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等於100個足球場,歷史上誰修建的?皇帝看不上的人

2020-12-18 微評秘史

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皇帝是最重要的,那麼對於皇帝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小博看來只有一件事,不是什麼美女或者金錢,而是皇權的穩定,與皇權穩定最有關係的只有皇位的更迭和皇帝的都城,今天小博先和大家說說這個皇帝的都城。

皇帝的都城在歷史上很多,秦漢時期的皇帝在鹹陽和長安建都,明清的皇帝在南京和北京建都,要說最為壯觀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了,紫禁城一共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00個足球場一樣大,要是擱在現在拆遷了一定能賠很多錢。

紫禁城雖然很壯觀,而且面積很大,但是在歷史上真正見過它裡面長啥樣子的人並不多,我們現在能夠看,是因為最後紫禁城更名為故宮以後被開放了,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但是在古代你想都別想。

小編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在古代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一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的人是平民,平民有被叫做草民,草民以下還有奴隸,草民和奴隸在貴族眼裡都是地位很低的人,有句成語叫做命如草芥,就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與稻草一樣。

紫禁城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被風吹來的,而是靠人一步步修建起來的,那麼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要回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紫禁城的修建背景是什麼,這樣才能明白紫禁城修建的人是誰。

紫禁城在明朝時候就有了,當時紫禁城的第一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為什麼要修紫禁城呢?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的手裡不應該是在南京,其實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是在南京,但是也叫做金陵定都的,為何要搬到北京,有3個原因。

首先,封建時期的人都是很迷信的,當時有一個傳說,就是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以後,有大臣說南京那邊有龍氣,始皇為了鎮壓龍氣,於是就派人挖斷了南京的紫金山,並在裡面埋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所以南京叫做金陵,從此在南京定都的王朝全部是短命王朝,朱棣很害怕這一點。

而且,朱棣當皇帝不是名正言順的,而是奪取了自己的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朱棣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所以南京城裡面不時都會有忠臣與建文帝的手下和百姓,這些人留在朱棣的身邊始終是個定時炸彈,當時有個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景清就差點取了朱棣的命。

最後,朱棣常年在北京生活,主要是為了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比如說後金女真民族還有草原上的元朝餘黨,明朝是一個很注重氣節的朝代,因為有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所以才遷都到北京。

這三個理由都有道理,那麼大家認為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呢?今天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朱棣手下有一個很有名的大臣,叫做光頭宰相姚廣孝,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和尚,但是智慧超群,輔佐朱棣當了皇帝,在一些歷史記載裡都說姚廣孝是紫禁城的主要涉及者和組織者。

當然還有一個人,叫做蒯魯班,他本名叫做蒯祥,這個是明朝一個有名的建築大師,在紫禁城修建的過程中,他是主要的施工人員,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建築工程師,他按照陰陽五行的理念,窮盡了智慧修建了紫禁城,這也是最為流行的說法。

但是,小博認為修建紫禁城的不是這些人,而是一群皇帝從來沒有看在眼裡的人,修建紫禁城前前後後徵用了上百萬的百姓,這些百姓有的去深山找罕見的楠木,經常是回來的時候只有去的一半人,有的在冬天運送巨大的石料,紫禁城的修建沒有他們是萬萬做不到的,但是回過頭來,他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因為在封建王朝,他們是草民,是皇帝從沒有正眼看過的人。

唐代駱賓王「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紫禁城的修建不是一個皇帝或者幾個大臣的功勞,而應該是這群很普通的人的集體心血,沒有他們就沒有紫禁城,沒有他們也沒有這現代社會最龐大的古建築群,所以小博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向那些在封建社會不被貴族重視的人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歡迎大家評論。

