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誰建成的?記錄香山工匠的驚人智慧

2020-12-23 娘娘說歷史

紫禁城可稱為明朝皇家建築的代表之作,富麗堂皇,莊嚴無比,細節之處盡顯驚人智慧。紫禁城是由何人建成?經多方查閱得知,這瑰麗恢弘建築的建成與香山幫宗師世家:蒯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紫禁城

說起紫禁城,就不能不提起南京明皇宮,後世查證,明皇宮是紫禁城的藍本,由蒯家的蒯思明領導興建。明初朱棣起兵,推翻了侄子的政權。出於對國家形式和邊境安全的考慮,朱棣下旨遷都北京。遷都首先要考慮的第一件事就是"住"——宮殿的建造,當初興建南京明皇宮的工匠就成了不二之選。只不過蒯思明年逾花甲,便由兒子蒯福和蒯祥代為前往。從永樂二年到永樂十一年,年富力強的蒯福運用出類拔萃的精湛技藝大興土木,得到皇家的褒獎。永樂十五年蒯祥取代父親,帶領工匠繼續建造工程。一座座雄偉壯麗的宮殿拔地而起,紫禁城莊嚴肅穆,氣勢恢宏,震驚世人。

紫禁城

相傳蒯祥在負責建造紫禁城期間還有幾件有趣的事:在皇城竣工的前一天,本要用作太和殿門檻的巨木被人鋸去了一截,一時之間很難再找到這麼大的木頭,蒯祥巧施妙計,命工匠將巨木再鋸掉一截......太和殿順利完工,皇上來視察,剛要跨過門檻,蒯祥一個躬身就把門檻提了起來,見皇上詫異,蒯祥連忙解釋:「啟稟皇上,這叫雙龍吐珠活絡門檻,日後皇上在龍殿上轎子也可通行天下!」原來蒯祥心思精巧,把對稱的巨木兩邊各加上一個鎖槽,原本的長門檻變成兩節可拆開的活門檻,再在鎖槽處雕刻精美的龍頭卡住門檻,門檻一提起,皇帝便可看到二龍戲珠的景象。

太和殿

蒯祥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建立了宏偉壯觀的午門,皇帝看了有所不滿:「這午門低矮,與皇城氣勢不配,能不能再拔高些?」蒯祥聽聞,立馬跪下開始磕頭。皇上沒想到能難住了蒯祥,馬上扶起他:「愛卿可是有什麼難處,直說無妨。」原來,蒯祥老家正值水患,民不聊生,難民遍地。此事讓他晝夜難眠,正好值此機會,就直接奏請皇上減免家鄉賦稅的要求。

午門

皇上聽了問他:「你能把城門加高几尺?」蒯祥果斷回答:「三尺」。「那就減免你家鄉三年賦稅」!蒯祥喜不自勝自請在三個月內拔高城門。大臣們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建築城門用了一年半,拔高城門僅僅用三個月,能完成的機率太小了。他們不知道的是,蒯祥為了替家鄉父老陳情,早就做好了伏筆,事先將臺階和坡道下半截埋在土裡,拔高午門只要把臺階土坡都去掉就可以了,輕輕鬆鬆,別說三個月,用不了一個月就能完工,可他為了手下的工人多得一點貼補,也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才說了三月為期。三個月後,皇上見他果然把城門抬高了,也沒有食言,減免了蒯祥家鄉三年賦稅。從此,拔高午門減免三年糧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午門

永樂十九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蒯福蒯祥父子獲賞任職於工部。然而歷史似乎總愛捉弄朱棣,新皇宮建成才3個月,一場大火燒盡了三大殿;不出一年,又是一場大火,乾清宮也燒成灰燼。國庫入不敷出,朱棣便沒有進行修繕。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崩逝,仁宗朱高熾繼位。朱高熾通過一系列的治國方略,整頓官場、百姓安居樂業,扭轉了國庫空虛的狀況,皇城的修繕工作再重新被提到日程上來......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在位時,政府各部門的衙門重新進行部署,蒯福蒯祥父子帶領香山工匠們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各五省六部建造工程。建造完畢後,北京城呈現了嶄新的面貌。

故宮全景

前後經歷四代帝王,耗時44年,明皇城終於完完整整地呈現在天下人眼前。這幾十年,蒯家祖孫三代帶領著香山工匠們立下了不世之功。從此「香山幫」聞名天下,蒯祥也成了香山幫中最矚目的人物。

