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太和殿,太和殿正脊和垂脊上,排列著各種不同形狀的吻獸。
正脊上兩隻吻獸,因它口銜正脊,故叫吞脊獸,又被人們稱作「大吻」。
大吻到底有多大?
它由13塊琉璃構件組成,高3.4米,重4.3噸。是中國最大的吞脊獸。
大吻背上插著一把扇形劍,一是防止大吻逃跑,二是可驅散妖魔鬼怪。
垂脊上,在戧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後,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鳳仙人,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共計10隻。
太和殿吻獸數量10是最高等級。
天安門上也只有9隻。
吻獸有什麼寓意呢?
大吻,龍的九子之一。屬水,在火災來臨時,可噴水。
騎鳳仙人,寓意絕處逢生,逢兇化吉。
龍、鳳、獅子在中國都是瑞獸,是吉瑞象徵。
天馬(神馬)、海馬(落龍子),有吉祥之意。
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常裝飾在香爐上。
狎魚,能興雲作雨,與狻猊都是滅火防災的神獸。
獬豸(xiè zhì),類似麒麟,有光明正大之意。
鬥牛,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虯龍,是除禍滅災的吉祥物。
行什,壓尾獸,因排行第十,故叫行什。
吻獸隨太和殿歷經滄桑,守護房屋不受水火侵害,除此之外吻獸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固定、排水。
正脊兩端為了讓榫卯結合的木構件接合緊密,便在這放置較重的東西,此後慢慢演化為大吻。
垂脊上的琉璃瓦為了防止下滑,便用釘子把它們釘在大木結構上,又為避免釘孔漏雨,便加蓋釘帽,工匠將釘帽美化,形成吻獸。
這樣做既美觀又實用,古人的智慧實在令人敬仰、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