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老農挖到4件國寶,為何拿去當了26年的夜壺?

2020-12-19 稗史候說

1971年春,陝西扶風縣段家鄉大同村的村民們來到了寶雞峽的主幹渠裡疏浚溝渠。寶雞峽是一個水庫,有一條河渠是周圍農田的灌溉依靠。如果沒有這條河渠,周圍數十畝田地將無法耕種。

寶雞峽水庫疏浚工程

溝渠挖出寶物

不久前,一場暴雨襲擊了寶雞峽,洪水裹挾著大量淤泥堆積到了河渠裡。為疏浚河道,村民們紛紛出工出力前來疏通河道。在疏通河道的過程中,社員劉老漢挖到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罐子。這個罐子鏽跡斑斑,上圓下方,頂端蓋子上有一個圓形的口,裡面塞滿了泥巴。在距離挖出第一個罐子20釐米遠處,劉老漢又挖出了3個差不多的罐子。

寶雞峽水庫疏浚工程

挖到罐子,劉老漢不敢聲張,又用泥巴把這些罐子蓋了回去。當天晚上,劉老漢返回原地,挖走了這4個罐子。劉老漢把這些罐子背回家中,用水把這些罐子洗得乾乾淨淨,罐子上的銅鏽頓時顯現出來。

劉老漢對這些罐子愛不釋手,這些都是銅罐子,而且造型精美。但是劉老漢的妻子卻認為這些東西是裝死人屍骨的甕葬棺,放在家裡非常晦氣,於是斥責劉老漢趕緊丟出去。劉老漢捨不得丟掉這些東西,悄悄把這些罐子藏在了牆洞裡。

青銅器出土

26年的夜壺

天長日久,劉老漢漸漸忘記了這些罐子,家中調皮的三個孩子發現這些罐子後,把這些罐子搬出去玩,他們把這些罐子搬到小河溝裡裝上水然後用火在下面燒,又拿去當裝泥巴的器具,來回運送河沙到家裡。最後,男孩子們將這些罐子當成了夜壺,放在作為便器。劉家有四個銅夜壺,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劉老漢曾經笑稱:「這些夜壺能用幾代人都不會壞。」20年後,劉家的孩子都長大了,社會也開放、發展了。電視機、收音機的普及讓人們眼界大開,劉家人這才意識到,家裡的這些被當成了夜壺的罐子,可能真的是寶貝。

青銅簋一

3000年珍貴國寶

1997年5月,劉家大兒子背著一個「夜壺」去縣博物館找人鑑定,希望能搞清楚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物件。博物館專家揭開蓋子,湊進去瞧了瞧,又伸手進去摸了摸罐子裡面,發現罐子內不少銘文。經過仔細觀察,發現罐子內有銘文12行,字數多達129字。

宰獸簋

不久之後,著名考古學家羅西章對此物進行二次鑑定。經過羅西章鑑定,此物為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此物名叫「宰獸簋(gui)」。這129個字的銘文裡,記載了三千年前周夷王宰殺牛羊冊封大臣的事情。青銅器銘文字跡清晰,筆法工整,屬於青銅器中的精品。青銅器上,銘文越多價值越高,這129字銘文的青銅器,其價值堪稱國之重寶。

最後,經過雙方協商,博物館用2000塊錢買下了這件「宰獸簋(gui)」。買下此物之後,專家問劉家大兒子家裡還有沒有青銅器,劉家大兒子此時才發現這東西是寶貝,於是就說家裡只有這一件。但是,專家馬上就揭穿了他的謊言,因為按照「五鼎四簋」的安葬慣例,如果是第一次發掘出土,單獨出現一隻簋的情況是幾乎沒有的,劉家肯定還有3件青銅簋。即使劉家真的沒有了,也該去現場調查一番。

青銅簋三

10萬塊錢買走4夜壺

三天之後,專家找到了劉老漢家,在劉家找出了其餘3件青銅。劉老漢此時才知道這東西原來真的是寶貝。劉老漢說,這些青銅簋在劉家已經整整26年了,昔日的孩子都長大成人了,劉家對這些青銅器感情很深,如果將它們都捐出去了,心裡一時接受不了。多次勸說和做思想工作後,劉老漢表示想要10萬塊錢補償費,因為4件青銅器10萬塊錢也不算多,一些文物販子開價都到5萬元一個了。1999年,劉家與博物館達成一致,3件青銅簋如數上交博物館,博物館分期三年付給劉家10萬元徵收款。這4件青銅器被收藏進了周原博物館,成為了該館的鎮館之寶。

青銅簋四

129字的銘文記錄了什麼?

