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
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消息披露後,島內輿論猛烈抨擊,質疑民進黨當局「臺獨」幻想作祟。臺灣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向筆者表示,這種更名的伎倆,連民國軍閥都不屑為之,極其荒誕。
吳昆財表示,1949年國民黨政權撤離大陸時,為臺灣帶來兩項重要文化遺產。其一是許多鼎鼎大名的學者,如胡適、傅斯年、林語堂、張大千等鴻儒名士;其二是聞名中外的臺北故宮博物院。
「多少遊客千裡迢迢來臺北故宮博物院朝聖,只為了一償宿願,一睹中華文明,甚至是全人類的瑰寶文物。任何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會竭盡全力呵護這些屬於中國人的國寶,以突顯中國文明對人類歷史的貢獻。豈有如喪心病狂者,在『去中國化』虛幻目的驅策下,選擇降低博物館位階,還想更名,這種行為恐怕連民國軍閥都不屑為之。」吳昆財呼籲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更名的荒誕行徑。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29日表示,自己反對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若真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是自毀招牌,愚不可及。
面對排山倒海的壓力,民進黨當局不得不再次收手。11月30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赴臺「立法機構」參與審查預算時連忙澄清說,「絕對沒有改名問題」。不過,他也不忘強調,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