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修建昭陵不惜工本,一共花費968億,誰看完誰愣住!

2020-12-19 歷史大解秘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明君,曾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他本以為戰爭結束後,自己可以坐上太子之位,不料李淵卻立李建成為太子。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唐伍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回了本應該歸己的太子之位。唐高祖去世後,公元626年,李世民正式登基稱帝,在位期間,唐太宗愛民如子,虛心納諫,共執政23年。

唐太宗去世後,他與文德皇后長孫氏合葬在昭陵。昭陵是山西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被譽為「天下名陵」。這座陵墓的布局不同於秦漢時期的坐西向東,而是模仿唐長安的建制而設計而成的,故此,規模宏大,氣象萬千。

此時,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這座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墓,究竟花費多少兩白銀才建造完成的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除了當時主管修建陵墓的官員,還有唐太宗李世民知道造價外,恐怕沒有人能確定,修建陵墓究竟花費多少銀兩。

說到這,各位讀者都很好奇,也很期盼,莫非小編你知道唐太宗修建昭陵共花費了多少白銀?萬能的小編當然知道,今天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根據歷史記載,從秦漢時期開始,喪制就有了明確的規定,不論皇帝即位時年齡多大,繼位滿一年後,都要開始建自己的陵墓。

繼位滿一年就要修建陵墓,這個做法是不是有些不吉利呢?

在當代,這確實是個不吉利的行為,但在我國古代,皇帝貴為九五之尊,身份極其尊貴,而帝王的陵墓是皇帝去世後住的地方,修建皇陵那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其重要的程度更甚於皇帝住的紫禁城。

因此,各朝各代皇帝登基後,都會在第二年開始,即著手準備修建陵墓,提早為自己死後做「穩妥」的準備。

根據《晉書》記載:漢武帝在修建陵墓時,可以動用了國庫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個「三分之一」就成了各個朝代皇帝修建陵墓時可用資金的定例。

根據歷史資料的顯示,唐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為3409.75萬貫。

3409.75萬貫=3409.75萬兩白銀。按照如今的市場價格,一克白銀大約是3.5元左右。但古代和現代的銀兩計算方式卻有些不同(唐朝的16兩等於現在的一斤),所以唐朝的一兩等於現代的36.9克。

34097500(3409.75萬兩白銀)X36.9克x3.5元(一克白銀的價格)=4403692125元,為了好算我們四捨五入一下約等於44億元。

唐太宗每年都從國庫中取出44億元來修建陵墓,而他在位23年(修了22年陵),22X44億元=968億元。因此,修建昭陵一共花費968億元。

968億元放到現在,仍是一筆巨款。2008年8月,甘肅酒泉千萬kw級風電基地建設全面啟動,預計總投資金額1000多億元,建成後,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基地。唐太宗用接近千億元的巨額資金修建陵墓,供自己死後享用,我們不得不感嘆,皇帝的心思,我們不懂呀!

