水總有窮處,這時人應當如何自處呢?求道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低谷時便潛龍勿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表面上水勢已經窮盡了,但實際只是換了一種形態,雲是水氣蒸騰的聚集,時機到了自然會變成雨落下來,水又會有的。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每次想到王維,便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詩。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是王維作品中的經典之語,更是他人生真實而深刻的寫照。在靜寂的山谷之中,循著一條河流行走,帶著好奇,帶著嚮往。水聲潺潺,鳥鳴嚶嚶,叢林幽幽,一切都清新、生動,充溢著活力。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到底何意?詩詞大會蒙曼賞析它受質疑
    然而,因為是寫意,所以他的詩看似簡單,卻並不好理解,比如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寫於王維中晚年時期,當時的王維看透了朝堂上的紛爭,在山間過著半隱退的生活,這首詩就是他的生活寫照。
  •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兩句,是整首詩的點睛之作,把中年人的種種困惑解釋得一清二楚。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01 賞析:詩文開頭就說自己中年離開仕途之後,就開始喜歡參禪悟道,晚年的時候就定居在終南山旁邊。興致起來的時候喜歡自己一人到處遊覽,這美好的樂事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朝大詩人王維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到了盡頭,正是看雲的開始。水窮雲起,是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高的境界。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這是說上帝從來不做沒有意義、沒有目的的事,都是預設的。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順利和挫折、光榮和恥辱、成功和失敗,都是你命運的一部分,對你人生都是有意義的。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敵人、對手、打擊和困難。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寫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的,如此分心,如何寫得快?如何寫得好?第三,輸入不夠。想想,有多久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了?又有多久沒有跟牛人交流過了?每天忙著輸出,沒有輸入,豈不是無源之水?怎麼可能持久呢?第四,心行不一。你心裡在想什麼?你在做什麼,你想的東西和做的東西是同一個嗎?如果是同一個,那你會有心流體驗。但你有嗎?沒有。說明,你的所想所行已經有所分裂。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一坐,便有了俯瞰人生的高度
    非常喜歡王維的這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不經意的兩句詩,竟成就了一番人生的哲理,讓我們頓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經典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一生經歷無數磨難,尤其是安史之亂之後,其險丟性命!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面對官場險境,他早已看破紅塵,產生了逃脫塵世的心態,吃齋信佛,怡然遠遁,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嗎?
    問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前言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這首詩的名句,有人說,就是寫景的兩句詩而已,未必有什麼深意。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相信王維這兩句隱含了禪機。我們先從這兩句開始,然後欣賞一下整首詩,看看哪一種人說的有道理。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讀詩|王維的20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少年的王維也有年輕人的熱血,也想做出一番事業,就如他在《少年行四首》所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不過他這種衝勁受到了另一種力量的消解,就是來自佛教的力量。據記載,王維的母親崔氏是個虔誠的佛信徒,於是王維十五六歲時就和她帶髮修行,師事大照禪師,還常外出遊歷時與高僧、名道交往。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禪意詩詞
    文 / 初釀人生不過是一場修行,在紅塵疾馳中漫漫醒悟,懂得去放下一些無用的情事,簡簡單單,放空心靈,才能品得世間清歡,悟到人生真諦,得以禪心佛緣。禪亦要有緣人,有人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悟到,有人窮其一生也難悟半分。詩畫雙絕的王維自是聰穎之人,半生沉浮,看遍了世間萬象,中年頓悟,始寄情於山水,參禪禮佛,品茶悟道。
  • 《媽祖回家》: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到了新世紀,網絡下載開始盛行,唱片行業的急速衰落,關德輝也鮮少推出新作。想不到無意看到一部電影《媽祖回家》,他居然在片上出演男二號,看過電影不免有些激動,尤其是這部電影,也正好講述了海邊的故事。電影《媽祖回家》講述福建沿海小船主吳天桂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陰差陽錯交換了命運的故事,裡面的臺籍老兵林奇偉正由關德輝飾演。
  • 王維:行到水窮,坐看雲起,個中孤獨一言難盡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出自王維名作《終南別業》,屬於其晚年的詩歌。這種分化的鮮明感,可以很明顯地表露出王維的心路歷程。《終南別業》的解讀,遠非山水田園可以概括如果單論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有一種跳脫世外、坐看興衰的高邈之感,但如果將它放入全詩之中,就會發現這裡面有著一種很深的孤獨: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