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紫禁城的早晨

2020-12-20 紫禁城

原文來源:微故宮,原文作者:李懷玉,原文發布於2018年09月30日原文標題:走進紫禁城的早晨

朱紅的宮牆,厚重的宮門,聳立的宮殿,一座大城浮現在眼前,矗立在地平線上,它就是紫禁城。

六百年間,寒來暑往,暮鼓晨鐘,太和殿丹陛上的日晷告訴歷史,這裡的早晨不曾久違。曙光破曉,這座大城迎來了新的一天,它的早晨,厚重而又鮮活,莊嚴而又靈動,無論你怎麼喜歡,都不為過。

紫禁城的早晨,宛如仙宇

它是一場秋雨過後宛若仙境的地上天宮。雨落紫禁城,落在金水河裡,激起朵朵漣漪。

落在滿是歷史滄桑的路面上,萬間宮闕在倒影裡有了美的延伸,地上的宮闕,水裡的宮殿,倒影悠遠,壯美遼闊。

不時有鴉雀駐足簷脊,仿佛也注意到這美麗的圖景,來湊個熱鬧。

紫禁城的早晨,靜謐安詳

它是一彎掛在天邊的月亮倒映在護城河裡,天上的月亮,水裡的月亮,在這座大城裡相遇,交相輝映。

幾百年,人和事,雲煙滄海,寂靜的太和門廣場上,佇立百年的銅獅子見證著這裡的日升月恆,細數著這裡的四季輪迴,講述著這座集中國傳統文化和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城、事、史。

紫禁城的早晨,色彩萬千

它是破雲而出的紅日照耀在宮殿群萬片黃色的琉璃瓦上,風輕雲淡,深邃幽遠的碧空之下,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婆娑樹影間簷頭脊獸的影子落在紅色的宮牆之上,風雲湧動,似時空交錯,然光影百年。

紫禁城的早晨,活力迸發

它是早起的「御貓」與鴉雀爭食,熙熙攘攘。陽光透過厚重的宮門縫灑了進來,落成一束光線,暖暖的、斜長的照到蹲在牆腳的「御貓」身上,早來的人們早已把貓糧給它們備好了, 「值宿」與「接班」的各路「御貓」們三三兩兩趕來,與鴉雀爭食。

紫禁城的早晨,莊嚴肅穆

它是角樓倒映在護城河裡,城樓高聳,碧水清波,倒影蕩漾。初秋的北京城暑溼剛過,遛彎的老人,往來的遊客,穿梭的車輛……和諧自然,這裡的一切使北京城的早晨更加古樸莊重,這裡的一切與古都的脈動連為一體。

紫禁城的早晨,四季分明

它有秋天走過的痕跡,深秋的風拂過樹梢,十八槐的銀杏樹葉散落,金黃滿地,即使是秋葉也黃燦燦的鮮亮極了;

它亦是大雪過後的白雪紅牆,琉璃世界,白雪給斷虹橋上憨態可掬的獅子們披上了厚厚的外衣。

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爭相目睹雪後這片古建築的寧靜與輝煌,這裡的景色總能成為這座國際都市的亮麗風景。

紫禁城的早晨,歷久彌新

它是晨陽一縷穿過格柵窗照進古老的宮殿,喚醒這座大城迎接八方來客,這裡的一草一木見證著春秋過往,一磚一瓦積澱著文化延續,在這裡看得見歲月留痕,在這裡尋得見文化根脈。

你好,紫禁城的早晨!

