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網站發布了博物院2019年度上半年該院合作開發廠商說明會公告,其中公布了博物館商店銷售簡報。多種多樣的文創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以下稱《簡報》)
《簡報》中稱,截至2019年3月22日在線商品計4484項。
其中:
出版品728 項;
出版授權93項;
合作開發2,207項;
品牌授權1,456項。
《簡報》中針對「商品銷售百分比」,「年度暢銷品銷量比較」「2018年度B1提袋率與去年同期比較」「2018年度平均客單價與去年同期比較」「2018年度平均客單價與去年同期比較」以及未來重點「建議開發的產品」。網站還在授權與文創「合作開發與委託承銷」中提出不建議開發的產品。讓我們來看一下,是否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各類商品銷售百分比
年度暢銷品銷量比較
2018年度B1提袋率與去年同期比較
注/提袋率:指一定時期內,將商品放入購物車的顧客人數佔該時間段網站訪問量的比例。雖然將商品加入購物車裡的消費者並不一定要為它們買單,但是提袋率可以幫助企業分析哪些產品是消費者曾經感興趣但是最終放棄的,從而幫助企業進一步改進。
2018年度平均客單價與去年同期比較
建議開發商品
中價位禮品
商務禮品
價位:3000~5000臺幣(約合650~1000人民幣)
(設計典雅包裝精美)
環保商品類
建議:餐具、杯套、環保袋、食物環保袋
適合年輕人的禮品
建議:創意生活用品、隨手杯、療愈小物
創意餐具類
建議:餐墊、盤子、碟子、筷子、筷架
兒童商品類
建議:兒童餐具、圍兜、樂高等
該網站在「授權與文創——合作開發與委託承銷」中明確提出合作方不建議開發的產品。
不建議開發商品項
頭巾、髮飾類商品、擦拭布及手帕、T恤、手錶、鏡子、扇子、資料夾、筆記本及便條紙、貼紙、紙膠帶、明信片、磁鐵、書籤、名片盒、滑鼠墊、原子筆、鑰匙圈、餐墊紙、馬克杯、珠寶類飾品、相框、無框畫、移動電源、人字拖、公仔、無功能性擺飾品。
後記
近年來,伴隨著熱銷兩岸的文創產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收入也節節攀升。臺北故宮的文創產品一直以來成為博物館界的標榜,其中,除了有優秀的創意和優良的品質,還需不斷的推陳出新,才能受動更多的博物館愛好者親睞。
正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消費合作社總經理何春寰所言:文創產品,就是把玻璃櫃中的文物所含的文化內容,通過這個有功能的商品,走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延續閱讀-
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臺北故宮與90餘家臺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傘」、「冰山一腳」潮襪、「富春山居圖」茶杯墊、為消暑飲品「三清茶」的乾隆御飲。僅2013年的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臺幣,這一數字直逼10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
「朕知道了」紙膠帶被稱為「故宮爆款」,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三千件文化創意產品之一,工作人員特意將這區區四字從15.8萬餘件工作密檔硃批中認真遴選出來。
▲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膠帶
何春寰向記者說明,它的走紅其實「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乾隆喜歡在奏摺上硃批「知道了」三個字,「朕知道了」是那一系列紙膠帶的其中之一。何找到為迪斯尼代工的廠商合作批量生產,第一批貨上架之後,恰逢那家工廠的生產線從深圳搬回臺灣,第二批還要再等一個半月。沒想到的是,媒體報導時誤以為這款商品賣到斷貨,造成顧客瘋搶。
2015年,臺北故宮博物館再次推出「朕又來了」系列傲嬌霸氣的文創產品,包括夜光運動手環、聖旨文件夾、密奏文件夾等,」朕就是這樣漢子「再一次火了臺灣。
這件,不但能當頸枕,戴在頭上,還能一秒變成唐朝美女,故宮還出了一個使用海報。
▲妙趣橫生的墜馬髻頸枕
▲跳躍時空的日常
這幅詼諧可愛的插畫中收集了十餘件文物:作品構圖參考自明代唐寅畫作《仿唐人仕女》,牆上左側畫作為元代倪瓚畫譜冊《大小樹間竹》,臥榻上擺放著明永樂青花幾何紋葫蘆形扁壺等文物。
2013年秋,「神話言」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雙品牌茶器「我是乾隆·天子之寶」。「我是乾隆·天子之寶」系列,設計靈感來自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高宗《御製詩集》,每部詩集卷前扉頁均繪有乾隆皇帝不同年紀的畫像。
「我是乾隆·天子之寶」於2014年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優良設計獎。這是「神話言「首次報名日本國際大獎並獲獎,評委會表示:這件茶具的創意設計,整合歷史文物的內涵及中華文化的深度,融入現代時尚生活,告訴消費者文化和藝術的故事,以精湛的工藝傳達獨特的產品,既有趣味又有實用性。
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如何做到高產高質的呢?
