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2020-12-27 陝西法治網

曾經潺潺的流水已經因改道而匿跡,河道長滿雜草與樹木。

一個個乾枯的老乾上不斷有鮮亮的枝生出。

王維手植銀杏的碑文已斑駁難辨。

在輞川,除了斑駁的石碑、古老的銀杏,沒有絲毫王維曾經的蹤跡。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每次想到王維,便自然而然想到這兩句詩。我覺得,這兩句詩不僅是王維作品中的經典之語,更是他人生真實而深刻的寫照。

在靜寂的山谷之中,循著一條河流行走,帶著好奇,帶著嚮往。水聲潺潺,鳥鳴嚶嚶,叢林幽幽,一切都清新、生動,充溢著活力。當期待著更為美好的景色出現時,這河流卻突然之間遁入叢林與巖石間,消逝不見了。困頓,迷茫,失落,在情緒跌入低谷之際,偶一抬頭,突然在山林之間、群峰之上,看到有雲朵悠然地生發與漂浮,心境頓時豁然開朗——這雲,不正是由河流蒸騰而成?失去的是山谷,得到的是天空。

當我漫步在輞川,腦海中一直縈繞著上面的景象。我想,這一定是王維當初在這裡經歷的一幕。

在輞川,我在清澈的溪流畔探尋王維的足跡,我在萋萋的荒草間探尋王維的足跡。我一遍又一遍吟誦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這兩句詩中探尋王維的足跡。我總覺得有一個瘦弱而孤單的身影在山谷間徘徊,我似乎可以聽到他在仰天長嘯,在對著河流與荒草吟唱。然而,在縹緲的霧嵐中,這身影迷離不可探尋;在潺潺的流水與悠悠的鳥鳴中,這長嘯與吟唱既清晰高亢又不可分辨。

隱居,對於王維來說,是不幸,是無可奈何。在我的想像中,王維年輕時定是躊躇滿志,豪氣幹雲。世界在他眼裡,定是任鳥飛翔的高天,定是任魚暢遊的闊海。胸有才華,心懷夢想,王維仗劍出關。然而,時不我與,在山河破碎中,在民生凋敝中,他只能如一縷飛蓬隨著狂風漂泊,只能如一片落葉隨著河水飄蕩。在漂泊與飄蕩之後,那個廣闊的世界不再屬於他,他只能逃離,逃離在荒僻的山谷。塵世的繁華與他無緣,廟堂的功名與他絕跡。

我想,王維定是帶著無限的痛苦與失落來到這山谷。希望愈大,失望愈重。他的腳步定是散亂與飄忽的。

隱居,對於王維來說,是幸運,是涅槃重生。在我的想像中,如果沒有獨居深山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沒有在這寂寥孤僻山谷中拋棄一切妄念與欲求的靜默,沒有在青山綠水、清風朗月中蕩滌自己的靈魂,沒有在黢黑的深夜裡對人生的反思、對萬物的遐想,王維肯定沒有那麼多沁入人靈魂的名篇佳作,詩歌的天空肯定會少了許多的亮麗與繽紛,世間將無「詩佛」。

我想,是命運冥冥中將王維帶到這深山裡的。當他激情勃發在廣闊的道路上前行時,突然前方荒草萋萋,霧色迷迷,無路可走,無跡可尋。激情化作惆悵,夢想變得茫然。

王維之所以成為王維,是因為他沒有沉陷在惆悵中,迷失在茫然裡。在惆悵與茫然中,王維把目光收斂回來,不再只注視著前方。他開始環顧四周,仔細地觀察身邊的每一個事物,觀察花開花落,觀察雲捲雲舒。在觀察中,他看到了整個世界,而不再只是一方狹小的天地。在恬淡的清風中,在絲絲細雨中,王維讓自己湧動的思緒平復下來,讓自己躍動的靈魂暫時休憩。

當浮華變為質樸,眼睛就從繁複的物的形態中解放出來,專注於萬物的內在與本真。當喧囂變為寂靜,耳朵就從紛亂的樂聲中解放出來,專注於大自然發出的天籟之音。當慾念止息,心就從混沌與迷惘中解放出來,歸于澄澈與空靈。