本文作者:李懷玉,故宮博物院展覽部館員本文根據作者《紫禁城的早晨》改編,原文刊載於《中國文化報》2017-10-17。

攝影 / 柳葉氘、王璡、朱楷、高欣攝像 / 陳麒麟編輯 / 張林 美編 / 魯婉卓

相關焦點

  • 故宮旅遊攻略,帶你走進古老紫禁城,這些建議值得一看
    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我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包含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餘間。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5A級景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作家路遙也喜歡這句話,把它寫進自己的創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寫完《平凡的世界》,路遙把他的筆從窗子扔了出去。我想他那時一定會輕鬆許多,像是告別了一次孤寂的長旅。關於這座城,我似乎說了很多,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因為我寫的這些,對故宮來說只是很小的、很小的一部分,接近於零。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節目的一開始,我們的單館長就給我們的「故宮文創兄弟"周一圍、鄧倫以及神秘嘉賓王麗坤派送了小任務「百年前紫禁城裡上演的宮廷演出,這些演出堪比今天精彩絕倫的演唱會,曾是古代古代最受歡迎的娛樂方式之一」,此外還給了一個小提示「這是一處能上天入地的地方」。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去天安門遊玩的朋友,一定會去故宮看看,明清兩朝時,故宮是國家權力中心,現在雖然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博物館,但走進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皇家的威嚴。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 ,通過微博向自己發出了一條簡單的生日祝福——「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202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1925年10月10日,在3000多位社會各界代表的見證下,紫禁城的內廷即皇帝居住的乾清門以內的地方正式對公眾開放。自當日起,紫禁城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故宮博物院。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紫禁城100》及《最好的皇宮》新書發布會舉行
    八年來,編輯室與趙廣超先生共同策劃了許多選題,締結了極為深厚的合作基礎,合作出版了《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國家藝術·十二美人》等出版物。其中,《國家藝術·十二美人》及《在紫禁城》分別獲得了2012年、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稱號。  故宮出版社總編輯趙國英著重向大家介紹《紫禁城100》、《最好的皇宮》兩本新書的特點、特色。
  • 5本關於紫禁城的書,揭開了所有的神秘
    01《建筑紫禁城》周蘇琴對故宮一點都不了解?沒關係!推薦這本《建筑紫禁城》。走進故宮,就從這本《建筑紫禁城》開始!02《紫禁城宮殿》於倬雲如果你想進一步體會故宮建築的美妙之處,書單狗推薦這本《紫禁城宮殿》!
  • 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
  • 紫禁城600歲刷屏了!王旭東:讓故宮活起來
    ◎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歷史的長河奔湧向前、時間的結繩銘刻閃耀,從1420年到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這不僅是故宮的盛事,也是中國文化界的大事。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這是普通觀眾關注的焦點。王旭東介紹,「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變化,闡釋紫禁城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境界。「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備受矚目的《韓熙載夜宴圖》將登場。
  •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
    故宮》——走進紫禁城,了解宮鬥劇裡不會講的真實故事最近,小編偶然間打開電視,看了一檔綜藝節目,也可以算是明星真人秀節目,因為這個節目是在小編非常喜歡的故宮裡取景拍攝的,小編就駐足看了一會兒,沒想到,一看就停不下來,小編已經許久沒看到如此清新脫俗的真人秀節目了,因為它不僅有耀眼的明星,更有歷史文化極為深厚的故宮作為背景,小編看了第一期,真的覺得非常有趣
  • 趙廣超作品精選,《紫禁城100》評分高達9.5
    趙廣超的《紫禁城100》,《大紫禁城》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紫禁城100》豆瓣評分:9.5作品簡介:九卷用筆畫出來的故宮《紫禁城100》全書共分九卷--俯仰山川形勝,看「悠悠天下事」,看帝王種種,如何「隆重其事」,有「家事國事」、宮娥、心靈,都「事事關心」……每一卷的圖像,都是作者趙廣超及其團隊對這座皇宮的十載感情、幾年苦工,化作每一座宮殿的結構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顏色,與讀者一起走進這座道不盡
  • 紫禁城的前世與今生
    興建新皇宮的工程持續了十四年,據說完工後的宮殿,有一千座宮院和九千多個房間,它的名字讓人聞之生畏,叫做紫禁城。從15世紀到20世紀,24任皇帝曾以此為家,紫禁城是歷代王朝的核心。對於許多外人而言,他們只能看到探出城牆的金色屋頂,紫禁城高聳城牆的背後永遠是個謎。
  • 丹宸永固:紫禁城600周年,它的故事你記得多少呢
    圖|Lion82 物道君語:今年是紫禁城六百周年,故宮博物院在午門舉辦了「丹宸永固」特展。丹者為紅,宸者乃深,丹宸是指紅牆黃瓦的深宮大殿。丹宸是紫禁城,永固是好寓意。圖|小耿造像 紫禁城像面明鏡,照射著王朝更迭。當歷史消散在風中時,記錄歷史的紫禁城最終變成了歷史本身。帝王嬪妃逝去,空餘紫禁城。只要你走入,駐足,它自會把那過往故事,娓娓說與你們聽。
  •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六百年走過風雨歷程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這座城裡住過24位皇帝。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紫禁城用600年的...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後,這座城裡住過24位皇帝。
  • 這些都是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老照片,凌亂的龍床,行李拉了80多箱
    當年溥儀被逼退位,甚至最終被驅逐出紫禁城,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老照片,一同走進溥儀慌忙離開紫禁城的場景。 在紫禁城中,溥儀或讀書吟詩、作畫、彈琴,或捏泥人、養狗、養鹿,有時還到宮外坐汽車,逛大街,生活得非常瀟灑。但是在民國十三年的時候,好日子卻到了頭,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紫禁城
    紫禁城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踏進中國明、清兩代25位皇帝的宮城,金戈鐵馬仿佛在昨。見證過繁華與寂寥,見證過起落與沉浮,見證過桑田與滄海,見證過春花與秋月,見證過夏雨與冬霜,九九重門每一道門都有著鮮活的故事,歷史的洪流淘盡浪沙,也留下的多是慨嘆!
  • 智慧超洋:《紫禁城的黃昏》(四十九)
    今天,一起來分享:《紫禁城的黃昏》的十三篇讀後感。在莊士墩的影響下,他想要逃離紫禁城,想要擺脫被人控制的命運,但是奈何他無論怎麼掙扎,都逃脫不掉時局,只能成為籠子中的困獸。偌大的紫禁城,一道道宮門,一堵堵宮牆,圈禁溥儀一生,清王朝的覆滅是時代的定局,但作為末代皇帝的他,將永遠飽受爭議。《紫禁城的黃昏》簡單地敘述了溥儀作為皇帝前半生的經歷,以及他的英文教師莊士敦幫助他接觸新鮮事物,了解一戰過後世界各國政局的現狀和戰後各國革命後的新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