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被當成寶的故宮花瓶,此人笑說:我的夜壺也是寶貝?

2020-12-19 猴哥侃史

1949年,中國煥發出新的活力,新時代替代了舊時代,很多人都在和過去道別,其中就有這個人,他就是溥儀,作為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更作為傳承千年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可謂是傳奇,他擁有著平凡人無法理解的曲折人生,前半生出盡風頭卻又不能自主,後半生平凡無奇卻能享受自由,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先苦後甜,然後歸於平凡"。

溥儀三歲登上皇帝寶座,萬事都只能依賴別人,茫茫然昏昏然,就在這種混沌中度過了前半生,但是他還是見證著中國從落後到發展、再到強大的過程,從此他的後半生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新中國建立後,他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普通百姓,然而他又是幸運的,總算沒有被歷史所唾棄,而此時的皇宮已經成為了故宮博物館,就算從小在皇宮長大的他,也不能隨便進出,要買票才能進去,這讓他感嘆。

故宮作為他兒時的家,自然讓他充滿著熱愛,當他重遊故宮時看到了一個花瓶,這個被當成寶的花瓶,此時專家正在大聲介紹,他卻笑說:"我的夜壺也是寶貝?"。新社會來臨後,他感慨自己以前的過錯,立下誓言要改過,成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還是有人拿出他以前的事情來調侃,他不止一次地告知別人,以往的事情已經隨著東去的江水遠去,現在的他只是想過點平凡的日子。

命運還是眷顧著他,他的願望得到了實現,重獲新生的他,和普通的老百姓沒有什麼兩樣,過著日出而作、日暮而歸的生活,每天簡單的三餐一宿讓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甚至於他拿到那張代表民主的選民票時,竟然淚流滿面,心情激動,不顧身體的孱弱,堅持排隊幾個小時,鄭重往選民箱中一放才放心回家,絕對不會做出逾越法律的事情,他的行為證明了他真的與眾不同了。

在平凡的工作中,他認識了第四任妻子,建立起一個溫馨小家,有一次,他重回故宮遊玩,無意中看到一個花瓶,專家正在有模有樣地介紹著,他站在旁邊,笑著說:"這是我的夜壺,難道我的夜壺也是寶貝?",結果讓旁人大驚。眾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這個老人身上,專家還以為是來搗亂的,就大聲質問他,當他表明身份後,專家一愣,才停止了說話,旁人還讓他將這個花瓶的詳情介紹一番。

