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建立的北京紫禁城,成為我國的首都

2020-12-20 大宗家的歷史

朱棣是我們漢族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出生於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根據歷史記載他也是一位受人敬仰的千古明君。朱元璋在早年經歷過元末時期,因為各地沒有實力強大的藩衛駐守,各地經常發生農民起義導致國內四處暴亂。所以在公元1370他有了封藩的想法,對自己的幾個兒子封賞後,派幾個小兒子到各地去當藩王。這時朱棣成為了燕王,朱元璋給他取了個王妃後才讓他走,在之後朱棣爭奪天下、治理天下時燕王妃是他非常重要的助手(燕王妃是中山王徐達的女兒,傳說她是一位非常賢淑而且有才華的女子,人稱女諸生),雖然說這也是一種政治婚姻,但是這對朱棣以後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性。

皇后徐氏

朱棣和別的皇子被封為藩王后,都在慢慢發展自己勢力,其中以秦王、晉王、燕王、寧王的勢力最強。在公元1392年時太子因病去世,皇太孫朱允炆被封為太子,到了公元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因為燕王此時的勢力非常強大害怕他謀反,就和大臣商議怎麼才能削弱藩王的勢力,先後削奪五位藩王的勢力(其中湘王自殺了,其餘的都被貶為庶人)。至此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展開了大戰,經過兩年多的戰爭,朱棣攻下南京後,在公元1402年7月17日登基皇位,繼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並令恢復太祖皇帝時期制定的法令,表明其起兵目的是為了恢復祖訓。

朱棣

朱棣登基後封王妃徐氏為皇后,對所有功臣進行了封賞,下令凡建文年間被撤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取消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法令,凡與太祖時期不同的一律廢除,導致一些有利民的規定也被廢除了(如:朱允炆在位時下令減輕浙西一帶的稅收)。

朱棣

朱棣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建立內閣制度,曾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一些措施籠絡各地的地主,宣揚儒家思想,在選用人才時因人而異,為當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穩定了全國局勢後,朱棣又通過錦衣衛對所有大臣進行監控。又設置鎮守內臣和東廠衙門,實行專制統治。

北京故宮紫禁城

朱棣最主要的貢獻是他在位期間修建北京宮殿,就是現在北京的紫禁城(根據歷史記載主要設計師是明朝匠師蒯祥,設計人還有揚青、蔡信、砌綱等人。當時招募了全國著名工匠10萬多人,民工100多萬人,人、材、料耗資巨大),修建完成後公元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公元1405年朱棣派遣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領官兵和水手共計27800餘人、船隻六十二艘,遠航西洋(鄭和在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時間中,先後七次帶兵出海遠行,經歷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這就是偉大的鄭和下西洋)。還有當時的明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領先與世界,所以呈現了各國爭相來朝的盛況,就在1423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上載有16個國家1200多人的使臣及其家屬。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60多個。最鼎盛時期是有近一百個國家與明朝發生過外交關係。

