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上,皇帝是最重要的,那麼對於皇帝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呢?小博看來只有一件事,不是什麼美女或者金錢,而是皇權的穩定,與皇權穩定最有關係的只有皇位的更迭和皇帝的都城,今天小博先和大家說說這個皇帝的都城。
皇帝的都城在歷史上很多,秦漢時期的皇帝在鹹陽和長安建都,明清的皇帝在南京和北京建都,要說最為壯觀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了,紫禁城一共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00個足球場一樣大,要是擱在現在拆遷了一定能賠很多錢。
紫禁城雖然很壯觀,而且面積很大,但是在歷史上真正見過它裡面長啥樣子的人並不多,我們現在能夠看,是因為最後紫禁城更名為故宮以後被開放了,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但是在古代你想都別想。
小編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在古代人與人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人一出生下來就是貴族,有的人是平民,平民有被叫做草民,草民以下還有奴隸,草民和奴隸在貴族眼裡都是地位很低的人,有句成語叫做命如草芥,就是形容一個人的生命與稻草一樣。
紫禁城這個龐然大物不是被風吹來的,而是靠人一步步修建起來的,那麼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呢?要回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紫禁城的修建背景是什麼,這樣才能明白紫禁城修建的人是誰。
紫禁城在明朝時候就有了,當時紫禁城的第一任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為什麼要修紫禁城呢?明朝的首都在朱元璋的手裡不應該是在南京,其實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是在南京,但是也叫做金陵定都的,為何要搬到北京,有3個原因。
首先,封建時期的人都是很迷信的,當時有一個傳說,就是秦始皇建立了秦朝以後,有大臣說南京那邊有龍氣,始皇為了鎮壓龍氣,於是就派人挖斷了南京的紫金山,並在裡面埋藏了大量的金銀財寶,所以南京叫做金陵,從此在南京定都的王朝全部是短命王朝,朱棣很害怕這一點。
而且,朱棣當皇帝不是名正言順的,而是奪取了自己的親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朱棣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所以南京城裡面不時都會有忠臣與建文帝的手下和百姓,這些人留在朱棣的身邊始終是個定時炸彈,當時有個建文帝手下的大臣景清就差點取了朱棣的命。
最後,朱棣常年在北京生活,主要是為了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比如說後金女真民族還有草原上的元朝餘黨,明朝是一個很注重氣節的朝代,因為有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所以才遷都到北京。
這三個理由都有道理,那麼大家認為哪一個是最重要的呢?今天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紫禁城到底是誰修建的?朱棣手下有一個很有名的大臣,叫做光頭宰相姚廣孝,這個人本來是一個和尚,但是智慧超群,輔佐朱棣當了皇帝,在一些歷史記載裡都說姚廣孝是紫禁城的主要涉及者和組織者。
當然還有一個人,叫做蒯魯班,他本名叫做蒯祥,這個是明朝一個有名的建築大師,在紫禁城修建的過程中,他是主要的施工人員,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建築工程師,他按照陰陽五行的理念,窮盡了智慧修建了紫禁城,這也是最為流行的說法。
但是,小博認為修建紫禁城的不是這些人,而是一群皇帝從來沒有看在眼裡的人,修建紫禁城前前後後徵用了上百萬的百姓,這些百姓有的去深山找罕見的楠木,經常是回來的時候只有去的一半人,有的在冬天運送巨大的石料,紫禁城的修建沒有他們是萬萬做不到的,但是回過頭來,他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因為在封建王朝,他們是草民,是皇帝從沒有正眼看過的人。
唐代駱賓王「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紫禁城的修建不是一個皇帝或者幾個大臣的功勞,而應該是這群很普通的人的集體心血,沒有他們就沒有紫禁城,沒有他們也沒有這現代社會最龐大的古建築群,所以小博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向那些在封建社會不被貴族重視的人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歡迎大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