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2020-12-15 GIC珠寶鑑定師媛媛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

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中國臺灣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館藏文物69.6萬餘件,藏品包括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河北行宮等處清代舊藏,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的捐贈品。

所藏的商周青銅器、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均為稀世珍品。

其中,大家最有興趣的也最想看的「十大鎮館之寶」,除了汝瓷和書畫,就是翡翠白菜和東坡肉形石。

白巖松:「有一種想咬一口的感覺。」

東森主播林青蓉:「我想把翠玉白菜和東坡肉炒在一起!」

肉形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東坡肉形石,長5.73釐米,寬6.6釐米,厚5.3釐米。在清代康熙年間從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進貢到清宮內務府,這是一塊純天然的石頭,色澤紋理全是自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

「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奇就奇在,你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如果不說是石頭呈現在你眼前,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

有想咬一口的衝動!但是請注意這真的不是肉,這是石頭!

這塊石頭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東坡肉形石是瑪瑙類礦物質,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在自然界的巖石之間,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

在不同的時間點,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形成了這件東坡肉形石,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的展現都極其逼真。

翡翠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翠玉白菜上有兩隻蟲,一隻蝗蟲,一隻螽斯蟲。

它是清代光緒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娘的純潔,這也是慈禧太后的心愛之物。

但是白菜葉片上停留兩隻蟲又是作何用意呢?原來螽斯蟲代表了多子多孫的意思。

這棵翡翠白菜與真實的白菜之間的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幾可亂真。由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翡翠雕刻而成。

工匠運用自然分布的色澤,把綠色的部位雕琢成菜葉,把灰白的部位雕琢成菜幫,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分別是螽斯和蝗蟲,寓意「多子多孫」。

這棵翡翠白菜與真實的白菜一樣大小,滋潤新鮮,鮮活欲滴,許多人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第一個要看的展品就是這棵「白菜」。

取自白菜的諧音,意為「百財」,有聚財、招財、發財、橫財就手、百財聚來的含義。

有沒有想把白菜和肉石一起炒來吃的衝動呢?

這是我的第102篇珠寶原創日記,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堅持的力量,每天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博物館 | 細數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始建於1962年,1965年落成,坐落於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件名氣很大的文物——翠玉白菜。我國古代的玉器雕刻藝術一向世界聞名,因此具有巧奪天工技藝水準的這件「翠玉白菜」理所當然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為什麼這件接地氣的「大白菜」能夠既受當年皇家大內的喜愛,又得到如今芸芸眾生的推崇呢?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遊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般會被首先帶到二樓商周秦漢青銅器館展廳,毛公鼎就陳列在展廳的最顯著位置。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現身文博會現場
    被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一直是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為了能讓更多的重慶市民看到這幅美麗的畫作,首次參加重慶文博會的臺灣展團,專門帶來了黃金畫版本的《富春山居圖》。除此之外,在臺灣展臺裡,還有包括青瓷花瓶、青銅雕塑、黃金畫、書法等藝術文創產品。在此次文博會上,很多臺灣展商表示,想通過參展文博會,了解重慶的文創市場,找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將赴日展覽 日本政府允諾保其安全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文物6月起將在日本展覽,創亞洲國家的首例,包括翠玉白菜、肉型石等鎮館之寶的安全,將由日本國家(政府)掛保證。  故宮文物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透過預錄像片表示,故宮精選231件文物赴日本展出,包括:繪畫、書法、織繡、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文玩及古籍等。
  • 盤點中國排名前五的博物館和他們的鎮館之寶
    NO.1 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的地位無需解釋。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表達,故宮都有收藏。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皇家的收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1000多年來,《清明上河圖》聲名顯赫,摹仿者眾多,僅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7本。但唯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堪稱書畫文物中當之無愧的「國寶」。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
    汝窯因為傳世很少,所以十分珍貴,目前世界上典藏不足70件,臺北故宮收藏有21件。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五彩龍鳳大盤在列,個個都是稀世珍品!蘇軾《寒食帖》,這件寶物是蘇軾的代表作,這件藏品先是在民間輾轉收藏,後被清廷收入內府,在戰亂的時候流亡於國外一段時間之後,由愛國人士重金取回,十分珍貴。西周散氏盤,這件寶物是西周書法藝術的典範之作。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一講到臺北,首先大家都會想到那裡的小清新、文藝範,還有就是夜市裡的美食。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之一的東坡肉石,看上去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豬肉皮上面的毛孔也清晰可見,栩栩如生,讓人覺得都能聞到香味,而且更妙的是它居然是渾然天成,並未經過任何的雕刻,真正稱得上是人間極品,價值連城。這塊東坡肉石出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清朝康熙時間被供入內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