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資深故宮人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劉揆偏好學界人士?新任「閣員」名單中有不少是校內學者,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將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長周功鑫出任。

將擔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算是老故宮人,她由導覽工作作起,隨後擔任第一任院長蔣復璁的秘書,其後並擔任故宮展覽組組長,在故宮的資歷有27年之久。

在故宮任職期間曾籌畫過「印象派大師莫內」、以及「羅浮宮博物館」、「畢卡索博物館」等文物來臺的大展。1996年離開故宮後,到政治大學服務,2002年於輔大創設博物館學研究所後,擔任首任所長迄今。

另外,周功鑫2007年於「國父紀念館」展出的「藝術與宗教」展,邀請梵蒂岡博物館與義大利米蘭、西耶納等五所博物館,首度以耶穌生命歷程為主題,展出珍貴文物。

不過故宮私下也有人員表示,曾猜測過新院長可能是「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顧問漢寶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黃光男等人,沒猜到最後是周功鑫。都猜測可能劉揆喜歡用學院派人士。

相關焦點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
    圖說:臺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今天在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 來源/學校供圖(下同)如何用一個成語故事「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今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創設者周功鑫教授走進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並給學生們帶來了首部以成語故事作為普及中華文化的全面載體的叢書《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在周功鑫看來,小小的成語是一把打開文化「大門」的神奇鑰匙,背後「具有史實的內涵」。
  • 卓訓教育對談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讓年輕人喜歡歷史是我的責任
    隨後,這位年輕的女士從講解員、館長文秘、展覽教育組組長一路升任,直到被馬英九親自聘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就是周功鑫院長。2020年初,卓訓教育和周功鑫院長建立了深度合作,面對卓訓教育提出的「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歷史」的問題,周院長在深度採訪中給出了她的答案。從入行開始,周功鑫院長一共為臺北故宮前後工作了三十一年。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成語成為孩子歷史文化的啟蒙
    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宋慶齡學校的「宋慶齡講壇」上,就「從成語故事中學中國歷史文化」這一主題,與約1300名中外師生展開互動交流。在周功鑫看來,一個小小的成語,背後「具有史實的內涵」。她從「完璧歸趙」成語故事講起,從服飾到交通工具,從飾物到器皿……隨著故事的展開,戰國時期人們的生活場景圖徐徐展現在現場學生面前。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11月1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了「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系列叢書的新書首發活動。
  • 讓中華文化滋養青少年心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周功鑫主編的《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叢書可說創造了一種範式,一則成語故事、一本精美圖書,其人物衣飾、空間擺設、使用器具,甚至畫面上的植物,都於史有據,努力復原成當時的生活情景。潛移默化2012年周功鑫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時,便萌生出版文化叢書的想法。
  • 故宮博物院院長就「開車進故宮」事件致歉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院長就「開車進故宮」事件致歉 相關負責人被停職  1月21日凌晨,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就引發廣泛質疑的「開車進故宮」事件發布致歉聲明及處理決定。  王旭東表示,近期發生的「開車進故宮」事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引起公眾對故宮文物保護的擔憂,他代表故宮博物院再次向社會公眾誠摯道歉。
  • 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獨家講述他們與故宮的故事
    (講述人按在故宮博物院就職時間排序)百年大修的故宮情懷講述人:鄭欣淼(故宮博物院第五任院長)2002年9月,我調到故宮博物院工作,領導同志囑我要重點抓好故宮的修繕工作。故宮的修繕是保護古建築、使其延年益壽的一項經常性任務。在21世紀之初,國務院作出了故宮修繕的重大決策。
  • 故宮博物院院長為基輔大學師生講述「故宮的世界」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介紹給烏克蘭青年學子。 人民網基輔4月19日電(記者 譚武軍)4月19日,正在烏克蘭訪問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應邀為基輔國立大學師生舉辦題為「故宮的世界,世界的故宮」專題講座,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介紹給烏克蘭青年學子。 講座中,單霽翔回顧了故宮輝煌的歷史,介紹了故宮的現狀及「故宮人」為發揚光大故宮文化而付出的努力。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餐廳賣魚翅宴遭保育團體痛批
    臺北故宮晶華餐廳出售的這道「弦紋鼎佛跳牆」因內含魚翅,被臺灣保育團體痛批,要求停售。  人民網7月23日電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的「故宮晶華餐廳」昨天被臺灣保育團體指責在「國寶筵席」販售魚翅料理,破壞保育形象。
  • 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11月26日下午,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來到河南博物院,為現場近千聽眾分享了40多年在博物館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經驗。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四大金剛」精選國寶  清帝出宮後,國民政府接管紫禁城,於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宮博物院。然而,軍閥混戰導致北方政局飄搖,故宮院務長期無人負責。直至1929年易培基任職院長,博物院各項業務才日見起色。孰料,營運剛步入正軌,「九一八事變」驟然爆發。  國難當頭,如何處置寶物?眾人最終決定裝箱南遷。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回應閉館整修3年傳言:正在評估,尚未定案
    臺北故宮博物院方面稱:北部院區正館即將全面進行整建工程及北展南移事宜,院長回答目前正在評估、尚未定案。「正館休館本來就不是唯一的選項。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正規劃展場調整,讓正館可以同時整建,而北院同時對外開放」。據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日前某一次內部會議記錄指出,北部院區正館擬於2020年閉館整修3年,展品將改到南院展出。該消息昨日被爆料公之於眾並引發公眾熱議。
  • 馬英九向嘉義保證一定修建臺北故宮南院(圖)
    民眾與警員發生衝突歡迎馬英九的兒童歡迎馬英九的兒童  馬英九向嘉義保證一定修建臺北故宮南院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22日重申在嘉義設分院,不論名稱、定位與預算從未改變。故宮南院在專業團隊的規劃和經營下將是具有國際水平的博物院,而非部分人士想像的地方級的花卉博物館。  嘉義縣長陳明文22日下午北上召開記者會呼籲馬英九重視這個案子,嘉義人希望有一個國際級的博物館。陳明文拿出「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把故宮南院變成花卉博物館的公文,批評根本是「狸貓換太子」,故宮院長周功鑫欺上瞞下,「不能譏笑嘉義人不懂古文物,所以看花最方便!」
  • ...更要「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正在北京西郊籌劃故宮北院區
    25日晚,第6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上海交大文治堂告訴師生,「據我們老員工回憶,當天下午當觀眾離去以後,他們從地上撿起被踩掉的鞋,撿了一大筐。」在「堂·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首講中,他幽默地表示,當今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其實正好是世界五大博物館的所屬國。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 為韓4.0計劃背書
    國民黨2020參選人韓國瑜提出未來要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有文物在同時間展出,面對外界質疑此一主張的可行性,韓國瑜政策顧問團總召張善政昨召開記者會說明,韓國瑜打算藉由臺北故宮4.0計劃實踐,用數字展覽補實體展覽空間不足,前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也出席記者會為臺北故宮4.0計劃背書。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去中國化」?新院長竟然說不排除在故宮裡建...
    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大陸遊客訪臺必去景點之一。整座建築為白牆綠瓦的中國傳統宮殿樣式,而館內來自大陸的翡翠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更成為必看的故宮三寶。 不過,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故宮臺灣化」的聲音。隨著臺灣行政機構改組,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與媒體茶敘時表示,上任後的重要任務是讓故宮典藏文物和臺灣文化產生「連結」,讓故宮成為」臺灣人的故宮「。 「本土化」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 此言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對臺北故宮「去中國化」的擔憂。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