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訓教育對談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讓年輕人喜歡歷史是我的責任

2021-02-23 卓訓網

文 | 卓訓

1972年,當一位年輕的大學助教考入臺北故宮成為一名講解員的時候,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一位文化屆的旗幟人物從此像一顆明星一樣冉冉升起。隨後,這位年輕的女士從講解員、館長文秘、展覽教育組組長一路升任,直到被馬英九親自聘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就是周功鑫院長。

2020年初,卓訓教育和周功鑫院長建立了深度合作,面對卓訓教育提出的「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歷史」的問題,周院長在深度採訪中給出了她的答案。

從入行開始,周功鑫院長一共為臺北故宮前後工作了三十一年。

每當有人問起,周功鑫院長就會毫不掩飾地為自己的選擇而感到「慶幸」。周院長告訴卓訓教育,自己在年輕時就選擇進入故宮服務,從現在看起來,這條路真是太對了。

周功鑫院長說,臺北故宮藏品數量高達七十多萬件,藏品豐富,並且品類多元,中國書法、繪畫、陶瓷、玉器、銅器、漆器、琺瑯器、珍玩及善本典籍及文獻、檔案等各種品類文物兼備。再之,從文物的年代來看,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代皆有收藏。因此它是文化藝術的殿堂,更是知識的寶庫。

直到今天,每當臺北故宮若有新展的推出,周功鑫院長都會設法挪出時間去參觀,並且分享給包括卓訓教育的用戶們等感興趣的朋友們。

在那些海量藏品中,周功鑫院長最喜愛的,就是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範寬是北宋時期重要代表性的山水畫家,範寬的這幅《溪山行旅圖》將北方高大巖山的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周院長說,每次自己站在《溪山行旅圖》之前,有如置身在北方終南山中,氣勢逼人,這與範寬在構圖上的處理有關,主山高聳置於畫中央上部,頂天立地,佔全幅三分之二,山頭為茂林密樹,山峰深處一白色飛泉直流而下,水霧雲氣瀰漫形成空靈的風景。近景為石岡上濃蔭老樹,中夾有一溪水,老樹前,溪水右邊,有四頭馱有行李的驢隊,前後各一旅人趕路。範寬的這幅《溪山行旅圖》突出特徵,予人氣勢雄強的壯闊感。在周功鑫院長看來,《溪山行旅圖》無疑是是中國山水畫中的極品。

周功鑫院長在任期間,主導推行了一大批有趣而不失故宮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尤其是「朕知道了」膠帶和「玉白菜」雨傘等有趣的禮品。這些特色文創一改故宮原本厚重的形象,讓這座宮殿成為了網紅,周功鑫院長也開始被大陸文化愛好者所熟知。

提起這段往事,周功鑫院長說,其實這些創意文創,也是一種「教育的延伸」。

周功鑫院長告訴卓訓教育,世界上各個博物館自來都設有禮品店,以前的禮品店只局限在複製展館裡的收藏文物,或請廠家製作大致相似的產品作為禮品販賣,目的是讓一般觀眾在參觀之後,將他們參觀的美好經驗,借著這些禮品一起帶回去。而這些紀念品也吸引他們再來參觀的可能。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英國提出了創意經濟的觀念,把藝術文化的價值轉換成文創商品的附加價值。當這個觀念提出後,當時的英國文化部長就指示倫敦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負責輔助英國博物館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執行,文化創意產業因此誕生。

而當時,周功鑫院長正好在博物館管理課程內教授創意經濟和文創產業,於是當2008年5月周功鑫院長回到臺北故宮任院長後,第一時間就籌辦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研習營,讓臺北故宮的收藏成為創意產業的設計靈感與活水源頭,關鍵是要讓他們認識故宮的藝術收藏,轉化成各種產業的創意設計並成為產品,以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

僅在周功鑫院長任職期間內,文化創意研習營就辦了五屆,僅產業公司方面,就有超過75家公司因此獲益,不僅提升了臺北故宮禮品店的商品種類、增加了營收,同時,最讓周功鑫院長開心的,就是真的有很多年輕人,因為這些創意禮品,愛上了臺北故宮、喜歡上了歷史文化。

面對現在年輕人不喜愛歷史、或者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現狀,周功鑫院長並不覺得十分焦慮。周功鑫院長告訴卓訓教育,想做好服務青少年的產品,就必須要了解青少年的想法。現今的青少年可塑性極高,他們的學習方式多以視覺學習為主,他們是在視覺影像環境中長大,喜好和敏感度也偏重在圖像及動畫。認知學習上,影像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因此,在歷史、藝術與文化的學習上,需要增加以視覺影像搭配趣味的方式來引導青少年,並以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

面對年輕人「興趣轉移」,周功鑫院長早有準備,她告訴卓訓教育,自己的團隊從2012年以來,已陸續製作《圖說中華文化》叢書,包括《戰國成語與趙文化》、《戰國成語與秦文化》、《戰國成語與楚文化》三套出版發行,並於2019年將圖書內容數位化。