相關焦點

  • 「大唐的背影——尋訪唐帝陵」之二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9月4日,記者來到唐太宗昭陵實地探訪。 考古揭開神秘洞窟謎團 貞觀十年(636)長孫皇后病逝後,唐太宗就開始營建昭陵,當時選取九嵕山險峰造陵,從山下到山腰的墓室之門,要經由「懸絕百仞」的棧道才能到達,造好之後拆去棧道,顯得孤聳回絕,雄渾巍然,更顯帝王氣魄,並且可以防止盜掘。
  • 美國訪中為禮物發愁,昭陵六駿中三俊的由來
    當時有一位美籍華人就說了,把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裡收藏的昭陵六駿中的兩駿歸還給中國,讓這兩駿與其它四駿相聚,這才是給中國最好的禮物。人們不禁會問,這位華人為什麼會提這樣的建議,難道六駿真的有這麼珍貴嗎?我們就介紹一下這六駿,既然是昭陵六駿。那麼我們就說一下什麼是昭陵,昭陵就是唐太宗的墓。早在唐貞觀十年,即公元636年,唐太宗的皇后長孫皇后去世後。
  • 昭陵六駿指的是哪六匹馬? 揭秘「昭陵六駿」的前世今生
    昭陵的六匹駿馬分別是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拳毛纏。白蹄烏是一匹有四隻白蹄的純黑色戰馬。在薛仁杲軍受重創的情況下,唐太宗沒有聽從舅父竇軌的再三阻攔,決計一鼓作氣,全殲薛軍。於是他催動白蹄烏,身先士卒,銜尾直追,一晝夜奔馳了200多裡,包圍了折侄城,迫使薛仁杲率殘部投降。在黃土高原上,白蹄烏昂首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後因長途疾馳力竭而死。
  • 劉月群/長孫皇后與昭陵遺存
    長孫皇后與昭陵遺存 文/劉月群 並決定把昭陵也作為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后合葬,由此可見,昭陵與長孫皇后關係的密切程度。後來,唐太宗在撰寫《昭陵刻石文》碑時,評價了長孫皇后節儉的美德,闡明了因九嵕山為陵的原因,並使百世子孫奉以為法。
  •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麼唐太宗的「鏡子」是誰呢
    唐太宗最大的優點是虛懷納諫。 唐太宗的「鏡子」就是魏徵。魏徵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舊臣,魏徵當時老跟太子說,要把秦王李世民幹掉,秦王有異志,早晚必圖之。你幹掉他,不然他會坐大,會發達。結果太子不聽,顧及手足之情,於是被弟弟秦王幹掉了。
  • 最讓唐太宗傷心的是這件事,愛哭的他幾欲自殺,卻為何沒有落淚?
    唐太宗畫像,清代人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他愛哭,哭親人,哭功臣,生離死別哭,做夢夢見了也哭,常常哭得稀裡譁啦。 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愛哭的帝王,這大體是對的。從新舊唐書到資治通鑑,有關李世民傷心、流淚乃至痛哭的記述不計其數,涉及到的人也非常多。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 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時間:2020-12-18 19:0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唯一的女官 此人究竟是誰? 唐朝,是一個偉大的朝代。唐朝國力強盛,武備強大,稱雄亞洲,是當時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大國和強國。
  • 昭陵六駿中,為何它排首位,只因一點其他五駿沒法比
    聽說過「昭陵六駿」的人很多,但知道其詳細情況的卻很少。「昭陵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祭壇前,東西兩側六塊駿馬青石浮雕。  在千古帝王中,李世民對自己的戰功是很自負的,毛主席也稱讚他為「最能打仗的帝王」。為了自詡馳騁疆場騎射的生活,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時,就命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用青石鑿刻了生前騎過的六匹戰馬的浮雕,以歌頌自己南徵北戰的武功。
  • 唐太宗地府還魂最關鍵人物是誰?他是名凡人為何能干預地府之事?
    這個和西遊記核心「唐僧西天取經」八竿子打不到一邊,吳承恩為了使這兩者能聯繫起來,於是設計了一個承上啟下的故事情節,那便是:「魏徵夢斬涇河龍王,唐太宗地府還魂」。很多小夥伴看《西遊記》很容易把這一環節給疏忽,殊不知,唐太宗地府還魂乃西天取經的起因。有了這個情節,才有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救出孫悟空等後面所有的故事。如果沒有這一故事情節,大鬧天宮和西天取經中間完全是斷篇的。
  • 謀反起家的唐太宗和明成祖 到底誰的政績更卓著?
    這兩位老兄實在太像了,所以很多朋友就想給他們分個上下,到底兩位誰更聖明?誰對歷史做出的貢獻更多呢?答案比較明確,明太宗不如唐太宗,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明粉們勿噴。首先,從獲取統治權的角度,唐太宗李世民比明太宗朱棣要難的多。
  • 遊國博賞國寶,殘破的昭陵六駿馱出了大唐盛世
    大唐盛世的出現,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和他開創的貞觀之治。李世民雖說是通過玄武門之變,用血腥的方式奪取皇位的,但誰也不能否認他為大唐建立立下的那些汗馬功勞。李世民打天下時,不僅能運籌帷幄,也能衝鋒陷陣。李世民沒忘記那些功臣,讓閻立本為他們畫了像擺進了凌煙閣;李世民同樣沒有忘記它的六匹座駕,在自己的陵寢昭陵北麓祭壇兩側的廡廊裡,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兩兄弟,合力把它們製成了浮雕石刻。
