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遊曉鵬 文圖
講座現場
「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的資產,不管社會如何變化,我們怎樣共同把這個資產保留好、學習好,從前人智慧中獲得最高的智慧,這是重點。」11月26日下午,臺北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周功鑫來到河南博物院,為現場近千聽眾分享了40多年在博物館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經驗。
周功鑫曾兩度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其中2008年至2012年受聘為院長,任內不僅促成了《富春山居圖》在臺北的合璧展出,也用全新的文創和展覽理念將臺北故宮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該館不僅躋身全球最受歡迎博物館的前十名,「朕知道了膠帶」、「翡翠白菜雨傘」等文創產品也聞名世界。
講座結束後,周功鑫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採訪。據悉,11月28日(周一)下午,周功鑫還將出席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樓多功能廳舉行的中原文化創業產業論壇,與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展開對話。
談傳播
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的資產
給讀者籤名
學法語出身的周功鑫進入博物館行業有些偶然,至今她覺得考進故宮是一種幸運,因為「選擇了一個一生都可以學習的領域」。
1972年從輔仁大學畢業後,周功鑫先後給臺北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蔣復璁和第二任院長秦孝儀作秘書,隨後當了16年展覽組組長。從1999年開始,她的工作開始在故宮和輔仁大學講堂之間輪轉,先是回到母校創辦博物館學研究所,2008年重回故宮,擔任院長至2012年,現在,周功鑫又回到了校園,擔任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講座現場
在周功鑫看來,世界古老文明中,不論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經過數千年歷史洪流衝擊和淘汰已非原來文明,唯有中華民族所創造的文化一脈相承。而博物館是推廣中華文化的好地方,最好的學習場所。但博物館的東西如果沒有引導,沒有很棒的講解和很好的互動,觀眾看到的就是很表面的東西,不知道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周功鑫覺得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就是任內一手帶出700餘名志願者講解員,有的志願者至今還在故宮義務講解,「他們已經是專家,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一粒粒種子」。
周功鑫近年來所忙的另外一件事,則是寫作《圖說中華文化故事》,在青少年中推廣中華文化,這也是她引以為豪的一件事。她說,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的資產,它的傳承也是需要全球華人共同來做的事情,《圖說中華文化故事》這本書雖然是在臺灣做,但是在海峽兩岸以及香港、澳門都有。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的資產,我們怎樣把這個資產保留好、學習好,從前人智慧中獲得最高的智慧,這是重點。
講座現場互動環節,有觀眾問周功鑫,自己的孩子都在國外,如何讓他們感受和學習中華文化?「讓他們每個暑假都回國來,去博物館做義工,泡在博物館裡!」周功鑫說,除了這些方式,還應該在孩子們上到四年級有了一定閱讀能力以後,給他們講古人故事。「我自己的孩子,就曾請中文系的大學生來給他們講古人古事,每個星期講半天,我也帶他們讀《論語》和《古文觀止》,孩子們學好了母語,外語也一定會好。另外,切忌強迫孩子們背誦。」
談文創
讓參觀者推著購物車去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十分有名,「翡翠白菜」印上臺灣悠遊卡,2013年康熙手跡版「朕知道了」膠帶,更成了名噪一時的經典之作,其文創產業也成為各地博物館效仿的對象,那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是怎樣做起來的呢?
周功鑫說,自己在2008年接手故宮博物院院長之前,故宮是有複製文物賣的,那時不叫文創,而叫紀念品。「臺北故宮真正有文創產業是從2008年開始,我們每年選擇15項產業派員來故宮免費參加文化創意產業研習營,紙張、陶瓷、服飾、珠寶設計、器物甚至自行車行業都有,每個企業接受訓練的不光包括設計師,也包括他們的CEO、財務、營銷人員等核心幹部,這有利於創意、策略、產品研發與市場營銷的完整銜接。」
在每期研習營的末期都會有兩個月是創作期,培訓人員設計創作的產品,都要經過博物院委員會的審查,品質好的雙方就可以合作,「如果他們不想合作也沒關係,研習營的學習經歷已經傳播了博物館的理念和文化,會給他們帶來影響」。
研習營的效應很快顯現,不少廠家變身故宮衍生品的合作廠商,臺北故宮商店禮品種類快速增至約4000種。周功鑫說,2008年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營業額從沒有超過3.4億新臺幣,2008年的7個月即做到了3.6億,2009年增至6.4億,2010年為8.4億,2012年她卸任當年已經突破9億元新臺幣。
談及大陸博物館的文創,周功鑫表示,直觀感覺是重複性很大,各個博物館之間沒有做出自己的特色,另外,文創產品跟生活的結合度還不夠。「臺北故宮的文創在生活結合度上還不錯,很多觀眾是提著籃子到故宮去的,就是一定會去看一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因為很多東西是很實用的、很生活化的東西。」周功鑫說,如果能夠讓參觀者帶著籃子、推著購物車去博物館,達到這樣一種狀態,說明博物館的文創是非常成功的。
不過,在周功鑫看來,文創產品賣到多少億不是關鍵,最終是為了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因為藏品是博物館的心臟,教育才是博物館的靈魂。觀眾看了展覽之後,能學到東西,真正喜歡上博物館,還願意買文創品把美好的記憶帶回家,形成一圈圈良性循環,這才是重點。
那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那麼多文創產品,周功鑫最喜歡哪一款呢?「太多了,如果說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圍繞『翡翠白菜』衍生的周邊產品吧,特別是一位中學生設計的雨傘,收起來看,就是一棵翡翠白菜,特別棒。」周功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