這4件青銅器中,最珍貴的就是第一件「宰獸簋(gui)」,這129字的銘文記載了周夷王時期的一件冊封大臣的事件。這129字的銘文如下:

【】唯六年二月初吉甲戌,王才(在)周師宮,旦,王各大(格太)室,即立(位)。(司)土白(榮伯)右宰內(獸入)門立(中)廷,北(嚮)。王乎(呼)內史尹中(仲)命宰(獸)曰:「昔先王既命女(汝),今餘唯或(又申)乃命,(賡)乃且(祖)考事,(司)康宮王家臣妾,奠(庸)外入(內),母(毋)敢無(聞知)。易女(錫汝)赤巿(韍)幽亢(攸)勒,用事。」(獸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不(丕)顯魯休命,用乍剌且(作朕烈祖)幽中(仲)益姜寶(簋),邁(獸其萬)年子子孫永寶用。

翻譯如下:周王三年五月甲戌這一天,周王來到太室就位,宰弘陪同頌進門站立在中廷,史官之長尹氏授王的命書。周王呼史官虢生冊命頌。周王親自任命頌在成周洛陽擔任職務。任命的同時,還賜給他帶花邊的黑色絲質禮服以及旗幟和馬具等。頌向天子行跪拜大禮,並獻上玉璋表示感謝,事後鑄造了頌、頌鼎和頌壺,用來祭祀亡父龔叔和亡母龔姒。

宰獸簋銘文

銘文上寫得很清楚,周夷王親自任命一個叫「頌」的人為大臣,並且賞賜了他一些衣服馬具等物,頌獻出玉璋表示感謝。事後,頌鑄造了宰獸簋(頌簋)、頌鼎和頌壺來祭祀父親龔叔和母親龔姒。這是一段沒有被記錄的歷史,填補了歷史空白。