原來,這個花瓶確實很珍貴,但是,他小時候不知道,身邊的人常常告誡他不要拿來玩,他卻偏不聽,甚至有一次,他趁著旁人不注意,偷偷往裡面撒了尿,所以這就是他為什麼稱這個是他夜壺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溥儀回國當故宮管理員 別人說花瓶是文物 他說花瓶是夜壺
    可是後來不僅沒錢,連住都不給住了,溥儀一時的心裡了落差也是很大。當時離開皇宮轉移東北,而那年日本想要很好的控制東北,便建立了偽滿洲國而溥儀再一次被看重,成為被操縱的木偶皇帝,淪為了日本人的附庸,一點自由也沒有。
  • 溥儀晚年遊故宮見專家介紹一花瓶,走近一瞧笑道:這是皇帝的夜壺
    而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從九五之尊變為了一位普通的公民,連進自己曾經是自己居所的故宮都要買票才能參觀,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世事無常。1908年冬,3歲不到的溥儀即位了,由隆裕太后和親王載灃攝政。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娃娃,被慈禧太后推上來強行當了皇帝,從王府被抱來皇宮時甚至還因為害怕而哭鬧不休。
  • ...晚年再遊故宮,專家介紹一花瓶稱是文物,溥儀笑道:這是皇帝的夜壺!
    溥儀晚年再遊故宮,專家介紹一花瓶稱是文物,溥儀笑道:這是皇帝的夜壺! 溥儀的一生無疑是了經歷非常多的風風雨雨。他生於光緒三十二年,父親是光緒帝的親弟弟醇親王。
  • 溥儀晚年逛故宮,見解說員講解一古董花瓶,他笑稱:那是皇帝夜壺
    在這段時期內,在故宮的宮牆大院之內,溥儀一直保持著皇帝的生活方式,接受宮廷教育,也開始接觸一些西方潮流,比如騎自行車、打網球、照相。紫禁城對於溥儀來說,承載了他相對安逸的小前半生生活。1924年溥儀離開紫禁城,等到再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將近40年後了。在這40年間,溥儀當過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後又淪落到蘇聯人的階下之囚。
  • 溥儀故宮重遊感慨良多,看見自己的夜壺被人參觀,告訴導遊後被罵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溥儀故宮重遊感慨良多,看見自己的夜壺被人參觀,告訴導遊後被罵清朝曾經是我們國家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清朝滅亡之後,他們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成為了階下囚。這就是溥儀。溥儀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悲痛,他非常年幼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但是當時他什麼都不懂,並且兩次又被廢掉皇帝,然後又被當成傀儡被很多的人當槍使用。日本投降之後,蘇聯人將溥儀抓住。然後關入了監獄之中,他在蘇聯一共待了五年的時間五年之後通過外交途徑把他押解回國,然後又讓他在戰犯管理所學習了九年時間。
  • 溥儀去故宮參觀,突然看到一個花瓶,笑著說:我的尿壺也算古董?
    大家都知道,溥儀從小時在皇宮裡面長大的,所以他可以說是對於故宮最熟悉的人,雖然在他長大之後就被趕出了皇宮裡面,但是從小養成的貴氣依舊存在他的骨子裡面。就算是長大之後,再回到故宮參觀,依舊對於故宮當中的一草一木念念不忘,但是讓人感到非常可笑的是,他再次回到自己小時候的家裡面卻要買票。當時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決定開放故宮,讓百姓在買票之後都能夠進來參觀,溥儀也曾經買票進來過。
  • 大哥帶夜壺來鑑寶,說平時在家當花瓶用,主持人:您沒盛湯不錯了
    大哥帶夜壺來鑑寶,說平時在家當花瓶用,主持人:您沒盛湯不錯了古董又被我們叫做古玩,是具有歷史遺留意義的,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或者珍奇物品。據這位大哥所說,這是他去澳大利亞旅遊的時候在當地買回來的叫做老虎,平買的時候花了1萬多塊錢。但是家裡人和身邊的朋友親戚都不知道這個器具是幹什麼的,所以買回來以後就放在家裡,一直把它當做一個花瓶使用。為了吸引眼球呢,專家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讓現場的觀眾猜測這是一件什麼東西,答案真是五花八門,有的觀眾甚至猜這是一個茶壺。
  • 最奇葩的皇帝拿大臣的夜壺當寶,被人告密後將其就地正法
    歡樂頌中的語句用於這位皇帝可以說在合適不過了。「世界上的事就是一個龐大的娃娃機,我隔著玻璃只為得到你」寧可得罪一個君子,也不得罪十個小人,共勉之,常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就不跟大家兜圈子啦,今天要竟的就是名震四海的雍正皇帝,錯把夜壺當寶,釀就了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笑話。
  • 老漢挖淤泥撿到「銅罐」,被當作夜壺20多年,專家:這是頂級文物