翠玉白菜作為臺北故宮的人氣寶物,以它為主題而衍生的「翠玉白菜傘」更是得到許多觀眾的青睞。
然而這把傘的文創設計竟然是一個年僅16歲的高二學生!想想16歲的我還在頭懸梁,而人家已經跑去參加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了,還抱了個銅獎回家。
自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從2010年開始持續舉辦至今,就收到了眾多英雄好漢的優秀設計作品。
2017年家飾用品設計組銅獎
霽峰菓盛
有沒有覺得這個果盤很像一座連綿起伏的山峰?
那是因為它的的設計來源為曹知白的《群峰雪霽》圖。
曹知白,元代畫家,擅長山水畫,尤其是雪景寒林畫。
《群峰雪霽》先是以數筆概括大略山體的形勢,然後再補上濃厚的幹筆,以大片的淡墨暈染出天際和水面,凸顯出地面覆蓋的皚皚白雪。
設計者將白雪皚皚的峰巒及開闊的江面,轉化為果盤,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層階的山峰以陰暗面呈現水墨淡雅的韻味,山中注入保冷劑,呼應荒寒靜寂的雪景,同時還能讓水果常保新鮮美味。果叉便是山脊上挺立的枯樹,置於几案上便自成一幅風景。
小小果盤,卻將《群峰雪霽》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其中,在享用美味的當下,同時兼具味覺與視覺的享受。
2017年公仔組銅獎
寒江釣雪杯
每當聽到別人朗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時,一位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便浮現在眼前。
無獨有偶,作為山水畫「北宋三大家」之一的範寬也是一副《寒江釣雪》圖,與柳宗元的詩句傳達出的意境非常相似。彤雲密布,白雪紛飛,枯樹衰蘆之間,一位蓑笠翁持杆獨釣。
當這樣的一幅畫設計成文創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在2015年設計競賽中獲得公仔組銅獎的寒江釣雪杯,則是以畫中的情境與意境為設計靈感,白色的杯蓋表示漫天飛雪,杯蓋上的公仔及釣竿,投射的是畫中釣魚蓑翁,而釣竿可吊掛茶包線。
杯底的圖案運用了溫變顏料的塗料,即隨著溫度的變化顏色也會發生變化。隨著熱水的加入,杯底的小魚逐漸消失,以小魚消失的動態過程表示畫中緩慢流逝的時間感。
為什麼這個杯子沒有把手呢?無手把的設計恰恰體現的是中國傳統的喝茶方式。
只要加入熱水,小魚就會消失,看來蓑翁是怎麼都釣不到魚了,這樣的杯子是不是很有趣呢?
2010年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優秀獎
「觀雲」
山水畫,是文人寄情之作,是觀者讚嘆之聲。
厚厚的白雲擁抱著巍峨的群峰,深溝巨壑中,山道彎彎,澗流清澈。山林白雲深處,閣樓顯露崢嶸,如此美景可謂別有「洞天」。
這是五代時期南方山水畫派之組——董源的「洞天三堂」圖描繪的情境。
飲茶,是中國人的生活,更是交誼與精神。如果在飲茶放鬆的時候欣賞一下美麗的山水就更好了。而這款「觀雲」文創,正好滿足了這種「小資情調」的需求。
設計者利用紅茶水密度比水重的原理,紅茶泡水之後會沉澱在最下面,從而呈現出「雲」的意象。茶杯鐳雕出「山」刑,杯柄則為山中的「老枯枝」,可以固定茶包。在泡茶的過程中,杯子「不動如山」,茶包則「風起雲湧」。
泡好茶之後,一幅「洞天三堂」圖的畫面也就出來了,不過估計你也不忍心把這麼美的畫面裝進肚子裡吧。
文章來源:文博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