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蒯祥造的,他去世後,因「三點」原因在家鄉受到如此尊重

2020-12-18 歷史店

蒯祥有「活魯班」的稱號。他不僅是木匠中的大高手,還建造了紫金城內許多宮殿。蒯祥去世後,被葬在老家,千百年來,他的陵墓卻不乏後人探望,受到家鄉所有人的尊重。您可知道這事情背後的秘密?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蒯祥是江蘇吳縣魚帆村人。明代的工匠是世襲制,蒯祥的祖父、父親都是工匠,他自幼隨父學藝,蒯父告老還鄉後,蒯祥已在木工技藝和營造設計上成名,並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後任工部侍郎。

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徵召全國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繼續大興土木。蒯祥因為設計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為工程設計師,他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天安門。天安門作為紫禁城的第一重門,也是皇宮的臉面,皇帝覺得大門的門高不夠威風,蒯祥在不影響建造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色彩陰影的對比,將這座門設置的形狀線條異常完美,且不失威嚴。竣工後,這座皇宮的大門不僅受到了文武百官的稱讚,也受到了永樂皇帝的稱讚,皇帝稱他為「蒯魯班」。

此後的四十多年裡,蒯祥又奉命建造了奉天、謹身、華蓋殿三大殿。承天門被大火燒毀後,宮人請他重建九開二層的木構城樓,以及兩宮、五府、六衙署等建造設計。蒯祥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因為他的建造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據記載,蒯祥在每項工程施工前,都會做精確的計算、繪畫,竣工之後,每項建築的位置、距離、大小和尺寸,與設計圖分毫不差。當時可沒有如今的精密的測量工具,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雙手,建造出如此雄偉的建築物,著實令人驚嘆。

蒯祥對於木質建築中,榫鉚技巧在建築藝術上的應用,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先設計建築用料,再考量建築施工,最後再營造榫鉚骨架,骨架都結合得十分準確、牢固,百年屹立不倒。在北京皇宮府第的建築中,蒯祥還將江南的建築藝術,巧妙地運用上去,比如採用蘇州彩畫、琉璃金磚,將殿堂樓閣,裝點得更加富麗堂皇。

鐵打的紫禁城,流水的工匠,蒯祥造完紫禁城後,卻被朝廷封官,地位直線上升,成為了當朝最受人尊重的工匠大師。他去世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被葬在了蘇州。許多世代名流,在回到家鄉之後,可能沒有在官位時期受人尊重了,更何況古人講究士農工商,蒯祥雖然也做官,但也是做工匠起家,並沒有傳統名流地位高,然而他的墳墓前面,卻被後人提字:「閭闕巍巍共仰香山鼻祖,園林處處不忘胥水良師」。這是何等的殊榮?

甚至千百年後,仍有許多人去拜訪他的陵墓,對蒯祥的名號贊口不絕,仿佛他成了自己家鄉千百年來最大的榮耀一般,為何他會獲得如此崇高的尊重?

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蘇州香山走出了如此一位驚才絕豔的建築大師後,蒯祥的名號越大,他的家鄉——香山的工匠,名氣也越大。直到晚清時,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說法。另外,蒯祥對於蘇州的影響,除了讓香山工匠享譽天下,還讓陸墓金磚和蘇式彩繪,成為皇家御用。

蒯祥受人稱讚的還有他的人品。儘管蒯祥官職很大,但他為人非常謙遜儉樸,到了晚年,他主動辭官隱退後,地位仍然崇高,有一些工匠或者是建造工程,都會找他詢問建造技巧,蒯祥從來沒有感覺到不耐煩,只要有人去問他,他就會耐心詳細地,向別人解釋建築技巧當中的細節。

蒯祥死後,墓碑右側立有明代天順二年欽賜的「奉天誥命」碑。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初,重修了蒯祥墓,此墓甚至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蒯魯班留下的建築,卻是華夏之寶,民族之光。由此可見,不管是誰,都要為家鄉多做好事,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家鄉人的尊重。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相關焦點