寶雞峽西周宰獸簋等4件青銅器的發掘經歷,堪稱一段傳奇。誰也沒有想到,國之重寶竟然被放置床頭當了26年之久的夜壺。宰獸簋能保存至今,純屬幸運使然。

寶雞峽老照片

自此,一段國寶的經典傳奇,落下了帷幕。

參考文獻:《青銅器宰獸簋》

相關焦點

  • 陝西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了26年,專家勸起上交,老農:10萬拿走
    這就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陝西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了26年,專家勸起上交,老農:10萬拿走!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三個寶貝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上面剛說了,老農一鋤頭下去之後火星四濺,虎口發麻。而老農以為是挖到了石頭,然後就用手開始刨,但是將這個東西挖出來之後,老農卻有點傻眼了,這不是四個黑罐子嗎?
  • 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來盛尿26年,專家怒斥:暴斂天物!
    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來盛尿26年,專家怒斥:暴斂天物!中華擁有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前人為我們流傳下來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這些瑰寶多種多樣。記載著我華夏幾代王朝的興衰與更替。
  • 老農撿到一個「瓷罐」當夜壺用了50年,專家:這是價值連城的古董
    引子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那些先輩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奇珍異寶,但是現在這些寶物都很難被找到了,他們散落在全國各個地方,有的甚至在還流傳到了國外。但是有很多人對這種寶貝的認識都不高,覺得只是普通的東西,也沒有過於珍惜。
  • 老漢挖出4罐子,當夜壺用了26年,知道價值後,要了10萬就上交了
    老漢挖出4罐子,當夜壺用了26年,知道價值後,要了10萬就上交了上世紀70年代,陝西省寶雞峽主幹道疏通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村民劉老漢在溝裡挖淤泥,正挖著呢傳來了一聲悶響,劉老漢以為是挖到了石頭,於是便用手開始刨泥,卻沒想到挖出4罐子。劉老漢也不知道這罐子有什麼用,便用一個麻袋將這4個罐子背回了家。回家後老伴兒不樂意了,畢竟那個時候破4舊破得很厲害,誰家裡有些老玩意兒不拿出來砸碎的話是要犯錯誤的。所以劉老漢便把這4個罐子扔到了牆上的破洞裡。
  • 老農「銅罐」盛尿26年,專家發現,驚喜:2000元,這夜壺我買了!
    劉老漢頂著烈日,深一腳淺一腳地挖著土。誰知突然挖到如鐵塊一般的硬物,哐當一聲響嚇得劉老漢趕緊看看鋤頭是否被砸豁了口。然後細細觀察這泥下的鐵塊,發現竟是一個高40釐米左右的鐵罐子(其實是銅)。只是這罐子都上了鏽,不甚好看,但或許能拿回家盛個什麼東西,再不濟賣個錢也挺好。他看看周圍沒有什麼人,也不伸張,正準備拿回家時,發現還有三個罐子。
  • 老漢挖淤泥撿到「銅罐」,被當作夜壺20多年,專家:這是頂級文物
    陝西有位農民就是如此,在挖地時無意挖出了一件寶貝,因不識貨致使這珍寶命運曲折,甚至還被當成了夜壺。說白了,就是老農沒「眼力」啊!圖片:撿到珍貴的寶貝劇照一、意外挖到寶陝西扶風縣有位姓劉的農民,家裡貧困,他本人也沒什麼文化,只得以種地為生。
  • 菜地挖出一個夜壺,放在家中三年,文物店50元買下,揭開百年秘史
    1987年初,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家住南昌市城郊某村子的一位劉姓老農來到了地裡挖地種菜。早在幾十年前,這塊菜地曾是當地一位大地主家的花圃,當時地主家的花圃多達數畝,一到春天到處都是各種紅的、白的各色花朵。如今地主早已經死去,這塊地也成為了劉老漢家的菜地。「挖到一個夜壺!」
  • 老農挖到鐵勺古董不識貨,舀水20年都沒壞,專家6元買走成國寶
    文/小宇標題:老農挖到鐵勺古董不識貨,舀水20年都沒壞,專家6元買走成國寶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國,也正是因為古代歷史的沉澱,所以給這些後代子孫們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財富國寶之所以被稱為國家的寶貝,是因為它具有人文價值和歷史內涵,是一個國家的見證。 有可能越是看起來特別不起眼的東西越值錢呢,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的時候,有一位住在河北省的李大爺,在自己家中的菜地上面刨土。突然挖著挖著就挖出了一個特別硬的東西,李大爺當時沒有多想,就繼續挖了下去。
  • 47年前村民在地裡挖井,接連挖到「瓦神爺」,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在挖的過程中挖出了許多陶片,村民不以為然,可越挖越不對勁,陶製的人頭、四肢接連被挖出,由於村民較迷信,認為挖到「人頭」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當地的村民稱其為「瓦神爺」。國寶,國寶中的國寶」7月15日,考古發掘隊正式進駐西楊村考古工地,為發掘方便,他們在俑坑邊的樹林裡安營紮寨,起先他們沒做長久打算,可誰料會有這麼大一個陪葬坑。
  • 陝西老漢挖出青銅罐子,當夜壺20年,專家往裡一摸:國家級文物
    隨著近代考古工作的進行,不少文物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挖出來,展現在世人的眼前,但是依然還有很多文物不知去向,或是尚未出土。每一件文物自出土到博物館展覽,都有一段傳奇的經歷。上世紀七十年代,因為一場大雨,陝西寶雞在經歷大雨的衝刷,渠道中堆積了很多的淤泥,一位劉姓老農在清理淤泥的過程中,鐵鍬碰到一個堅硬的東西,刨開淤泥發現陷在泥裡的是一個青銅罐子,該罐子的頂部有一個圓型的開口,裡面塞滿了泥土。
