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資深故宮人
新任「閣員」名單中有不少是校內學者,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將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長周功鑫出任。將擔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算是老故宮人,她由導覽工作作起,隨後擔任第一任院長蔣復璁的秘書,其後並擔任故宮展覽組組長,在故宮的資歷有27年之久。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
圖說:臺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今天在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 來源/學校供圖(下同)如何用一個成語故事「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今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創設者周功鑫教授走進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並給學生們帶來了首部以成語故事作為普及中華文化的全面載體的叢書《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在周功鑫看來,小小的成語是一把打開文化「大門」的神奇鑰匙,背後「具有史實的內涵」。
-
卓訓教育對談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讓年輕人喜歡歷史是我的責任
隨後,這位年輕的女士從講解員、館長文秘、展覽教育組組長一路升任,直到被馬英九親自聘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就是周功鑫院長。2020年初,卓訓教育和周功鑫院長建立了深度合作,面對卓訓教育提出的「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歷史」的問題,周院長在深度採訪中給出了她的答案。從入行開始,周功鑫院長一共為臺北故宮前後工作了三十一年。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11月1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了「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系列叢書的新書首發活動。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成語成為孩子歷史文化的啟蒙
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宋慶齡學校的「宋慶齡講壇」上,就「從成語故事中學中國歷史文化」這一主題,與約1300名中外師生展開互動交流。在周功鑫看來,一個小小的成語,背後「具有史實的內涵」。她從「完璧歸趙」成語故事講起,從服飾到交通工具,從飾物到器皿……隨著故事的展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圖徐徐展現在現場學生面前。
-
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11月26日下午,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來到河南博物院,為現場近千聽眾分享了40多年在博物館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經驗。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讓中華文化滋養青少年心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周功鑫主編的《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叢書可說創造了一種範式,一則成語故事、一本精美圖書,其人物衣飾、空間擺設、使用器具,甚至畫面上的植物,都於史有據,努力復原成當時的生活情景。潛移默化2012年周功鑫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時,便萌生出版文化叢書的想法。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1948年11月,國共徐蚌戰爭打響,南京動蕩不安,國民黨政府預備從東海岸撤退至臺灣,行政院向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註:易培基被控監守自盜罪,1933年辭職)下達緊急命令,要求其為北平故宮博物院精品文物編制一份名錄,安排飛機分批運往南京。 11月10日,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翁文灝邀集朱家驊、王世傑、傅斯年等常務理事在其家中召開緊急會議,主張將故宮文物疏散運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回應閉館整修3年傳言:正在評估,尚未定案
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稱:北部院區正館即將全面進行整建工程及北展南移事宜,院長回答目前正在評估、尚未定案。「正館休館本來就不是唯一的選項。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正規劃展場調整,讓正館可以同時整建,而北院同時對外開放」。據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日前某一次內部會議記錄指出,北部院區正館擬於2020年閉館整修3年,展品將改到南院展出。該消息昨日被爆料公之於眾並引發公眾熱議。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 為韓4.0計劃背書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未來要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有文物在同時間展出,面對外界質疑此一主張的可行性,韓國瑜政策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昨召開記者會說明,韓國瑜打算藉由臺北故宮4.0計劃實踐,用數字展覽補實體展覽空間不足,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也出席記者會為臺北故宮4.0計劃背書。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餐廳賣魚翅宴遭保育團體痛批
臺北故宮晶華餐廳出售的這道「弦紋鼎佛跳牆」因內含魚翅,被臺灣保育團體痛批,要求停售。 人民網7月23日電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的「故宮晶華餐廳」昨天被臺灣保育團體指責在「國寶筵席」販售魚翅料理,破壞保育形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時間:2009-08-28 14:4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南宋藝術文化特展 臺北故宮十月亮相
臺北故宮博物院繼去年「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後,兩岸博物館即將再度展開大規模文化交流合作,浙江省長呂祖善今天在結束訪臺行程之前,特別前往臺北故宮參觀,並且敲定今年10月份在臺北故宮推出「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展出三百餘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呈現南宋在藝術與文化上的創新作為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