  • 紫禁城是誰建成的?記錄香山工匠的驚人智慧
    皇上沒想到能難住了蒯祥,馬上扶起他:「愛卿可是有什麼難處,直說無妨。」原來,蒯祥老家正值水患,民不聊生,難民遍地。此事讓他晝夜難眠,正好值此機會,就直接奏請皇上減免家鄉賦稅的要求。蒯祥果斷回答:「三尺」。「那就減免你家鄉三年賦稅」!蒯祥喜不自勝自請在三個月內拔高城門。大臣們聽了都覺得不可思議,建築城門用了一年半,拔高城門僅僅用三個月,能完成的機率太小了。
  • 紫禁城是怎樣建成的?僅用三年建成存疑,建造者撲朔迷離
    那麼紫禁城究竟是怎麼建成的,為什麼能建得如此之快,建造它的人又是誰呢?永樂五年(1407)年,距離明朝建立不到四十年,已經修建了鳳陽和南京兩座皇城,要是再動工修第三座,這麼勞民傷財的事,就算朱棣貴為皇帝,那也是不敢輕舉妄動。
  • 誰是紫禁城的總設計師?
    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紫微垣(即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區域)是天帝居住之處,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宮殿被稱為紫禁城。  這片宏偉的建築群,到底是由誰來負責設計的呢?  據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故宮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傑出的匠師,姓蒯名祥。他生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於成化十七年(1481年),蘇州吳縣香山人。
  • 北京紫禁城是滿清建造的?是明朝皇帝朱棣
    在清炒的古裝劇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在北京紫禁城發生的,以至於現在一起提起紫禁城,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清朝。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有一種錯覺——紫禁城是清朝建造的。其實才不是呢,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建造的,仿的是南京紫禁城。建這座皇城的目的很簡單,明朝本來定都南京,但朱棣想遷都北京,既然如此,肯定得在北京建造配得上皇室身份的家。
  • 是誰建立的北京紫禁城,成為我國的首都
    朱棣是我們漢族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出生於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根據歷史記載他也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千古明君。朱元璋在早年經歷過元末時期,因為各地沒有實力強大的藩衛駐守,各地經常發生農民起義導致國內四處暴亂。
  • 紫禁城是誰修建的,還是花巨資完成的,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18年後(1420年),皇宮建成,紫禁城的明清皇宮和皇室的居住地見證了最後一個皇帝的興衰,他從明朝的創建者朱棣,到新覺羅溥儀的24位皇帝。中軸線位於紫禁城的中間。在中軸線上,按古老的「面朝前方,睡在後面」的布局。1911年辛亥革命後,由皇帝下令修建的「三殿」也是《清室優待條例》:1924年,在溥儀和馮玉祥發生了一場改革,溥儀被逐出皇宮。
  • 紫禁城等於100個足球場,歷史上誰修建的?皇帝看不上的人
    紫禁城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被風吹來的,而是靠人一步步修建起來的,那麼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要回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紫禁城的修建背景是什麼,這樣才能明白紫禁城修建的人是誰。紫禁城在明朝時候就有了,當時紫禁城的第一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為什麼要修紫禁城呢?
  • 原因竟是這麼的普通!
    首先就是這紫禁城!紫禁城是北京故宮的舊稱,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714.3個籃球場的大小。故宮內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更是多達9000多間,它被譽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質結構建築之一。
