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歷來被認為是山水詩大家,但其實並不盡然。
詩歌可以以「山水」、「田園」、「邊塞」等風格來劃分,但詩人卻並不能簡單地以此論之。
如果總結一下王維的創作就能發現,他的前期是以寫邊塞等題材的詩歌著名的,比如有經常被化用的那句「一身轉戰三千裡,一劍曾當百萬師」,就是出於他的《老將行》。
而王維山水題材的詩歌,多數都是其後期創作。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出自王維名作《終南別業》,屬於其晚年的詩歌。
這種分化的鮮明感,可以很明顯地表露出王維的心路歷程。
《終南別業》的解讀,遠非山水田園可以概括
如果單論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有一種跳脫世外、坐看興衰的高邈之感,但如果將它放入全詩之中,就會發現這裡面有著一種很深的孤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中年之後所好的「道」,不是指道家思想或者道教,而是佛教。
但需要明確,詩人所推崇的宗教並不是心靈的皈依,而是一種頓悟式的禪趣。
這種思想或者說興趣反映在詩歌中,就形成了外在環境和哲理情思的融合,所以王維又被稱作「詩佛」,就是因此而來。
本詩內容如果從字面來解釋,是非常簡單的,但幾乎每一句其實都有畫外音,值得仔細揣摩。
詩歌首先點明的就是創作時間和背景,是記錄其晚年隱居於終南別業時候的生活狀態。
頷聯中的「獨」與「空」其實很明顯,興致所起卻無好友應和,遭逢「勝事」卻只能獨自欣賞,這是一種孤獨的狀態,詩人也並不喜歡。
而到了頸聯中,行至水窮之所,讓人不禁聯想到晉代阮籍的「窮途之哭」。無路可走,只能坐看無常風雲的變化。雲之一物,最是無常,也能讓人聯想到世事無常。
這又是一重孤獨。
而在尾聯之中,詩人偶然遇到了一個「林叟」,也就是山村中的老人,竟然與之談笑忘期。
或許有人會感覺這是一種詩人與農人之間友好的交流,就像陶淵明一般。
但是,王維畢竟是有官身的,他和社會底層的百姓是兩個世界的人。或許二者會和諧相處,甚至互相幫助,但如果能談笑忘期就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因為兩者之間幾乎沒有共同語言。
所以文人在隱居的時候,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不會真的和社會底層的人打成一片。
那麼,王維如今能和偶然遇到的林叟如此談笑,正是說明了其內心的孤獨到了無從發洩的地步,與本來不可能如此深談的人都表現得如此熱情,這是孤獨已久的反彈。
所以,這首詩的尾聯其實是一個神來之筆,進一步明確了詩歌「孤獨」的主題,也使得這種情感和上面三聯一樣,寫得非常委婉,沒有違和感。
古代山水田園詩,往往都具有政治色彩
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審美中,如果結合「知人論世」的詩歌鑑賞方法,其實很少有純粹的山水田園詩。畢竟以他們的身份以及理想來說,也是很難有完全不關心政治情況的作品。
所以在山水田園詩中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往往表達對於山水田園的喜愛,都伴隨著對於政治生活的厭惡。反之亦然。
就比如說早期的作家如陶淵明,他在表達對于田園歸途的喜悅,往往也要表達對於政治生活的不滿: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歸園田居》)
包括我們說的「詩佛」王維,其實在晚年也是處於一種半官半隱的狀態裡。其很多作品當中所流露出來的,從之前的邊塞到後來的山水,往往會有一種對於政治失望。
比如前期我們提到過的《老將行》,其中很明顯地寫到: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而王維也是經歷過安史之亂的詩人,他和杜甫等人一樣,都是經歷了大唐由盛轉衰的過程,並且他的經歷更顯得驚心動魄,還要比顛沛流離的杜甫更悽慘一些。
杜甫是從戰亂地帶逃離的,而王維不僅沒有來得及逃走,還被迫出仕了偽朝。
要知道,王維在之前的地位可是不低的,甚至有說法是他是狀元及第,雖然仕途有所坎坷,但一直沒有太過遠離於權力中心。
那麼,他的這段出仕偽朝的經歷就顯得尤為嚴重了。所以,按照律法,當斬。
而恰恰他曾經在這一段時間裡寫過一首詩,叫做《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落葉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
這首詩歌的寫作有一個背景,是安祿山大宴凝碧池,而梨園子弟在奏樂的時候表露出了極度傷心的樣子。而其中的一個樂工雷海青將樂器投擲於地,向西痛哭,自然被安祿山所殺害。
這件事情王維聽了裴迪的講述之後,寫下來這首詩歌,並且由此流傳出去。
皇帝讀過之後,也深受感動,後來也據此認定王維雖然被迫出仕偽朝,但實屬心向朝廷,而其弟又平亂有功,兩相抵消。
王維這樣才逃過一死。
至此之後,王維心灰意冷,更加流連於山水之中。
但是,從這些經歷就能知道,王維的流連山水並不是其本身意願,而是環境所迫。安史之亂前,仕途起伏,本已疲累;安史之亂後,因為出仕偽朝的經歷,實際上他的仕途已經走到了盡頭。
但是傳統的文人士大夫就是如此,即使客觀條件都不允許其理想的實現,但心中熱血的冷卻也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種憤懣不平之氣往往就會在有「言志」傳統的詩歌中所流露出來。
這才有了《終南別業》當中的孤獨情緒,在山水閒適之外的畫外音,這是需要仔細體會的。
韓愈、孟郊、賈島,因為詩歌內在的聯繫而形成了深厚的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