相關焦點

  • 紫禁城600歲刷屏,第一位住進去的皇帝是誰?關於它的16個知識你知道...
    1 日,故宮博物院在微博發布了一組紫禁城的今昔對比照,隨後在網上瘋狂刷屏。照片中,靜立一旁的角樓,氣勢恢弘的太和門廣場 …… 它把人們的記憶拉入悠遠的歷史之中,光影之間,仿佛轉瞬跨越 600 年。可是,你知道紫禁城 600 年背後的一些知識嗎?
  • 唐太宗修建昭陵不惜工本,一共花費968億,誰看完誰愣住!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明君,曾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他本以為戰爭結束後,自己可以坐上太子之位,不料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根據歷史記載,從秦漢時期開始,喪制就有了明確的規定,不論皇帝即位時年齡多大,繼位滿一年後,都要開始建自己的陵墓。繼位滿一年就要修建陵墓,這個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吉利呢?
  • 紫禁城是誰修建的,還是花巨資完成的,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18年後(1420年),皇宮建成,紫禁城的明清皇宮和皇室的居住地見證了最後一個皇帝的興衰,他從明朝的創建者朱棣,到新覺羅溥儀的24位皇帝。中軸線位於紫禁城的中間。在中軸線上,按古老的「面朝前方,睡在後面」的布局。1911年辛亥革命後,由皇帝下令修建的「三殿」也是《清室優待條例》:1924年,在溥儀和馮玉祥發生了一場改革,溥儀被逐出皇宮。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這在當時歷史條件下,這是一個艱難的歷史性決策。建一座新的皇宮,自古以來工程浩大,絕非易事。從永樂四年(1406)開始,採木燒磚、修建長陵、疏浚大運河,為建宮遷都的前期準備工作陸續展開。嘉靖二十九年(1550)韃靼部南下直逼京師,肆掠而去,此為歷史上的「庚戌之變」,但未動京師根本,阻止了韃靼部進一步踏足中原。都城北京始終是整個明王朝的國家政務中心,也是多民族統一國家的軍事指揮中心。歷史證明,儘管北方多民族地區變亂不斷,但以紫禁城為中心的都城,北京始終是穩定多民族國家統一的中心。
  • 是誰建立的北京紫禁城,成為我國的首都
    朱棣是我們漢族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出生於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根據歷史記載他也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千古明君。朱元璋在早年經歷過元末時期,因為各地沒有實力強大的藩衛駐守,各地經常發生農民起義導致國內四處暴亂。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能夠當上皇帝,自然會住進豪華的皇宮裡,壓根兒就不需要為自己的住房問題費腦筋了。這話要放到其他朝代中,講的或許是實際情況,可是要放到明朝皇帝身上,恐怕就不那麼適用了。原來,雖不能說是全體皇帝,但確實是明朝皇帝在修建皇宮上花費精力最多,可以說在明朝當皇帝,不是正在修建皇宮,就是奔赴在去修建皇宮的路上,似乎整個大明朝修建皇宮的工程,就未曾間斷過。這麼看來,這裡面的事兒,還真是值當說道說道的。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說明書——紫禁城100
    在第四次遊覽故宮之後,我把這本320頁的「紫禁城100」背回了家。紫禁城100仿佛每次到故宮看到的景象都是一樣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史學家,文物學家,建築學家,可以從各個角度發表出各種專業的見解,身為普通人的我,只能「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完全趨於表面,滿腔熱情最後化為不甚清晰的照片,腦海中的回憶也停留在人山人海的圍欄前。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觀賞模式呢?《紫禁城100》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 紫禁城的前世與今生
    朱棣實力雄厚,他看到弟弟們一個個都被廢了,就假裝生病,收起鋒芒,暗地裡部署起兵。1399年,朱棣抓了朱允炆派來的官員,以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揮師南下,討伐所謂的奸臣逆賊。經過4年苦戰,朱棣打贏,拿下首都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代四叔戰侄子的故事。
  • 誰是紫禁城的總設計師?
    故宮雄踞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將北京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城牆內的面積約72萬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明、清兩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這裡,幾百年多少軍國大策都由此發出,改變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命運。關於故宮的文獻與實物異常豐富,可惜的是,獨缺建築設計者的資料。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人的建築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於設計者是誰,就更成了歷史之謎。