  • 故宮下午4點關門,夜晚的紫禁城為什麼不讓進?民間傳聞不可信
    故宮下午4點關門,夜晚的紫禁城為何不讓進?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傳說,那就是故宮歷史悠久,紫禁城作為古代的皇宮裡面有很多的冷宮,我們看過電視的都知道,被打入冷宮的妃子一般下場都比較悽慘,這就造成了宮殿內「陰氣太重」,據傳一位曾經在紫禁城當差的老太監說,到了晚上去世的妃子經常會充滿「怨氣」,隨處遊蕩,這讓他感到害怕,這樣的的說法不禁讓人覺得好笑,生活在新社會,這樣的迷信顯得非常的不科學
  • 奢靡的紫禁城竟沒廁所,知道原因後,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去過的人都知道,紫禁城據說有9999間房之多。但不知道朋友們發現沒有,偌大的紫禁城內,居然沒有一間房是廁所,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其中一個原因恐怕與風水有關。紫禁城的設計建造都是非常講究的,比如在紫禁城內就有一個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風水秘密。
  • 朱棣為什麼要傾盡財力營建北京紫禁城?
    朱棣如此做法並非是效仿朱元璋,當初朱元璋將南京改名為應天府,設為大明朝的都城,並將老家鳳陽設為中都,有意拔高了鳳陽的地位,但朱棣卻並非是要將北京設為陪都,他一開始想的就是遷都北京,只不過此事要一步步來,所以朱棣登基之後就開始拔高北京的地位。
  • 博物·印象(1)丨六百年紫禁城:中國最好的博物館
    它曾是權力的象徵,是具有「紀念碑性」的宏大建築群;見證了帝制的終結後,它從帝王的宮苑變成人民的博物館——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如果沒有宋徽宗,就沒有今天的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清明上河圖》。如果沒有以蒯福能、蒯祥父子為代表的建造者,就不會有「高敞壯麗」的明代紫禁城。
  • 紫禁城的地基有多穩?故宮地下還有宮殿!故宮負責人在上海揭秘故宮...
    紫禁城的地基是怎麼樣的,牢不牢固?傳聞中故宮地下還有宮殿,真的是如此嗎?日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趙國英在上海參加上海廣播電視臺《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時揭秘:除了巍巍宮殿和186萬件精美的文物,故宮「地下的故事」同樣精彩。
  • 紫禁城失火後毀掉無數寶貝,原因都怪溥儀,因為他想做一件事
    答案是非常多,多到沒有人能說得清,要知道明清兩朝時期,紫禁城的宮廷收藏達到了極致,八方朝貢,珍奇異寶數不勝數,上至原始社會、商、周、秦、漢,近到至唐、宋、元、明、清,藏品有百萬之多,這些藏品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清王朝和皇族在政治、文化、經濟、生活、宗教方面的歷史遺存,二是歷朝宮廷檔案、民間檔案和藏書,三是幾百年間收藏的文玩字畫和藝術珍品,其中每個類別又分幾十個小類別,像什麼繪畫、書法、雕塑、銅器、玉器
  • 蔣介石去世後日記揭秘:為何生前注重身體健康的他,卻因病去世?
    蔣介石去世後日記揭秘:為何生前注重身體健康的他,卻因病去世?在中國近代史上,蔣介石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他領導中國國民黨長達半個世紀,,在退逃臺灣後,他連續五屆擔任了臺灣「總統」,統治了27年。1975年,蔣介石去世,時年88歲。
  • 「紫禁城上元之夜」聊故宮
    於是,我國古代建築大師們以其非凡的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設計建造了這座人間最富麗堂皇的宮殿,紫禁城也就成為世界建築史上最著名的絕作。  明代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皇宮,主要設計人有揚青、蒯福、蒯祥、蔡信、蒯義、蒯綱等;全國著名工匠 10多萬名;民伕100多萬名。
  • 徵發百萬民夫,地板鋪了十五層,朱棣為什麼要傾盡全力建造紫禁城
    同時,為了紫禁城的安全,朱棣令工匠一層一層加地板,並且每一層都用著不同的材料,總共累積了十五層之多。可以說,朱棣為了建造紫禁城,已經傾盡全力了,那麼,朱棣為什麼要花費如此大的力氣來建造紫禁城呢?如此消耗民力,不是君王大忌嗎?事實上,朱棣之所以下如此大功夫修建紫禁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