當失去一條路時,便四處皆是路。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固然絢爛耀目,但只是暫時,唯有不著一絲色彩的流水與微風才是永恆。流水透徹,浸潤萬物但不遮蔽萬物;微風淡淡,蘊含萬物的氣息與味道。

當王維走進連綿無盡的大山,他便是走向了真正的自己,走向了廣闊的天地。在這裡,他的眼、耳、心與自然融為一體,感知自然的律動。在這裡,他忘記萬物,不斷走進自己的靈魂裡,在自己的靈魂裡探尋生命的本源。

當自然接納王維,當王維把自己歸於自然,一首首清淡卻雋永的詩歌便在潺潺流水、淡淡微風中吟誦而出了。

讀王維的詩,人們感受不到一點兒的雕琢與造作,因為那詩是情感自然地流淌,不趨附,不炫耀。

讀王維的詩,人們總會感到天高地闊,內心透徹,靈魂安謐,因為那詩裡蘊含著廣闊的宇宙,蘊含著一個純淨、本真的生命。

在輞川,除了斑駁的石碑和一棵古老的銀杏,沒有絲毫王維曾經的蹤跡。一塊石碑上刻著「鹿苑寺」,那寺早已不見蹤跡。銀杏據傳為王維手植,遍布裂痕,刻滿滄桑,卻頑強地挺立著,樹幹高大,枝葉茂密,顯示出蓬勃旺盛的生命。

王維已去,山谷依然,王維生命的氣息依然。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我想,王維的生命定是氤氳在自山谷間嫋嫋而起的雲朵裡。

