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朝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更是達到了九千多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紫禁城究竟藏有多少寶貝呢?答案是非常多,多到沒有人能說得清,要知道明清兩朝時期,紫禁城的宮廷收藏達到了極致,八方朝貢,珍奇異寶數不勝數,上至原始社會、商、周、秦、漢,近到至唐、宋、元、明、清,藏品有百萬之多,這些藏品大致可分三類,一類是清王朝和皇族在政治、文化、經濟、生活、宗教方面的歷史遺存,二是歷朝宮廷檔案、民間檔案和藏書,三是幾百年間收藏的文玩字畫和藝術珍品,其中每個類別又分幾十個小類別,像什麼繪畫、書法、雕塑、銅器、玉器、石器、金銀器、珍寶、琺瑯、雕刻、陶瓷、外國文物等等,奈何中國近代史太過屈辱,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太監偷盜、火災、溥儀賞賜流失不少。
其中,讓人最無奈的就是紫禁城失火事件,本來這件事是可以避免的,但偏偏溥儀想清點一下有多少寶貝,這才導致了大火,辛亥革命後,中國南北戰爭爆發,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帶著6歲的溥儀宣布退位,溥儀退位後,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清室的優待條件,並且承諾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每年給皇室400萬兩銀元,這就造成一個事實,溥儀雖然還是名義上的皇帝,但他卻沒有了屬於皇帝的權力,因此紫禁城的小朝廷就變得非常混亂,首先是裡面的太監抽大煙和賭博,甚至偶爾還有人行兇殺人,這些事大都不了了之。
這些人賭錢有時候賭紅了眼就開始打紫禁城的主意,紫禁城到處都是寶貝,沒錢了隨便偷個寶貝都能賣很多錢,一開始這種事還比較少,但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的時候,這種事就很頻繁了,舉個例子,溥儀剛買的大鑽戒還沒送人就不翼而飛,溥儀大婚後不久,給婉容的珍寶就變成了贗品,很多存放寶貝的盒子都是空的,這種情況數不勝數,溥儀的老師莊士敦給他說:「地安門附近的街道上,近來新開張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古董店,這些商店的老闆不是宮裡出去的太監,就是內務府的管事,他們賣的大概都是從紫禁城中順走的寶貝。」
溥儀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氣的一蹦三尺高,眼睛裡都快噴出火了,於是他開始派人調查此事,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這些偷盜的不僅僅是太監,還有內務府管事的人,他們偷盜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直接撬門,有的拿去當鋪死當,遇到好的東西還會小規模組織拍賣,還有的名義上給溥儀借去鑑賞,然後就沒然後了,涉及此事的有太監、內務府的管理人員、還有遺老遺少們。
為了遏制這種情況,溥儀和幾位老師商議,決定對紫禁城的寶物進行一次大的清點活動,沒曾想,還沒開始清點,紫禁城就失火了,1923年6月27日晚上,紫禁城內廷西側建福宮突然著火,因為紫禁城房屋都是木質結構,導致火勢迅速蔓延,搞笑的是,首先發現著火的是義大利消防隊,然後是民國消防隊和警察,鑑於火勢太大, 他們只能採取隔離法,直到第二天中午的時候,大火才終於完全撲滅。
這場大火將建福宮、靜怡軒、慧曜樓、吉雲樓、碧琳館、延春閣、廣生樓、凝輝樓等一大片地方全部燒成焦土,巧合的是這些地方全部是紫禁城存放重要珍寶的地方,造成的損失簡直無法估量,火災過後,內務府通過招標的方式讓北京各個金店來招標處理,經過幾番角逐後,一家金店以五十萬元的價格拍到廢墟處理權,據說後來這個金店從廢墟中提煉黃金就達到了一萬七千多兩,這場大火最終也沒查出了是誰放的,但是就這件事,對我國文物界而言,簡直就是一場浩劫,這起因僅僅是因為溥儀要清點紫禁城寶物,實在是讓人感慨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