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學生手繪"網紅路" 實踐運用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
2018-11-02 10:29:00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展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的規律與魅力。近日,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同學們別出心裁,用他們的創意和才華,手繪出了一條絢麗通道,為原本美麗的校園再添一景。 二十四節氣手繪通道(部分) 14個學院通力合作 7天內繪出120米手繪通道 冬至、大寒、立春、驚蟄、清明、穀雨、芒種、夏至……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在中醫人看來,每一個節氣變遷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31日下午,記者在成都中醫藥大學溫江校區五行廣場的大草坪上看到,一條由24塊長5米寬1.5米的手繪圖連接而成的絢麗通道蜿蜒向前,而這條手繪通道正是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 成都中醫藥大學同學正在創作二十四節氣手繪通道 「學校要求我們在繪製時融入中醫藥元素,我們在繪製過程中也是查了不少資料,費了頗多心思。」彭林同學是此次參與通道繪製的學生之一,他所在的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負責秋分和寒露兩塊手繪的製作。「拿這幅秋分圖來說,它以陰陽太極為底,取晝夜平分之意,將大地抽象為兩個女神。她們一個代表白晝,一個代表黑夜。整幅畫採用冷暖兩色對比,形成強烈的色彩碰撞。這幅秋分圖題字以銀杏為底,書厚德、博學、精思、篤行八個字,結尾以賦的手法,濃縮成都中醫大的自然風光於字裡行間,令人真切感受到四時美景。」彭林介紹,為了完成這秋分和寒露兩塊手繪圖,他們團隊20個人花費了一周的時間。 成都中醫藥大學同學正在創作二十四節氣手繪通道 將學習融入實踐 鼓勵學生了解運用傳統文化 記者了解到,組織學生進行校園通道的繪製,實際上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第一屆愛我校園創意彩繪大賽的一部分。為了擴大活動宣傳面,學校還建立了活動投票平臺,號召全校師生為優秀作品投票。成都中醫藥大學後勤基建處公益中心主任崔紅芳透露,活動體現了後勤基建處環境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功能,現在已經有2.5萬人參與了本次活動。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將各學院的手繪作品鋪成一條通道呢?成都中醫藥大學後勤基建處副處長楊永成告訴記者,五行廣場草坪中間的這條通道,原本是一條普通的水泥路,很多師生反映其造型普通,甚至感覺破壞草坪的整體美,在校方深入思考後,學校決定用同學們手繪的作品來裝點這條通道。並通過提供具有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校園環境,以美培智、以美輔德、以美育誠。 楊永成還表示,中醫講究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因時制宜,在中醫養生理論中,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說法,並且認為每個季節都有對應可保養的部位。 「比如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肺。二十四節氣體現了自然的發展規律,對人體保養更具有指導意義,了解這些,可以增進同學們學習中醫的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來源: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