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來盛尿26年,專家怒斥:暴斂天物!
中華擁有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前人為我們流傳下來了許許多多的文化瑰寶,這些瑰寶多種多樣。記載著我華夏幾代王朝的興衰與更替。一件文物就代表了一段歷史,更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深厚底蘊。今天小編就以《老農挖出4個「夜壺」,用來盛尿26年,專家怒斥:暴斂天物!》為題,講一講蒙塵於民間的歷史古董。
故事發生在1971年的陝西扶風縣,當時的人們早已當家作主,個個幹勁十足,為自己的溫飽問題而奮鬥著。這天,全村人都來到了寶雞峽疏通溝渠。因為多年的淤積,溝渠裡堆滿了大量的淤泥,如果不及時清理的話,說不定洪水就會衝到村莊裡去,良田也會被淹沒。
快到中午的時候,村民們陸陸續續回家吃飯了,只剩下一位老農還在這裡勞作。這位老農姓劉,在家裡常年務農,也是一位老實、勤奮的人,本來他也準備要回去吃飯了,但是他看最後一段快挖完了,所以就打算多留一會。劉老漢挖著挖著,突然聽到「砰」的一聲,這沉悶的聲音顯然是挖到了硬物。劉老漢覺得有些意外,淤泥下面不會有什麼鐵塊吧?他也沒想太多,連忙繼續往下挖了起來。
當把那些淤泥清理乾淨之後,劉老漢隨即瞪大了眼睛:「這是什麼東西?」只見他面前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罐子,可能是因為埋的時間太久了,罐子上面也是鏽跡斑斑的。而且整個罐子上圓下方,造型看起來挺怪的。劉老漢還用手敲了敲,只聽這罐子發出了一陣沉悶的聲音。
老漢心想,說不定下面還有呢!於是立馬又挖起來,果不其然,他接連在淤泥下面挖出來了3個造型看上去一模一樣的罐子。老漢雖然不認識這些東西,但是看起來拿回家應該還能盛一些東西。不過當時一些吃完飯的村民都又來幹活了,他也不好明目張胆的抱回家,於是只好把它們又埋在了淤泥下面,等到晚上的時候才拿著一個麻袋,將這4個罐子偷偷的帶回了家。
可是還沒等他把這些罐子放好,老伴兒就對他不滿了:「大半夜的不睡覺,在哪兒撿回來了這些夜壺?還不趕緊把它們都扔出去!」劉老漢心想,既然不能盛一些別的,當夜壺用也不錯嘛!於是就把它們放到門外的牆角,晚上起夜了就拿它們來方便……
時間一晃,就到了1997年,也就是26年之後。當時古董收藏越來越火,之前就有許多人打著收藏的旗號來鄉下從老鄉家中收一些老物件。農村人們哪懂得古董的價值呀?既然能賣錢,還不如賣給古董販子,這樣好歹還能賺點意外之財。不過隨著人們對文物的意識逐漸提高,劉老漢覺得當年挖出來的罐子說不定也是寶貝呢!於是老漢立馬把其中一個「夜壺」刷了好幾遍之後,讓兒子拿著前往縣博物館找專家鑑定一番。
兒子把「夜壺」裝進麻袋,背著就往縣城裡走去。專家聽聞之後,隨即趕來給他鑑定。雖然老漢刷了好幾遍,但是蓋子卻忘記刷了。一股異味直往鼻子裡竄,專家眉頭一皺,問道:「你們之前拿它裝什麼了?」老漢的兒子吞吞吐吐的說道:「我……我爹拿它……拿它當夜壺使了……」專家皺著眉頭沒說話,但還是仔細的盯著罐子,把蓋子打開後,專家發現裡面竟讓有許多銘文,仔細一數竟然多達129字!
這可是重大發現!專家驚呼道:「這是西周的青銅器,國之重寶啊!你們竟然那他當夜壺使,真是暴斂天物!」原來這個罐子是西周的青銅器,名叫「宰獸簋」,這些銘文記載了周天子當時祭天冊封的大事。最後專家花了2000塊把這件「宰獸簋」給買了下來。不過專家畢竟見多識廣,按照古代「五鼎四簋」的規矩,專家猜測他手中很有可能還有3件!於是專家笑呵呵的問道:「小夥子,你家裡還有沒有這樣的罐子呀?」老漢的兒子一口否認:「沒了,只有這一件!」專家知道已經問不出來了,於是當時也沒有再問。
幾天後,專家循著劉老漢返程的路線找到了他的家中。專家極力勸說劉老漢,希望他能夠把寶物上交,並給了他10萬塊錢的補償。10萬塊,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巨款了!於是劉老漢也沒有再堅持,把剩下的3個罐子拿了出來。隨即專家把它們都送到了周原博物館。
如今在周原博物館中就能看到這幾件青銅器,它們甚至已經成了周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現在回過頭來再看,這些青銅器每一件的價值也都超過了2000萬!如今它們早已拂去了身上的蒙塵,向人們展示著歷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