相關焦點

  • 紫禁城是怎樣建成的?僅用三年建成存疑,建造者撲朔迷離
    紫禁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宮殿式建築,普通人很難想像它是在短短三年內建成的,尤其是面對數十年或數百年的歐洲建築,故宮的建造速度甚至更快,甚至有點不科學。那麼紫禁城究竟是怎麼建成的,為什麼能建得如此之快,建造它的人又是誰呢?永樂五年(1407)年,距離明朝建立不到四十年,已經修建了鳳陽和南京兩座皇城,要是再動工修第三座,這麼勞民傷財的事,就算朱棣貴為皇帝,那也是不敢輕舉妄動。
  • 誰是紫禁城的總設計師?
    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人的建築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於設計者是誰,就更成了歷史之謎。  材料就準備了11年  1402年,一直鎮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費盡心機,終於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的天下,當上了大明王朝第三個皇帝。據說,當朱棣的軍隊攻破都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時,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
  • 工匠傳奇 | 溯源香山幫
    蘇州範圍內的胥口鎮,依山傍水,景色優美是悠久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這裡也孕育了一大批能工巧匠——香山幫。香山幫,即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築工種於一體的建築工匠群體。
  • 「香山幫」有多牛?讓常熟人告訴你
    然而,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建成於六百年前的紫禁城,是香山工匠的一次「集體匯報演出」。而這個香山幫工匠的祖師爺,就是咱常熟人。事情要從六百年前說起。六百年前,明成祖決定從南京遷都北京,在北京建造明故宮。畫面中有一位身穿紅色官服的人,他就是紫禁城設計師和施工負責人的蒯祥。「江南木工巧匠皆出於香山」,他們從香山,走去了世界各地。▼前幾年,有國外媒體評選全球最貴的房產,位列第一名的,是蘇州一處叫做「桃花源」的中式建築。
  • 我市11件館藏文物進京「祝賀」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自9月10日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亮相故宮博物院。記者近日從市縣兩級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應故宮博物院邀請,鳳陽縣博物館借給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11件,用於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
  • 《太和殿》|紫禁城美學精華,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太和殿》一座宮殿展現紫禁城美學精華,500幅彩圖拆解太和殿建築細節細微之處展現古人巧奪天工的精湛技藝,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日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故宮古建專家周乾先生所著《太和殿》出版。
  • 工匠傳奇 | 香山幫的三個「看家本領」
    蘇州與流傳千年的工匠傳奇「香山幫」關係密切,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香山幫的起源發展,相信大家一定對香山幫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香山幫到底厲害在哪裡呢?且容這些傳奇工匠的汗水結晶——留園為你一一道來!
  • 紫禁城是蒯祥造的,他去世後,因「三點」原因在家鄉受到如此尊重
    明代的工匠是世襲制,蒯祥的祖父、父親都是工匠,他自幼隨父學藝,蒯父告老還鄉後,蒯祥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繼續大興土木。蒯祥因為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工程設計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天安門。
  • 一則關於紫禁城角樓的傳說
    紫禁城始建於明代,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皇家建築群,紫禁城有四個門,南面的午門,北面的神武門、東面的東華門以及西面的西華門。紫禁城的角樓具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十分好看,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可以說是神來之筆。關於角樓的建成,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0年11月15日  展覽於2020年9月1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2020年11月15日結束。  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建築繼承唐宋規制,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在六百年的傳承中,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既體現出強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學東漸的文化特質,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原標題:   紫禁城的布局體現著設計者的諸多智慧。「背山面水」的巧思是其中一個明顯特徵。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地點在哪裡?  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舉行的展覽,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 香山幫-中國歷史上皇家大工匠群.蘇州香山幫的華麗轉身!
    人遊園中,經意或不經意間,一個既懂技術、又懂藝術的工匠大師便劃破時空,撲面而來。故宮運用香山幫營造據說,當時皇宮內的殿閣樓榭,迴廊曲宇,蒯祥都是隨手畫個圖就施工了,而建成之後,皇帝每每龍顏大悅,誇讚蒯祥是「蒯魯班」。
  • 觀察|解讀紫禁城磚瓦的文明密碼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遊客參觀紫禁城宮殿建築全景模型。
  • 紫禁城歷時14年建成,耗費數百萬工人,也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秘密
    紫禁城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房屋有980座 共計8707間,它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宮殿,而它的創造者,就是明成祖朱棣。紫禁城的修建耗費了百萬工匠,紫禁城的柱子,是從千裡之外的森林砍伐的稀有木材,數以萬噸的大理石,都是靠人日復一日人工開鑿的。
  •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陶瓷館活動介紹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2020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周年的誕辰,在九、十月份將集中舉辦一系列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的展覽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
    北京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所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紫禁城自建成以來,一共居住過明清兩朝24位皇帝,其中明代14位、清代10位。  《後漢書》:「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以北極星為中樞的紫微星位居中天,位置永恆不移,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古人把天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紫微」「紫垣」。皇帝自稱「天子」,即天帝的兒子,故將自己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城」。
  • 「園林紫禁城」離「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典範」有多遠
    2017年,海澱區在全市率先完成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記錄檔案編制工作,107處區級文保單位都有了「身份證」和「名片」。「十二五」期間,海澱區共開展頤和園、香山二十八景修繕和圓明園考古等各類工程項目83項,市區兩級專項經費4.5億元。近五年來,僅頤和園、圓明園、香山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共計14個,資金共計約1.89億元。
  • 故宮地磚有多金貴,專家修繕時一身冷汗,建紫禁城的朱棣真是狠人
    永樂十四年的時候,朱棣看著自己的江山,非常開心,就準備遷都北京,建造了盛大的北京紫禁城。現在我們去故宮玩的時候,見到的大都是清朝時期的建築,但是明故宮是把所有的底子都打好了,尤其是整體設計和布局,依照南京皇宮為藍本,朱棣建成了巍峨的紫禁城。
  • 神秘國匠傳人首次入渝,香山幫為何而來?
    他是香山幫領袖,皇家總建築師,官至工部左侍郎、建紫禁城、修皇宮,重建天安門,功績卓越,聲名卓著。蒯祥出身於木匠世家,永樂四年,朱棣下決心進行遷都,營造南京皇城的能工巧匠們隨之前往北京,年少的蒯祥也隨家人來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