為應對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圖說中華文化》團隊特別錄製了在線學習課程,讓同學們在家防疫期間也能在線學習課程。設計生動、有趣的課程內容並以動畫與動腦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輕鬆愉快且有效地學習中華文化、歷史、藝術、人物特質與生活美學,以提升學生們在中華文化、歷史、藝術方面的認識。讓孩子們透過輕鬆無壓力的課程學習中華文化,自幼在孩子們的心中撒下文化種子,培育他們未來具有廣闊的價值判斷視野、高度智慧與審美觀,並有助於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現在,這批課程已經在卓訓APP上線,屆時,周功鑫院長也將在這裡,與用戶們繼續交流,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卓訓,期待周院長再次光臨。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卓訓網」。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談成語 小詞彙裡藏著中華大文化
    圖說:臺灣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今天在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 來源/學校供圖(下同)如何用一個成語故事「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今天,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創設者周功鑫教授走進上海宋慶齡學校開講,並給學生們帶來了首部以成語故事作為普及中華文化的全面載體的叢書《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在周功鑫看來,小小的成語是一把打開文化「大門」的神奇鑰匙,背後「具有史實的內涵」。
  • 「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資深故宮人
    新任「閣員」名單中有不少是校內學者,而「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也將由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長周功鑫出任。將擔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算是老故宮人,她由導覽工作作起,隨後擔任第一任院長蔣復璁的秘書,其後並擔任故宮展覽組組長,在故宮的資歷有27年之久。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讓成語成為孩子歷史文化的啟蒙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王宛藝 郭敬丹)成語故事如何化身一把「鑰匙」,開啟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大門?1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宋慶齡學校的「宋慶齡講壇」上,就「從成語故事中學中國歷史文化」這一主題,與約1300名中外師生展開互動交流。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11月1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在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出席了「圖說中華文化故事」系列叢書的新書首發活動。
  • 讓中華文化滋養青少年心靈――訪「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潛移默化2012年周功鑫卸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時,便萌生出版文化叢書的想法。31年博物館工作經驗,讓她非常看重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容易被忽略,因為他們要考試、要升學。但他們恰恰處於價值觀需要建構的年紀,需要優良的讀物。」
  • 臺北故宮"前掌門"來鄭傳經
    11月26日下午,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來到河南博物院,為現場近千聽眾分享了40多年在博物館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經驗。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
  • 臺北故宮南院再度轉型 前院長:大英博物館會變來變去?
    本報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9月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主題將重新定位為「地理大發現時代東亞地中海概念中的臺灣福爾摩沙」。對此,博物館界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以臺北故宮現有館藏與研究,不足以撐起新主題。另一派認為,新一代博物館是「沒有界線的博物館」,臺北故宮不必局限於館藏,應連結其他博物館打造新方向,南院的新嘗試值得鼓勵。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臺北故宮文物傳言遭竊 配件疑缺損被盜賣
    臺北故宮文物傳言遭竊 配件疑缺損被盜賣 2013年03月25日 0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馬英九向嘉義保證一定修建臺北故宮南院(圖)
    民眾與警員發生衝突歡迎馬英九的兒童歡迎馬英九的兒童  馬英九向嘉義保證一定修建臺北故宮南院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韋博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22日重申在嘉義設分院,不論名稱、定位與預算從未改變。故宮南院在專業團隊的規劃和經營下將是具有國際水平的博物院,而非部分人士想像的地方級的花卉博物館。  嘉義縣長陳明文22日下午北上召開記者會呼籲馬英九重視這個案子,嘉義人希望有一個國際級的博物館。陳明文拿出「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把故宮南院變成花卉博物館的公文,批評根本是「狸貓換太子」,故宮院長周功鑫欺上瞞下,「不能譏笑嘉義人不懂古文物,所以看花最方便!」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海外網11月30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 【大小樂玩誠邀M•E學院寒假獻禮】公益微課聽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講述最美中國歷史
    當孩子想學圍棋時,她給孩子找到最棒的圍棋大師,當孩子想學經濟學的時候,她找到自己的上市公司董事朋友給孩子講解經濟……現在就有這麼一個站在別人肩膀上的機會,1月16日起,連續4個周六,臺北故宮博物院長,為你講述最美的中國文明……2016年寒假,大小樂玩攜手M • E學院送給您和孩子的最好禮物~~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2009年2月14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帶團赴中國大陸訪問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度開啟兩岸故宮交流,而北京故宮也將在3月份訪臺。10月在臺北故宮舉辦的「雍正大展」,將成為兩岸故宮合作的試金石。2009年3月1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率團抵達臺北,他們此行將專程訪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也是對半個月前周功鑫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身份首訪北京故宮的回訪。不過,時至今日,海峽兩岸的故宮,依舊是一宮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餐廳賣魚翅宴遭保育團體痛批
    臺北故宮晶華餐廳出售的這道「弦紋鼎佛跳牆」因內含魚翅,被臺灣保育團體痛批,要求停售。  人民網7月23日電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的「故宮晶華餐廳」昨天被臺灣保育團體指責在「國寶筵席」販售魚翅料理,破壞保育形象。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將動工 2015年運營
    新華網臺北10月6日電(記者 李凱李寒芳)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吳敦義6日宣布,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籌建各項工程將從本月中旬陸續動工,該園區佔地70公頃,2015年全面開放運營,未來將主要推廣亞洲藝術。同時,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也將於近日公布「大故宮計劃」,該計劃若付諸實施,場館面積將在現有面積基礎上擴大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