  • 老漢挖到西周「銅罐」,卻被扔後院當夜壺
    比如今天說的這位村民,居然拿著西周的青銅器當「夜壺」用。 陝西扶風縣段家鎮大同村,有一位姓劉的老漢,祖上世世代代在當地務農,很少有讀書出去了,劉老漢自己就沒讀過什麼書,對於他來說種地就是自己懂的所有學問,看著地裡的莊稼到了秋冬天能有一個好的收成,就是最大的樂趣了。
  • 老漢挖出4個國寶,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其上交,老漢:10萬拿走
    老漢挖出4個國寶,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其上交,老漢:10萬拿走由於歷史的更替大多都經歷了戰爭,只要打仗就會造成很多的人員傷亡,人們居住的地方也會遭到破壞,所以一般打完仗就需要重建都城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一個老大爺挖出了4個國寶,以為是「尿壺」用來方便26年,專家勸說他上交給國家,老漢只說了一句話。
  • 老漢挖到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收走,如今值上億
    然而,這些華夏老祖宗們所遺留下來的國寶絕大多數都出土自地下的古墓和遺址之中。而這些出土寶物之中,除了一部分是考古隊從地下挖掘而來外,還有一部分則是來自於人們無意中的發掘。 其中,一位姓劉的老漢在挖到河渠中段的土溝邊緣時,鋤頭突然碰到了一個硬物,並劇烈碰撞而發出了刺耳的響聲。劉老漢下意識地認為土裡邊一定埋藏有金屬物體,於是便刨掘了起來。
  • 50年前,蘇聯欲挖穿地球,為何挖到12262米就停止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幾十億年的發展,地球上的人類越來越多,已經接近80億,人口的急劇增加,帶來的問題是地球上的資源也被用的越來越少。我們在小的時候常常會這樣想:「地球會不會被我們挖空,地球的資源會不會被我們用盡?」
  • 這件文物一出土,專家就斷定是古人的夜壺,看到其刻字後才知錯了
    比如有一種文物出土了很多年,專家一直以為它是夜壺,誰知道最後才發現竟認錯了。這個文物就是青釉虎子,它產自越窯,越窯是我國早期最主要的窯場,主要盛產青瓷,又因為在南方,所以被稱為「南青」。而和它同樣出名的是北方的邢窯,邢窯盛產白瓷,所以被稱為「北白」,兩者合在一起就是「南青北白」。
  • 陝西老漢挖溝時得到4個罐子,被孩子當作夜壺,專家:10萬元買了
    這不,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位老漢在挖地時,就發現了西周時期的文物。當時,扶風縣段家鄉大同村的村民到寶雞峽主幹渠道裡疏浚溝渠。若在洪水來臨前溝渠還沒有疏通,周圍幾十畝地的莊稼、甚至房屋都可能被洪水吞沒,到時不僅沒有吃的,就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大同村村民劉老漢也在這裡和大家在一起幹活,由於實行的不是按勞分配,不少人「磨洋工」,幹活拖拖拉拉。
  • 50年過去,美國太空人在月球的紙尿布,為何哭著也想帶回來?
    導語:50年過去,美國太空人在月球的紙尿布,為何哭著也想帶它回來?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是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雖然我們國家在各方面的發展起步都是比較晚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我們國家在各大領域的發展速度卻是最快的,尤其是在航天領域,我國更是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地發展了起來,並且一度發展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水平。在航天科研領域中,對於月球的探索工作一直以來就備受全世界的關注,畢竟月球是整個太陽系中離我們最近的衛星,探索宇宙的第一步,也就是對這顆衛星的探索。
  • 老農將一個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買走,如今值上億
    老農將一個銅罐當尿壺用了28年,被人9萬買走,如今值上億!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人都不僅僅滿足物質生活了,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有的喜歡吟詩撫琴、有的喜歡探討天空知識,還有的喜歡去參觀各地的博物館。
  • 為何農村在年前時非常熱鬧,在初一下午就冷清了?看老農怎麼說
    文/隨風飄散為何農村在年前時非常熱鬧,在初一下午就冷清了?看老農怎麼說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發現了,現在距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所以有不少的農民工都開始準備回家過年了,到時候農村又會變得非常熱鬧,所以很多農村的老人都是非常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他們才可以和家人團聚,但是根據以往的情況來看,雖然農村在過年前非常的熱鬧,但是在初一下午的時候,農村就漸漸冷清了,這是為什麼呢?
  • 英國媒體:50年前丟在月球上的紙尿布,為何美國鬧著想帶回來?
    現代科技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我們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程度了,以前發明的很多科技我們都還了解得過來,但是如今科技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快,我們的精力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們去了解各項科技產品。英國媒體:50年前丟在月球上的紙尿布,為何美國哭著想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