    每個人都想暴富,希望某天撿到某樣珍貴的寶貝,從而變為富翁。不過,這也要你自己有「眼力」,不然哪天真撿到一個古代的陶罐卻不識貨,發現不了其價值就可惜了。陝西有位農民就是如此,在挖地時無意挖出了一件寶貝,因不識貨致使這珍寶命運曲折,甚至還被當成了夜壺。說白了,就是老農沒「眼力」啊!
  • 菜地挖出一個夜壺,放在家中三年,文物店50元買下,揭開百年秘史
    劉老漢的夜壺幾乎成為了村民們共同的話題,小孩子還將他的夜壺編成了童謠唱,村民們在形容一個東西醜陋時,往往都會說「這真是劉家的夜壺,又醜又臭」。這個夜壺在劉家放了三年,劉老漢沒想到一個破夜壺會遭來這麼多是非,於是打算將夜壺丟掉。但劉老漢是個犟脾氣別人越是說不行,他偏偏越是要覺得可以。
  • 唐朝的夜壺算不算古董
    原標題:唐朝的夜壺算不算古董   什麼事情,如果吵得過熱,弄得動靜太大,就總會衍生出一些洋相來。就說「收藏」這事吧,若是二三十年以前,恐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新鮮玩意兒。而今天,「收藏」居然變成個像吃飯一樣普通的事兒,人人提起來一套一套的,頭頭是道,什麼「撿漏兒」了,什麼「掌眼」了,什麼「踩雷」了,全是專業詞。
  • 50年前,老農挖到4件國寶,為何拿去當了26年的夜壺?
    這個罐子鏽跡斑斑,上圓下方,頂端蓋子上有一個圓形的口,裡面塞滿了泥巴。在距離挖出第一個罐子20釐米遠處,劉老漢又挖出了3個差不多的罐子。最後,男孩子們將這些罐子當成了夜壺,放在作為便器。劉家有四個銅夜壺,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劉老漢曾經笑稱:「這些夜壺能用幾代人都不會壞。」20年後,劉家的孩子都長大了,社會也開放、發展了。電視機、收音機的普及讓人們眼界大開,劉家人這才意識到,家裡的這些被當成了夜壺的罐子,可能真的是寶貝。
  • 夜壺裡的故事--浙江頻道--人民網
    林婆婆還拿馬桶洗帚伸進夜壺嘴裡,像洗馬桶那樣攪,可是夜壺嘴太小洗帚太粗,只能在夜壺裡小範圍划動。林婆婆洗夜壺特別認真,她好像要將林公公的氣喘病從夜壺裡洗去,希望林公公不再氣喘。林婆婆邊洗邊和隔壁河埠上的女人說話,林婆婆說:「這老頭子,昨夜又倒翻夜壺了。」邊上的女人哈哈笑:「床衝掉了哇?」林婆婆說:「床倒是衝勿掉,就是又要曬被子。」
  • 溥儀重回故宮參觀,從龍椅下拿出一個東西,激動道:這是我的寶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溥儀皇帝在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之後,在閱兵臺上去閱兵時,那種心裡的苦澀滋味也許只有溥儀自己才能夠理解得了吧。其實關於溥儀,現代很多文學作者都給溥儀貼上了一個「悲催命運」的標籤。其實仔細去看溥儀的一生其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往往總是令人同情萬分。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燦爛文物基本珍藏在故宮中,準確說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2009年周兵執導紀錄片《臺北故宮》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北故宮》共12集,追溯了文物遷台歷史和臺北故宮現狀,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珍玩等臺北故宮館藏國寶一一進行介紹。近期再觀看,感想頗多。
  • 房地產能當「夜壺」,也是一種幸福
    對房地產有一個經典比喻——「夜壺」地產人一直很不服氣他們一直覺得自己不應該是夜壺起碼有資格拿一個城市化突出貢獻獎 自視甚高的房地產,事到如今也許會感慨能當一把夜壺,也是一種幸福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中國有兩個故宮,一個是北京故宮,一個是臺灣故宮。對於這兩個故宮,人們是這樣評價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灣故宮,有寶無宮。在這個小故宮,我在那宮外、宮內徘徊了半天,想起了中國那絕大部分的國寶如何通過蔣介石最終輾轉的在這裡落地,心裡不禁感慨萬千。無論這國傳之寶最終在哪裡,只要它們安然無恙的保存下來了、保存在我們龍的傳人手裡,就好。
  • 李敖狂語:女人是男人的夜壺
    夜壺是什麼?那不是糟賤女人嗎?  轉而又想,不對呀,李敖何許人也?他可是中國出了名的情種啊。有文為證。  王尚勤在新書中把李敖形容成詩意多情的男人,甚至曾為王尚勤流下男兒淚。李敖聽後笑說,他的女友太多,不記得自己流過那麼多眼淚。
  • 狂人李敖:女人是男人的「夜壺」
    「女人是男人的夜壺」——夜壺是什麼?那不是糟賤女人嗎?  轉而又想,不對呀,李敖何許人也?他可是中國出了名的情種啊。有文為證。李敖聽後笑說,他的女友太多,不記得自己流過那麼多眼淚。  至於流過多少淚已不關本文的事,倒是這對好事和美女衝動是李敖的天性。李敖曾說他這一生的「雙龍抱」是抱不平和抱女人,可見,女人在李敖生命中的重要。  女人對於李敖來說那麼重要,勝過生命,又因何說女人是男人的夜壺,根據何在呢?經湘毅小考一番後才恍然大悟。難怪湘毅的頂頭上司出身報業的一屆文人臺長每提李敖便微露輕蔑之色呢。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