記者 張斌峰文/圖

來源:西部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作者/來源:陝西二三裡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翻譯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該如何賞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 【詩詞鑑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上一句「獨往」,寫出詩人的勃勃興致;下一句「自知」,又寫出詩人欣賞美景時的樂趣。與詩人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不多,興致來時,他惟有獨自遊覽,賞景怡情,能自得其樂,隨處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會其趣而已。 第三聯,即說「勝事自知」。「行到水窮處」,是說隨意而行,走到哪裡算哪裡,然而不知不覺,竟來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了下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可以讓自己的精神萎縮,從而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追求總是會付出疼痛與血汗,付出與收穫也難以成正比,更何況有時還可能遭遇所有努力都成空的事實,而這時對一個人的打擊才是最可怕的,真的是「行到水窮處」!
  •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讀王維詩才知中年惑: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兩句,是整首詩的點睛之作,把中年人的種種困惑解釋得一清二楚。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境界呢?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順應自然,自得悠閒,坦然面對人生絕境的自在超然的人生境界。首先是順應自然。行到水窮處,這是王維寫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卻可暗喻人生中種種情境。水總有窮處,這時人應當如何自處呢?求道的人懂得順勢而為,低谷時便潛龍勿用,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到來。表面上水勢已經窮盡了,但實際只是換了一種形態,雲是水氣蒸騰的聚集,時機到了自然會變成雨落下來,水又會有的。坐看,靜心看清楚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唐朝大詩人王維寫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到了盡頭,正是看雲的開始。水窮雲起,是比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高的境界。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骰子。這是說上帝從來不做沒有意義、沒有目的的事,都是預設的。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順利和挫折、光榮和恥辱、成功和失敗,都是你命運的一部分,對你人生都是有意義的。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敵人、對手、打擊和困難。
  • 如何看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人生有何啟示?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有一首代表作《終南別業》,詩中有一句燴炙人口的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時。」是說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一直走到水的盡頭,坐在那兒等著看天空的行雲變幻,從而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栩栩如生,如身臨其境。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說明,你的所想所行已經有所分裂。說了這麼多,接下來要如何做?第一,先完成,再完美。不要停下來,要一往無前。第二,保持專注。讓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在當下寫的內容上。第三,堅持讀書,交流。每天讀點新的東西,讓自己保持輸入的狀態。第四,心行一致。做的東西和想的東西保持一致,獲得工作的心流體驗。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王維《終南別業》遐想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是一種怎樣的心境? 最早見到的是這樣的一幅書法作品,驀然回首,竟也好幾年過去了,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由於水平所限,關於譯文和賞析,不敢造次。 只記錄一點淺顯的理解:想來這老王也很厲害了,仕途走得也算不錯,只是風雲變幻,萌生退意,恰逢近期心情舒暢,經常去山裡溜達,閒庭信步,自得其樂。
  •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兩句詩有什麼深意嗎?
    問題:「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什麼意思?前言這兩句詩出自唐朝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這首詩的名句,有人說,就是寫景的兩句詩而已,未必有什麼深意。也有人不這樣認為,相信王維這兩句隱含了禪機。我們先從這兩句開始,然後欣賞一下整首詩,看看哪一種人說的有道理。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這一坐,便有了俯瞰人生的高度
    非常喜歡王維的這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詩人不經意的兩句詩,竟成就了一番人生的哲理,讓我們頓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經典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一生經歷無數磨難,尤其是安史之亂之後,其險丟性命!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面對官場險境,他早已看破紅塵,產生了逃脫塵世的心態,吃齋信佛,怡然遠遁,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 王維禪詩10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賞析:人清閒下來,看空曠山林中的桂花樹,在寂靜的春山中飄落幾片花瓣。明月穿破雲層,月光灑滿山澗,驚醒枝頭棲息的小鳥。幾聲清脆的鳥鳴迴蕩在山澗之中。詩人遠離塵囂,心中萬事不縈於懷,心中澄澈如空潭,虛靜如空谷。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讀詩|王維的20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少年的王維也有年輕人的熱血,也想做出一番事業,就如他在《少年行四首》所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不過他這種衝勁受到了另一種力量的消解,就是來自佛教的力量。據記載,王維的母親崔氏是個虔誠的佛信徒,於是王維十五六歲時就和她帶髮修行,師事大照禪師,還常外出遊歷時與高僧、名道交往。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禪意詩詞
    文 / 初釀人生不過是一場修行,在紅塵疾馳中漫漫醒悟,懂得去放下一些無用的情事,簡簡單單,放空心靈,才能品得世間清歡,悟到人生真諦,得以禪心佛緣。禪亦要有緣人,有人一盞茶的功夫就能悟到,有人窮其一生也難悟半分。詩畫雙絕的王維自是聰穎之人,半生沉浮,看遍了世間萬象,中年頓悟,始寄情於山水,參禪禮佛,品茶悟道。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到底何意?詩詞大會蒙曼賞析它受質疑
    然而,因為是寫意,所以他的詩看似簡單,卻並不好理解,比如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寫於王維中晚年時期,當時的王維看透了朝堂上的紛爭,在山間過著半隱退的生活,這首詩就是他的生活寫照。
  • 《媽祖回家》: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到了新世紀,網絡下載開始盛行,唱片行業的急速衰落,關德輝也鮮少推出新作。想不到無意看到一部電影《媽祖回家》,他居然在片上出演男二號,看過電影不免有些激動,尤其是這部電影,也正好講述了海邊的故事。電影《媽祖回家》講述福建沿海小船主吳天桂與臺籍老兵林奇偉陰差陽錯交換了命運的故事,裡面的臺籍老兵林奇偉正由關德輝飾演。
  • 王維:行到水窮,坐看雲起,個中孤獨一言難盡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出自王維名作《終南別業》,屬於其晚年的詩歌。這種分化的鮮明感,可以很明顯地表露出王維的心路歷程。《終南別業》的解讀,遠非山水田園可以概括如果單論這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有一種跳脫世外、坐看興衰的高邈之感,但如果將它放入全詩之中,就會發現這裡面有著一種很深的孤獨: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01 賞析:詩文開頭就說自己中年離開仕途之後,就開始喜歡參禪悟道,晚年的時候就定居在終南山旁邊。興致起來的時候喜歡自己一人到處遊覽,這美好的樂事只有自己能夠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