鄭和下西洋

朱棣還十分重視經營北方,朱棣五次帶兵進行北徵,為中國版圖的鞏固做出了突出貢獻。最後在公元1424年朱棣北徵回師途中病逝,死後葬於長陵,享年64歲。

朱棣

相關焦點

  • 紫禁城等於100個足球場,歷史上誰修建的?皇帝看不上的人
    皇帝的都城在歷史上很多,秦漢時期的皇帝在鹹陽和長安建都,明清的皇帝在南京和北京建都,要說最為壯觀的就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了,紫禁城一共佔地72萬平方米,相當於100個足球場一樣大,要是擱在現在拆遷了一定能賠很多錢。
  • 來到我國的首都—北京,這三大旅遊景點不可錯過
    我國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以及燦爛的文化,要說最著名的名勝古蹟,那就是長城了。長城是我國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登上長城,我們可以感受到這裡的氣魄。來到這裡,我們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景觀。
  • 北京隱形富豪王志才:紫禁城邊有豪宅,卻早已加入澳大利亞國籍
    引言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近幾年來發展的速度非常快,相應的房價和物價也在不斷地上升,相應的經濟實力當然也是在我國佔據了首要地位之一。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北京存在的富豪在我國範圍內應該是非常多的。被我們知道的一家北京高檔餐廳金錢豹,王志才就曾是這個餐廳的老闆,不過在他的財富中,這個餐廳僅僅是他的一點皮毛。王志才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他的房地產行業,並且他不僅僅是在北京,甚至在整個中國乃至澳大利亞。北京的一家著名地產公司,王府世紀就是他身家之下的資產,但是王府世紀所在的公司並沒有選擇上市,所以外人根本無法知道他究竟有多少財富。
  • 北京紫禁城對大明王朝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朱棣要大修紫禁城?
    前者見證了中原王朝千年間與北方侵略者你來我往的戰爭歷史,後者則向天下彰顯了我國古代皇帝的滔天權勢與社會的繁榮昌盛。北京紫禁城佔地總面積高達72萬多平方米,是當今世界現存保存最完整的木質宮殿集群。1420年正式宣布完工之後,在接下來的500年裡,見證了我國明清兩代的興衰榮辱。
  •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5處經典旅遊景點
    在中國人的心中,關於北京這個城市,也許沒有陌生人,也許大部分人沒有來過北京,但是無論是從電視上看,還是從宣傳海報上看,從音樂老師教給我們的歌曲中,北京這個名字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命,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有著無限魅力的古城,新中國在這裡宣布成立,2008年奧運會,全世界的人名通過北京這個城市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飛躍
  • 解讀越南的古都順化市:有類似北京紫禁城的建築,新市區在河對岸
    順化是越南的一個「三朝古都」,它的結構非常類似北京,也有一個類似「紫禁城」的建築,也分成內城和外城。目前順化市是越南中部的承天-順化省的省會,它本身也有新城區和老城區組成。著名的「順化京城」就位於順化老城區內部。
  • 經濟中心南移後,北京為什麼會成為首都?
    誰佔領了長安洛陽二都,誰就是最有問鼎中華帝王資格的雄主。然而,從金朝開始,北京這個曾經的幽雲邊境之地,突然躍升到了都城的位置上。是什麼讓北京能夠擔當起整個如此重任呢?01.經濟重心南移之後隨著中國南方的不斷開發,長江流域的經濟體量佔比日益增大,我國的經濟中心在唐宋時期加速向東南移動,而關中與中原地帶則因為自然環境的惡化與連年兵禍的摧殘,逐漸喪失了作為首都必備的糧食生產能力(比如關中平原難以承載大量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員,必須依賴大運河調配糧食)。
  • 臺灣教授說北京沒有下水道,看到600年前的紫禁城,讓他顏面掃地
    今天咱們就借著紫禁城60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的東風來談談,這北京城到底有沒有下水道。北京簡史上古時期,那時還沒有北京這個地名,但是不代表在這塊土地上無事發生。黃帝大戰蚩尤,在這裡;黃帝大戰炎帝,也是在這裡。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北京這塊地,是陪著咱們炎黃子孫一路摸爬滾打走過來的。
  • 北京紫禁城是滿清建造的?是明朝皇帝朱棣
    在清炒的古裝劇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事情都是在北京紫禁城發生的,以至於現在一起提起紫禁城,我們便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清朝。久而久之,人們就會有一種錯覺——紫禁城是清朝建造的。其實才不是呢,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建造的,仿的是南京紫禁城。建這座皇城的目的很簡單,明朝本來定都南京,但朱棣想遷都北京,既然如此,肯定得在北京建造配得上皇室身份的家。
  • 紫禁城的前世與今生
    朱元璋生了26個兒子,朱允炆登基時,他的二叔三叔都已經過世,住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對朱允炆威脅最大,那時候北京不叫北京,叫北平。朱棣實力雄厚,他看到弟弟們一個個都被廢了,就假裝生病,收起鋒芒,暗地裡部署起兵。1399年,朱棣抓了朱允炆派來的官員,以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揮師南下,討伐所謂的奸臣逆賊。經過4年苦戰,朱棣打贏,拿下首都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