  • 唐太宗和《蘭亭序》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愛王羲之之書,雖已收集甚富,仍然思念《蘭亭序》真本,經常叫人明察暗訪。《喪亂得示二謝帖》唐代內府雙鉤填墨摹本浙江紹興永欣寺有僧人辯才,為王羲之第七代孫僧智永嫡系的再傳弟子,藏有《蘭亭序》,從不示人。
  • 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壁畫看展示個性的初唐婦女髮式
    本文作者主要以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俑、壁畫中女性為例,窺探初唐女性髮型的時代特徵:初唐婦女的髮式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個性的髮髻甚至引來了唐代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和效仿。從昭陵陪葬墓出土的壁畫、彩繪釉陶女俑、三彩女俑及紅白陶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髻、鬟、鬢三種髮式。髻和鬟的區別,髻是實心的,鬟是中空做環形,大多為青年女子所梳者,其中以雙鬟為多。
  • 同樣是愛《蘭亭序》,為什麼唐太宗把它帶進墳墓,而梁武帝卻編出...
    唐太宗和梁武帝都瘋狂喜歡「書聖」的神品,愛的方式卻迥異的耐人尋味。 大家坐在河渠兩旁,上遊的酒杯順流而下,流到誰的面前誰就取過來一飲而盡,這古代漢族的民間習俗,既有遊戲的歡愉,又有一種儀式的神秘。 加繆說:「我反抗,故我存在」。是的,王羲之是用自己的仕途換來了存在感。雖然王羲之憑藉自己的家室和舉薦,把官位做到了會籍內使、右軍將軍,才有了後人稱呼的「王右軍」的由來。
  • 農民用「身份證」撬開博物館門,盜15件國寶,專家:損失超2億
    導讀:九嵕山地處陝西省八百裡秦川腹地,因為山上修建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而名揚天下。除了李世民的昭陵,九嵕山周圍還分布著大量唐朝時期王公貴族、達官顯貴的陵墓,他們都是昭陵的陪葬墓。經過一千多年的洗禮,這些墓穴大多被盜並被清空。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為何去世後被唐太宗砸了墓碑?
    唐朝最興盛的時候當屬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被少數民族親切的稱之為天可汗,少數部族對大唐的朝貢也是最多的。並且還出現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供後世人欣賞。唐太宗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候,就像是他的原配妻子長孫皇后,可以說兩人是少年夫妻了,話說唐太宗和父親李源反隋時浴血奮戰,而後為了登上皇位經歷了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可以說是不離不棄的一直陪伴著他,唐太宗對其追念不已。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回天之力630年,唐太宗下詔重新修建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上書力陳不妥之處。唐太宗接受了規勸後馬上下令停止修建。魏徵稱讚張玄素的話可謂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後「回天之力」常用來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 紫禁城等於100個足球場,歷史上誰修建的?皇帝看不上的人
    皇帝的都城在歷史上很多,秦漢時期的皇帝在鹹陽和長安建都,明清的皇帝在南京和北京建都,要說最為壯觀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了,紫禁城一共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00個足球場一樣大,要是擱在現在拆遷了一定能賠很多錢。
  • 在農村修建一棟150平米的房子,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錢?看完明白了
    不僅生活物質得到了不錯的改善,農民還要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了,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修建房屋了。那麼如今在農村修建一棟150平米的房子,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錢呢?我們都知道修建一棟房子不容易,需要耗費人力物力,隨著人工成本逐年的上漲,現在建築材料的價格也越來越高了。不少的農村人都在說,要修建房屋越早越好,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晚一年,你的修建成本就會上升不少。
  • 萬裡長城的修建,在現在要花多少錢,算完難以置信!
    萬裡長城的修建,在現在要花多少錢,算完難以置信!說到我國的首都北京,想必很多人都想到的是故宮,但是小編今天想說的就是我們國家的存在兩千多年的萬裡長城。但是萬裡長城並不是秦始皇最開始想到的想法,其實在西周的時候就有了開始修建萬裡長城的想法,只是為了有防禦功能,只不過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徹底修好了萬裡長城。那麼修建萬裡長城到底要花多少錢呢?就帶著疑問跟小編一起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