  • 不務正業的皇帝朱由校 中國歷史上的木匠皇帝
    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總會出現幾個很奇葩的存在,而在明朝,最奇葩的莫過於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因喜好木工,有「木匠皇帝」之稱。至於朱由校的木匠水平有多高,看看朱由校最得意木工作品《江山在握》就知道,它現在的價值已過億!
  • 用近20年遷都,歷時14年修建紫禁城:朱棣與北京的「緣」
    駐守燕地終成霸業雄才大略的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即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經濟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而且通過鄭和七次下西洋,大大拓展了海外交流空間。他所創造的大明帝國的鼎盛時代,史稱「永樂盛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下令修建了北京紫禁城,並且遷都北京。
  • 紫禁城是怎樣建成的?僅用三年建成存疑,建造者撲朔迷離
    紫禁城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宮殿式建築,普通人很難想像它是在短短三年內建成的,尤其是面對數十年或數百年的歐洲建築,故宮的建造速度甚至更快,甚至有點不科學。那麼紫禁城究竟是怎麼建成的,為什麼能建得如此之快,建造它的人又是誰呢?永樂五年(1407)年,距離明朝建立不到四十年,已經修建了鳳陽和南京兩座皇城,要是再動工修第三座,這麼勞民傷財的事,就算朱棣貴為皇帝,那也是不敢輕舉妄動。
  • 央視紀錄片 故宮100 看見看不見的紫禁城
    在育兒的道路上,家長和孩子一同成長;慢慢陪孩子走,把我們的時間浪費在孩子身上,是世間最有價值的浪費!
  • 歷史上的紫禁城可是皇家尊貴的象徵,為什麼冷宮不對外開放呢?
    歷史上的紫禁城可是皇家尊貴的象徵,在這個地方曾替換過幾十位皇帝,這裡不僅是皇帝工作的地方而且皇帝也在這裡生活。 歷史上的紫禁城可是皇家尊貴的象徵,為什麼冷宮不對外開放呢? 你在電視劇裡聽沒聽到過「冷宮」這個詞呢?
  •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宮殿,你了解多少?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是這是些王朝的皇宮叫什麼名字?卻很少人會去關注,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歷史上五大赫赫有名的皇城宮殿。可惜,到死秦始皇都沒有修完阿房宮,秦二世繼位後繼續修建阿房宮,直到秦朝滅亡,都沒建成。據傳說項羽攻入鹹陽後,曾派人火燒阿房宮。但現代考古發現,阿房宮殿的遺址上並沒有太多火燒的痕跡,所以有人猜測項羽並沒有火燒阿房宮。
  • 紫禁城有房屋9999間半,卻沒有一間廁所,皇帝后妃拉撒怎麼辦?
    古代皇帝都自詡為「天子」,天子居住的紫禁城,據說有房間共9999間半,住滿了皇帝、皇后、妃嬪,還有那麼多的太監和宮女,加起來怎麼也有七八千人了。 但奇怪的是這麼多的房間,卻沒有一間廁所,為什麼明清兩朝皇宮內不建廁所呢?
  • 紫禁城
    紫禁城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踏進中國明、清兩代25位皇帝的宮城,金戈鐵馬仿佛在昨。見證過繁華與寂寥,見證過起落與沉浮,見證過桑田與滄海,見證過春花與秋月,見證過夏雨與冬霜,九九重門每一道門都有著鮮活的故事,歷史的洪流淘盡浪沙,也留下的多是慨嘆!
  • 「紫禁城上元之夜」聊故宮
    明代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朱棣下令修建北京皇宮,主要設計人有揚青、蒯福、蒯祥、蔡信、蒯義、蒯綱等;全國著名工匠 10多萬名;民伕100多萬名。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宮殿基本建成,紫禁城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在元朝大內的舊址上進行建造,所需材料來自全國各地。
  • 《文明6》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紫禁城是《文明6》中的一種奇觀,效果是+1通配政策槽位。+5 文化值,需要靠近市中心的平原地形建造,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紫禁城的歷史背景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紫禁城—北京—中國遊戲中:產力要求:920 / 科技要求:印刷 / 地形要求:靠近市中心的平原。 / 效果:+1通配政策槽位。+5 文化值。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剛才講了,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經歷了24個皇帝,同時故宮的文化內涵又不止明清兩代,它裡面所包含的中國文化的內容是貫穿上下五千年的。比如故宮的建築,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規矩來建的,周禮是周代就有的,周代到進多少時間了。所以它裡面的內部結構和體現的文化,不是說在明朝皇帝朱棣想起這麼一初就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的,而是他按照周代禮制的要求,把它落實到建築的空間當中,所以這裡有至少三千年以上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