  • 紫禁城是誰修建的,還是花巨資完成的,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18年後(1420年),皇宮建成,紫禁城的明清皇宮和皇室的居住地見證了最後一個皇帝的興衰,他從明朝的創建者朱棣,到新覺羅溥儀的24位皇帝。中軸線位於紫禁城的中間。在中軸線上,按古老的「面朝前方,睡在後面」的布局。1911年辛亥革命後,由皇帝下令修建的「三殿」也是《清室優待條例》:1924年,在溥儀和馮玉祥發生了一場改革,溥儀被逐出皇宮。
  • 為什麼我國的首都要選擇在北京,而不是上海,其實背後有很多原因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國首都所在地,很多小夥伴可能都會想,為什麼上海經濟那麼發達,我國的首都卻不選在上海呢?其實這是有很多原因的,無論在何時,將我國的首都選在北京都是最正確的抉擇。一是北京是元、明、清三大統一王朝的故都,多有王者之氣,自帶首都光環二是北京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輻射面廣三是北京未經戰亂,城市保存完好四是北方地區成為解放區時間比較早,有濃厚群眾基礎五是北京接近華東,東北經濟發達地區最後是北京有一定地理縱深,利於國防
  • 我國「最無奈」的城市,曾差點成為首都,如今卻淪為五線城市
    現在我國經濟越來越快發展,許多城市也越來越快發展,只有城市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越來越強,現在希望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慢慢發展,迎來巨大的變化, 對深圳來說,短短幾十年就發展成了世界一線城市,深圳的地理位置優勢不可或缺,但更多的是國家的經濟政策, 今天談談我國最「無力」的城市, 曾經差點成為首都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這麼大規模的建築到現在為止保存的也是最完整的古建築之一,也成為了國家的5A級景區,更是被列為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也是重點的文物保護單位,還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去過故宮的朋友們都知道,裡面大到無法想像,怎麼走都走不到終點,甚至很多夥伴去過很多次也沒能走遍故宮的每個角落。如果真的不是花費一番心思的去走遍故宮每個角落,或許你只能是看到表面的景象而已。
  • 1949年選首都時,我國11個城市入選了,為何最後定都北京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許多城市都建立過國都,比如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王莽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在西安建都;洛陽是九朝古都,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武周、後梁和後唐在洛陽建都;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古都,東吳、東晉、南朝的宋、
  • 朱棣為什麼要傾盡財力營建北京紫禁城?
    到了1416年,眼看準備工作做得差不多了,朱棣在十一月召開會議商討營建北京,商議的結果就是「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其實就是以南京宮殿(南京紫禁城、南京故宮)為藍本來營建北京宮殿(北京紫禁城、北京故宮)。
  • 我國第一個被叫做北京的城市,不是現在的首都,而是這座千年古城
    北京位於我國河北省的腹地,是我國現在的首都,也是政治、文化等中心,經濟非常發達,面積不大,但這裡聚集了我國許多高校清華、北大等世界知名企業,每年都有無數年輕人來這裡 北京在他的歷史文化和地位上成為了世界大都市,但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被稱為北京的城市不是現在的首都北京,而是有著非常悠久歷史的是千年古城
  • 藏在重慶的「紫禁城」,花費六億多五年才建成,主人究竟是誰?
    我國歷史悠久,有著上下數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在面積廣大的國土之上存在著許多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建築,蘊藏著極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能讓人們切實的感受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其中我國最著名的古建築群應該就是位於北京的故宮了,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去觀光。
  • 我國「最可惜」的城市,曾經差點成首都,如今卻只是一座五線城
    眾所周知,我國的土地面積非常大,所以國家的城市自然很多,許多城市中既有發展良好的城市,也有比較落後的城市,所以國家也根據城市的發展狀況對他們進行了排名, 這也是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發展,知道在全國處於什麼地位, 發展的城市自然有優勢,我國四個一線城市在北方廣泛有這些城市,它們不僅在我國位居首位
  • 三山五園罹劫160周年的追問:「園林紫禁城」成為典範還有多遠?
    本報記者羅鑫攝▲三山五園圖(清代、黃色調)(受訪單位供圖)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李斌、羅鑫、吉寧)11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園林紫禁城」離「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典範」有多遠》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