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把正吻安裝在屋頂上,不論是為了能夠望遠、能夠吞吃,還是能夠求雨防火,都表達了當時的人們心中一種美好的願望。但是朋友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龍的這個兒子要是不好好幹活,怎麼辦呢?
正吻的正上方有一個凸出來的部件,很像一把劍的劍柄,那麼劍身呢?劍身在這條正吻的身體內,當時的人們認為,通過這樣的方法就能把螭吻固定在屋頂上,讓它好好工作,好好幹活了。
當然了,也有其他的說法,傳說有位神仙,本名叫許遜,成了神仙之後叫做神功妙濟真君,據說妖魔鬼怪最害怕的就是他的寶劍,所以把他的寶劍插在屋頂上,同時也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
但是在明清兩代,這把劍的樣子是不一樣的,明代的寶劍上做五朵祥雲,向內,即龍首方向微微傾斜彎曲;而清朝的寶劍則沒有這些特徵,僅是魚鱗裝飾。我們仔細欣賞一下太和殿上的兩個正吻就清晰了。
其實螭吻除了這些美好的寓意之外,還有一個很實際的用途,那就是屋脊的兩端是三面屋頂交匯的一個點,最容易漏雨,使用了螭吻這樣的大型構件以後,可以防止漏雨。
老百姓家的屋頂能用龍嗎
屋頂正脊使用吻獸在很早以前便有了明確的規定,如成書於唐代的《陳書蕭摩訶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舊制三公黃閣聽事置鴟尾,後主特賜摩訶開黃閣,門施行馬,聽事寢堂並置鴟尾。」此處吻獸成為一種特殊的恩寵賞賜,以顯示建築等級,彰顯社會地位。
當然了,皇家的很多建築方式在民間會以多種不同的樣式體現出來,比如在清朝的很多名門望族家裡的建築上也出現了多種類型的吻獸形象。
這些吻獸多以魚的形象展示出來,在江南一些地區叫做「鰲魚」,據明人陸容《菽園雜記》所載:「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據解,鰲是傳說中的大龜或者大鱉,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是在南方海域偶見的鯨魚。
吻獸在民間,隨著主人的身份的差異,賦予的含義也有所不同,有機會出外旅行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同是山西富商的住宅,正脊上的吻獸有閉口,也有張口的。而當地的傳說則分別有閉口招財進寶,張口出仕為官,為民說話兩種。不變的其實是吻獸在建築上的功能。
本文摘選自《紫禁城》2012年08月刊《屋頂上的衛士》原文作者: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